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盘好股票才会好
很多朋友做股票都关心大盘短期的涨跌,根据大盘短期涨跌来操作。他们赚钱与否是建立在大盘短期上涨基础上面。
其实,大盘短期涨跌是最不靠谱的判断,因为影响因素太多了。我们做投资应该是建立在对公司价值判断之上,寻找具有时间价值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流逝,公司业绩增长,股价自然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我们不担心大盘下跌,更不关心谁买谁卖这个股票。
其实呢,任何股票市场只有20%左右的公司在某一个历史阶段股价可以持续上涨,绝大多数公司要么过了成长期股价逐渐螺旋下跌,要么业绩稳定不增长或者小幅增长股价基本不涨,这些股票其实就是垃圾股票,而只有20%左右的股票业绩高速增长驱动股价上涨。
所以,在我看来,什么是大盘呢,我觉得大盘就是由80%的垃圾股票或者主要由垃圾股票构成的指数而已。
做投资要看好自己买的的股票,要关心自己买的公司的价值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成长性如何,以及估值与成长性的匹配度如何。把时间浪费在垃圾股票上面有什么意义呢?垃圾股票跌了与您手里的股票有什么关系么?
所以我们要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想想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大盘几十年没有创新高,但是像武田制药这样的公司涨了上千倍,你还需要关注大盘么。
我们虽然不看大盘,但是不等于我们只看基本面而不看公司的估值。
5、长期持有低市盈率的股票就是价值投资
可以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误导大众的观点。
第一,不同的行业、不同盈利模式、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公司估值方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地产和建筑类企业,本质是项目制的公司,项目和项目之间不具备逻辑上的持续性,所以估值方法只能是看NAV,即把每个项目盈利贴现回来加总计算公司价值,而不是简单的按照某一年的盈利去乘以一个市盈率倍数来评估公司价值。
比如银行,因为用了10倍的杠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般只有10%),所以银行利润是高度波动的,所以银行估值只能看市净率P/B,而不是市盈率P/E,前几年中国宏观经济总体高增长所以银行看起来利润很稳定增长,但是这只是阶段性的表现而已,不代表银行盈利具有内在的独立于经济的稳定性。
对于大宗商品、保险、券商等周期性行业的估值,不能简单的看市盈率,而是要看盈利的二阶导数,即利润增速的变化率。
周期股一定是在市盈率最低的时候是绝佳的卖点,在市盈率最高的时候是绝佳的买点,因为市盈率最低的时候对应着盈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卖的话,利润马上就要下滑了,股价就会开始下跌,而市盈率最高的时候是利润最差的时候,利润马上就要开始大幅反转,这个时候不买还待何时呢。
对于互联网公司,相当长一段时间就是不赚钱的,但是不能说他们没有价值,所以对互联网公司的评估只能看市值、看商业模式、看用户数、看行业空间等等。
第二,长期投资不等于价值投资。
因为价值是变化的,如果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影响了企业长期价值的成长性,那就应该第一时间卖出。很多朋友买一两个股票,这个公司做什么的、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一无所知,盲目买着拿着,他明明是在豪赌,却说自己是价值投资。
第三,低市盈率不等于公司价值低估。
一方面,估值方法的多样性,很多公司根本就不该看市盈率,周期股甚至市盈率最低的时候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另一方面,企业盈利不等于企业价值,盈利只是价值阶段性表现而已,用一个阶段的利润乘以一个倍数来评估公司价值本身就值得商榷。
第四,企业价值是动态的,价值投资不仅仅要看静态的价值,更要看价值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成长性,还要看成长性与估值的匹配。
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必须同时看企业基本面和估值,基本面更多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估值更多是艺术或博弈层面的东西。
最后,如果公司利润没有增长,股价上涨只能靠估值上涨。
我们用市盈率的公司来解释这个问题:P/E=DP*(1+g)/(k-g)。由公式可以见,市盈率P/E上涨需要DP(股利支付率)提高、g(利润增速)加快或者k(加权资本成本,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下降。
对于那些利润没有增长的公司来说,DP和g基本很难提高,估值提升唯一可行的就是k下降,即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提高。
即看好利润没有增长的蓝筹股的人本质上不是看好这些公司的未来和前途,而是看好这些公司估值的提升,而估值提升仅仅能靠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提升。
即他们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仅仅是货币政策和市场博弈的赌徒罢了。
如果大众听了他们的话买了利润不增长的公司长期拿着,这一轮利率下降周期内估值提升下一轮利率上升周期内估值下滑,长期来看股价几乎没涨,而说看好蓝筹股的人说不定在这一轮利率下降见底的时候就卖掉了,无知的大众却被套在高高的顶点。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