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的一个词汇。但当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其实彼此之间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中产阶级的形象?

你会发现,在当代的这种语境中,中产阶级的形象,非常模棱两可。

有时候,我们会把他们想象成为媒体宣传中的事业非常成功的人士。但在大多数时候,他们又被泛化成为了社会中流砥柱的大多数成员。我们有的时候会叫他们白领,更多的时候,还会称他们为中间阶层(Middle Class)。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模糊的形象的存在呢?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产阶级作为一种舶来的身份,在本土的嫁接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断裂和扭曲的状态。

那这个状态是谁带来的呢?

我们不得不思考,就是我们当代消费社会中的传媒。所有的视听传媒,在这个时代,几乎都希望用中产阶级的这种符号去打造,或者去想象、去传播一种新的消费景观。

01

如何正确定义中产阶级?

在1968年,著名的戏剧家ARthur Miller在其剧本《代价》中曾说到:

过去一个人如果难受的话,他也许上教堂,也许闹革命。今天你如果难受的话,不知所措,怎么办呢?去消费!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 Authur·Miller 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之一,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

也就是说,消费——它承载了几乎是宗教和政治,还有生产活动所能够带来的文化整合与社会内化的功能。我们的社会逐渐从一个生产型的社会,转向成了一个消费型的社会。

可能大家以为消费社会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其实也是一个文化形态的概念。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认知体验因此被全面地革新了。

20世纪初,在西方消费社会,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产阶级大量涌现。

由于福特主义(Fordism)的工业生产方式被应用在许多行业中(即生产线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劳动时间,造成了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从事生产的工人越来越少了,都被机器代替了。与此同时,管理、协调和负责技术服务和支持的人员在增加。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在消费社会的体系下,中产阶级在迅速的膨胀,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变化:

在过去,我们划分阶层的标准可能是财富,但是到了消费社会的中产阶级的大量涌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划分轴线变化了,变成了职业。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 中产阶级划分方式变化

所以这也是我的一些学生的困惑。他们在毕业以后,从事着影视行业的服务和管理等工作,跟我抱怨说:

“老师,我忙成狗,我挣的钱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我说:“你是,因为你不是体力劳动者和直接的生产者。”

所以,中产阶级不再是由我们认为的财富、物质占有的多寡来划分,它更多的是由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包括社会地位来划分的。

  • 在工作性质上,他首先不从事于直接的生产,更多的是负责提供技术、服务、管理和协调分配的工作。
  • 其次,他们要依托于庞大的机构生存。
  • 再其次,他们是伴随着后工业化的阶段产生的。

综合这样一些特征的话,我们今天的中产阶级形象,大概是这几类人:例如政府职员、企业高管和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教师等。

他们的特点,更多的表现在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自己的心理认同上:

他们跟工人阶层不一样,工人阶层生产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生产完以后,自己能看到,有实践操作能力,有一种成就感。

他们也跟过去的传统贵族阶层和大资产阶级不一样,贵族阶层有先天的高贵血统;大资产阶级有独立的财产依托,他们都非常有底气。

中产阶级,既不能直接生产产品,又不能有贵族或财产的依托,怎么办呢?他们特别容易产生心理焦虑,特别需要一种社会认同和尊敬。他们往往通过消费和占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本来获得优越感,来粉饰和体现自己的地位。

这些曾经都是贵族们在良好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经济背景基础上与生俱来的文化特征。所以,中产阶级是一个格外讲究品位、格调和审美的阶层。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会存在着一些可以被形容为“小资”的朋友,他们往往会喜欢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并且引以为傲。

这种态度其实是一种很典型的中产阶级态度:在经济上,我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没关系。我可以在文化上,在消费这种文化成本上,显示出来我与平民,我与这些“土老帽”,所谓的这些大资产阶级们的不同。

在西方,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中产阶级几乎成了一个社会中非常稳定的能够支撑大规模消费的中坚力量,形成了一个橄榄球结构的中间的圆形。

