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首批主攻五大方向

长虹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首批主攻五大方向

10月11日,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智能机器人等五个联合实验室协议。双方将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做优做强联合实验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全面深化合作,助力长虹构建产业技术竞争优势。

同时,绵阳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云上大学城”建设,服务绵阳产业发展。

双方联姻十二载 校企战略合作不断升级

资料显示,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并纳入国家首批“985、211工程及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大学,已经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长虹控股集团则始创于1958年,历经保军转民、相关多元化、国际化三次转型,已发展成为集智能家电、核心部件、IT服务、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为主的国有跨国企业集团。

作为四川省代表性的企业与高校,长虹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渊源已久。据了解,2011年,长虹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期间双方先后共建了数字应用支撑软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智能机器人、精密测量雷达系统等联合实验室,开展了20余项项目合作,为长虹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共建的精密测量雷达系统实验室成功申请成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今年4月以来,长虹控股集团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信通、机电、计算机、电子工程、集成电路等学院及实验室进行了充分沟通和交流,并达成了进一步深化校企战略合作的意向。

长虹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在经过十二年的校企战略合作后,双方的战略合作再次升级。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协议的签署作为新起点,开展层次丰富、覆盖更广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绵阳市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长虹是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企业,与电子科技大学在学科和研究方向具有很高的契合度。”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表示,长期以来,双方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系统性与前瞻性合作。

首批主攻五大方向 “产学研用”创新生态提速

长虹控股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首批主攻五大方向

此次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在组织机制与合作内容上都进行了升级。在组织机制上,提升合作层级,共建电子科技大学—长虹控股集团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常设专人组成的联合创新中心运营机构和专业领域联合实验室。在合作内容上,围绕长虹产业布局,大力开展以培育新产品、提升产业技术竞争优势的应用基础技术研究、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系统集成;打造国家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承接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共建高端人才智库把关创新方向、产融结合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合作。

据了解,联合创新中心首期挂牌启动五个联合实验室,即精密测量雷达系统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先进物联网传感与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认知和情感交互联合实验室。在仪式上,长虹控股集团向罗光春等7位联合创新中心智库专家颁发聘书。

据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介绍,为构建公司产业长期技术竞争优势,长虹将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寻求产业投资机会,丰富长虹产业生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近年来,长虹控股集团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科大讯飞等科研机构、知名高校、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3-10-01 15:02
下一篇 2023-10-16 10:35

相关推荐

  • “AI+”、数据要素、提振消费……这些长虹热词在全国两会持续引发热议

    3月10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各代表团上午举行全体会议,下午各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午举行闭幕会,闭幕会前,举行了最后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在四川代表团“开放日”向中外媒体介绍长虹发展情况 此前,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了“开放日”活动。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进行了发言。他表示,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5%,经济总量首次站上130万亿元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壁垒高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条件下,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令人鼓舞的成绩单。对于全国两会传递出的经济长期向好的鲜明信号,也进一步坚定了未来长虹发展的信心。 长虹“AI+”赋能智能制造 作为一家扎根四川绵阳、充分竞争型的国有企业,近年来,长虹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等重要机遇,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长虹华意压缩机智造工厂 在产业发展上,长虹家电产量稳健增长,冰箱压缩机销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数字产业蓬勃发展,集团营收、利润实现“双增长”;在科技创新上,推出全球首款AI电视,电子Flash放疗设备即将进入临床试验,与院所、高校、企业的联合创新更加紧密;在能力建设上,加速推进首批“6+1”智能工厂建设落地,长虹智慧显示工厂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荣获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2024年,长虹旗下长虹华意、长虹空调、长虹模塑3家公司的项目获得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资金4590万元,帮助企业有效提升了智能制造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 长虹华丰科技5G+AI智造生产线 在长虹大大小小的工厂车间里,就能实实在在感受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技术。长虹华丰科技“5G+AI…

    2025-03-11 科技
    1.4K
  • 低成本、高性能 长虹硅基负极材料已进入产业化实质性应用阶段

    “我们这个硅基负极材料,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特征。”11月14日至16日,被称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成功举办。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四川长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长虹新材料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现场向客商推介公司的硅基负极材料。 近年来,长虹新材料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提出理论指导、工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协同研发思路,成功开发出“化学研磨”“原位多级包覆”及“产品高效应用”等核心技术,并重点布局了1200到2000mAh/g容量规格的纳米硅碳产品。其中,“化学研磨”技术可使核心工段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原位多级包覆”核心技术可支撑低成本原料的高效利用,“产品高效应用”填补了市场应用技术的空缺。 目前,产品已在产业公司进行批量生产。同时,相关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低成本、高性能纳米硅碳,高机械强度、高导电率的金属锂合金负极材料,已进入产业化实质性应用阶段。 长虹新材料公司研发部部长韩洪川介绍,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虽然成本占比较小,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大。因此,其材料的优劣决定了电芯的安全性能、循环性能和寿命等。 高交会上展出的硅基负极材料 2021年,长虹新材料公司硅基负极和金属锂负极开发团队从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力、产品性能等多维度进行深度挖掘,聚焦“硅基负极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积膨胀大”“金属锂负极材料导电性差”等材料本征缺陷问题,进行低成本、高性能负极材料开发。 因项目团队成员相对年轻化,工程化经验尚浅,从材料开发到公斤级放大,再到工程化应用,各个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团队成员情绪受到极大影响,材料中试验证受阻。 研发团队与生产负责人现场交流 在此过程中,团队负责人凭借自身多年丰富的工程化经验,鼓励团队成员学会“反思+发现+总结”的同时,还带领团队经过大量的尝试和反复验证,最终完成了低成本、高性能纳米硅碳,高…

    2024-11-22
    6.0K
  • 工信部公示“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评价结果:长虹排名大幅上升!

