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银行一年内7位高管“递辞呈”,去年营收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作为2019年才登陆资本市场的“年轻”城商行,近年来,苏州银行营收增速整体趋缓。2019年至2023年间,尽管其营收规模总体上行,但2023年营收增速降至仅0.88%,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新低。在A股整体银行业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下,苏州银行的营收表现居于上市城商行队伍中的中下游。

《眼镜财经》注意到,苏州银行2023年的中间业务收入锐减,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呈现明显下滑态势,反映出其非利息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

此外,苏州银行近一年多时间里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多达7份高管辞任公告接连披露,高管团队出现“大换血”,引发投资者担忧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其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苏州银行一年内7位高管“递辞呈”,去年营收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营收增长表现居城商行下游

公开资料显示,苏州银行前身为江苏东吴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经批准正式更名为苏州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由农商行改制为城商行的银行。2019年8月,苏州银行于深交所主板上市,也是一家年轻的上市城商行。

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苏州银行实现营收分别为94.24亿元、103.64亿元、108.29亿元、117.63亿元和118.66亿元,对应的营收增幅分别为21.8%、9.97%、4.49%、8.62%,以及0.88%。

可以看到,自2019年上市后,苏州银行营收规模整体平稳上涨,但2023年营收增幅明显放缓,增速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新低。

客观上,过去一年间A股银行整体营收增长趋势均有所减缓。据2023年年报数据,42家银行全年共创下营业收入约5.65万亿元,较去年微降。

《眼镜财经》注意到,苏州银行0.88%的营收增速放在城商行队伍中就略显落后。2023年,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共有12家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实现正增长,5家出现负增长,平均增速2.6%。

中间收入锐减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苏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90亿元,较2022年的14.80亿元同比减少6.08%。

近些年,拓展中间业务是近年来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中间业务收入被视为银行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苏州银行早在2021年报中就披露,当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77亿元,增幅29.37%,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提升2.17个百分点。

同时表示,推进中间业务稳步发展主要在理财业务、代销业务等方面优化创新,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可持续增长;同时积极争取基金托管、债券主承销等各类业务资质,全方位对接客户服务需求,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多样性。

《眼镜财经》注意到,到了2024年一季度,苏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进一步下滑。报告期内实现利息净收入21.19亿元,同比下降0.84%;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06亿元,较2023年一季度的5.76亿元同比下降29.55%。

通常来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于银行提供的非利息服务,如资产管理、代销保险和基金、支付结算等。当这部分收入减少时,意味着银行在非利息业务上的发展遇到瓶颈,这不仅削弱了银行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还可能影响到其客户服务质量和市场份额。

管理层接连变动

《眼镜财经》注意到,苏州银行近期人事变动格外频繁,近一年半时间里多次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动的信息,涉及了包括行长、监事会主席、多位副行长、董秘、行长助理等在内的多种职务。其中仅2024年内就4次发布高管人员辞任的公告。

今年1月11日,苏州银行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任巨光先生提交的辞任函。任巨光先生因年龄原因,辞去本行行长助理职务,自 2024 年 1 月10 日生效。

苏州银行一年内7位高管“递辞呈”,去年营收增速创上市以来新低

2月1日,苏州银行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李伟先生提交的辞任函。李伟先生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本行董事会秘书职务,不再兼任。

4月27日,苏州银行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张小玉先生提交的辞任函。张小玉先生因个人原因,向本行董事会提请辞去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信息官及董事会相关专门委员会职务,自 2024 年 4 月 26 日生效。

5月7日,苏州银行再度公告披露,董事会近日收到蒋华先生提交的辞任函。蒋华先生因个人原因,向本行董事会提请辞去本行业务总监职务,自2024 年 5 月 6 日生效。

不光是2024年多次发布高管卸任公告,苏州银行的高管离职潮实际上自2023下半年就初见端倪。

2023年8月-9月,苏州银行连续发布三条辞任公告,公司行长、监事会主席、副行长相继卸任。

也就是说,2023年8月至今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苏州银行达到信披标准应当披露的高管辞任就高达7位。

对银行业来说,尤其是上市银行,一套稳定的领导团队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保持战略方向的一致性,还能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