但其实,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当下社会,都存在一个问题:消费的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相对于我们的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这时候,商品大量存在一种符号化的倾向,用符号表达某种价值来进一步吸引人们去消费。消费社会的各种传媒不再只负责传递信息,而是利用和操控商品的形象符号来不断引发消费欲望、制造消费神话,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其本身不可能拥有的意义和地位。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我们看到这两颗猕猴桃,刚看到它们的时候,你觉得太可爱、太萌了,看起来非常的女性化、非常的健康。你觉得吃了它,就好像做完那张面膜一样。

事实上吃了以后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它在贩卖一种符号背后的价值和理念,它在说:“买我吧!我刺激你的消费欲望。你买我,会得到我背后的一些东西。”

其实明知得不到,但是我们还是很愚蠢。因为我自从看了这个广告以后,我在商场消费的时候,永远买这个品牌的猕猴桃。

这就是现代的消费社会,对我们的洗脑。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同样的,中产阶级被当做消费社会的原动力,他们的形象也被打造成了一堆符号,比如说快乐、幸福、富足、健康、时尚、美丽……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影视作品中呈现这样的东西。

中国的中产阶级,和消费社会的状况,又有所不同了。中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期开始,由于我们的这个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全球资本进入,自然而然,我们在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消费主义的潮流。

我们看到了一种现代化商品批量生产和传媒工业发展背景下的大规模消费。所有的城市居民,他们对这种节日消费、休闲消费、炫耀性消费等等的消费活动都非常熟悉。即使是生活在中国山区边区的人们,他们也可以通过电视或广告,感受到和城市中产阶级一样的消费欲望的冲击。

02

“电影故事本身,几乎沦为广告和旅游宣传片”

最有趣的现象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绝大部份的中国媒体,把目光全集中在了中产阶级的品位和趣味上面。

我们看到在一堆的广告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蹦的、跳的、非常活跃非常有气势的中产阶级。让我们误以为,现在的中国社会,应该是一个中产阶级极大发展、膨胀的社会吧。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在90年代到2000年初的社会学学者的较权威的研究里,以及全国性抽样调查的报告,比如说像陆学艺、李春玲的研究,都在告诉我们说:在中国,中产阶级是人数非常少的一个阶层。

包括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瑞信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尽管近年来中产阶级的数量在极度地膨胀,但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它不是一个橄榄球结构的中间部分。

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奇怪,也值得反思的现象:我们的中产阶级,是由境外的中产阶级形象和媒体,对我们的反哺、培植、喂养,建立起来的中产阶级形象。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的很多中产阶级形象都是模糊的。因为我们直接借鉴了太多的国外的东西,没有本土化。而本土化的东西里,又有太多的我们中产阶级品格的失范。

中产阶级在中国有一个特殊性,我们会看到西方的中产阶级,它是有一个很长期的发展过程的,有一个代际的继承性。这个代际的继承性,让它的发展非常缓慢、稳定,中产阶级的品格非常明确。

但是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现在的中产阶级,几乎都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所以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很多人有暴发户的心态,非常喜欢炫耀性的消费。

更典型的是,由于我们是有一个体制转型的过程,很多中产阶级的工作,是依附于体制、依附于权力体系的,所以他们的身上往往有一种心甘情愿的虚无,和迫不得已的犬儒。当我们在面对一些社会的诚信危机、公共的道德问题时,我们想象说,中产阶级也许是一个精英阶层,他们应该站出来发声吧。

不是的,他们大部分时候,可能会选择不作为或不相信。

我们说的犬儒主义,其实是英语单词cynicism,它是指一个人对社会不满意,但是他不去积极地抵抗,他用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去忍耐,或者是用一些愤世嫉俗的姿态去躲避。

仔细想一想,你的父辈母辈里面,经常会跟你说一句话:“遇到什么什么事可别管,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很习惯的、我们的这种体制带来的中产阶级特征。

中产阶级在中国,人数少、底子薄,往往是以境外的中产阶级为参照。媒体和他们对其自身的想象,其实大于他们自己的成长。由于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以及媒体的力量,把他们推到了幕前,让他们几乎代替了大多数人的声音,形成了一个潜在的话语霸权。

这个话语霸权,就很好地体现在了中国当代的商业电影中。

随着中国消费社会的发展,商业电影,尤其是在不断涌现的都市题材的影片中,我们会发现,其中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的特征——当品位和格调成为判断一个阶层的标准的时候,电影中就是要给你展现大量的中产阶级符号,去引领你更好地消费。

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无数直冲云霄的大厦,华丽的酒店,昂贵的山间度假别墅,浪漫的party,异域的风光,名贵的跑车、游轮,美食美酒,俊男靓女,旅游和度假……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电影不再是传统的电影了,叙事的完整,让位于符号的展现;

故事本身,几乎沦为广告和旅游宣传片。

同样,在这样的一种消费环境中,要求人们要重塑自己的道德,和重塑自己的灵魂和人格。

什么样的道德和人格呢?

