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营销轻研发,高价奶粉被称智商税,飞鹤“高端奶粉”故事讲到头了吗?

中国飞鹤(06186.HK)刚刚经历了“水逆”的一年。

过去一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27.8亿元,同比增长22.5%,但净利润增速却从2020年的89%降至-7.6%,录得68.7亿元,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据天府财经网了解,2020年9月,飞鹤宣布拟超30亿港元入主原生态牧业,加码上游奶源,通过收购原生态牧业71.26%的已发行股份,公司于2020年录得议价购买收益17.29亿元,加大了2020年的净利润基数。但即便剔除这部分收益,飞鹤2021年业绩增速较前两年也明显放缓(21.2%)。

奶粉大王的故事,讲到头了吗?

01

“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

国产奶粉的产量正在下降。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液态奶、干乳制品产量分别增长9.68%、5.95%,但奶粉的产量仅增长1.76%。除了飞鹤之外,其他奶粉企业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澳优、雅士利、贝因美等企业业绩增长都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21年在飞鹤227.76亿元的营收中,94.46%都是婴儿配方奶粉贡献,而年报中也表示营收增长是由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增长所致。

这些年,飞鹤一直立足于高端市场。2015年,当国内市场还被外资高端奶粉所占据时,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就决定只专注高端奶粉,一举砍掉了占其盈利80%的低端产品线,并斥巨资投入营销环节,树立飞鹤的高端形象。

而经过多年的营销和品牌塑造,凭借“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一广告语,飞鹤的高端形象确实已经深入人心。2018年,飞鹤请来了章子怡担任品牌代言人,更加凸显品牌的高端形象。

重营销轻研发,高价奶粉被称智商税,飞鹤“高端奶粉”故事讲到头了吗?

据了解,近几年,飞鹤的超高端产品飞鹤“星飞帆”和“臻稚有机”每千克的售价一路飙升,目前已经涨到450-500元,为全行业最高。2020年上半年,冷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直言:“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他还称,消费者的认知是“好的就是贵的,虽然飞鹤有200元以下的奶粉产品,但消费者已经不买了”。

中国奶粉之贵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根据新加坡竞争局对各国奶粉消费均价的统计数据,我国奶粉消费均价约为250元/900g,比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高一截,且远超150元/900g的世界平均水平。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消费者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后,对便宜奶粉普遍心怀警惕,“贵就是好”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飞鹤奶粉的毛利率在一大票乳企中名列前茅。天府财经网注意到,2019-2021年,飞鹤的毛利率分别为70%、72.5%和70.3%,堪比白酒企业。

但业内人士认为,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高毛利率并非源自其产品品质,而更多在于成功的广告宣传与渠道推广策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飞鹤销售费用从13.70亿元激增至67.29亿元,前几年销售费用率高达35%以上,最近3年虽有所下降,但也维持在29%上下。

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每购买一罐飞鹤奶粉,1/3的费用都是替飞鹤支付了广告宣传及推广费用。而值得注意的是,与动辄数十亿的销售费用相比,飞鹤在研发投入方面却少得可怜。

过去三年,飞鹤研发费用分别为1.91亿元、3.16亿元和5.21亿元,2021年研发费用率只有2.3%,此前两年不到2%。

但在宣传上,飞鹤却一直自称为“乳制品行业的科研领头羊”。在2020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冷友斌甚至称“婴儿奶粉里我们的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全世界第一”。但在同期内,雀巢集团2019年的研发投入已达到了124.1亿元,接近飞鹤同年的营收(137.22亿)。因此不知道冷友斌是如何得出上述结论的。

此外,飞鹤在其年报中并没有公布科研团队人数,也未列出过具体的研发计划。也正因如此,不少人将飞鹤的高端奶粉称为“智商税”。

02

未来增长点在哪?

飞鹤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十分堪忧。去年10月以来,飞鹤股价从最高时的25.244元一路下跌至7.47元,跌幅达到70%。

不少观点认为,飞鹤股价的一蹶不振,与去年6月8日冷友斌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自杀式”发言有关。当时冷友斌表示,2021年出生率有可能会有“断崖式的下跌”,年轻父母担忧疫苗对胎儿的影响,有可能6个月之内不会再去怀孕。因此,未来两年会对飞鹤和行业形成非常大的挑战。

此番言论发出后不久,飞鹤的股价便一路下滑。但事实上,冷友斌并非危言耸听,国家统计局数据披露,中国出生率已经从2016年的12.95‰跌至2021年的7.52‰,新生儿数量由2016年的1786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1060万人,5年间降幅高达40%。

而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表明,2016-2021年期间,我国0至3岁儿童的数量由5090万人下降至3710万人,5年复合增长率为-7.8%。

从行业来看,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大幅下滑,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萎缩。但不同于伊利、蒙牛等产品品类丰富的乳企,飞鹤一直过于依赖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一单一赛道。

