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科技业绩大变脸,2024年上半年亏损超14亿,同比下滑超126%

8月16日晚间,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4.5亿元,同比下滑126.27%。协鑫科技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从2018年的“531新政”开始,光伏行业经历了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协鑫科技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协鑫科技在2023年的业绩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实现了盈利,然而进入2024年,公司预计上半年将出现高达14.5亿的亏损,与2022年赚取的160亿净利润相比,业绩出现了巨大反差。

导致协鑫科技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多晶硅和硅片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二是产品销售不畅导致的存货贬值。尽管公司对四季度的业绩好转持乐观态度,但市场和投资者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市值也大幅缩水。

协鑫科技的困境也反映出当前光伏行业的整体现状。一方面,光伏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P型电池产能的过剩,在N型电池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低效电池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N型电池技术如TOPCon、HJT等逐渐取代P型电池,成为市场新的宠儿。协鑫科技虽然在颗粒硅领域有所布局,但颗粒硅的市场接受度和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且行业内对颗粒硅的看法并不统一。

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影响市场信心

朱共山家族的增持计划是在2022年8月15日提出的。根据当时的公告,朱氏家族信托将以每股不低于4.2港元的价格增持协鑫科技股份,并且已经与协鑫科技进行了接洽,计划通过其附属公司及其他投资机构认购由协鑫科技发行的可转债,本金约8亿到10亿美元(约合54亿到68亿人民币)。

这一增持计划被认为可能是为协鑫科技回A股做准备,以保证回A后的股权比例 。然而自那时起,朱共山家族并未推进这一增持计划,且在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增持行为迟迟未见实施。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股价的持续下跌反映了市场对协鑫科技业绩和未来发展的担忧。尤其是在光伏行业内卷严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朱共山家族未能兑现增持计划可能会被市场解读为对公司前景的不确定和担忧。

行业困境遇上转型阵痛

协鑫科技在颗粒硅领域的发展和市场前景备受关注。2023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的平均生产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7%,且成本还在继续下降。特别是在包头鑫元基地,颗粒硅的成本在2023年第四季度已降至每公斤35.9元人民币,预计未来成本会更低 。

颗粒硅作为一种新型硅料,尽管目前并没有在市场上立刻大放异彩或替代传统的棒状硅,但其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使其成为光伏行业的一个有潜力的领域。在国内市场,除了协鑫科技之外,其他几家硅业巨头如通威股份、特变电工、新特能源、合盛硅业和大全能源尚未明确表示要跟进颗粒硅的生产 。

大全能源的副董事长徐翔曾表示,颗粒硅如果能够取代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经过他们的研究,目前棒状硅的质量还是优于颗粒硅。尽管建立颗粒硅厂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但颗粒硅在从P型转向N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N型硅料需求增加的背景下 。

协鑫科技对颗粒硅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颗粒硅将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N型产品的替代上。而大全能源虽然认为颗粒硅在N型产品中可能不是最优选择,但也承认颗粒硅在市场上有其地位 。

颗粒硅能否在未来胜出,取决于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表现。目前,颗粒硅主要被行业看作是棒状硅的补充,用于连续加料的直拉技术中。尽管如此,协鑫科技的情况并不是完全悲观,他们今年初公开了一份合同,隆基绿能计划从协鑫科技购买42.5万吨的颗粒硅,价格随市场波动,目前估计得花费221亿人民币,这笔订单是2024年光伏行业首个超200亿的大单 。

此外,协鑫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超过7亿元人民币,公司目前在颗粒硅洁净材料、生产能量平衡等关键环节均已实现重大突破,对颗粒硅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将持续产生正面效果 。预计9月份全面系统优化工程全部完成后,协鑫科技极有希望率先实现业绩反转 。

隆基绿能与协鑫科技签订的巨额采购合同,也显示了颗粒硅加速渗透市场的趋势。隆基绿能通过锁量不锁价的采购方式保障颗粒硅的稳定供应,同时推出新品泰睿硅片,采用颗粒硅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这次合作有望进一步提升颗粒硅在市场中的渗透率,可能引发硅料市场的变局 。

协鑫科技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也存在机遇。随着公司对颗粒硅产线的优化升级,以及对海外市场的积极布局,特别是在与穆巴达拉主权基金合作开发阿联酋的多晶硅生产设施,协鑫科技有望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一切是否能够实现,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8-30
下一篇 2024-03-28

