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骗局盘点:AA红包、6元加盟店、北海一日游

大到金融华尔街,小到地方农村,从最原始的“老鼠会”(金字塔式销售结构)到最新的“AA红包”,那些贪心的人们做着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寻找着遍地黄金的投机机会。

金融传销——从“北海一日游”开始的“资本运作”

自2008年下半年起,曾经被誉为“生态氧吧宜居城市”的广西,被公认为是中国南派传销的根据地。出租车司机会这样问:“您是来‘旅游考察’的呢,还是来找亲人的?”

在当地的哥眼中,这些风尘仆仆的外地人无非有两类——被骗来做传销的,或是来劝说陷入传销组织的亲友回家的。

中国传销现象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西装传销”到曾经的“连锁经营”,再到如今的“资本运作”,十多年间,它已经脱胎换骨,披上了现代金融运作的“画皮”。

第三代传销以宏观调控、北部湾开发的名头,开始了所谓的“纯资本运作”。据介绍,全新的“1040工程”虽然披上了光鲜的资本运作外衣,但金字塔模式、多层级发展下线等元素被逐一解构后,除了资金投入更大外,与传统传销模式并无二致。“每人一次性投资6.98万元,次月即返还提成1.9万元(实际出资5.08万元)。然后发展3名下线并提成,每个下线再往下发展,以此类推。

当下线发展至29人的时候,就可晋升老总,每月支取高额工资,直到赚够1040万元便出局,结束一轮‘资本运作’。

然而,面对如此高风险,被亲友以各种理由诱骗至北海的外地人,仍有70%以上选择相信,其中还有大量“三高”人群和各种社会身份较高的人员:军官、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税务局长、导演、演员、科学家……

“若说没有怀疑过,是不可能的。”可在满大街书报亭里假冒的《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体验经济》等非法传销刊物上,清一色红彤彤的封皮上印着中央领导人的照片;宣传的DVD里,自治区领导和上线老总比肩吃饭喝酒,“政府支持”这4个字比什么都更具说服力。

人们有说,北海常住的20多万外地人里90%以上都是做传销的,可能有些夸张,但如果说北海常住的外地人里有一大半曾涉足传销,应该比较靠谱。

反传销人士李旭曾说:“传销从诞生之初就坚持一个原则——不允许本地人参与。美其名曰是国家限制,实则是,一来因为诱骗外地人更有地利人和优势,二则更利于与当地形成利益同盟和无形的妥协。”因此,北海这个城市的伤与痛也和传销密不可分。

而法律对传销打击的力度,也十分有限。至2009年2月28日前,中国刑法并没有专门就传销行为定罪,执法、司法部门一般是以非法经营罪论——传销者通过非法诈骗所得超过5万元可定罪。

如果按以往北海3800元/人的“连锁销售”模式计算,要给一名传销人员定罪,必须找到13名下线提供证词供指证。然而,传销多以亲友诱骗为主,多数人不愿亲自指证。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5-03-31 10:17
下一篇 2015-03-31 20:42

相关推荐

  • 警惕新型电信诈骗:假冒“借贷宝催收人员”让你还款

    “有钱就骗,见缝就钻”是骗子的基本特点。最近,出现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法:催收!一些骗子会冒充贷款机构催收人员给借款人收欠款,然后装进自己的腰包。而借款人呢,不仅欠款没还上还莫名其妙地被骗了一大笔钱。 穆先生最近很恼火,频繁接到了自称微信,期间会有言语威胁及恐吓,以此进行心理施压。之后犯罪分子挂断电话,等着借款人加微信。借款人接到电话会蒙圈,加上好奇和害怕会选择去添加微信。大部分人对借款都只会记得大概!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完,骗子利用借款人这种心理进行诈骗,找出各种原因说你已经逾期要还款,需尽快处理,让直接转账到公司账号。 那么,怎么区分是不是平台来电呢?关于电话号码这类“黑卡”产业链,行业从业人员小王说,“催收人员一般都会买很多这样的手机号。”一般会买网络电话或者实体号,网络电话是虚拟号,不显示来源;实体号分身份证实名注册的和非身份证注册的号,实名号一般是买的冒用别人身份证注册的号码,即使查找号码主也查不到催收员本人,非实名认证的号多为170、171开始的电话号码段。 相比“黑卡”产业链,催收员口中的“爆通讯录名单”更让借款人细思极恐。借款人费尽心思想隐瞒欠钱的事情,结果一通电话弄得人尽皆知,不仅丢了面子,就连家人都不知该如何面对。 为什么假冒借贷平台的催收人员能准确说出用户身份信息?通讯录名单又是如何得手的? 据办案民警介绍,一般这些人会从不法渠道获取借款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这是一个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它基本打包售卖,根据名单质量价格不一,100条个人信息1000块到几万块不等。信息卖得很快,这家卖给那家,那家再卖给下家。”正是这些隐秘的产业链支撑起了催收产业,一环扣一环,犹如“死结”。 民警温馨提醒,不管从什么平台借款,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及时还款,切勿轻信任何对私还款;还款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是从哪个平台借的。如果接到催款电话请提高警惕,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客服确认,是否欠…

    2019-11-15
    4.7K
  • 比套路贷更可怕!2019最新骗局曝光,触目惊心!

