泛亚兑付危机:28省22万人430亿元难以讨回

监管的缺失,人性的贪婪,令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延续了数年疯狂的围猎资本游戏。最终资金链断裂,20多个省份的22万投资者的430亿元资金难以讨回。

这几天,国内诸多媒体连番起底着“泛亚真相”。泛亚也许还在用讲故事的方式“美图”着所谓愿景,不过,就连泛亚的二把手、老板娘和财务总管都抛下了泛亚,辞职走人。

这一场围猎资本的游戏,这一幕面目清晰的“庞氏骗局”,在公告、声明、公开信的你来我往中,看起来话语铿锵,却终究没有扎实而令人信服的行动,解释或回应杳无踪迹的22万投资者的血汗钱。

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自2011年开盘以来,投资热浪令市场震惊。

监管的缺失,人性的贪婪,令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延续了数年疯狂的围猎资本游戏。

最终资金链断裂,20多个省份的22万投资者的430亿元资金难以讨回。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话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理论上说,企业都有关门打烊的风险,砸出去的钱都有颗粒无归的可能。

但对于一个稳健有序的市场来说,投资的风险应该是纯市场的风险,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风险,而不应该是“奸商”人为的风险,更不应该是空手套白狼式欺诈的风险。

遗憾的是,媒体消息称,近期全国各地掀起“报案潮”,北京、深圳、广州等地警方均已明确介入泛亚事件的调查。

用维权者的话说,“一个多月了,全国各地的维权者来到昆明,就是想让泛亚以及当地政府给个说法,并且拿回我们当时借给融资方的资金,但到目前为止,等来的只是泛亚不断变幻的说辞以及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沉默。”

没人希望这是一语成谶的诈骗,只但愿是能涉险过关的误会。

不过,眼下两个核心问题亟待解答:第一,投资者不管泛亚是多么复杂而专业的操盘手,只想问400多亿资金究竟怎么了?白纸黑字承诺的“随时兑付”何以被莫名其妙删除?

第二,任凭泛亚与投资者厮杀博弈,监管部门无声无息地作壁上观合适吗?在这起危机事件中,省市级监管部门又成了看起来唬人的“稻草人”吗?

20多个省份,22万投资者,430亿元资金——这一场看不到头的流动性危机,用“民之劫难”来形容,似乎并不为过。

散户的巨量资金,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些奔走在维权路上欲哭无泪、欲诉无门的投资者,在千万个闭门羹之后“拉横幅、做标语、喊口号”,也是别无他法的办法。泛亚背后有多少不能说、不可说、不敢说的秘密,或者说,地方部门莫非在泛亚危机上扮演着暧昧的“同路人”角色?问题越发令人浮想联翩。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泛亚转泛融”到“与知名企业重组”,再到“撤销数百家代理机构整合至41家”,又到“提货公告”、“关门歇业”……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辩白功夫,实际上与投资者的“出金自由”承诺,毛线关系也没有。

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贪婪和恐惧,这两种力量推动着市场向前。这话也没错,谁不希望天上砸金币,谁不害怕兜里钱缩水。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阿拉丁神灯。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资本市场与产业链的桥接,就算“泛亚模式”倒下,也还会有新的实践站起来。

在追问泛亚事件责任与真相的同时,两件事迫在眉睫:一是警醒投资者风险意识,教会民众基本的金融投资防骗技能;二是整顿市场秩序,强化监管职能,谁来管、怎么管,不能只有泛泛的口头责任。

泛亚出事,监管安然,这本身就不是正常的现象。

总之一句话,400亿兑付危机,决不能成为“民之劫难”。(光明网评论员)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4)
上一篇 2015-09-21
下一篇 2015-09-21

相关推荐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