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银行一年内7位高管“递辞呈”,去年营收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作为2019年才登陆资本市场的“年轻”城商行,近年来,苏州银行营收增速整体趋缓。2019年至2023年间,尽管其营收规模总体上行,但2023年营收增速降至仅0.88%,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新低。在A股整体银行业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下,苏州银行的营收表现居于上市城商行队伍中的中下游。

《眼镜财经》注意到,苏州银行2023年的中间业务收入锐减,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呈现明显下滑态势,反映出其非利息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

此外,苏州银行近一年多时间里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多达7份高管辞任公告接连披露,高管团队出现“大换血”,引发投资者担忧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苏州银行一年内7位高管“递辞呈”,去年营收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营收增长表现居城商行下游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银行前身为江苏东吴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经批准正式更名为苏州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由农商行改制为城商行的银行。2019年8月,苏州银行于深交所主板上市,也是一家年轻的上市城商行。

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苏州银行实现营收分别为94.24亿元、103.64亿元、108.29亿元、117.63亿元和118.66亿元,对应的营收增幅分别为21.8%、9.97%、4.49%、8.62%,以及0.88%。

可以看到,自2019年上市后,苏州银行营收规模整体平稳上涨,但2023年营收增幅明显放缓,增速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新低。

客观上,过去一年间A股银行整体营收增长趋势均有所减缓。据2023年年报数据,42家银行全年共创下营业收入约5.65万亿元,较去年微降。

《眼镜财经》注意到,苏州银行0.88%的营收增速放在城商行队伍中就略显落后。2023年,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共有12家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实现正增长,5家出现负增长,平均增速2.6%。

中间收入锐减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苏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90亿元,较2022年的14.80亿元同比减少6.08%。

近些年,拓展中间业务是近年来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中间业务收入被视为银行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苏州银行早在2021年报中就披露,当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7亿元,增幅29.37%,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提升2.17个百分点。

同时表示,推进中间业务稳步发展主要在理财业务、代销业务等方面优化创新,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可持续增长;同时积极争取基金托管、债券主承销等各类业务资质,全方位对接客户服务需求,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多样性。

《眼镜财经》注意到,到了2024年一季度,苏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进一步下滑。报告期内实现利息净收入21.19亿元,同比下降0.84%;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06亿元,较2023年一季度的5.76亿元同比下降29.55%。

通常来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于银行提供的非利息服务,如资产管理、代销保险和基金、支付结算等。当这部分收入减少时,意味着银行在非利息业务上的发展遇到瓶颈,这不仅削弱了银行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还可能影响到其客户服务质量和市场份额。

管理层接连变动

《眼镜财经》注意到,苏州银行近期人事变动格外频繁,近一年半时间里多次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动的信息,涉及了包括行长、监事会主席、多位副行长、董秘、行长助理等在内的多种职务。其中仅2024年内就4次发布高管人员辞任的公告。

今年1月11日,苏州银行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任巨光先生提交的辞任函。任巨光先生因年龄原因,辞去本行行长助理职务,自 2024 年 1 月10 日生效。

苏州银行一年内7位高管“递辞呈”,去年营收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2月1日,苏州银行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李伟先生提交的辞任函。李伟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本行董事会秘书职务,不再兼任。

4月27日,苏州银行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张小玉先生提交的辞任函。张小玉先生因个人原因,向本行董事会提请辞去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信息官及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职务,自 2024 年 4 月 26 日生效。

5月7日,苏州银行再度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蒋华先生提交的辞任函。蒋华先生因个人原因,向本行董事会提请辞去本行业务总监职务,自2024 年 5 月 6 日生效。

不光是2024年多次发布高管卸任公告,苏州银行的高管离职潮实际上自2023下半年就初见端倪。

2023年8月-9月,苏州银行连续发布三条辞任公告,公司行长、监事会主席、副行长相继卸任。

也就是说,2023年8月至今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苏州银行达到信披标准应当披露的高管辞任就高达7位。

对银行业来说,尤其是上市银行,一套稳定的领导团队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保持战略方向的一致性,还能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

而频繁的高管变动往往会引发市场和投资者的担忧,甚至可能会导致决策链条中断,影响银行的战略实施和日常运营效率。此外,新任高管需要时间熟悉业务和建立信任,这可能会延缓重要项目的推进和相关举措的落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8-02 19:07
下一篇 2024-08-21 10:24

