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司净利润预跌9成,换了个高中学历的总裁救命

短短两个多月,仅顺威股份正式公告的,就已经有6名高层人员离职。

近日,有知情人士爆料称:“顺威股份(002676,SZ)高层地震,集体被停职解聘:高中生替换原总裁李鹏志,3位副总裁被停职,4名各部门总经理被解聘。”

11月16日,金通社小编向顺威股份证代采访求证,对方表示,近期公司内部是有一部分人员调动,但具体涉及哪些部门的经理不清楚。

11月13日晚间,顺威股份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解聘郭智育、李光宇、卢元三人的副总裁职务,并聘任何伟为副总裁。至于解聘原因,顺威股份方面曾向其他媒体解释称,“每个岗位都会有一个考核,(三名副总裁)也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的考核。公司的业绩大家也看得到,今年还是整体同比下滑的。总裁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副总裁也相当于是总裁的一个班子,公司业绩下滑,(他们)肯定是要负一点责任的。”

小编注意到,此前,10月28日,顺威股份宣布解聘李鹏志的总裁职务;聘任莫绮颜女士为总裁。据公告披露,莫绮颜女士,高中学历,1994年创立东电(香港)实业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至今,现任深圳东松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深圳市华裕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

时间再往前推,10月17日,顺威股份称,收到景新兵递交的书面辞职申请,景新兵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上市公司监事职务。据媒体报道,景新兵主管风叶业务,风叶是上市公司目前最大的一块业务。今年公司整体业务下滑,可能风叶这块也有一定责任。9月6日,顺威股份公告,收到符启林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符启林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短短两个多月,仅顺威股份正式公告的,就已经有6名高层人员离职。

顺威股份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88亿元,同比增长23.70%,但是净利润仅1018.95万元,同比下滑63.35%,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75.84%。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顺威股份证代向金通社表示,主要是对外投资、管理费用、中介费用上升比较大。比如今年在黄山、深圳等地设立了子公司,泰国子公司六七月份才投产。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顺威股份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8%,上半年管理费用同比上升44%,主要是人工成本、折旧摊销、咨询及投资相关费用增长所致。

至于中介费用,据知情人爆料,顺威股份此次重组3000万元的中介费用一直在拖欠。但顺威股份证代否认了这一说法,其表示,随着重组的推进,中介会陆续签,中介费用也会持续上升,但不可能有那么高,至于具体签了多少,目前不便透露。中介费用尚未计入前三季财报。

金通社小编注意到,顺威股份对2017全年的业绩预期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65%~95%。

顺威股份证代表示,现在公司内部也一直在讨论如何改善业绩,但具体有哪些战略调整和措施,因尚未完全确定不便透露。

除了人事变动,前述知情人士的爆料还称,“顺威股份重组无望,只是在拖延时间”。据称,顺威股份重组的两家标的公司,一家亏损,另一家要价12亿~20亿元,上市公司并无足够的资金完成此次收购。

对此,顺威股份证代向金通社表示,标的公司12亿~20亿的估值不实。顺威股份确实难以完全用现有资金完成收购,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包括并购贷款等。

三季报显示,顺威股份因筹划购买资产事项,自今年6月30日起停牌至今。6月30日的停牌公告透露,公司对外投资方向为塑料制品产业链相关的企业,以现金收购,预计交易金额为2亿~3亿元。

此后,顺威股份连发十几份重大事项停牌进展公告,从其中披露的信息来看,主要包括:

1、本次资产重组标的方为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公司,意大利标的公司所属行业为工业制造业,主要领域为:新风系统,风机,医疗、工业通风,建筑排气系统、排烟系统;澳大利亚标的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主要领域为:汽车外装零配件、建筑类产品。

2、初步确定的支付方式为现金;

3、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由国信证券担任公司独立财务顾问。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7-10-24
下一篇 2017-11-23

相关推荐

  • 高层大换血背后,中国金茂资管转型“野心”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中国金茂由丁蕤来担纲“一把手”的角色,似乎是个正确的选择。

    2024-04-30
    1.0K
  • 格力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亏损4.7亿,保荐机构或有处罚风险

