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风险篇
第一家倒闭的公司
成立于2010年“哈哈贷”仅运营一年便宣布关闭,这是国内P2P公司的首次公开折戟。
哈哈贷此前曾宣传自己为“中国最严谨的网络借贷机构”,称倒闭是由于当前中国市场信用问题及自身运营资金短缺。
第一家公司的倒闭将P2P模式中所蕴含的风险暴露在世人面前,一定程度上敲响了资金流动性的警钟,但并未影响到未来平台数量的井喷。
第一家跑路的公司
2011年9月,“贝尔创投”因涉嫌诈骗被立案,成为国内首个被公安机关立案的平台,涉案金额约为500万元。
据相关报道,贝尔创投的创始人为红岭创投的逾期用户,主要诈骗用户也是红岭创投的用户。
经红岭创投举报后,该创始人跑路。
不同于哈哈贷的经营不佳,贝尔创投带有浓重的诈骗性质,此后行业无明确监管、入行门槛低等弱点暴露而出,主观恶意诈骗者开始显现。
行业遭受首次密集型黑客攻击
2014年春节前夕,多家P2P网贷平台遭受黑客攻击,平台页面无法打开,致使投资人无法登录平台投资和提现,平台负责人随后收到黑客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敲诈信息。

2014年5月21日,互联网安全检测平台乌云曝出某网贷系统存在严重安全漏洞,属于高危害等级。
这一事件暴露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互联网金融兴起后,因业务同质化严重,一些技术服务公司开始售卖P2P平台网站模板,价格在3万元到8万元不等。
从监管角度来看,规定并落实网贷平台的信息安全等级,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个亿元大标的出现
2014年3月,红岭创投发布了其第一个亿元融资“大标”,随后超过亿元的“大标”不断出现。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标的金额,让红岭创投的交易规模实现大幅攀升,但大标模式更像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路线,不断有人质疑P2P网贷的风控水平能否覆盖大标风险。
过亿元的标的金额,每一单的逾期、坏账对于平台来说,都是致命的危机。
也成为了红岭创投的“祸根”。
最著名的“多头借贷”借款人
2011年,一位坐标天津,昵称为“坦克”的借款人以超高的借款数额震惊了整个行业。
该借款人在多个P2P网贷平台借款,已统计到的放款金额约为500万元。
该事件发生后,“多头借贷”、“骗贷”现象引发从业平台重视,国内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从业平台之间“信息孤岛”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