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供应链面临挑战 大宗商品迎机遇

发展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方式和平台经济,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传统产业供应链管理面临挑战

从国际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与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关系表现为一种“互为成本”对立关系。

随着这种竞争关系的不断深化,核心企业开始加强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产品分销以及销售全过程的控制,由此而产生了“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中,虽然各参与方之间形成了利益相关的链条,但是由于缺乏企业间的协同战略意识,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之间通常为一种利益博弈关系,都试图将风险转嫁给对方。这些特征决定了“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只能适应与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以产品为中心的卖方市场。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经济全球化和业务外包不断加深的前提下,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效率提高、顾客需求日趋个性化、市场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等情形的出现,使得企业开始面临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这种环境下,“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始暴露出诸多问题。为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身所擅长的业务之上,企业界纷纷开始注重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者,并与之形成一种深度合作的利益联盟。

基于此,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横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横向一体化”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中,各合作方围绕着核心企业形成复杂的网链结构关系,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协调,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整体利益。协调性战略带来了单个企业不可能产生的供应链效应,形成了供应链企业的竞争优势,链条中企业之间的配合也变得更加密切。

研究全球传统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商品流通的顺利进行由供应链管理水平决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是解决我国产销衔接问题的关键。阻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理念上的,同时也有信息化水平、风险及诚信体系方面的原因。

供应链协同管理核心企业缺位,各参与方分散决策,无法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大化;信息资源无法集成、传递与共享,社会资源难以形成有效整合,是造成我国传统企业供应链管理内部缺乏动因和整体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

传统产业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融合发展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两者之间的协作有着基于共同利益诉求的坚实基础。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能来说,链条中各成员合作的一致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实现最大化,而不是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

在这一大前提下,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核心企业,增强企业采购行动的协调性和竞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将有助于满足社会精细化职能分工的迫切需求,为全产业链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集成,是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各方利益最大化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途径。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易与服务模式,能够冲破地域限制、地区垄断和品种局限,将分散的中小企业整合在一起,形成共有利益行业联盟,打破原有的行业和地区价格垄断,提高企业共同对外的议价能力,有助于集约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形成。

同时,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对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的集成式管理,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进行计划、控制、整合与优化,有利于促进商品在市场中迅速流通,加速周转,缩短产品在企业仓库中的存放时间,使企业库存转化为社会库存成为可能。

在金融服务方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通过引进银行、第三方支付、保险等金融机构,实现线上结算、电子支付、资金划拨、融资贷款等服务的集成,为传统产业提供基于全流程供应链管理下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与资金清算,将有利于发挥平台的金融聚集和辐射效能,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使用成本。

此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信息中心的建设,也将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发挥信息引领作用,从而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商品流通效率的提升。

综上,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现代流通方式和横向一体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将有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参与方合作的积极性与协同作用,促进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各参与方的关系从“竞争对手”向“共同协作”的快速转化,将有利于通过我国商品流通的集中化、集成化和集约化,推进大宗商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并使整个社会市场流通体系的优化完善成为现实。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4-07-24 15:37
下一篇 2014-07-24 17:18