相关推荐

  • 颠覆者Robinhood:推动金融服务民主化

    华尔街有句名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直到他们遇到了一家名叫 Robinhood 的在线经纪公司。 这家成立于 2013 年的互联网券商,10 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搞创新、整花活儿,一次又一次颠覆百年华尔街的传统玩法,不仅重塑了美国证券经纪行业,而且重新定义了新一代投资者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截至 7 月 17 日收盘,Robinhood(NASDAQ: HOOD)市值已攀升至 930.56 亿美元,逼近千亿大关。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纷纷调高其目标价,媒体头条也频频冠以「Robinhood 崛起」「新金融力量」等称号。 就在半个多月前,6 月 30 日,Robinhood 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宣布推出 Robinhood Stock Tokens,允许欧盟客户在区块链上交易美股和 ETF。消息一出,引发金融圈和加密圈集体热议,公司股价当日大涨 12.77%。 然而,对于熟悉 Robinhood 历史的人来说,公司此举并不令人太感意外。自 2013 年成立以来,Robinhood 就以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不断打破并改写传统金融游戏规则。从 2013 年「零佣金革命」到 2021 年「散户大战华尔街」,从 2018 年提供加密交易到如今推出股票代币,Robinhood 似乎总能踩准时代的节拍,成为新叙事的主角。 股票代币化:践行「资本即服务」 2025 年 6 月 30 日,Robinhood 宣布在欧盟区落地美股和 ETF 代币服务,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投资 200 多种美股和 ETF,支持 24 小时/每周 5 天实时交易,其中包括英伟达(NASDAQ: NVDA)、特斯拉(NASDAQ: TSLA)等热门美股,以及未上市公司 SpaceX、OpenAI 等股权代币。 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投资传统证券的地理和时间壁垒,还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最低 1 美元即可参与。 此外,Robinhoo…

    2025-07-18
    4.7K
  • 中美欧稳定币监管全景:香港新规落地,抢占万亿美元市场先机

    5 月 21 日,就在美国稳定币法案 GENIUS Act 获参议院投票通过 2 天后,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将在香港设立法币稳定币发牌制度,以完善对虚拟资产活动在香港的监管框架。 △ 作为香港的中央银行,香港金管局(HKMA)负责对具有金融类属性的虚拟资产进行监管,包括稳定币等。 香港政府表示,会继续支持虚拟资产业发展。随着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及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落实,政府接下来将就虚拟资产场外交易(OTC)及托管服务展开咨询,并将发表第二份发展虚拟资产政策宣言。 条例摘录:在港发行、销售稳定币条件 发行人持牌要求 《稳定币条例》实施后,任何人如在业务过程中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香港或以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 持牌人会到金融管理专员的持续监管。对于持牌人、指定稳定币实体及其高级人员的违规行为,金融管理专员有权暂时吊销或撤销牌照,以及施加罚款。 《条例》只容许指定的持牌机构在香港销售法币稳定币,而只有由持牌发行人所发行的法币稳定币方可销售予零售投资者。 此外,为防范诈骗,在任何时候(包括 6 个月过渡期),只有关于持牌法币稳定币发行的广告会被允许。市民应留意上述事项,并在接收与法币稳定币相关的广告或信息时保持审慎。 3 家「沙盒」企业仍须申请牌照 此前,金管局早在 2024 年 3 月就推出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安排,以在相关立法颁布生效前、在有限范围内、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为有兴趣的发行人提供试点发行稳定币的机会。 截至目前,金管局公布了 3 家「沙盒」参与者企业:京东币链、圆币科技,以及渣打银行、Animoca 和 HKT 的合资公司。 监管「沙盒」规定,获批参与沙盒安排并不代表相关稳定币项目获得金管局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认可或监管。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正式出台后,沙盒安排参与者仍须向金管局提交牌照申请。 2、 …