享乐主义的伦理道德,和自恋型的人格。

其实中产阶级在本质上,就具有一种自恋主义的人格倾向。

因为这个阶层,他是最怕沦落到底层,他也最难进入到上层。他们有一种先天的焦虑,决定了他们要一种强烈的社会认同感与社会地位感。

他们会不断地打造自我的价值,让自我觉得:我适合,我可以,我是厉害的,我是得到认同的。这个偏好有时候会造成一个过于自我认同之后的自恋文化。

为什么会产生享乐主义的伦理呢?

中产阶级,往往是依附于现代的大企业制度和庞大机构而生存的,他们也有很多的管理规则和组织的纪律性。当这种平时工作中的条框越明确、越具体、越限制的时候,他们在私下里,越渴望一种灵魂的自由和精神的补偿。

但是他们往往找错了方向,他们很可能找到了一个东西,叫作身体工业。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法国的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曾经说过:

“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

因为消费社会永远要为你打造一个完美的、工业化的身体,让你去检视它,让你去衡量自己:

“我是不是哪里还不行,还不够瘦?”

“我是不是应该再用某某产品,再买一些东西,来装点我的身体?”

身体的美丽健康与否,代表的不只是肉体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负载了一个人生活层次、社会地位、审美取向、消费能力的内涵,身体的完美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关系着阶级身份的高贵与否。

中产阶级由于这样一种自恋人格,这种对自我极度肯定的要求,他们反而是最擅长于在电影中,寻找这种年轻、苗条、性感的身体的一些观众,他们通过这个身体来对照自己,来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合格的”中产阶级的形象范畴之内。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即使这些形象范畴非常酷,这些伦理道德非常新颖,我们的电影中体现出来的中产阶级形象,依然有很多问题。

比如说2010年的《杜拉拉升职记》,这部电影它是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但是它改编得其实是一个南辕北辙的方向。

原著小说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奋斗成功的故事,是一个草根的故事。电影讲的是一个写字楼里上下级之间的三角恋故事。

原著讲的是一个个人职场奋斗打拼过程中的浴血奋战,不断精进自己向前冲的一种可能性。

电影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可以玩着、美着、浪漫着,最后还能爱情和事业双丰收的逻辑。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虽然现在全球的中产阶级中都盛行享乐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好莱坞的同类影片中,比如《穿普拉达的女王》,比如一些电视剧《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大小谎言》等,它们即使展现了很多的红男绿女、声色犬马,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能够从中看到很多挑衅、反叛和戏谑中产阶级文化的那种小火花。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所以《杜拉拉升职记》这部电影,在当时成为一个新的票房高峰,这本身就是我们自己文化状态的问题。

今年五一档的现象级影片《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中把两个男女主角在重逢相遇的时空,拍成了黑白片。非常沉闷和压抑。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电影的逻辑是什么?

是说男主角见清作为一个很成功的准金领的游戏设计师,作为一个年近中年的男性,他有他自己的社会身份、事业,也有他的妻子和儿子。

但是,这一切都被降格和贬损为了前任离开后,对他的一种生命的惩罚和失去。为了表现他的不幸,他的妻子在仅有的几个镜头里面,被安排成了不断的用手机来查岗的一个女性,和不断的抱怨说孩子上学难的怨妇。

在这样的一类影片中,中产阶级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几乎是荡然无存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包括以上几部电影在内,都有偷情、一夜情、第三者、试婚等情节场面来进一步满足正常爱情、婚姻以外的性的欲望,进一步把感官需求通过更刺激和更具有满足感的方式放大。