相关推荐

  • 海澜之家2024年营收209亿元 连续6年位居A股服装上市公司榜首

    尽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部分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较为低迷。在此背景之下,4月29日,国民男装品牌海澜之家(600398.SH)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9.57亿元,并连续六年名列A股上市公司服装行业榜首,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 此外,根据欧睿数据,海澜之家凭借产品力提升和渠道优质管理,以5.0%的男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排名第一。 20多年来,海澜之家集团始终坚定地走品牌服饰发展道路,打造特色鲜明的服饰品牌,提升服装产业链效率,探索服饰零售新模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大数字转型力度,提升运营效率。 品牌年轻化发展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日益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创新随着消费升级,促使服务提供者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根据新华网报道,年轻人消费态度上,有58.6%的消费者选择“只买需要的”。 在此背景下,海澜之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布局科技功能,打造品质、IP时尚、环保三大产品系列,打造极致爆款单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个性穿搭需求。 公司不断扩充产品品类,在衬衫新物种上,不仅有茄克式衬衫,还增加了衬衫套装;在运动休闲类产品方面推出夏季的韵彩自然POLO衫。 在科技功能方面,海澜之家在24年春季推出了远行茄克,兼顾户外运动和日常休闲两个应用场景;24年的极光羽绒服,做到了800蓬95绒的最高配置。 在IP方面,海澜之家“龙腾九州”系列是夏季热卖系列,从原创、非遗、国风、国潮等多个维度,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支持。 报告期内,海澜之家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投入突破2.88亿元,同比提升43.82%。 2024年1月,由海澜之家冠名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成功发射,这也是全球首创的全…

    2025-04-29 消费
    3.0K
  • 营收净利双升,学大教育多元布局激发增长新动能

    4月26日,学大教育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现了营收、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同期,学大教育彻底甩掉了回归A股时所背负的高达23.5亿元的债务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另外,报告期内,公司个性化教育业务、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等各大核心业务均取得不俗的业务表现。 2024年末,学大教育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以不低于1.1亿元且不超过1.5亿元资金回购公司股份,这一回购计划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长期信心。叠加业绩快速增长,债务出清等利好推动,资本市场对学大教育的发展信心持续提升。公告显示,学大教育已出资5999.52万元完成对120.86万股股份回购,并于3月末完成上述股份注销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财报发布后,华泰证券发布研报,对公司股票目标价调高至64.78元/股。另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给予“买入”“推荐”“优大于市”评级。2025年开年至今,学大教育股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较年初上涨约24.06%,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反映出对公司业绩复苏和长期成长性的高度认可。 营收净利连续两位数双增,财务结构全面优化 财报数据显示,学大教育在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6亿元,同比增长2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6.84%。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施股权激励产生了股份支付费用4525.08万元,若剔除该部分影响,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增长达34.04%。自2021年实施战略转型以来,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实现营收、净利润的两位数增长。 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得到延续。一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47.00%。 根据财报来看,公司业绩的持…

    2025-04-29 资本
    789
  • 金叫唤 | 保底30万件酒的协议泡汤了

    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有时候,不成买卖便成仇。 今天金哥带你看看酒业合作双方撕破脸皮前后,裹挟其间的喧嚣、浮躁甚至粗陋,以及可能的套路和陷阱。 “甲方”是来自陕西白水的杜康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它的大股东是陕西杜康酒业集团。 说起杜康酒,就不能不提及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历史上,杜康酒还曾引发了一场跨越陕豫两地的“杜康”商标之争,好在如今一切都平息了。 目前白水杜康确定5万吨产能目标,正在冲刺“全国清香白酒行业前十”。今年4月,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还告诉媒体,要坚持“让每一位合作商都有钱赚”的原则,实现合作共赢。 听闻此言,不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心丽酒业公司(化名)负责人又会作何感想?四年前,心丽酒业以“乙方”的身份与白水杜康签订了一份名叫“商标许可及技术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该协议除了第一条说到“商标”外,其他内容主要事关酒水的买卖。 该协议明确乙方“保底灌装任务”为30万件(500ml*6)。 同时约定,如乙方未完成协议任务量,需在协议签订时限,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支付保底任务量未完成件数的对应款项。 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协议规定按“合同总结算金额的30%”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合作时间从2021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21日。 一字一句阅读完上面的协议内容,你会发现:30万件的保底灌装任务,心丽酒业即使不能按时完成,但也得限时把全款给付了。 一件6瓶,白水杜康以“每瓶6元”的价格跟心丽酒业结算。那么,30万件酒对应的酒厂货款至少是1000万以上。 对于这样的合作,白水杜康应该是熟门熟路。心丽酒业的实力又如何呢?成立于2018年的心丽酒业,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两个自然人。 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清香名酒的起势年。加上白酒行业当年涨价范围广频次高,这是不是也给了心丽酒业足够的自信,金哥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双方都信心满满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彼时,…