    近期,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以下简称“长虹双跨平台”),排名上升11位。 “双跨”平台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最高发展水平的代表,发展迅速、创新活跃,正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硬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及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排名大幅度上升,究其原因,是长虹双跨平台作为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平台,为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赋能。 长虹双跨平台运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深度挖掘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工业大数据中台,释放数据内生潜力。同时深耕制造业典型场景,通过对实践操作、工艺流程、专家经验的标准化、模型化、软件化,平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独具行业竞争力的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产品,实现了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与重构。在深化平台中枢、数据要素X、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网联赋能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平台中枢的深化,是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大型集团企业、中小企业三类主体,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改数转”解决方案。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的协同化解决方案,着眼解决金融服务问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业务协同,充分解决融资难问题,既巩固了链主企业的优势地位,又极大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针对大型集团企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紧盯集团企业在数字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需求痛点,实现全流程贯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高效协同。中小企业适用的轻量化解决方案,针对中小企业“销研产供服”流程相对简洁、资源投入有限的特点,提供了灵活配置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和“小快轻准”云化解决方案,使得中小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就能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据要素X方面,长虹双跨平台构建数据治理平台,汇聚…

    2024-11-19
    3.6K
  • 万物皆可联!长虹物联网模组产品让生活更加“智慧”

    2020年2月,全球首款5G工业互联网模组在长虹顺利下线;同年7月,长虹爱联科技成功研发首款国产小体积5G通信模组;2024年2月,长虹爱联科技批量下线搭载星闪联接技术的行业首创智慧物联模组……由此,长虹形成了WIFI模组、星闪模组、AI模组年销售1.5亿只的规模,这些产品也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长虹也携AI推理模组、星闪通信模组、WIFI7通信模组等几款特色模组产品亮相科博会长虹展区,受到了不少行业专家、客户以及市民朋友的关注。那么这些产品有什么特色亮点,能够助推怎样的科技发展,于我们老百姓而言又能体验到什么改变? “硬核”模组产品 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不要看它只有这么小的一块,它可是未来世界的科技中枢!”长虹爱联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当前,面向人工智能行业的智能边缘推理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对于AI产品来说,AI电源、AI数据连接器以及AI推理模组等,都是支撑各类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的核心关键,可以保障人工智能产品的动力、算力和响应力。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物联网模组以及基于模组的系统集成部件或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的科技企业,长虹爱联科技专注物联网联接领域,业务领域覆盖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医疗、车联网等细分领域。此次在第十二届科博会上展出的AI推理模组、星闪通信模组、WIFI7通信模组等几款产品就是长虹爱联科技目前正在主推的“硬核”产品。 “AI推理模组就像是人的大脑一样。”长虹爱联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长虹爱联科技自研的AI推理模组具备最大20 TOPS INT8的计算能力,配备独立ISP图像处理内核,具有抗震、抗电磁、抗腐蚀设计的特点,可以满足工业以及车规级等特殊行业的应用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市政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仓储物流、行业无人机等…

    2024-11-19
    4.6K
  • 均有增长!长虹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报

    近日,长虹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布了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各公司业务收入均有增长。那么在这增长数据的背后,是什么在做支撑? 在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显示,长虹股份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772.98亿元,同比增长10.33%,扣非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2.72%。据长虹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前三季度,长虹股份公司家电业务不断夯实产品能力,其中,电视业务增强高能效大屏布局,拓展市场增量等措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在通用设备制造方面,长虹股份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ICT综合服务方面,以核心数智化能力创新服务价值,保持显著增长和稳健发展。同时,深入布局云应用、元宇宙、安全、低空经济等领域。 针对其他业务,长虹股份公司则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持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长虹新能源也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年初至报告期末,长虹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80.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20%。 具体而言,长虹新能源碱锰电池业务收入和利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创同期新高。此外,锂电池业务逐步恢复,销售规模同比大幅提升,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改善。 同时,长虹美菱三季报出炉。据悉,前三季度,长虹美菱实现营业收入227.58亿元,同比增长18.73%;扣非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为6.35%。 长虹美菱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将继续坚持有效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用更新鲜的科技、更新鲜的产品,努力成为全球用户信赖的品牌。 此外,长虹华意也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年初至报告期末,长虹华意营业收入达到…

    2024-10-29 科技
    3.3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