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场发展的方向也是散户最好的归宿
1、封神只是传说
分析了踏空者的心理,并没有看不起散户意思。其实大部分散户天然具有不可克服的交易缺陷,风云君也是,至今也没能成神。
正因为有自知之明,所以,市场本就不应该由散户为主。
回顾一下美国的股市。美国证券市场萌芽于18世纪末,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
对比一下也是差距,竟然已有二百多年历史,A股还不到30年。
期间美国股市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萧条,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股超过90%的部分仍然由散户持有;到70年代中期,仍然保持在70%以上。
70年代的中期,美国投资者结构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养老金入市,散户可以通过养老金间接参与,散户投资者占比快速下降。
随着注册制的推行,退市股票增加,散户在投资个股时踩雷几率很高,更是逐渐消灭了散户的热情。
到2018年,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高达93.2%,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仅占比不到6%。
2、羊入狼群

对比在A股,散户数量众多,人均持有市值小,交易活跃且频繁,贡献了超过80%的交易量。
当然了,交易并不意味着盈利——只能对应着别人的盈利。
在实际交易中,散户资金规模虽然小,但投机心却极强,容易追涨杀跌,总以为自己可以逃在高点,却往往成为收割的对象。
其实很容易理解,在A股,上市公司、券商中介和机构投资者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或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又或专业优势,就好比少林、武当、昆仑三大高手坐在一起,谁也不敢说谁能胜过谁,火拼起来大概率是三败俱伤。
但是,这个时候,“散户”这个特殊的物种出现了,既没有任何优势,合计又持有大量的资金,自然成为三大高手的共同目标,天然的成为收割对象。
所以新三板机构投资者一直呼吁降低投资门槛,就是希望羊群入场。
散户作为天然的“肥肉”存在于交易市场,使得上市公司、券商中介和机构投资者等各方(以上市公司为甚)均不需要通过发展自身的主业而赚钱,只要大家联合起来收割散户就可以愉快地赚到比经营主业多几十倍的财富。
我们看到春节前后近两百多家上市公司愉快地玩起财务大洗澡。这种混浴的场面在日本电影里都不多见,白花花地蔚为壮观。
这其实都是前几年收割散户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