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报道】提高准入门槛 促进大宗商品市场规范化发展
2015年5月27日,由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办的“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与机遇”学术研讨会于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举办。
由港交所资深顾问李大鹏主持的自由讨论环节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社会理事朱国华、场内外衍生品专家刘仲元、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刘凤元、南京石化商品合约交易中心总裁杨瑞军就如何促进大宗商品市场的监管与合规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大鹏:接下来由我来主持这一环节,各位听了几位老师发言有什么问题和心得,大家都可以发表出来。
重视大宗商品市场准入门槛
刘凤元:实际上2012年的时候非法期货的时候证监会期货管理条例已经给去掉了,但是留了一个尾巴,必须要证监会批准才可以,因为90年代,变相期货本质上只要不是自己交易所做的都可以打击,后来因为实际的需求很大,情况也很复杂,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所以干脆给取消了。他加了一个尾巴说你要批准了才可以做期货。所以现在还是用变相期货的方法来约束地方交易所。现在再有相关的案例和案件,可能无法用变相期货的词判定,但是他可以用非法来说,变了个词。证监会搞了一个非法期货无法标准化。
李大鹏:其实就是准入门槛的问题,证监会用这个词来说其实就是准入门槛。为什么国家级的交易所,中国就四个期货两个股票,你想成立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生产大国,不像美国的金融服务占了那么大的GDP,现货市场是中国本身经济发展阶段所必需的。所以设定了一个准入门槛。
杨瑞军:我们认为首先大宗市场不是期货的对立面,管理到位,规范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无锡不锈钢,他到现在还存在的,当年的上海大宗钢铁做的是非常好的。7个大宗钢铁一起做这个品种,把市场培养起来,给期货市场做了一个补充,期货市场就上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补充,本身也是大宗市场交易形式当中的补充形式。
第二,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我们需要被管。我是职业经理人。我在上平台的时候我有两个担心。第一个是我怕我公信力不够。第二,我担心资金的安全,所以江苏登记结算公司对交易和资金的监管是很好的方式。如果不规范,用恶性市场奖励手段去抢市场的时候,这种不规范的市场就把规范市场给挤掉了。
大宗商品市场真正的核心问题是健康的盈利模式
李大鹏:刚刚讲到的问题,市场存在一个问题,中国的大宗商品,咱们讲的是从06年开始的。到今天为什么反复的整顿?到今天还在讨论?你谈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你提到一个,股东既然想做这件事情,就想赚钱。这背后真正的核心问题就是你想赚钱,你的盈利模式在哪里?以前为什么出问题,就是因为盈利模式出问题。期货市场交易准备金怎么收那么多,那我也来多收点,把期货的交易模式挪到这里来了,靠手续费赚钱,这样必须要刺激交易量,在现货市场做交易量也要连续交易。
包括之前最有名的郭远峰的事情,在08年7月份,现在还没有抓到。问题在哪里呢?期货市场不允许有代理人制度。这不是38号文出的,而是商业部最早提到的电子大宗市场的规范文件当中就有的。其实江苏结算是国务院的试点,就是国家需要这种监管,但是市场这么多年造成的问题,华夏这个事是第一个,后来又是天津文交所,还有“蒜你狠”“豆你玩”等等。
李大鹏:你说的违法的事情,我自己都处理过两次。这样的盈利模式不存在。不要说股东了,就是参与市场的这些人都想去赚快钱。这样的话,把一些真正有心做交易的实体企业给坑苦了。这是核心的一个问题。你的健康盈利模式在哪里?没有就会走歪路。
杨瑞军:在这个过程中,违规违法的人太多了,大宗市场自己也不争气,你做的违规事情太多,负面新闻太多,监管部门无法分清你是违规还是没违规。举一个天贵的例子,他最早起步做黄金又做了白银,和他对应的就是上海黄金交易所,一个正规军,一个八路军,但是当时他们的交易量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几倍,而且盈利能力也很强。
刘仲元:他试运行的时候,半年交了1.2亿的税。他们的交易模式我觉得是很先进的,是做市商的模式。现在他卖了一些股权给中信。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