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亏损4.7亿,保荐机构或有处罚风险

格力博上市当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了250%。根据有关规定,公司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自身履职是否到位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A股市场上公司出现业绩下滑并不罕见,但像格力博(301260.SZ)这样上市刚满一年就上演业绩由盈转亏,惊人的下滑幅度不仅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4月27日,格力博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约46.17亿元,同比减少11.4%;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74亿元。《眼镜财经》注意到,格力博此前于1月31日披露业绩预告,预计预计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7亿元至4.3亿元,如今最终的亏损幅度超出了公司此前的预计。

实际上,早在2月6日,深交所就针对格力博“变脸”的业绩预期发出了关注函,监管要求公司说明下游零售商去库存对公司收入的具体影响;说明毛利率下降的合理性等。

格力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亏损4.7亿,保荐机构或有处罚风险

《眼镜财经》注意到,格力博在2月26日发布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但在解释营收下滑原因时选择的可比对象与此前招股书中的不同,“巧妙地”避开了业绩出色的同行。同时公司指出的终端消费者需求情况和户外动力设备市场发展情况,与目前市场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以及市场主流观点有明显出入,且在论述大客户业务调整对业绩的影响时出现多次“自相矛盾”。

此外,年报数据显示,格力博上市当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了250%。而根据有关规定,公司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自身履职是否到位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业绩下滑原因欠缺说服力

格力博于2023年2月8日上市,至今刚过一年。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园林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按用途可分为割草机、打草机、清洗机、吹风机、修枝机、链锯、智能割草机器人、智能坐骑式割草车等。

《眼镜财经》注意到,在格力博2023年报以及此前对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提及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时表示,北美高通胀阶段性抑制终端消费者对高单价耐用消费品的需求,2020 年开始的行业上升趋势得到了遏制。

为了坐证这种说法,在问询函回复中,格力博称可比公司如大叶股份、泉峰控股、华宝新能等 2023 年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同时在2023年报里,格力博对标的企业则为大叶股份、泉峰控股、创科实业、TORO。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博在去年的招股说明书中,当时选取的园林机械行业可比同行是大叶股份、巨星科技、创科实业、和泉峰控股。

格力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亏损4.7亿,保荐机构或有处罚风险

奇怪的是,为何格力博在不同公告中选取的可比公司都有所不同?

《眼镜财经》注意到,1月19日,巨星科技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司预测,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6.5亿元至18.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16.23%至30.32%。而在3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创科实业(00669.HK)发布业绩报告显示,该集团期内取得营业额137.31亿美元,同比增加3.6%。

巨星科技甚至还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下半年整体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主要得益于订单情况的改善以及公司自有品牌份额的提升。此外,公司还抓住了美国圣诞节促销季的机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换言之,格力博避开的可比同行是同期业绩明显优于自己的,难免有“选择性对比”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在巨星科技的业绩预告中,公司称“受益于汇率、国际海运费、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带来的成本改善,以及公司产品整体销售价格同比有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预计全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但格力博却在关注函回复中谈及毛利率下滑时,称“2023 年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下游渠道促销扣款政策、高海运费存货结转导致的营业成本增加。”

同样是下游促销,在有的公司面前是机遇,在格力博面前却拔高了营业成本,同样是国际海运费变化,但有的公司实现了成本改善,放在格力博面前同样增高了营业成本。

此外,根据专业评估机构的报告,户外动力设备的行业态势也并非向格力博所言的“得到了遏制”。根据WKI Research《2023年全球户外动力设备专业调查报告,至2028年预测》显示,随着绿色基础设施项目需求的不断增加,户外动力设备行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根据WKI回归分析模型,预计2023-2028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30%。

《眼镜财经》还注意到,根据YipiData发布的《2023H1美国家装品类电商报告》,北美的户外动力设备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增长,其中割草机仍在这一品类占据最大份额,达到近30%。

这与格力博在回复函中所言的“2020 年开始的行业上升趋势得到了遏制”似乎存在不少出入。

大客户业务调整影响多次“自相矛盾”

