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平台死灰复燃
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2007年的不足200家,到2012年超过900家,再经2013年清理整顿,目前活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回落至不足100家。
2002年至2012年,借助大宗商品的“黄金十年”,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经历了一次快速发展期。以渤海商品交易所、寿光蔬菜交易所、广西糖网、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为代表的年交易量过万亿元的知名交易市场就有十余家;以天津、宁波、无锡为代表的地域集群式交易市场和以有色、钢铁为代表的行业集群式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交易品种大到煤炭、铁矿石,小到兔毛、金银花,近千种品种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快速发展也让整个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乱象丛生。据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介绍,近些年关于交易市场的投诉与日俱增,虚假宣传、欺诈交易、恶意炒作、卷款潜逃等层出不穷;“蒜你狠”、“姜你军”等价格失控事件背后都有交易市场的身影;更有肆无忌惮的电子盘与实体产业零挂钩,空手套白狼地推出“准期货”、“类期货”模式。
实际上,国家于2011年、2012年相继出台38号文、37号文,严令禁止各种投机形式的中远期交易,已经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治理。2012年下半年,多数电子交易市场偃旗息鼓,一些拟建、筹建的项目也被取消或暂停,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结束“野蛮生长”。
不过,乱象并未停止。今年1月,曾经致力于做最安全交易平台的北京某贵金属公司突然宣布停业。停业前该公司已出现异常轨迹,如交易不能正常进行,遭遇多名投资者起诉,且不少法院已将其网上预订买卖模式认定为非法的期货交易。
今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部分白银投资实际已经变成一场对赌游戏,交易所、会员、代理商层层设陷阱,利用夸大宣传欺骗投资者的同时,又用高额回扣发展代理网络,吸引投资者投入大量金钱进行现货白银投资理财。
种种迹象表明,一些违规的地方现货交易平台并未真正销声匿迹,死灰复燃的“生命力”令市场愕然。
对此,原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 Group)产品战略部总监、芝华商业数据CEO黄劲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货交易场所的风险主要在于监管有盲区。中国一直没有期货法,现货交易场所更是存在监管“真空”。交易所自身风控不严格而且有缺陷;再加上利润丰厚,有的交易所为了利润容易铤而走险;不排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杠杆比率。
此外,地方政府争夺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催生了各类现货电子平台的泛滥。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指出,地方现货平台风险有几个:过度杠杆变成类期货的交易,又缺乏风险管理制度;交易保证金无法保障安全,不像期货保证金是第三方监管;现货平台可能存在对赌的风险,大庄家操纵市场。现货交易平台大多数照搬期货的相关交易制度,保证金比例普遍低于20%,但多数没有引进期货交易所的风险管理制度。
“现货交易平台,或者金银交易平台死灰复燃主要是目前中国居民理财需求强烈。”程小勇说,但是由于理财渠道很少,特别是贵金属投资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收费较高,而期货投资又相对专业,再加上地方政府盲目发展金融中心或者贸易中心导致的隐性包庇。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