因此,在萎缩的市场需求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下,飞鹤想要守住市场,就得不断寻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去年5月,飞鹤宣布拿下羊奶粉企业小羊妙可,正式入局羊奶粉产业链。11月,飞鹤旗下的原生态牧业宣布拟以1.31亿元,购买陕西绿能生态牧业奶山羊养殖设施、羊奶生产线,以及若干养殖场的土地使用权,借此二次布局羊奶粉市场。

但中国奶业协会原常务理事王丁棉曾表示,羊奶粉行业在2018年之前出现过发展的高峰期,市场增长率一度达到30%,但最近几年已处于增长放缓阶段。因此短期内,羊奶粉可能也将难以成为飞鹤新的增长点。

而未来,飞鹤要如何调整布局,才能守住“奶粉大王”的地位呢?天府财经网将持续关注。

天府财经网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2-05-26 09:10
下一篇 2022-06-03 14:50

相关推荐

  • 从计划经济到全球化:中国调味品TOP企业的进阶之路

    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传统工艺的传承史,也是一部标准与创新的进化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名片”到全球化时代的“标准输出者”,中国调味品TOP企业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太太乐、厨邦、老干妈、千禾味业珠江桥牌……等企业以不同路径完成了蜕变,共同书写了中国味道的全球影响力。 出口创汇的高起点,走出国门和现代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出口创汇”与“现代化生产”成为调味品行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珠江桥牌为代表的中国调味品企业,凭借高起点的国际化布局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不仅成为新中国调味品走向世界的先锋,更以标准化实践为行业现代化转型树立标杆,深刻影响着中国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轨迹。其出口创汇的经验,为后续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借鉴,激励更多中国调味品品牌走向世界。促进中国调味品行业逐渐形成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共识。 珠江桥牌自诞生之初,作为新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调味品品牌之一,肩负着祖国的厚望扬帆远航。拥有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BRC(A级)、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是国内调味品行业实现“跨洲际市场认证全覆盖”的品牌。从东南亚华侨厨房到欧美高端商超,珠江桥牌用一瓶酱油架起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奠定了其“国际品质”的基因。 坚持以研发创新,从地方特色到行业规则制定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调味品行业经历了从区域割据到全球竞合的蜕变,珠江桥牌作为南派酱油的典型代表,以研发创新为核、全球认证为翼的发展路径,完成了从地方特色企业到行业规则制定者的华丽转身。 珠江桥牌坚持以研发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省工程中心平台、广东省食品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省级创新工作室、中山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珠江桥食品工程研发检测中心”,曾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检测能力覆盖多项指标,企业累计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构筑起中…

    2025-04-30 消费
    862
  • 海澜之家2024年营收209亿元 连续6年位居A股服装上市公司榜首

    尽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部分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较为低迷。在此背景之下,4月29日,国民男装品牌海澜之家(600398.SH)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9.57亿元,并连续六年名列A股上市公司服装行业榜首,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 此外,根据欧睿数据,海澜之家凭借产品力提升和渠道优质管理,以5.0%的男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排名第一。 20多年来,海澜之家集团始终坚定地走品牌服饰发展道路,打造特色鲜明的服饰品牌,提升服装产业链效率,探索服饰零售新模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大数字转型力度,提升运营效率。 品牌年轻化发展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日益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创新随着消费升级,促使服务提供者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根据新华网报道,年轻人消费态度上,有58.6%的消费者选择“只买需要的”。 在此背景下,海澜之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布局科技功能,打造品质、IP时尚、环保三大产品系列,打造极致爆款单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个性穿搭需求。 公司不断扩充产品品类,在衬衫新物种上,不仅有茄克式衬衫,还增加了衬衫套装;在运动休闲类产品方面推出夏季的韵彩自然POLO衫。 在科技功能方面,海澜之家在24年春季推出了远行茄克,兼顾户外运动和日常休闲两个应用场景;24年的极光羽绒服,做到了800蓬95绒的最高配置。 在IP方面,海澜之家“龙腾九州”系列是夏季热卖系列,从原创、非遗、国风、国潮等多个维度,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支持。 报告期内,海澜之家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投入突破2.88亿元,同比提升43.82%。 2024年1月,由海澜之家冠名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成功发射,这也是全球首创的全…

    2025-04-29 消费
    3.0K
  • 金叫唤 | 保底30万件酒的协议泡汤了

    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有时候,不成买卖便成仇。 今天金哥带你看看酒业合作双方撕破脸皮前后,裹挟其间的喧嚣、浮躁甚至粗陋,以及可能的套路和陷阱。 “甲方”是来自陕西白水的杜康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它的大股东是陕西杜康酒业集团。 说起杜康酒,就不能不提及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历史上,杜康酒还曾引发了一场跨越陕豫两地的“杜康”商标之争,好在如今一切都平息了。 目前白水杜康确定5万吨产能目标,正在冲刺“全国清香白酒行业前十”。今年4月,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还告诉媒体,要坚持“让每一位合作商都有钱赚”的原则,实现合作共赢。 听闻此言,不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心丽酒业公司(化名)负责人又会作何感想?四年前,心丽酒业以“乙方”的身份与白水杜康签订了一份名叫“商标许可及技术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该协议除了第一条说到“商标”外,其他内容主要事关酒水的买卖。 该协议明确乙方“保底灌装任务”为30万件(500ml*6)。 同时约定,如乙方未完成协议任务量,需在协议签订时限,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支付保底任务量未完成件数的对应款项。 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协议规定按“合同总结算金额的30%”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合作时间从2021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21日。 一字一句阅读完上面的协议内容,你会发现:30万件的保底灌装任务,心丽酒业即使不能按时完成,但也得限时把全款给付了。 一件6瓶,白水杜康以“每瓶6元”的价格跟心丽酒业结算。那么,30万件酒对应的酒厂货款至少是1000万以上。 对于这样的合作,白水杜康应该是熟门熟路。心丽酒业的实力又如何呢?成立于2018年的心丽酒业,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两个自然人。 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清香名酒的起势年。加上白酒行业当年涨价范围广频次高,这是不是也给了心丽酒业足够的自信,金哥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双方都信心满满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彼时,…