    格力博上市当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了250%。根据有关规定,公司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自身履职是否到位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A股市场上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并不罕见,但像格力博(301260.SZ)这样上市刚满一年就上演业绩由盈转亏,惊人的下滑幅度不仅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4月27日,格力博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约46.17亿元,同比减少11.4%;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74亿元。《眼镜财经》注意到,格力博此前于1月31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7亿元至4.3亿元,如今最终的亏损幅度超出了公司此前的预计。 实际上,早在2月6日,深交所就针对格力博“变脸”的业绩预期发出了关注函,监管要求公司说明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对公司收入的具体影响;说明毛利率下降的合理性等。 《眼镜财经》注意到,格力博在2月26日发布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但在解释营收下滑原因时选择的可比对象与此前招股书中的不同,“巧妙地”避开了业绩出色的同行。同时公司指出的终端消费者需求情况和户外动力设备市场发展情况,与目前市场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以及市场主流观点有明显出入,且在论述大客户业务调整对业绩的影响时出现多次“自相矛盾”。 此外,年报数据显示,格力博上市当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了250%。而根据有关规定,公司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自身履职是否到位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业绩下滑原因欠缺说服力 格力博于2023年2月8日上市,至今刚过一年。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园林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按用途可分为割草机、打草机、清洗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智能割草机器人、智能坐骑式割草车等。 《眼镜财经》注意到,在格力博2023年报以及此前对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提及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时表示,北美高通胀阶段性抑制终端消费者对高单价耐用消费品的需求,20…

    2024-04-30
    832
  • 海澜之家去年营收215亿,连续十年稳居国内男装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3年,在市场经济环境展现出稳定恢复和稳中向好的态势下,海澜之家(600398.SH)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经营策略,成功抓住时机,4月29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实现了215.28亿元的总营收,连续十年稳居国内男装市场占有率榜首,并以29.52亿元的净利润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双增长。 作为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海澜之家不仅在营收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表现出众,更在品牌多元化和市场策略上展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公司成功将多品牌战略转化为推动集团增长的强大驱动力,从而实现了规模效应和市场影响力的同步提升。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海澜之家也展现出了前瞻性的视野,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服装企业模式向创新与变革的跨越。通过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也为海澜之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 打造“三位一体”智慧体系,生产效率成倍提升 走进海澜之家的智慧工厂内,可以看到,通过智能终端与设备进行交互,可以实现生产资料和物料自动化传递,进而实现服装生产全自动化作业,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据了解,海澜之家也较早依托5G、AI、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5G智慧工厂,并运用物联网及RFID芯片技术,开启零售运营智慧化数字整合全流程,产业全链路形成闭环,率先实现行业的数智化转型。 此外,通过构建“生产+开发+快反”的供应链体系,海澜之家实现了对市场动态的及时把握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满足。这种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使得公司在产品供货方面更加灵活高效,为品牌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品端,海澜之家品牌提出“适人体、优人态、合人需、达人意”四大设计原则指引,希望打造海澜之家独有的“人性化服饰体验”;在制造端,经过多年技术孵化与创新迭代,集团打造的“研发—生产—服务”三位一体海澜之家智慧服装体系也已成型。 财报数据显示,海澜之家在2023年毛利率达到了…

    2024-04-29 消费
    817
  • 晶科能源山西工厂发生火灾 14GW一体化产能全线点火仅1个月

    据第一财经报道,4月26日下午15时许,晶科能源(688223.SH)山西太原厂房发生火灾,事故现场浓烟滚滚,明火于下午17时许被扑灭。 据悉,目前消防车已暂撤离,现场有交警维持秩序。暂未出现有毒气体泄漏、人员被困和伤亡。公司后续或将就此事作相关说明。 晶科能源“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总投资560亿元,是山西省引进和落地的重大转型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6GW单晶拉棒、56GW切片、56GW高效电池片和56GW组件产能。 今年3月26日,该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全线贯通,项目一期14GW一体化产能全线点火运转。第四期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可解决就业约3万人。 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按照经营计划,晶科能源2024年将保持谨慎的扩产节奏,优先聚焦山西大基地等优势产能落地,同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截至2024年年底,晶科能源预计硅片、电池、组件的产能将分别达到120GW、110GW和130GW,其中N型产能将超过100GW。

    2024-04-27
    1.8K
  • 估值下调8000万,首创奥莱REIT缘何”自降身价”?

    估值的调降,背后或出于调节发行压力的选择,但也意味着释放了一定的资产内在价值,更为凸显项目的投资价值。

    2024-04-26
    1.5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