而频繁的高管变动往往会引发市场和投资者的担忧,甚至可能会导致决策链条中断,影响银行的战略实施和日常运营效率。此外,新任高管需要时间熟悉业务和建立信任,这可能会延缓重要项目的推进和相关举措的落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8-02 19:07
下一篇 2024-08-21 10:24

相关推荐

  • 四载惠民初心如磐 2025年“达州达惠保”正式上线

    4月22日,2025年“达州达惠保”正式上线,投保通道同步开启。作为由达州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达州监管分局监督、达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支持的城市定制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达州达惠保”已陪伴达州人民四年,即将步入第五个年头。今年“达州达惠保”继续优化保障责任,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为健康达州建设贡献力量。 为确保新年度参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当天上午,2025年参保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医保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达州分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共青团达州市委、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妇联、市保险行业协会、各县(市、区)医保局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平安产险等11家联合承保单位代表、运营平台宸汐健康代表共同参会。 参保工作推进会现场 政府指导,守护达州万家安康 达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程迎新表示,过去四年,“达州达惠保”累计赔付金额突破6500万元,个人最高获赔金额达115.7万元,切实减轻了参保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今年保障范围进一步优化,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坚实、全面的风险保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达州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波表示,作为达州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达惠保”在减轻市民医疗负担、推动普惠金融上作用显著。同时,监管分局对保险机构提出监管要求,期望其能够不断优化服务,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实惠与保障。 据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州中心支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阮洪涛介绍,2025年“达州达惠保”在延续以往投保宽松、价格普惠、保障全面、连续参保免赔低、带病可保更可赔等核心优势的基础上,聚焦参保人实际需求和医疗发展趋势,对特药目录和CAR-T保障进行重点优化:一方面剔除部分已纳入基本医保报销的药品,增补多款临床必需、疗效显著的高价自费药;另一方面,将129元优选款的CAR-T疗法扩充至5种,以提升高额特药…

    2025-04-22
    69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4月22日,2025年度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开启投保窗口,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监督,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协调,由中国太保寿险首席承保,联合国寿寿险、人保健康、新华保险、平安健康、太平财险、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等8家保司共同承保。 自2021年推出以来,“沪惠保”始终坚持“政府指导、商业运作、惠民利民”原则,保障、服务历经多轮升级迭代,而今已步入第五个年度。 2025版“沪惠保”继续面向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开放,在坚持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的参保条件基础上,保费维持129元/人,五大保障责任项,仍包含责任一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包括自费耗材、药品、检查检验、治疗,不限目录),责任二国内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三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责任四海外特殊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五CAR-T治疗药品费用保险金,起付线、赔付比例与上年保持一致,最高仍可享310万元医疗保障。 与2024年相比,2025年“沪惠保”实现“一增、一享”,保障责任力度更强,健康服务覆盖更广: 一增:进一步扩增国内外特药种类,药品适应症全部更至最新。其中,国内特药种类由原来41种扩增至48种;海外特药部分药品更新,维持28种;CAR-T治疗药品由原来3个扩增至4个。 一享:2025年度“沪惠保”服务体验持续升级优化,原有专属权益“全市2000+指定药房自费购药9折”、“三甲专科医生在线图文问诊专属优惠”可继续使用,新增原研药9折保供服务,线上线下购药需求场景全覆盖,满足不同人群健康生活需求。 为鼓励家庭参保,2025年度“沪惠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实现扩围,在支持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为本人及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投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等多位近亲属投…

    2025-04-22
    642
  • 平安银行贷款电话服务怎么样?客户心声是行动的指南针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新征程中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平安银行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高质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聚焦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力。在实体经济融资的关键环节,平安银行贷款电话服务以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连接银行与客户的桥梁,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一站式、即时、专业的贷款服务体验。 响应实体经济融资的迫切需求,打造一站式贷款服务 平安银行贷款电话响应实体经济融资的迫切需求,通过这一电话平台,客户可以轻松获得贷款咨询、申请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无需繁琐的线下流程,只需一个电话,客户就能即时了解到各类贷款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利率、还款方式、申请条件等。专业的客服团队随时待命,耐心解答客户的每一个疑问,确保客户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平安银行贷款电话服务离不开多重服务优势的支撑,全天候的服务模式确保了客户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及时的帮助和解答,实现了“随时随地,服务在身边”。平安银行高度重视客户隐私保护,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客户信息安全,为客户营造了一个可靠的金融环境。 精准对接,金融服务送进“千企万户”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平安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平安银行深入了解了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精准对接融资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平安银行贷款电话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银行与客户沟通的重要渠道。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为银行提供了客户反馈和市场信息。 近年来,在AI技术快速发展之下,平安银行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智能客服机器人24小时在线,快速响应并处理客户疑问,提高服务效率。AI分析客户数据…

    2024-12-31
    3.0K
  • 政府指导,普惠乐山!2025年度“乐山惠嘉保”开放参保!

