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过去的2021年,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自营投资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成为券商业绩主要增长引擎。数据显示,2021年日均股票成交额为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5.33%。仅管佣金率小幅下滑,但证券行业全年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1545.18亿元。

这一年,注册制改革助推IPO规模创历史新高,资管主动管理转型成效凸显。截至2021年末,券商股权承销规模达1.82万亿元,其中,IPO规模同比增长15.47%至5426.75亿元。在资管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0.88万亿元,同比增加3.53%,尤其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规模大幅增长112.52%达到3.28万亿元。

得益于北交所鸣锣开市、全面注册制稳步推进及财富管理转型进入深水区,证券行业在2021年迎来“高光时刻”。根据中证协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140家券商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大关,证券从业人员也重回34万人关口。截至2021年末,140家券商实现营业收入5024.10亿元,净利润191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3%、21.32%。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星展证券“落地”上海,北上广三地的券商数达60家,占证券总数的比例为50%。

为洞悉证券行业在变革中的探索路径,金融界联合天眼查推出《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主要从证券公司业绩表现、财富管理转型现状以及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券商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三方面展开分析。

北上广三地券商占半数 中信证券万亿资产“一骑绝尘”

2021年1月14日,首家来自新加坡的外资券商星展证券进驻黄浦江畔。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股东为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集团和上海东浩兰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黄埔投资控股集团等国有企业。在120家证券公司中,包括星展证券在内的合资券商共有12家,分别为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瑞信证券、中德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东亚前海证券、汇丰前海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2家合资企业无不坐落于北京、上海、深圳。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注:根据中证协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0.59万亿元。因其将20家资管子公司视为独立的证券公司,故共有140家券商。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吸引券商机构驻扎的重要因素。经济实力强的城市不仅吸引外资企业,对于本土企业亦是如此。据天眼查数据显示,120家证券公司中,总部位于广东的数量最多,达22家。上海、北京紧随其后,分别有20家和18家券商。经计算,位于北上广三地的券商共计60家,占券商总数的比例达50%。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资产总额“一骑绝尘”,达1.28万亿元,是唯一一家资产超万亿的券商机构。华泰证券总资产为8066.51亿元,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总资产均超7000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金公司、申万宏源总资产分别为6497.95亿元、6010.11亿元。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和广发证券均是5000亿级,而中信建投稍逊一筹,其资产总额为4527.91亿元,位列第十名。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140家券商创收超5000亿 10家券商净利润入围“百亿俱乐部”

2021年股市行情震荡,分化明显,券商板块持续“赢业绩、输板块”,不过在流动性合理充裕、A股结构化趋势以及居民财富搬家效应的共同作用下,2021年市场交投活跃度较上年进一步提升。2021年日均股票成交额1.14万亿元,同比增长25.33%;2021年上证和深证日均换手率分别为0.97%、2.13%,较2020的0.82%、2.25%增减互现。

在市场助推下,券商行业2021年迎来“丰收大年”,ROE回升至7.83%,杠杆率创历史新高。根据中证协披露的数据,140家券商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2.03%至5024.10亿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1.32%至1911.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Choice数据显示,49家上市券商中,8家券商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10家券商入围净利润“百亿俱乐部”。其中,“券商一哥”中信证券遥遥领先,营收净利均稳坐冠军宝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5.24亿元、23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1%、55.01%。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营业收入前四的席位不变,除中信证券外,还有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三家券商营收分别为432.05亿元、428.17亿元、379.05亿元。中国银河在过去一年发展迅速,其营收排名从第八名直接晋升为第五名。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增比长51.52%至359.84亿元。

在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不进则退。而屡次因宕机冲上“热搜”的招商证券则下滑明显,其营收名次从第七名跌至第十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招商证券营收为294.29亿元,同比增长21.22%。

在净利润方面,除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外,净利润“百亿俱乐部”名单中又增加了5家券商,分别为招商证券(116.45亿元)、中金公司(107.78亿元)、中国银河(104.30亿元)、中信建投(102.39亿元)、国信证券(101.15亿元)。而申万宏源却从净利润第八名跌出前十榜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其归母净利润为93.98亿元,同比增长21.02%。

券商行业2021年业绩为何普遍大增?对此,证券研究分析师表示,从盈利驱动力角度来看,2021年券商盈利高增的主要原因是财富管理业绩的逐步推进和经纪、投行业务的业绩持续发展。财富管理规模增长带来的‘乘数效应’,带动券商业务规模的不断提升;经纪、投行业务受益于市场高景气和注册制改革、北交所建立等多层次市场建设推进,推动了券商业绩增长。