    2025-04-29
    2.0K
  • 酒鬼酒缩水、多品牌协同难题待解,中粮酒业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能实现吗?

    你知道浓眉大眼的中粮酒业,2025年的目标是什么吗? 争取2025年实现“整体营收”破百亿,这是中粮酒业成立5周年时对外宣布的。时间是2021年,也算是它的“十四五”规划。 而中粮酒业更长远的目标则写在中粮集团的官网上,打造“中国最优秀的综合性酒类公司”。 什么是“最优秀”?在金哥看来,可能不是中国的“帝亚吉欧”,至少也是中国的“保乐力加”吧。 中粮酒业的全称是“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雄心勃勃的它,旗下拥有一些响当当的品牌:“长城”“华夏”“桑干”“五星”“酒鬼”“内参”“雷沃堡”“孔乙己”,以及进口酒商号品牌“名庄荟”。 一、实现了哪门子的“协同”? 中粮酒业今年能顺利实现营收百亿的目标吗? 金哥查了下,在中粮酒业2021年宣布百亿目标时,酒鬼酒(000799)当年的营收为34亿元。 而2024年,酒鬼酒预计营收仅实现14亿元左右。 四年时间,营收不增反减,还缩水了20亿元,这无疑为中粮酒业的“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收官,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酒鬼酒“喝大”的背后,其他品牌能否顶上,并弥补这个“缺口”呢? 在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开资料来评估下。 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是中粮酒业100%控股的黄酒企业。多年来,中粮酒业一直试图推动“孔乙己”混改,但迟迟没有下文。 据金哥了解,2023年“孔乙己”实现营收约6152万元。而同期的黄酒上市公司,最少的营收也有5亿元。两相比较,“孔乙己”的体量跃然纸上。 长城葡萄酒,是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2021年,其曾提出在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50亿元。 不过,这只是愿景描述而已。这里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作为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的张裕,2024年营收32.77亿元,同比下降25.26%。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光景,恐更是一言难尽。 金哥注意到,之前有媒体披露: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再叠加消费萎缩等因素影响,长城…

    2025-04-23
    1.8K
  • 匠心铸就 技领未来——四川格力中央空调第八届安装技能大赛圆满收官

    2025年4月12日,汇聚全川暖通行业精英的四川格力中央空调第8届安装技能大赛在格力中央空调四川总部基地圆满落幕。本项赛事已连续举办八年,始终坚持以”技术精研、致臻服务”为追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角逐比拼,不仅展现了格力技术团队的精湛实力,更以创新赛制为行业树立了品质服务新标杆。 行业共鉴驱动品质升级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商用技术服务部何国军部长在致辞中强调:“中央空调的品质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安装服务每一道工序的严格要求、维保过程的每一次坚守。格力品牌连续多年领跑行业,正是这份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极致追求,让格力的用户满意度连年保持行业第一,并且荣获了 “中国质量奖”等诸多荣誉。 四川格力电器中央空调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勇代表赛事主办方,对莅临大会的各主管单位领导和参赛选手团队表示了由衷感谢和热烈欢迎,并对赛事工作组提出“公平公正、周密保障”的要求,对参赛选手提出“分毫必争、交流提升”的期望。 四川省制冷学会熊小军副秘书长和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康鸿跃秘书长纷纷对四川格力中央空调连续多年举办安装技能大赛的坚持,表示了赞许和褒奖,赛事对高水平技术和服务的追求,不仅是行业人才培育的鲜活范本,更为广大消费者筑起品质保障的长城。 多维竞技锻造精兵强将 本届大赛创新构建”理论+实操+场景化服务”的立体赛制,在传统安装工艺考核基础上,进一步增设格力精工工艺、品质巡检维保等环节。来自全省十四个地区的300余位工程师组成数十支专业队伍,在模拟真实用户场景的沉浸式赛场上展开较量:从铜管焊接的毫米级精度把控,到多联机系统的故障排查与维修调试,参赛者以专业、规范的操作,演绎了产品与服务并重的行业真谛。经过一天的激烈比拼,最终诞生了本年度”金牌”技术工程师团队。 八年深耕构筑行业生态 作为业内开办时…

    2025-04-13 消费
    978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