有学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产阶级就是关注自我欲望的极大化满足,就是追捧炫耀性消费和富有刺激性的偷情——因为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炫耀性消费和偷情频率是中产阶级文化身份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是中产阶级显示财力、能力和地位的最佳形式。”

03

中产阶级的这种神话,是可以一瞬间轻易幻灭掉的

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观众品位的逐渐成熟,他们可能更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中产阶级真正的样子。

包括很多电影人,也开始反思和批判我们中产阶级这种道德规训里一些缺陷和不足。

比如说今年年初的《暴裂无声》,我们看到前景的男性形象徐文杰,在电影中演了一个律师:助纣为虐、道貌岸然。电影用一种极其简洁的隐喻般的手法,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中间阶层,有时候是道德失范的。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再看今年大热的女性主义的影片《找到你》,姚晨在里面演了一个律师,叫李捷。看起来非常地强势、精明、干练。这个女性似乎掌控着自己的人生。但是,当她的孩子丢失后,她那个华丽的中产阶级的外衣,一下子就被剥去了。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是一个无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女性,她的丈夫要跟她离婚,她的婆婆直接对她硬暴力,她的存折里面,连30万都拿不出来给绑匪。

她是一个需要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用喝酒这样的廉价方式去拉客户的人。我们在这样的女性身上看到了,在中国现实社会最大的都市当中看起来最强势的女性——她依然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悲哀。

中产阶级的这种神话,是可以轻易幻灭掉的,一瞬间。

那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更无耻,更无底线的中产阶级的男性形象。《嘉年华》中的政府官员性侵了未成年的少女,警察队长,包括宾馆的男老板,包括鉴定科的这些男医生们,这些中产阶级形象,几乎完全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而且他们其实是成为一个社会的施暴者,或者是暴力的纵容者和包庇者。

这些电影让我们反思我们今天中产阶级这种文化,尤其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它所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一个神话?

我们既然知道了,在这样的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电影的内部和外部的需求中,中产阶级形象被推到了前台,形成了一个神话。而在这个神话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商业符号操控下的精神危机,和人的品格的一种巨大的缺陷。

但为什么我们自己,我们今天的电影,还是想消费这样的中产阶级的形象和中产阶级的神话呢?

忙成狗,挣钱一丢丢,我是中产阶级吗?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一系列的中产阶级符号,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更便捷地去消费,它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产生更多的欲望和幻想。

它们让人们在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瞬息万变的消费社会中,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的标准和途径。

找到一种所谓的“安全感”,一种所谓的“常态”。

这恐怕,也是当前大部分的国人,所急迫需要的神话。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2)
上一篇 2018-11-14
下一篇 2019-02-01

相关推荐

  • 喧哗中的坚持 舍得酒业70亿营收的含金量

    在一片沸腾的产业喧哗中,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又该怎样乘风破浪并稳健前行? 刚刚披露了2023年年报的舍得酒业(600702.SH),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年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比增长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去年复杂的经济和消费环境下,舍得酒业的这个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要知道,2023年是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和分化之年”。 这是中国酒业协会《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的。同时,该报告预测: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周期进一步深调,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酒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倍增。 对于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经营答卷,资本市场自然给出了积极回应。 中泰证券的研报就认为,舍得酒业年报符合预期,收现回款质量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3月21日上午开盘,白酒指数发力上涨。舍得酒业涨逾5%,其他酒企如泸州老窖(000568.SZ)、今世缘(603369.SH)也涨逾2%。 01 持续增长的秘密 舍得酒业的营收得以持续增长,与一个“战略”有关。 据2023年年报透露,那就是“老酒战略”——正是公司持续推进该战略,老酒品质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品质之上,唯有老酒”。2019年,基于生态酿酒、坛储技艺等多重领先优势,舍得酒业率先在行业里提出了“老酒战略”。 可以说,“生态”+“老酒+科创”,搭建起了舍得酒业产品品质的护城河。而始于明清至今仍升腾着酒香的泰安作坊、国家级非遗技艺加持下的“六老技艺”、原坛原酒原址的贮藏方式,则融合凝聚成为老酒价值的重要内涵。 舍得酒业在“老酒战略”上的真实与坚持,映射在企业经营上,就让它拥有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从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表现来看,2023年舍得酒业中高档酒实现收入56.55亿元,同比增长15.96%。 “老酒战略…

