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抓住时代最深痛点的人,永远都能收割到智商税
资本市场里,从来没有低端用户,只有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用户。
只要需求在,就难免会被收智商税,这是常识,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当嘲讽老人们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时,我们可曾想过,自己也有可能是“韭菜”中的一员?
比如杜国楹同志,针对小学生,出了矫姿带“背背佳”,针对中学生,出了“好记星”,针对成人,出了“E人E本”,针对商务人士,出了“8848手机”,最终又进入高端养生行业,出了爆款“小罐茶”。
无论哪个年龄、哪个圈层的韭菜,杜国楹全都割了个遍,这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好例子。
这几年,消费金融兴起,互联网大佬们纷纷做起了“网贷”这门生意,目标直指年轻人。
支付宝有“借呗”,微信有“微粒贷借钱”,微博有“办卡速贷”,美团有“借钱”,小米有“小米小贷”……

据融360统计,互联网金融的借贷者,90后和00后相加占比53.05%,超过一半,近三成用户以贷养贷,5.44%的用户已经资不抵债。
网贷,正在透支中国年轻人的未来。
这也正是我想说的,抓住时代最深痛点的人,永远都能收割到智商税,而深陷时代旋涡中的人们,是无意识、没有自主权的。
从QQ农场到王者荣耀,腾讯的目标从来都是小学生,只不过从90后变成了00后;
从罗振宇的得到App到咪蒙的月薪五万课程,人们对碎片时间的焦虑,催生了知识付费;
从李佳琦到“乔碧萝殿下”,我们消费的远远不止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

就像童话《皇帝的新衣》里,第一个发现皇帝什么也没穿的,一定是那个小孩吗?
我看不尽然,其他人一定也看到了,但他们纷纷选择了随大流。
我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被收了智商税的?
一定是在有人跳出来说自己上当之前,但我们羞于承认,因为我们怕当蠢人,怕成为异类。
深谙此理的资本家们,开始疯狂忽悠,反正又不敢有人站出来。偶然有人站出来,人群就朝他扔臭鸡蛋,直到第2、3、4…n个人站出来说“我也被骗了”,大家这才簇拥着,把说真话的第一人推上神坛。
还有段位更高的,把“小孩怕蠢、女人怕丑、男人怕穷、老人怕死”这一人性弱点,运用得炉火纯青。
孩子太笨,就向他兜售“聪明药”;
女人易老,就承诺她“青春永葆”;
男人怕穷,就许他金钱、地位和女人;
老人不敢死,就给他健康、长寿和光阴。

与其说是被割韭菜,不如说是我们主动成为“韭菜”一员的,而这背后,透露着我们深深的焦虑感和空虚感。
没有办法握在手上的东西,我们才会想方设法去获得,才一次次给了别人坑蒙拐骗的机会。
但获得之后呢?
依旧是欲壑难填,避免不了被收割智商税的结局。
最后,我想说,承认被收了智商税并不丢人,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被收智商税。
很多时候,这不是智商的问题,因为只有信息对称、权力对等,才能谈得上智商。
与其奢望企业有良心、做善事,不如修炼好自己的脑子和身子,不焦虑、不空虚、不犯浑。
作者:黄鲁植 来源:易简读书
本文转载自易简读书 作者:黄鲁植,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