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迎来两极分化 不能唯利润驱动
今年5月河南日报客户端,刊发了一篇《中原消费金融:激活年轻人消费潜力 跑出新时代最好成绩》。
其中,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的CEO周文龙说:“我们要顺应时代,理解年轻人,服务年轻人,助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报道还提到,作为正规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必须不断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持续满足年轻人对美好生活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添加动能。
满足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似乎在现实中变了味,变成刺激年轻人物欲的膨胀,进而超前乃至过度消费。
大火的抖音里,中原消费金融宣称“缺钱千万别找黑网贷,这里万元日息低至3元,试试你的额度?”有人发现,在中原消费金融的广告视频中,每期节目中都有高端消费字眼,例如高端耳机、高档香水、帅气西装等,还讲述了年轻人工作、生活、情感、交友等各个方面,通过买超出自己消费能力产品获得幸福感。
有分析认为,作为银保监会监管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与无监管的各类贷款平台不同,在展业过程中,更应注意正确引导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而不是无底线诱导年轻人消费,将超额奢侈消费与幸福生活结合在一起。
鼓动年轻人奢侈消费、为高炮平台导流,中原消金背后折射着消费金融发展中焦躁的一面。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国内11家消金公司财务数据的统计,每日经济新闻指出:整体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依然保持较高增速,不过也有个别公司呈现分化状态。
其中,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出现了两极分化,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不管是在营收还是利润上,都已经大大甩开了尾部梯队。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消费金融正在逐步回归理性,规模发展瓶颈渐显,部分规模较大的机构资产扩张速度放缓实属正常,有利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资产质量上来,一些成立不久的中小持牌金融机构本身规模偏小,利用自身资源及场景优势爆发力较强,在规模扩张时增速显得相对较快。
如今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也在进行增资,反映了行业整体面临的困境:融资渠道缺乏、资产端受制于银行,获客成本高,消费场景饱和。但依靠流量变现、赚取快钱的模式,依旧大行其道。
长此以往,场景深耕不足,渠道拉新将成为恶性循环。而作为持牌机构,无疑需要有更大的责任感,不能拉低谨慎和风控的门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更不可被逐利之心轻易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