    2024-03-22 消费
    4.1K
  • 汤臣倍健梁允超:风起云涌VDS新周期

    3月18日晚间,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46)发布了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94.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01%。董事长梁允超同步发出致股东信,表示公司既要坚守“产品力”,以强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也要保持品牌力和市占率的目标兑现。未来,汤臣倍健将坚持科学营养战略,日拱一卒,聚昪VDS 新周期,2024年在兑现中跨越关卡。 致股东信全文原文如下。 2024汤臣倍健董事长致股东信 尊敬的汤臣倍健股东: 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销售收入94.07亿元,同比增长19.66%,实现归母净利润17.46亿元,同比增长26.01%。这个数字剔除全行业性的阶段性高增因素外,客观来看,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为2253亿人民币,增速约为11.6%。汤臣倍健份额为10.4%,市场份额略有提升,稳居第一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与5.4%。 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人均消费23.3美元,增长11.5%,人均消费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22%。 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渠道结构变化再次加剧,线上渠道预计占比56%,直销渠道20.8%,药店16.4%,现代商超1.4%,其他渠道5.4%,直销渠道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中康CMH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店膳食营养补充剂整体增速为-5.4%。汤臣倍健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稳居首位。 过去的2023年是膳食营养补充剂(VDS)新周期开启的第一年。后疫情时代全民健康意识迸发,2023年1月份增强免疫力等品类需求井喷式爆发,VDS行业渗透率短时间完成快速提升。 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电商渠道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增速均超过46%,之后下滑至第四季度…

    2024-03-18
    1.5K
  • 农夫山泉销量、股价双跌,一场“躺枪”引发的闹剧

    谁也没想到,近两年一直稳坐中国首富、保持销量第一的农夫山泉,会因为一场看似关系不大的变故,陷入舆论漩涡,导致销量、股价双跌,而这背后的逻辑,居然是消费者再一次因为情怀和“感情用事”,助推另一个竞争对手,而抛弃原本一直支持的农夫山泉。这多少有些“躺枪”的意味,只是这后劲到底有多猛,成了当前最让人关注的焦点。于是诡异的一幕幕就出现了,事件的起因,还得从另一个竞争对手——娃哈哈说起! 诡异一:娃哈哈创始人逝世,最受伤的竟是农夫山泉 2月25日,娃哈哈创始人、享年79岁的著名企业界宗庆后逝世。农夫山泉国内饮用水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谓遭受重创,然而,在沉痛之余,人们发现最受伤的竟是农夫山泉。根据2021年中国应用水市场统计,零售规模为2163.66亿元,其中农夫山泉占据11.8%的市场份额领跑,而多年来一直与其竞争的娃哈哈,则跌落至第五位。显而易见,当年与农夫山泉分庭抗礼的娃哈哈,近几年已经今非昔比,很难再与昔日的竞争对手逐鹿天下,究其原因,自然是一向擅长抄袭、模仿新款的打法,已经不灵了,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只有一味的靠仿制,这个多年深入人心的老品牌,失去了它旧有的光辉,只能靠当年积攒的底蕴苦苦支撑。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任其延续,不出三五年,国内饮用水市场的格局将会是农夫山泉、怡宝领跑,其他的随后,娃哈哈逐渐滑落。可创始人突然的离世,似乎在一夜之间唤醒了消费者的情怀,许多人在支持农夫山泉多年以后,又在忽然之间,调头投入到“旧爱”娃哈哈的怀抱,似乎若干年前的记忆如汹涌的浪潮涌来,任谁也挡不住,只有通过买娃哈哈的产品,才能纪念那逝去的青春,缅怀创始人离去的哀伤。互联网的各大网站,充满了悼念、缅怀的氛围,娃哈哈的产品也因此而销量大涨,与之形成两极分化的,则是农夫山泉的销量、股价双跌。 诡异二:农夫山泉至今不懂: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娃哈哈的创始人2月25日去世,网上的悼念活动、缅怀声音不绝于耳,紧…

