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梳理一下挖矿的行业历史。最早是家庭矿工,在家里一 CPU 一票,一 GPU 一票的挖矿。2013 年开始出现了 ASIC,开始显卡往 ASIC 过渡。但是,到了 2015 年的熊市,市场很冷,大家都挖不出电费,开始从小规模的矿工变成了工厂式的矿工,来优化电费成本。2015 年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集装箱化、模块化地去做矿场。
目前,整个加密矿业的格局,大部分的算力还是集中在北美。尤其是俄乌冲突以后,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也比较明显,欧洲那边的能源成本很高了,剩下的可能主要还是在以北美为主、大规模的天然气的能源和一些水电能源,还有一些东南亚地区的电力,南美和非洲的少部分地区还有一些电力能源。所以,现在还是在一个规模化的末尾状态。
我觉得矿业的未来不应该是现在的状态,现在是为了优化成本提高效率,把大量的机器放在单一的一个矿场里,类似互联网时代的 IDC 的形式,可能是一个成本效率更高的 IDC。
矿业比较理想的最终状态是有大量的小型、中小型的矿场接入全球的电网,有一部分去调配整个电网的状态,因为电很难存储,有很多电其实浪费掉了,我们可以去削峰填谷;有一部分进行能源里面的热能的交换,给工业或者给生活供电、供暖;还有一部分会有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把挖矿变成了传统的固收产品,然后来做一些投资。
分散化的趋势可能会在未来逐步凸显,因为目前来看整个挖矿芯片的迭代空间不是那么大了,功耗已经相对比较低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矿机的生命周期会很长,可以更好地在其他方面发挥作用。
全球也没有更多的已经成熟的剩余能源了。除了中国以外,全球大规模可快速使用的能源不是那么多。所以可能会到另一个阶段就是再次分散化,在家里挖矿的收益更高,甚至接入电网帮电网调整波峰波谷,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收益,不单单赚的是挖矿这一件事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