相关推荐

  • “光储充换”布局穿越产业周期,宝馨科技2024上半年营收1.76亿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作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迎来快速发展。不过,受阶段性供需失衡的冲击,2024年上半年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至现金成本附近。二季度价格超跌,其中硅料、硅片价格已经跌破tier1公司的现金成本。 光伏洗牌进入深水区,资产健康者才有望穿越周期。宝馨科技在这一轮光伏洗牌中,得益于主动调整投产节奏、推进光伏EPC项目,同时结合充换电业务及智能制造的新能源升级,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健康范围。 宝馨科技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针对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行,成本与价格倒挂的现实情况,宝馨科技适时调整项目节奏,聚集提升资产质量、清理应收、有效管理成本和费用,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到有取有舍。 光伏行业或以进入下行最后阶段,宝馨科技此类“小而美”的新能源企业有望实现“剩者为王”。 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 时至2024年中,主产业链公司进入全面亏现金成本阶段,大部分公司现金流仅可支撑亏损最多2年,考虑到现金流情况,或已经到下行周期的尾声。 此时,只有财务健康度良好的企业有望穿越周期。光伏产业资产负债率的正常范围通常是在40%至60%之间,截止2024年3月末,119家光伏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达到60%以上,同比增长了2.88%。 宝馨科技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健康范围。自2021年启动战略转型,宝馨科技持续加大光伏、充换电两大核心赛道投入,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宝馨科技积极寻求突围之路,在光伏行业寒冬之际,谋求在”光储充换”新赛道上深耕布局。 在2024年过半之际,宝馨科技宣布公司已顺利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并选举贺德勇为新任董事长及新任总裁,宣告了宝馨科技新一届领军团队顺利完成组建,新班子进行了“针对性补强”,尤其是专业性方面进一步提升,…

    2024-08-30
    4.5K
  • 舍得酒业换挡“降速”的阵痛与底气

    舍得酒业(600702)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成绩单”,无疑是白酒行业正在煎熬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同比下降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同比下降35.7%。 作为“中国名酒”企业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舍得酒业拥有“沱牌”、“舍得”两个白酒品牌,是浓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 但它眼下的增长速度,却明显遭踩了一脚“急刹”。要知道,今年一季度,舍得酒业就已实现净利润5.5亿元。照此推算,第二季度其仅录得4100万元。 与之同时,很多人还留意到了舍得酒业的毛利率下浮、增长的存货问题等。 舍得酒业的“降速”,其实也是当下白酒行业现状的一个折射。 两个月前,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今年1-6月中,80%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白酒经销商、终端零售商中,超过60%表示库存增加,超过40%表示实际销售倒挂情况有所增加。 产业深度调整,叠加宏观经济慢复苏、消费市场缓回暖等多重压力,一夜之间,酒企普遍进入阶段性筑底期。 一边是业绩增长压力,一边是被两头“夹击”的渠道经销商,到底该怎么抉择? 要成为影响行业发展进程的核心力量,又该如何稳固基本盘,以适应市场的波动? 一、红线与底线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思考。舍得酒业给出的答案是:稳价格、控库存、强动销。 这也是今年3月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公司经营计划有何具体举措时,舍得酒业管理层明确指出这是公司要坚持的“核心原则”。 主动实施“控量稳价”策略,带来一个显著的结果,就是不再过多追求回款进度——这对公司的业绩意味着什么,舍得酒业自然比谁都清楚。 过去两年,一路潜行的舍得酒业,可谓顺风顺水。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0.56亿元,同比增长2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85亿元,同比增长35.31%。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

    2024-08-28
    4.6K
  • 云顶新耀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业绩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58% 自主研发里程碑突破

    8月28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多项业务取得突破性成长: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02亿元,较2023年下半年大幅增长158%,并实现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商业化层面盈利;此外,通过采用聚焦、高效、精干的商业模式及精细化管理,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大幅减少249%,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亏损显著收窄35%;财务状况稳健,2024年上半年现金储备达人民币19.3亿元,可支持多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此,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今年上半年,采取了多项战略性举措,在商业化、自主研发等多维度获得一系列里程碑成果,彰显了云顶新耀的韧性和增长潜力。 财报数据显示,云顶新耀上半年的增长得益于耐赋康®及依嘉®的商业化进展。公司肾科产品组合中的主打药物耐赋康®利用传统医院及创新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2024年5月在中国大陆商业化上市开出首张处方,并且在上市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收入达到1.673亿元;此外,作为云顶新耀首款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已经完成首个完整销售年度,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342亿元,依嘉®自2023年7月商业化以来已经实现了人民币2.33亿元收入。 云顶新耀通过利用高效精干的商业化模式,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及利润,构建在肾科和感染领域领导地位,推动收入的有机增长。展望下半年,罗永庆表示云顶新耀对实现全年人民币7亿元的销售目标非常有信心,并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现金盈亏平衡的战略目标。 预计到2024年底,公司将有三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上市。云顶新耀将持续推动耐赋康®在中国内地和其他亚太地区的销售,并积极参与中国国家医保谈判,提升药品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通过深入覆盖核心医院以及成功落地CSO合作模式,推动依嘉®的销售增长。此外,伊曲莫德有望在澳门商业化上市,并借助大湾区…