《眼镜财经》还注意到,格力博在关注函回复中提到,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下滑,特别是经营亏损,也与北美OPE 第二大渠道 Lowe’s 业务合作发生不利调整后的持续影响有关。

根据格力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彼时第一大客户是Lowe’s,而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中,公司曾表示,随着公司与Lowe’s业务合作的调整,公司对Lowe’s销售收入不断下降,预计未来Lowe’s销售收入占比将进一步降低,客户集中度也会相应下降。公司如因产品竞争力下降或遭遇市场竞争对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紧密性造成不利影响,则对公司的收入、利润等经营业绩会产生较大影响。

但同时在关注函回复中,格力博表示,2020 年下半年,公司遭遇了与 Lowe’s 合作的调整,为此公司及时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与包括 Costco、Amazon、TSC、Walmart、Best Buy 等在内的全球知名线上、线下大型零售商达成合作,成功拓宽了销售渠道。

此外,公司还表示,通过加大电商渠道推广投入,提高公司自有品牌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比例,降低对渠道依赖,电商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通过上述举措,销售收入方面逐渐消化了 Lowe’s 销售收入下滑的不利影响。

格力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亏损4.7亿,保荐机构或有处罚风险

矛盾的地方出现了,格力博一边认为 2023 年营业收入下滑与北美OPE 第二大渠道 Lowe’s 业务合作发生不利调整的持续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又表示销售收入方面逐渐消化了 Lowe’s 销售收入下滑的不利影响。如此矛盾的表述到底该如何理解?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0 年-2023年,格力博自有品牌业务前五大客户中Lowe’s的销售金额的当期占比分别为23.47%、11.84%、6.81%、和9.11%。

也就是说,2022年是公司与Lowe’s合作调整的“阵痛期”,年度销售金额占比下降至6.81%,但在2023年,这一数字回升至9.11%,仅次于自有品牌业务第一大客户Costco(13.25%),那么为何2023年业绩却出现了大幅下滑呢?

《眼镜财经》还注意到,格力博在关注函回复中称“2019 年,公司对 Lowe’s 销售收入和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1.32 亿元和 57.30%;至 2023 年,公司对 Lowe’s 销售收入和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42 亿元和 11.70% 。”

如果拿2019年和2023年单独出来对比,公司对 Lowe’s 销售收入和占比确实出现了大幅下降,但在招股说明书中,格力博披露2022年上半年对Lowe’s销售收入约为9%,虽然没有全年占比数据,但2022年对 Lowe’s 销售收入和占比对业绩的影响相对于2023的情况是相对更差的。

矛盾的地方又出现了,格力博在2022年实现盈利2.66亿元。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和Lowe’s 业务合作对业绩影响确实较大,那么为何2023年后者销售收入和占比相对回暖时,反而业绩大幅下滑至少亏损了超过3个亿呢?

此外,在关注函回复中,格力博大篇幅引用在招股书中已经披露的风险提示,包括Lowe’s 销售收入进一步下降的风险、经营业绩增速放缓风险、海运时间延长及海运费上涨风险、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风险、毛利率波动的风险、存货规模较大及存货减值的风险。并将其定义为“与 Lowe’s 业务合作的不利调整及其衍生影响”,似乎也欠缺说服力。

换言之,公司与 Lowe’s 业务合作发生不利调整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刻意夸大和前后表述不符,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保荐机构或有处罚风险?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3年2月,格力博采用“净利润标准”上市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保荐人为中信建投。作为保荐机构,中信建投的持续督导期至2026年。

而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出现上市当年即亏损且选取的上市标准含净利润标准的,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对保荐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暂停保荐业务等监管措施。

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在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方面明显加强了监管力度。

3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司长申兵出席国新办发布会时表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发挥“看门人”作用,在严监管、严问责、强功能、优生态等方面做好监管工作,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

撤否率比较高和“业绩变脸”等市场比较关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督促保荐机构切实强化内控,履行好核查把关职责。“我们也会在现场检查方面强化信息共享、监管执法联动,提升监管合力和效能。”申兵说道。