43家上市券商研发投入超200亿 财富管理转型显成效

国内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迅速增长,证券公司传统佣金收入下滑,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成为当务之急。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主要承担着服务中介、资本中介及交易中介三大职能。随着财富管理时代来临,代销收入成为传统经纪业务收入转型点,投行、资管迎来发展黄金期。

2021年“含财量”成为热频词,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无疑成为考核其成色的重要指标。根据中证协披露的数据,2021年证券行业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206.90亿元,同比增长53.96%,占经纪业务收入比例为13.39%,占比提升3.02个百分点。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梳理券商年报发现,中信证券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率先于2020年突破10亿元大关,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这一业务净收入达26.55亿元,同比增长35.12%。与此同时,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占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8.20%增至20.39%。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末,除中信证券外,中金公司、广发证券代销金融产品规模也已突破10亿元大关,分别为11.36亿元、10.95亿元,二者占经纪业务的比重分别为19.27%、14.81%。

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国泰君安和中国银河增势强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上述两家券商的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分别为9.50亿元、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36%、120.33%。与此同时,其代销净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1.33%、12.13%。上述10家券商代销金融产品占比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可见券商对通道业务的收入依赖度有所降低。

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陆续有包括29家券商在内的60家机构获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自此,投顾业务也成为券商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胡聪慧表示,相较于基金公司,券商在财富管理客户数量方面有一定优势。此外,券商客户普遍熟悉权益市场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可投资资产规模也相对较高。不过,券商未来需要引导个人投资者从交易型需求转向配置型需求转变,从长期配置中实现财富的积累。

然而,基金投顾业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投顾人员的专业服务及科技实力的增强。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1月13日,近一年来证券从业人员增加了8593人,重返34万人大关。其中,投顾从业人数增加最多,从2017年的4万人增加至6.8万,年复合增长率近15%。

统计显示,中信证券投顾数量突破5000人,位居榜首。广发、国君、银河、建投和国信投顾数量超过3000人,投顾数量在公司总员工数量整体超过30%。

在信息科技投入方面,除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6家券商未披露外,43家上市券商研发投入超200亿元。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泰证券研发投入一骑绝尘,较上年同期增长26.23%至22.28亿元。中金公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研发投入均超10亿。

财富管理转型进入深水区,券商下一步将如何布局?业内人士指出,第一,坚持严选产品、买方视角、全程服务的财富管理理念;第二,重视代销金融产品和基金投顾业务发展;第三,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强财富管理专业团队建设。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 券商行业喜迎“春风”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提出要求,“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不改,今年两会期间,“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首次出现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注册制全面落地施行,注册制将会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和市场活跃度,券商保荐承销业务迎来飞速发展期。平安证券在研报指出,截至2021年末,券商行业股权承销金额1.82万亿元,其中,IPO金额5426.75亿元,股权再融资规模9609.44亿元;债券承销方面,2021年券商承销公司债、企业债、金融债、ABS合计规模达8.41万亿元。根据中证协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140家券商共实现投行收入699.83亿元。

在行业整体向好发展时,龙头券商的优势尽显,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信证券IPO及再融资募集金额共计2999.30亿元,占承销规模市场份额的比例达19.95%,连续多年蝉联冠军。Choice数据显示,中信证券于2021年共为57家IPO公司保荐,其中,万亿巨无霸中国移动的“回A之旅”便有中信证券的身影。中国移动首发募集资金为2021年最高,达486.95亿元。

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0家券商净利润破百亿,注册制改革助力投行业务高速发展

中信建投的IPO保荐数为34家,仅次于中信证券。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回归A股便是由中信建投和中金联合保荐。而另一家万亿资产沪农商行的首发保荐机构则是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

随着A股IPO募资规模的持续提升,券商投行收入也水涨船高。中信证券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截至2021年末,投行业务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8.52%至81.56亿元。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紧随其后,分别为70.36亿元、56.31亿元。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及国泰君安的投行净收入也均超40亿元。

受政策红利影响,证券行业虽然“一夜如春”,但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证券公司一方面要按照证监会要求建立起“三道防线”,另一方面,券商也应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保荐机构的定价和销售能力。

结语:由于地缘政治变局和疫情蔓延超出预期,二级市场震荡加剧,日成交额出现萎缩,2022年开年,券商行业自营业务普遍出现亏损,业绩大幅下滑。不过,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与深化,过去靠经纪业务“一条腿”走路的券商开始确立“投行+投资”的发展模式,未来券商行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但在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下,中小券商如何借势突围,这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来源:金融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2-05-26 09:10
下一篇 2022-06-01 10:03

相关推荐

  • 引领中国原酒产业跨越式发展 川酒集团聚势创“芯”启新程!

