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号是如何发明的?

1982 年 9 月 16 日,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家 Neil Swartz 在学校 BBS 上谈论了一个物理学问题:一根蜡烛和一滴水银在自由落体的电梯中会发生什么?当天晚上计算机科学家 Howard Gayle 在回复中开了一个玩笑:警告!由于一项物理实验,一部电梯“被水银污染”以及因火灾遭受“轻微损坏”。尽管有人澄清这是玩笑,但还是有人信以为真。此事引发了如何避免误解的争论。9 月 17 日 Swartz 建议玩笑性质的主题用 * 标记;其他人提议用 % 替代 *;还有人结合两者: % 代表有趣的笑话,* 代表糟糕的笑话(bad jokes);还有人提议用 & 或 #。此时一些人已经在使用类似笑脸的符号 __/ 去标记笑话,但这个符合当时并不流行。 9 月 19 日,计算机科学研究助理教授 Scott Fahlman 提议用 :-) 标记笑话,用 :-( 标记严肃的评论。这一提议迅速通过 ARPAnet 流行开来,逐渐成为在线交流的常用符号,有时会省略连接符简写为 :) 或 :(。Fahlman可能并非是该表情符号的第一个提出者,但他在恰当的语境恰当的时间提出了恰当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