在严问责方面,要坚持穿透式监管和全链条问责,落实机构和人员“双罚”,依法用好资格罚、顶格罚等做法。对一些涉嫌严重违法,特别是那些帮助造假的中介机构,包括他们的人员,将依法从严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真正把民事、刑事、行政立体追责运用到位。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4-29
下一篇 2024-04-30

相关推荐

  • “成都智造”杀出黑马 瑞迪智驱是如何炼成的

    今日(5月13日),瑞迪智驱(301596.SZ)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作为“成都智造”杀出的一匹黑马,瑞迪智驱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未来在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主战场,它又将演绎出怎样的一番精彩? 这个生产商“行业中少有” 瑞迪智驱来自成都市双流区,全称“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它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我国自动化设备传动与制动系统零部件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是“行业中少有的”同时拥有电磁制动器、精密传动件和谐波减速机产品的生产商。 ⬆️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了解自动化设备领域的,至此可能已看得一头雾水:这是啥?这又是啥?这都是啥? 在揭开这些产品的神秘面纱之前,让我们先从熟悉的电梯说起吧。 为了让运行中的电梯准确地停在每层楼,确保进出的乘客和精准的楼层对接,我们需要使用到一种重要的安全设备——就像汽车需要刹车来停止一样,电梯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刹车”来确保它可以在正确的位置停下来。 这个重要的安全设备,就是电磁制动器。 电梯日常的上上下下,需要它。在电梯遇到紧急情况时,失控或者发生电力故障,就更需要它来迅速制动电梯,以防止发生意外。 通常来说,一部电梯需要使用2-4个电磁制动器。你可以闭着眼睛想下,这个产品的市场有多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内电磁制动器产品历史上一直为国外垄断。目前我国很多的高端电梯所用的电磁制动器,仍以进口为主。 而瑞迪智驱作为较早从事电磁制动器自主研发的企业,通过多年不断的技术和工艺钻研,它生产的电磁制动器已成为中国电梯领域的主流制动器品牌之一,达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 凭借在电梯制动器上丰富的技术储备,天府财经网注意到,瑞迪智驱还成功突破了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的高空作业平台车市场,并开始批量供货。 除了电磁制动器,瑞迪智驱的主要产品还包括精密传动件、谐波减速机等,它们都是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 以机器人…

    2024-05-13
    3.9K
  • 组件龙头晶科能源Q1业绩变脸,560亿项目一期投产即遇火灾

    继2023年营收、净利双双大涨之后,组件龙头晶科能源(688223.SH)今年一季度却上演“变脸”戏码。根据披露的一季报,晶科能源营收、净利同比双双下滑,扣非后净利润直降八成。这背后,是产业链价格持续“内卷”,企业利润空间一再受到挤压所致。事实上,业绩承压早在2023年第四季度就已有端倪。 《眼镜财经》注意到,晶科能源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仅投产一月的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近来遭遇火灾事故,该项目是晶科能源今年最重要的增量产能,预计将对2024年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盈利能力连续两季“退坡” 作为行业最早布局TOPCon电池技术的企业之一,晶科能源充分享受了TOPCon技术带来的红利。公司2023年组件出货中N型出货48.41GW,占比约62%。得益于组件出货量的增加和先进产品占比提升,晶科能源营业收入及经营业绩较2022年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实现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153.2%。 这也是晶科能源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去年大涨后,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却掉头向下。一季报显示,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30.84亿元,同比下降0.3%;归母净利润11.76亿元,同比下降29.09%;扣非后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84.34%。 晶科能源表示,报告期内,光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不同市场利润水平差异较大。公司作为全球化市场布局的一体化企业,在保证长期客户履约的前提下,短期盈利水平受部分低价市场压制。从利润端来看,晶科能源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4.21个百分点至9.58%。 报告期内,晶科能源实现总出货量为21907M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19993MW,硅片和电池片出货量为1914MW,总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19%。在目前光伏装机需求旺盛和在手订单饱满的背景下,公司第二季度预计…

    2024-05-10 资本
    1.6K
  • 站在极兔中东背后的“金主”,易达资本有何来头?