    2024-03-06
    424
  • 家大业大酒|相约春糖盛会,共赴家大业大

    家大业大,喝啥有啥! 3月15日至22日全国春季糖酒会, 家大业大酒与您相约成都, 邀您品美酒,赢豪礼,见商机! 本次春糖,家大业大酒将继续以“一城双展”的形式亮相, 旗下各大系列产品将重磅登场,除了品牌畅销品集中展示,更有家大业大·金龙生肖酒、家大业大·大满贯等收藏级爆品展出,期待您的莅临! 锦江宾馆 3月15日-19日 枫丹白露茶吧A 世纪城 3月20日-22日 3号馆S3A015T-S3D018T 锦江宾馆 3月15日-19日 枫丹白露茶吧A 世纪城 3月20日-22日 3号馆S3A015T-S3D018T 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糖酒会),是酒类及食品企业全年谋篇布局的战略出发点,备受业内人士关注,一直以来被业界誉为“天下第一大会”。 亮点一:大品牌大机遇,赢战酱酒市场 随着酱酒产业步入中场,行业也来到了品牌实力、企业实力、产品实力、企业战略与文化等多维系统竞争阶段。 作为《胡润全球富豪榜》独家冠名商、酱酒十大品牌、全球四大权威大奖大满贯,家大业大酒将在春糖期间发布最新品牌合作模式和动销支持等政策,携手经销商在内的友商赢战酱酒市场,成就大家大业! 亮点二:重磅爆品全亮相 春糖展期间,包括窖藏、年代、喜庆系列在内的家大业大酒全系列产品将悉数展出;同时,家大业大·金龙生肖酒也将“龙”重登场! 亮点三:超燃活动看点多 春糖展期间,家大业大酒将推出众多精彩纷呈的品牌活动:超燃女团现场热舞、模特走秀、“六感沉浸”高端品鉴、现场抽奖赢金牌……家大业大酒“一城双展”看点多多,为成都春糖展带来一场超燃盛宴。 品味家大业大,成就大家大业! 3月15日至22日, 我们在成都与您不见不散!

    2024-03-04 消费
    620
  • 低价的迪卡侬,业绩却高得离谱,凭什么?

    它没有明星代言,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包装,无论是与包装华丽的LV、YSL、巴黎世家,还是与市值超千亿的安踏,都没有可比性,但它却在2022年全球销售15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193亿元,并且在2023年的中国市场营收破百亿,这就是被高端人士嗤之以鼻,曾被视为直男才会选择、穷鬼才愿意卖的迪卡侬!明明是一家俗到不能俗,低价低到地下室的服装生产企业,迪卡侬却凭借低价获得高业绩,一不凭裙带关系、二不靠广告营销、三不用情怀来讲故事,它的成功值得整个行业深思,更值得中国的本土企业学习! 令发指的便宜,但产品应有尽有 比起最近几年火出亚洲、走向国际的波司登,动辄上万的羽绒服,迪卡侬的价格可以用低到令人发指来形容。在迪卡侬问世之前,无论男性、女性的消费者,要想买到最便宜的衣服,唯一的选择恐怕是优衣库。然而,迪卡侬9.9元一件的T恤、19.9元的双肩背包、79.9元的跑鞋,物美价廉一举刷新了地球人的认知,也让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一个又土、又廉价的品牌,只有那些居住在贫民区的人才会去,正常人,谁会去“自降身份”呢?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迪卡侬真的只会卖便宜货,靠便宜出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低价,只是为了接地气,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但绝不是定位如此,也不代表着低价就劣质、没有品质可言。在迪卡侬最显眼的货架上,产品永远是最划算的畅销品,那个带有蓝色标识的货架,价格大多低于50元。与同领域的动不动价格就上千的始祖鸟、迪桑特相比,迪卡侬便宜是最大的标签,但产品却涵盖几乎整个运动领域,无论是滑板、瑜伽、哑铃和自行车,还是钓鱼竿和露营装备,丰富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官网48个类别,仅一个项目就可以延伸到200多个单品。你说迪卡侬是最便宜的运动品牌,没有人反对;你说它是品种最齐全的,也无人反驳。产品大而全,物美价廉,完全来源于“抠”。 没有包装的产品,也太没排面了吧? 如果你要感受高大上的尊荣,迪卡…

    2024-02-27
    1.5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