    为进一步完善乐山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保障需求,2024年12月17日,由乐山市医疗保障局、乐山市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乐山监管分局指导的2025年度“乐山惠嘉保”正式升级上线。 乐山市人民政府、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乐山监管分局等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乐山市保险行业协会,以及11家共保体成员单位代表、运营平台宸汐健康代表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2025年度“乐山惠嘉保”的正式发布。 坚持“为民、惠民”,纾解就医难题 “乐山惠嘉保”于2023年首度推出,凭借普惠的价格、带病可保可赔等创新惠民举措,收获了众多乐山市民的信任与支持,首年参保人数近37万,截至今年11月底,赔付金额近1200万元,最大赔付年龄101岁,最小赔付年龄5个月,切实减轻了参保人面对重特大疾病时的医疗费用负担,充分发挥了托底保障补充作用。 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沙万强表示,“乐山惠嘉保”与我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极大丰富了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保障需求,切实减轻了重大疾病患者的就医负担。 他强调,“2025年度‘乐山惠嘉保’的上线,受到市民朋友的热切关注和期待,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指导、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共同助力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 (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沙万强) 惠民保障升级,增进民生福祉 2025年度“乐山惠嘉保”带着市民的期盼,暖心升级上线,产品由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乐山监管分局指导,延续惠民利民属性,一年保费79元/人不变,最高保障100万元,产品紧密衔接基本医保,覆盖医保内自付、医保外自费、特定药品费用三大保障,医保报完符合赔付条件的费用可再次报销。 此外,为更好减轻乐山市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提升健康人群的获得感,本年度产品持续升级:一是降低职工大病医保参保人医保范围内自付医疗费用…

    2024-12-17
    3.6K
  • 《中国审判》以最高法判玖富为例:平台系合规信息中介非借款人

    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出版社主办的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法制期刊—《中国审判》2024年刊发题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模式法律关系的认定》的专题报道。通过全国法院已生效审判案例甄选,《中国审判》总第341期“司法前沿”以经中院、省高院、最高院三级法院审判的“王某某诉北京某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为行业经典案例,深度剖析“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出借人王某诉某某平台,裁定北京某某平台系信息中介,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案的最终裁定。对全国各级法院类案审理具有指导参考意义,避免部分法院法官依据各自理解,产生同案不同判甚至枉法裁判的乱象。 笔者作为长期观察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诉讼案件判决的法律从业者,通过案例比对了解,《中国审判》报道中引用的判决案例,正是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的王某某诉北京玖富普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裁定案,经查询核实,初审终审再审的案例号分别为:【(2022)豫15民初13号】【(2022)豫民终853号】【2023最高法民申778号】。 出借人王某某起诉玖富普惠平台案件回顾如下: 2014年,出借人王某某经由北京玖富普惠公司平台相关APP,选择标的将资金借给第三方借款人,后因借款人逾期导致王某出借资金无法及时回收,王某向当地法院起诉玖富普惠平台,要求还本付息和支付逾期利息。当地基层法院认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涉及国家行业清退政策以及影响面大,向当地中级法院申请提级管辖,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进行一审即初审。从法律程序来看,如果没有中级法院提级管辖一审,此类金额案件不会到省高院终审以及到最高法进行再审。因此,笔者观察,王某诉北京玖富普惠公司这个案件是目前P2P行业内唯一一件由最高法进行裁定的案件,其前沿性、权威性自然与其他案件不可同日而语。 根据裁判文书网上该案判决原文如下:中级法院一审裁定:王某提供的借款均通过其在银行开立的个人存管账户直接支付给借款人(案外人),无证据证明玖富普…

    2024-11-13
    3.6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