    对于有出海需求的企业来说,这家总部位于中国和沙特利雅得的风险投资基金,并不陌生。

    2024-05-10
    3.6K
  • Q4光速转亏,爱旭股份难逃业绩大滑坡,押注的ABC组件亏本卖

    2023年全年产业链价格波动对整体业绩影响显著。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在第四季度更加白热化。受电池、组件价格下跌以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多重影响,爱旭股份(600732.SH)去年Q4归母净利润光速转亏高达11.31亿元,一把将全年业绩拖下水。 财报显示,2023年爱旭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约271.7亿元,同比下降22.54%;归母净利润约7.57亿元,同比下降67.54%;扣非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5.11%,为3.23亿元。不仅如此,这一跌势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 爱旭股份在2021年首次推出自主研发的N型ABC电池产品后,高举高打ABC技术的鲜明旗帜,曾计划斥资百亿元扩产继续“押注”BC技术路线。然而,近期爱旭股份路径选择上出现“摇摆”,持续不断加码TOPCon产能建设项目。 《碳中和Daily》注意到,这背后原因无外乎:去年ABC组件业务的整体贡献度并不高,且亏本卖难以扛起第二增长级的大旗;基于现有客户被迫做出改变。 只不过,转型代价依然较高,其中资金缺口和融资压力是爱旭股份面临的首要考验。 Q4“断崖式”暴跌 爱旭股份去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大滑坡背后,一切都发生在2023年的四季度: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爱旭股份已经实现归母净利润18.87亿元,同比增长了35.77%,四季度则“断崖式”变脸为负的11.31亿元,同比下降220.09%,创下当年单季度最大亏损。这意味着爱旭股份在第四季度仅仅90多天里,平均每天要亏损1228.96万元。 如此转亏速度,堪称光速。缘何如此?爱旭股份的产品包括电池和组件,从2023年初开始,整个光伏产业链从供不应求反转到供过于求,产品市场价格自此进入下跌模式。 截至2023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已超900GW,远高于同期全球需求值525GW,明显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同年也在一路下跌。尤其是去年四季度,市场上多笔组件集采业务中均出现…

    2024-05-08 资本
    1.3K
  • 云顶新耀迎来第三款商业化上市产品 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口服一线先进疗法伊曲莫德在中国澳门获批

    5月8日,港股上市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宣布,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药物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伊曲莫德(VELSIPITY®,etrasimod)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成人患者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意味着这款自体免疫疾病领域的口服一线先进疗法将开始惠及中国澳门地区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国澳门成为伊曲莫德在云顶新耀亚洲授权区内首个获得批准的地区。 对此,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云顶新耀的重点关注领域以及重要的潜在价值增长方向。到2030年,中国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约100万人,超过2019年患者人数的一倍以上,存在迫切且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等利好政策,加快这款自体免疫的重磅药物在中国大陆患者的可及性。公司计划今年在中国大陆递交伊曲莫德的新药上市申请,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伊曲莫德是云顶新耀第三款商业化上市产品。今年以来,云顶新耀商业化进展进一步提速,三款具有显著临床优势的品种,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获批和商业化,将协同推动公司价值和商业化潜在价值增长。 亚洲地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持续增加 伊曲莫德解决临床迫切需求造福患者 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可能会有的症状包含腹泻、腹痛、血便、直肠出血、体重下降与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亟需更安全有效的口服疗法。 据了解,伊曲莫德是一款每日一次口服的一线治疗药物,不仅使用方便、疗效佳,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中国澳门是伊曲莫德在云顶新耀亚洲授权区内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地区,此前伊曲莫德曾于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先后在美国和欧盟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并成为欧盟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16岁及以上患者的新一代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 伊曲莫德亚太临床试验牵头研究者、世界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

    2024-05-08
    1.8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