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交易所整合大潮开始 数量锐减
就如团购网站从最初的几百上千家争相抢夺市场,到最后个位数存活一样,现货交易场所也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残酷的整合大潮。预计,这一整合期将可能最早在2015年出现。
这一预期并非虚无缥缈,事实上今年下半年现货市场已经呈现出“弱肉强食”的局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如一大批资质不健全的交易场所在清理整顿的洗礼下关门大吉,而一些具有强有力背景的,实力雄厚的交易所却几乎毫发无损。
至于整合后的市场格局,最直观的即是交易所数量的急剧减少,保守估计存活的交易场所将不到现有的一半。若加之监管机构新一轮的清理整顿工作,这一数据将变得更令人不忍直视。至2016年,剩下的现货交易场所数量将可能只剩下十位数。
可能性指数:★★☆☆☆
影响力指数:★★★★★
【宏观】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多元化
或许是现货市场的繁荣景象让其他市场的参与者感到羡慕,2014年已经有充分的迹象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速之客开始觊觎现货市场,具有“威胁性”的入侵者包括券商群体、互联网媒体等。
2015年,现货市场的参与者将会进一步多元化,那么新的竞争者将会是哪些面孔?
A. 银行。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通常在各个领域扮演着“后发制人”的角色,如外汇市场、债券市场,或许也将包括现货市场。目前银行在这一领域可以说还未开始发力。
B. 传统期货交易所。2015年,决策者对于现货市场的定位将可能更偏向“期货市场辅助者”的角色,这也将意味着传统期货交易所将在现货市场上大有作为。
C. 生产者。背靠产业链的交易场所较于普通交易所无疑更具优势,那么直接以生产者的身份进入市场自然能够占据更多的主动权,更何况实物交割率未来将可能成为考量交易所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能性指数:★★★☆☆
影响力指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