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那么,商品交易市场,是如何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呢?首先要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说起

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双轨制经济体制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1980年——1990年)

计划经济体制衰败的现实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发展的出路,而此时的欧美市场经济国家,则在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的引领下,在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了飞速发展。面对国内外环境压力,我国不得不重新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探索中人们逐渐打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迷信,意识到要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做出某些改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从1980年开始,国家允许企业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自销部分产品,其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的产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统一调拨,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的“双轨制”。价格双轨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实现中国价格模式转换的一种很好的过渡形式。它开辟了在紧张经济环境里进行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道路,推动了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把市场机制逐步引入了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与交换中,促进了主要工业生产资料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过热,供求矛盾尖锐、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高低悬殊的时候,某些不法之徒,大搞权钱交易,钻双轨制价格的空子,时而将平价的商品转为市场出售,时而又将市场的商品变为平价商品,通过这种“评转议”或“议转平”方式,从中渔利,大发其财,成为暴发户。

1988年3月25日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 “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加快农村供销社改革,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物资体制改革,减少统配物资的品种和数量,加强对重要物资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发展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市场,搞活物资流通。”在政府的支持和经济制度不断转型的大环境下,商品交易市场开始萌芽。但是,由于受到地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此时的商品交易市场基本还停留在类农贸市场这样的形式上,交易品种少,功能很不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价格双轨制经济体制在经济领域中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4-05-28
下一篇 2014-05-28

相关推荐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