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进行着投资行为,那么投资的本质是什么?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并最终获取不同的结果。
所以,投资的本质其实是认知的变现,本文将对此与读者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01
认知是大脑的决策算法
投资即决策,而决策差异背后的根本是认知水平。
投资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下注,投资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胜率和赔率之间做平衡。
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同一投资机会的认知也分不同的维度,不同维度的认知意味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胜率选择。
没有高确定性为前提的高赔率,是赌博。但市场普遍认知到的高确定性,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可能给你高赔率。所以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你是否有超越市场大多数人的认知,适时的判断出市场的错误定价,以高胜率去做高赔率的决策。
马云所说的,任何一次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也是同样的逻辑。
02
认知是多维度的
认知是多维度的:成功的投资需要完整的体系支撑,多维度的认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优化你投资体系的胜率和赔率指标。
比如,对行业和企业经营的认知:行业空间、竞争格局、价值链分布、核心竞争力、增长驱动因素等;
交易系统的认知:仓位管理、风险管理等;
投资思维的认知:安全边际、复利等。
当然,不同人在整个体系的不同环节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需要选择性的修炼边际收益最高的部分,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让自己的某一部分优质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价值。
03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
知道和相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而真正的认知是相信,甚至信仰,我们先看几个数字:
王者荣耀刷遍朋友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截止到今天,腾讯股价今年的涨幅是72.3%,涨幅超越绝大多数资产的收益率,而绝大多数人也只是感慨下大腾讯好牛逼啊而已;
相信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很多关于Google、亚马逊、Facebook、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明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始人风格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他们很牛,但如果把六支股票做一个组合去复盘,过去三年的年化的平均回报也高达百分之好几十;
这些现象背后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的深刻改变,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的升级等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但能否真正的从知道到相信,进一步转化为可以投资的认知,则少之又少。
投资很难赚到你不信的那份钱。往小了说,对一个公司没有充分的信心,最多只能赚到财务数据直接相关的那点儿钱,再远点长点的钱是不可能赚到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未来从心底悲观,那么最多赚到几个波段的小聪明的钱,要赚大钱也很难了。
格局、历史感这些东西在99%的时候都很虚,但在1%的重要决策时刻往往就是强大信念的真正支撑点。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