    2025-05-22
    4.4K
  • DEA执行董事Tamara Ferreira Schmidt:TradFi与DeFi的融合不仅可能,而且不可避免

    2025 数字欧元大会(Digital Euro Conference 2025)于 3 月 27 日在「欧洲金融之心」法兰克福圆满落幕,Starlabs Consulting 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出席了此次盛会。大会期间,主办方数字欧元协会(Digital Euro Association, DEA)执行董事 Tamara Ferreira Schmidt 的精彩分享令人印象深刻。 左一:Tamara Ferreira Schmidt Schmidt 的经历颇为有趣:她是物理学出身,后来进入金融市场,拥有超过 15 年的金融工程、资本市场、衍生品专业经验。她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颁发的知名的德国总理奖学金获得者,曾深入研究替代性融资(Alternative Financing)在塑造巴西和德国早期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她同时也是一位声望很高的顾问和内容创作者,专注于投资、初创企业、创新、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曾在多个国际知名活动上发表演讲,包括巴西-德国金融科技电子之旅(Brazil-Germany Fintech eTour)、TEDx KanzlerPark、Web 3.0 Disruptors Week、加密资产大会、数字欧元大会、布鲁塞尔区块链周、CBDC Conference和北欧区块链大会。 Starlabs Consulting 本期的「Disruptors Unplugged」对话了 Schmidt 女士,请她从一位从业者、研究者、规则制定推动者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传统金融(TradFi)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代币化与替代性融资,以及 CBDC 与传统货币、加密货币和稳定币之间的关系。她还就  Web3 企业如何进入欧洲及新兴市场,以及女性如何更好地参与数字资产领域,…

    2025-05-15
    3.6K
  • 四载惠民初心如磐 2025年“达州达惠保”正式上线

    4月22日,2025年“达州达惠保”正式上线,投保通道同步开启。作为由达州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达州监管分局监督、达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支持的城市定制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达州达惠保”已陪伴达州人民四年,即将步入第五个年头。今年“达州达惠保”继续优化保障责任,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为健康达州建设贡献力量。 为确保新年度参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当天上午,2025年参保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医保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达州分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共青团达州市委、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妇联、市保险行业协会、各县(市、区)医保局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平安产险等11家联合承保单位代表、运营平台宸汐健康代表共同参会。 参保工作推进会现场 政府指导,守护达州万家安康 达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程迎新表示,过去四年,“达州达惠保”累计赔付金额突破6500万元,个人最高获赔金额达115.7万元,切实减轻了参保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今年保障范围进一步优化,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坚实、全面的风险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达州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波表示,作为达州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达惠保”在减轻市民医疗负担、推动普惠金融上作用显著。同时,监管分局对保险机构提出监管要求,期望其能够不断优化服务,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实惠与保障。 据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州中心支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阮洪涛介绍,2025年“达州达惠保”在延续以往投保宽松、价格普惠、保障全面、连续参保免赔低、带病可保更可赔等核心优势的基础上,聚焦参保人实际需求和医疗发展趋势,对特药目录和CAR-T保障进行重点优化:一方面剔除部分已纳入基本医保报销的药品,增补多款临床必需、疗效显著的高价自费药;另一方面,将129元优选款的CAR-T疗法扩充至5种,以提升高额特药…

    2025-04-22
    2.9K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4月22日,2025年度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开启投保窗口,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监督,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协调,由中国太保寿险首席承保,联合国寿寿险、人保健康、新华保险、平安健康、太平财险、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等8家保司共同承保。 自2021年推出以来,“沪惠保”始终坚持“政府指导、商业运作、惠民利民”原则,保障、服务历经多轮升级迭代,而今已步入第五个年度。 2025版“沪惠保”继续面向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开放,在坚持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的参保条件基础上,保费维持129元/人,五大保障责任项,仍包含责任一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包括自费耗材、药品、检查检验、治疗,不限目录),责任二国内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三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责任四海外特殊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五CAR-T治疗药品费用保险金,起付线、赔付比例与上年保持一致,最高仍可享310万元医疗保障。 与2024年相比,2025年“沪惠保”实现“一增、一享”,保障责任力度更强,健康服务覆盖更广: 一增:进一步扩增国内外特药种类,药品适应症全部更至最新。其中,国内特药种类由原来41种扩增至48种;海外特药部分药品更新,维持28种;CAR-T治疗药品由原来3个扩增至4个。 一享:2025年度“沪惠保”服务体验持续升级优化,原有专属权益“全市2000+指定药房自费购药9折”、“三甲专科医生在线图文问诊专属优惠”可继续使用,新增原研药9折保供服务,线上线下购药需求场景全覆盖,满足不同人群健康生活需求。 为鼓励家庭参保,2025年度“沪惠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实现扩围,在支持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及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投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多位近亲属投…

    2025-04-22
    4.0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