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产业链抗工业通缩
21世纪宏观研究院以工业产品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发展产业环节为横轴,将各省主要产业罗列上去,可以看到一个工业通缩图谱,即:凡是工业通缩压力低的地区,比如重庆、北京、广东其产业集中于终端消费品。
因此,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如何确保工业领域不出现通缩,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使得下游终端消费领域有主导产业。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需要有多样性,不能将工业主要集中在少数领域。同时,越是新兴战略产业,则抗通缩压力更大。
新疆、河北、黑龙江、天津等地,因为产业集中于原材料和能源行业,且作为最终消费品产业比例低。这使得这些地区工业通缩压力大。
从城市角度看,天津的产业过于集中于原材料和能源资源领域。比如天津的天然原油产量全国第三,该市还有钢铁、乙烯、汽车、平板玻璃等产业。
虽然天津也有手机、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家用空调、自行车、服装等消费有关的产业,但是发展相对不足,其汽车产量2014年只有重庆的一半左右,1-7月,天津集成电路产量不到北京的1/4,手机产量不到重庆的一半。
这表明,天津加快经济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尽快转为更多依赖消费有关的下游行业,比如同样是重工业,可以加快发展下游的汽车产业。
东三省以及西北各省,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产业领域大部分是空白,比如家电领域,黑龙江、吉林、宁夏、甘肃、贵州、青海、新疆就是案例。山西、陕西、辽宁等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产业,但是产量和比例非常小。
至于汽车产业,除了陕西前8月有22万辆产量外,青海、宁夏为零,新疆,甘肃、内蒙古分别只有1万多辆,连重庆1/100都不到,这应该引起重视。
西部,东北等工业增速低,通缩压力大的地区,需要尽快发展消费性轻工业、重工业,同时促进产业从上游向下游延伸。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