    2025-04-29
    2.0K
  • 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回暖,主动“踩刹车”的舍得酒业强势复苏

    近日,舍得酒业(SH600702)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15.76亿元,环比增长7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1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经历连续三个季度的理性降速后,舍得酒业业绩强势呈现“V”型反转。这份成绩单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回应,4月28日,舍得酒业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达2.49%,位居板块前列。 近一年来,舍得酒业以不破不立的决心主动“踩刹车”,全面实施控量挺价策略。在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下,舍得酒业聚焦核心市场、深化渠道改革、优化产品结构,调整成效稳步落实,向上拐点已现。 深蹲起跳,一季度多项核心数据重回增长轨道 历经多年的规模式扩张,白酒行业正面临渠道堰塞、价格倒挂等系统性风险。在存量竞争与强分化叠加的产业变局中,唯有主动释放结构性压力,方能在新周期窗口期构筑起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支点。 一季度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经营动能提速,多项核心数据大幅改善,为2025年业绩全面修复奠定基础。 经营质效双升,强化发展韧性。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42亿元,同比增幅达106.76%,造血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营业成本与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1.25%和25.24%,形成“现金流倍增+费率双降”的良性财务状态,进一步夯实抵御市场波动的安全屏障。 渠道动能释放,双线协同增效。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坚定“聚焦打造N个小区域、高占有的基地市场”策略,优化经销商网络,集中资源扶持优质合作伙伴,有效恢复渠道信心。截至报告期末,合同负债2.06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0.413亿元。线下精耕的同时,线上渠道打开了增量空间,电商销售额突破至2.05亿元,同比增速36.71%。双渠道势能共振,为市场拓展注入持久动力。 产品结构优化,毛利修复企稳。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继续聚焦核…

    2025-04-29
    2.1K
  • 酒鬼酒缩水、多品牌协同难题待解,中粮酒业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能实现吗?

    你知道浓眉大眼的中粮酒业,2025年的目标是什么吗? 争取2025年实现“整体营收”破百亿,这是中粮酒业成立5周年时对外宣布的。时间是2021年,也算是它的“十四五”规划。 而中粮酒业更长远的目标则写在中粮集团的官网上,打造“中国最优秀的综合性酒类公司”。 什么是“最优秀”?在金哥看来,可能不是中国的“帝亚吉欧”,至少也是中国的“保乐力加”吧。 中粮酒业的全称是“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雄心勃勃的它,旗下拥有一些响当当的品牌:“长城”“华夏”“桑干”“五星”“酒鬼”“内参”“雷沃堡”“孔乙己”,以及进口酒商号品牌“名庄荟”。 一、实现了哪门子的“协同”? 中粮酒业今年能顺利实现营收百亿的目标吗? 金哥查了下,在中粮酒业2021年宣布百亿目标时,酒鬼酒(000799)当年的营收为34亿元。 而2024年,酒鬼酒预计营收仅实现14亿元左右。 四年时间,营收不增反减,还缩水了20亿元,这无疑为中粮酒业的“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收官,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酒鬼酒“喝大”的背后,其他品牌能否顶上,并弥补这个“缺口”呢? 在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开资料来评估下。 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是中粮酒业100%控股的黄酒企业。多年来,中粮酒业一直试图推动“孔乙己”混改,但迟迟没有下文。 据金哥了解,2023年“孔乙己”实现营收约6152万元。而同期的黄酒上市公司,最少的营收也有5亿元。两相比较,“孔乙己”的体量跃然纸上。 长城葡萄酒,是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2021年,其曾提出在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50亿元。 不过,这只是愿景描述而已。这里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作为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的张裕,2024年营收32.77亿元,同比下降25.26%。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光景,恐更是一言难尽。 金哥注意到,之前有媒体披露: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再叠加消费萎缩等因素影响,长城…

    2025-04-23
    1.8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