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期货交易研究体系 苦难财富助力腾飞
每一次苦难,都是一笔财富。愚笨者咒骂苦难,甚至自暴自弃。聪慧者则从苦难中吸取营养,为未来的起飞作储备。
2005年的铜期货爆仓,林军着实“伤了一把”,但最终痛定思痛,开始重新审视并修正他的研究体系。幡然醒悟后的他发现,商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金融属性,除了品种的基本面外,还要关注宏观和金融层面。
沉寂了三年后,2008年,林军再次迎来了人生重要时刻。2008年3月,花旗银行巨亏97亿美元,使次贷危机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2005年爆仓的经历使得他专注于宏观研究,他感觉大机会来了。当时他密切跟踪美国房地产市场,深入研究次贷危机,并逐渐地了解了保尔森为何2006年就开始做空美国房地产的思路。
“我觉得铜会大跌,便与期货公司的资深研究员合作,把电解铜相关行业的生产供需情况研究了一遍,我们当时认为次贷危机的影响深远,2009年春节铜会跌到4000美金。”此时做空了铜价的林军已经胸有成竹,国庆长假后铜价以崩盘的方式下跌。
国庆节前,林军按照计划空了铜,但担心假日太长,为防范风险,同时还做多了一部分锌,结果节后铜连续三个跌停,锌在第二个跌停板给了他平仓的机会。“其实,在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减掉一些空头头寸,最后发现月线没守住,便严格执行了自己的交易计划。”
节后沪铜期货连续三个跌停板协议平仓后,对林军的第二个考验来了。“当时业内一些朋友开始看反弹,我认为,金融危机已经爆发,如果铜价反弹到节前的价格水平,我就改行从此不做期货了。结果协议平仓的第二天,我把仓位空到了97%。”对于这场“世纪豪赌”,林军收获巨大,手中的资金加了个零。
股市和期市的连续成功使林军对交易充满信心,交易体系已经完善了的他又踏对了两波行情。
2008年年底,国内大豆期货合约跌到2700元,对大豆多年研究的他知道当时的价格已经到了成本线以下,他认为金融危机后即使工业品无销路,农产品也会有刚性需求,便果断全仓买入,随后国家出台了保护政策,使他再次获利丰厚。
“2009年年初,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去香港,看到LV、香奈儿等奢侈品商店门口的购买人群还排起了长龙。香港的持续繁荣,让我隐隐觉得可能高估了危机的影响。
后来,国务院推出了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了货币供应,我想清楚后闭着眼睛做多所有商品。”林军说,这波做多又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