    2025年9月9日,“聚势创‘芯’聚创共赢”2025川酒集团原酒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金融机构、媒体人士等齐聚一堂,共谋四川原酒高质量发展,共同见证川酒集团原酒产业迈向新阶段。 使命引领:守住白酒产业的“根”与“魂” 在白酒产业的价值链条中,原酒是无可替代的核心载体,撑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基石骨架”。作为白酒酿造的基础酒体,原酒的品质直接决定终端产品的风味与价值,更是产区产业实力的核心象征。据四川省经信厅数据,以四川为核心的中国白酒产区,凭借不到全国40%的产量,贡献了超50%的营收与利润,原酒则是支撑这“半壁江山”的关键支柱。 从产业价值看,原酒不仅是地方经济的“压舱石”,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2024年,四川白酒产业实现千亿营收、百亿税收,直接带动百万人就业,其中原酒产业串联起酿酒专用粮种植、酿造生产、仓储物流等全链条环节,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 在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原酒的“品质价值”与“品牌价值”双重提升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川酒集团成立的使命就是抱团原酒企业、推动产业协同,提升原酒产业的附加值,实现四川原酒的高质量发展。 规模引领:协同发展推动原酒价值升级 川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勇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七年来,川酒集团在四川4个核心产区,重资产布局产能,在投入12万吨产能基础上,整合窖池5万口、产能60万吨、储能100万吨,构建起窖池数、产能和储能等全国第一的原酒产业基础,实现川酒原酒的产区协同、产能集聚、产品升级和产值提升,成为中国最大的原酒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最大的白酒定制商、中国最大的国优品牌运营商,拥有全国最强的白酒技术团队,2024年位列四川企业100强第29位,企业品牌价值达619亿元。 川酒集团原酒产业发展联盟则是以“生态共建、价值共享”为初心,致力让联盟企业在协同发展中实现价值增值:…

    2025-09-10 资本
    2.7K
  • 连续十季度增长!解码学大教育增长韧性:垂直深耕、多元布局与长期主义

    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悉数出炉,在教育赛道,学大教育(SZ:000526)蝉联营收和净利润的双料冠军。 上半年,学大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9.16亿元,同比增长18.27%;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42.18%。横向上看,学大教育领先第二名的幅度继续扩大,显示出学大教育的业务优势和壁垒持续夯实;纵向上看,学大教育已经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增长,显示出在复杂形势下的强大韧性。 为什么是学大教育领跑A股教育半年报? 梳理财报可以发现,这得益于坚持长期主义和稳健增长的经营理念,以及将个性化教育领域优势在其他领域快速复制的能力。 领跑A股教育半年报 A股教育上市公司的营收TOP10的格局相对稳定,2025年上半年,学大教育、华图山鼎、中公教育、昂立教育、豆神教育等稳居前五,但其中亦发生微妙的变化,凸显学大教育的竞争优势。 首先,TOP10公司整体营收增长情况好于去年,但学大教育仍保持行业领跑。今年上半年,TOP10公司营收负增长的公司由5家减少到3家,营收增长超过10%的公司由3家增长到6家。在整体增长改善的情况下,学大教育继续领跑,其18.27%的增速在TOP10公司中排名第3,仅次于去年营收均大幅负增长、今年强势反弹的豆神教育和*ST传智,相比之下,学大教育在去年高基数情况下持续高增长,显示出较强的增长能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学大教育营收一举超过视源股份国内教育业务部分的营收,超过软件信息化领域的巨头,颇有“破圈”意义。 其次,学大教育在垂直领域稳扎稳打,单位模型的规模化增长明显。今年上半年,职业培训行业增长承压,华图山鼎营收增长14.96%,同比大幅回落,中公教育、粉笔则分别录得-20.21%、-8.47%的负增长,这与职业培训行业竞争加剧、单价下降有关。学大教育的网点数量不如几个公考巨头,比如其个性化学习中心数量超过300个,中公教育网点数则为695个,但学大教育在垂直领域持续深化…

    2025-09-04
    3.8K
  • 海澜之家上半年营收115亿元,多元布局引领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装行业在稳中向好的态势中前行,海澜之家(600398.SH)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凭借其多元品牌布局和全渠道融合策略,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8月27日,海澜之家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66亿元,同比增长1.73%;归母净利润15.8亿元。 主品牌稳居龙头,多品牌协同发力 海澜之家主品牌一直是公司的核心支柱。根据欧睿国际数据,自2014年以来,海澜之家在中国男装行业中,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保持第一,2024年市占率达5%。2025年上半年,海澜之家主品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95亿元。 公司以“聚焦品牌,拥抱全球,普惠生活”为价值主张,通过“新国潮、新街潮、轻商务、轻运动”四大风格升级,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如“远行冲锋甲”“墨羽轻壳皮肤衣”等极致单品,融合了HLA-TECH科技面料与HLA-ECO环保理念,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功能性的需求,又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消费趋势。 在主品牌稳健发展的同时,海澜之家的多品牌战略也成效显著。公司通过“成熟+成长+培育”的阶梯式品牌矩阵,实现了对男装、女装、童装、职业装、运动装等全品类市场的覆盖。 职业装领域,海澜团购以“智能制造+匠心品质”为核心,服务超500家企业客户,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43亿元,同比增长23.7%。女装品牌OVV定位“不费力的高级感”,桑蚕丝、三醋酸等高端面料系列贡献了主要增量。童装品牌英氏YeeHoO强化高端婴童服饰定位,防晒“小冰肤2.0”系列推动会员复购率提升至65%。 运动服饰赛道是海澜之家重点拓展的领域之一。公司通过斯搏兹代理Adidas FCC业务,在低线城市开设超400家门店,主打性价比运动产品。同时,海澜之家还与京东联合打造“京东奥莱”,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具质价比的大牌正品购物选择。2025年上半年,其他品牌共计实…