    2024-08-28
    1.4K
  • 玛珂科技上市股价即涨400%,这会不会是下一个正丹股份?

    截止目前为止,2024年A股已经上市的公司中,股价涨幅最大的依然是正丹股份。这家以371.77%涨幅领跑A股的大牛股,就连被誉为投资“天花板”的茅台也望尘莫及, 说它是股市难得一股清流也实至名归。可正当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无法超越的纪录时,堂堂的白马股,会被一家新上市的公司超越,而且这家公司还是那种看起来有些名不见经传的“新锐”。 这就是在8月16日刚刚登陆A股的玛珂科技,一家以半导体设备陶瓷材料零部件起家的公司,貌似与当前正在风头上的AI、新能源、人工智能也关联不大,可它却来势汹汹,风头一时无两。明明是一家新上市的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就一度涨超400%,到了午休时间股价37.75元股,涨幅371.88%,比正丹股份保持的涨幅371.77%纪录还略高。只能说这家原本不受关注的材料供应公司,凭借自己在供应链上积累的深厚技术、多年励精图治的发展过程,硬生生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出道即巅峰,上市即高光。 突然崛起的陶瓷材料巨头 有可能在正式IPO之前,玛珂科技的知名度并不高,别说股市和外界人士,就连材料供应链的许多有关人士,恐怕也未必知道这家公司是什么来头。可如果对其仔细考究,会发现玛珂科技并不是那种“空穴来风”、靠空壳突然蹿红的互联网企业,而是实打实的科技公司,背后的创建团队、研发技术,也足够令人敬服。 早在15年的2009年,由三位留美陶瓷材料博士创立,经过多轮天使投资,完成多轮增资和股权转让,公司逐渐形成了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实体企业,拥有多项令同行无法企及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海外企业对半导体设备用产品的垄断,一举成为本土企业先进陶瓷的代表。 尽管在国内半导体设备先进结构陶瓷采购的规模中,只占有14%的份额,但却是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总规模的72%,是国内多家面板巨头厂商的主要供货商,2年前的6月份正式向创业板提交IPO申请,直到2年后成功上市,发…

    2024-08-22 科技
    1.2K
  • 依托自主知识产权mRNA技术平台研发 云顶新耀首款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的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8月22日,港股上市公司云顶新耀(1952.HK)宣布一款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正式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EVM16CX01。该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起,用于评估EVM16注射液单药及联合PD-1抗体治疗在晚期或复发实体瘤受试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初步疗效的剂量递增及扩展研究,也是EVM16开展的首次人体试验。 EVM16是云顶新耀自主研发的首款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根据每位患者特有的肿瘤细胞突变,使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预测出具有较高免疫原性潜力的新抗原。临床前研究结果综合说明,EVM16注射液安全性良好,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有望给肿瘤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提及此次临床研究项目的正式启动,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这意味着公司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平台所开发的肿瘤疫苗产品进入人体试验阶段,有望为肿瘤治疗领域开发出新一代免疫疗法,“我们期待早日看到个性化肿瘤疫苗成为新的临床治疗手段,服务更多患者。” 肿瘤治疗亟需新一代免疫疗法 个性化肿瘤疫苗受行业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是人类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Globocan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肿瘤人数1997.6万人,因肿瘤死亡的人数为974.4万人。2022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约482.47万例,死亡约257.41万例。 而在治疗方面,以PD-1/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疗法已经成为某些肿瘤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仅对部分患者有效,肿瘤治疗领域急需在此基础上开发新一代免疫疗法。业内专家认为,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则成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免疫疗法。据Nature Reviews的相关综述,2035年全球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市场规模约为70亿-100亿美元,整个mRNA疫苗在肿瘤治疗和预防领域总市场空间更高达230亿-300亿美元。 EVM16临床前数据优异 显著抑制肿瘤生…

    2024-08-22
    2.2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