    不仅骗你钱,还骗你借钱,借的还是网贷! 不再是“XXX,我是你领导,明天早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你的信用卡在境外高额消费,被司法冻结”,“你在非常7+1节目上中大奖了”等低级骗术了。 2019年,骗子竟然将骗局升级,玩出了新花样,让人防不胜防。 账户多出近2万元 退还后傻眼了 近日,苏州的张女士花26元在网上买了一件婴儿用品,几天后,自称是网购平台的“客服”给她打电话,说商品质量有问题,要给她退款并双倍赔偿。 毕竟,婴儿用品无小事,张女士也不敢怠慢。 “客服”小姐姐将网购的商品名称,型号,订单号,收款地址和电话,都一一对上,张女士心中已认定对方就是平台客服人员,因为她买的这个商品从来没有向外人说起,更谈不上泄露订单号之类的个人信息。 双方互加套路贷还狠啊。 张女士赶紧报警,目前警方还在侦查中。 实际上,这类退款骗局不是第一次出现了,8月份,西昌一女子也被一个自称“淘宝”客服的人以十倍退款的方式,被骗了十二万,而这十二万,同样该女子网贷的方式被骗走。 骗局背后 黑色产业链触目惊心 在这些骗局中,骗子能屡屡得手的最关键部分,就是让消费者相信他们确实是平台的“客服”人员。 他们的杀手锏就是消费者的网购信息。 实际上,不止是被骗,平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贷款、买房、大数据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方便和快捷,同时因为监管漏洞,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麻烦。 来源:首席财经观察 作者:周松涛

    2019-09-22
    2.9K
  • 香港最大伦敦金骗局:85岁富豪被骗5.8亿元,抓捕14名嫌犯

    汇商传媒综合多家港媒报道,近日,香港警方成功捣破一个伦敦金诈骗集团,拘捕14名犯罪嫌疑人,其中12男2女,涉案金额约6.29亿港元,冻结赃款2.2亿港元。警方表示,案中一位85岁的受害男子在两年时间内被骗走5.8亿港元(约4.99亿元人民币)。 据香港联合新闻网(UDN)报道,伦敦金骗案中有7名受害人,32岁至85岁,当中两名为香港人,其余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台湾、澳洲、加拿大及新西兰,有外地受害人亲自来港签约或网上电子签约授权经纪人代为投资交易,但全部亏损收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伦敦金诈骗案中,一位85岁的香港富豪,受骗金额高达5.8亿港元。这位85岁的老人年前接到一名自称投资专家的电话,游说他投资伦敦金,骗子先以投资赚钱“甜头”诱受害人入局,再以亏损及投资其他项目催促及鼓励他追加投资,先后10多次将数亿港元存至指定账户,两年来不断被哄骗汇入5.8亿港币,其家人知悉后怀疑他坠入伦敦金骗局,报警才终止他继续受骗。 令汇商君真正费解的是,这位坐拥万亿财富的85岁高龄富豪为何会这么轻易上当受骗? 据悉,本次伦敦金诈骗集团运作约两年,在东九龙区设有投资公司,专门聘请一些年轻人任职投资经纪人,以随机方式透过电话或社交媒体等渠道寻找目标,公司会向投资经纪人派发多份资料教导应如何与目标接触,包括套取个人资料、吹嘘自己富有投资经验、遇到拒绝时怎样“死缠烂打”等技巧。 当经纪人顺利与目标认识后,便进一步游说进行伦敦金等投资项目。为了博取信任,经纪人会驾驶豪车“炫富”,显示投资伦敦金容易赚钱,诱骗目标签署授权投资文件,接着谎称投资失利,要求受害者再追加损失以便追回损失。 东九龙总区重案组第三队总督察谭威信表示,深入调查后锁定一家位于九龙湾的伦敦金投资集团涉案,并发现该犯罪集团由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另涉6宗同类案件,7名受害人来自不同地区,涉案金额合共约6.29亿港元。 警方先…

    2019-01-26 资讯
    5.2K
  • 低息陷阱高息坑 贷款买车套路深

    一般来说,能够慷慨把钱借给咱们买车的有三大金主:汽车厂家、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厂家和银行招牌很大,自然不敢在收费上乱挖坑,安全系数比较高,喜欢制造骗局的主要是金融担保公司。

    2017-08-13 资讯
    3.0K
  • 为何中国私营金融骗局横行?从宋代“交子”说起

    私营金融企业往往执行“业绩第一主义”,从领导到业务员都无从业资质,无知者无畏也是上述公司兴勃亡忽的过程中为投资者带来惨重的损失,也为社会造成稳定的隐患。

    2016-10-24
    2.7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