    2025-08-27 资本
    2.2K
  • 舍得老酒节落地新加坡、马来西亚,郭广昌称:坚定支持舍得酒业长期健康发展

    近期,在“文化出海”指引下,白酒企业主动突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开辟新的增量空间。舍得酒业抢抓出海窗口期,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将东南亚作为其国际化的重点市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继加拿大站、法国站后,舍得老酒节分别于7月31日、8月3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陆续开展。活动以慈善拍卖、老酒品鉴等形式,深度触达本地核心圈层消费者,助推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与市场渗透力。 期间,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政界、商界、媒体界的知名人士及海外经销商代表受邀出席活动。复星、舍得酒业高管团队与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盛事。 老酒节IP相继落地东南亚国家,舍得夯实全球版图的重要高地 舍得老酒节IP为何“双击”东南亚市场?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白酒出口金额同比增速16.61%,其中东南亚市场贡献10.60亿元,依托区域经济增长、人口红利及消费升级趋势,东南亚有望成为白酒全球化重要增长极。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华人众多、购买力强,成为酒企布局的关键地。 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李泰康 活动现场,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泰康高度赞扬舍得酒业在中马文化交流与慈善领域的贡献。他表示,“舍得”精神与马来西亚推动文旅融合、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中马友好的理念高度契合,期待更多中国优秀企业投身中马合作,共谱合作新篇。 复星国际董事长 郭广昌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马来西亚站活动上表示,复星将坚定推动舍得酒业和中国白酒文化走向全球。他提到,舍得近年来产研基础建设快速提升,展现出以老酒战略为代表的长期向好发展趋势。复星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坚定支持舍得酒业长期健康发展——通过整合国内外生态平台资源,帮助舍得酒业深耕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为中国白酒出海、中国文化出海贡献力量。他指出,东南亚华人根基深厚,对中国白酒有着天然情感,期望舍得酒能成为当地最受喜爱…

    2025-08-05 资本
    4.9K
  • 颠覆者Robinhood:推动金融服务民主化

    华尔街有句名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直到他们遇到了一家名叫 Robinhood 的在线经纪公司。 这家成立于 2013 年的互联网券商,10 多年来持续不断地搞创新、整花活儿,一次又一次颠覆百年华尔街的传统玩法,不仅重塑了美国证券经纪行业,而且重新定义了新一代投资者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截至 7 月 17 日收盘,Robinhood(NASDAQ: HOOD)市值已攀升至 930.56 亿美元,逼近千亿大关。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纷纷调高其目标价,媒体头条也频频冠以「Robinhood 崛起」「新金融力量」等称号。 就在半个多月前,6 月 30 日,Robinhood 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宣布推出 Robinhood Stock Tokens,允许欧盟客户在区块链上交易美股和 ETF。消息一出,引发金融圈和加密圈集体热议,公司股价当日大涨 12.77%。 然而,对于熟悉 Robinhood 历史的人来说,公司此举并不令人太感意外。自 2013 年成立以来,Robinhood 就以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不断打破并改写传统金融游戏规则。从 2013 年「零佣金革命」到 2021 年「散户大战华尔街」,从 2018 年提供加密交易到如今推出股票代币,Robinhood 似乎总能踩准时代的节拍,成为新叙事的主角。 股票代币化:践行「资本即服务」 2025 年 6 月 30 日,Robinhood 宣布在欧盟区落地美股和 ETF 代币服务,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投资 200 多种美股和 ETF,支持 24 小时/每周 5 天实时交易,其中包括英伟达(NASDAQ: NVDA)、特斯拉(NASDAQ: TSLA)等热门美股,以及未上市公司 SpaceX、OpenAI 等股权代币。 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投资传统证券的地理和时间壁垒,还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最低 1 美元即可参与。 此外,Robinhoo…

    2025-07-18
    6.4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