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地产大咖荟
这两天,已经迈入2000亿销售额俱乐部的地产龙头,阳光城也步入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
先是10月29日,阳光城董事陈奕伦、姜佳立对《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投反对票,理由为:对于公司三季度所表现的公司经营恶化,需要得到管理层合理解释。
陈奕伦、姜佳立是泰康人寿派驻阳光城的代表。他们发难的原因是,前三季度,阳光城实现营收413.33亿元,同比增长8.59%;归母净利润29.12亿元,同比增长6.23%。其中第三季度,阳光城营收114亿,同比下降18.24%;归母净利润9.19亿,同比下滑11.57%。
地产行业受大势影响,看似这份报表还算是中规中矩,但是让陈奕伦、姜佳立无法接受的是,三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17.52亿元同比减少274.27%较二季度环比减少221.01%。
受泰康人寿发难影响,10月29日,阳光城开盘后就一字跌停。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一场股东之间的内讧,闹剧很快就会收场之时,11月1日,对外发布公告,拟就旗下三只美元债券进行要约交换,并就债券契约修订进行同意征求。三只债券的未偿还金额为7.47亿美元。
解释一下,阳光城的意思就是,要求债券持有人同意债券展期,理由是:公司出现短期的流动性困难。但是阳光城不忘记解释一句,公司的基本面和生产经营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公司将做好整体化解方案,采取出售资产、项目股权等一切必要措施保障流动性,依法维护各债权人合法权益。保全投资人本金和利息。
看起来,投资者对这个略显牵强的解释不买账,11月1日,阳光城股票再次大幅下跌7.45%。11月2日,阳光城股价继续下挫。“20阳城03”收跌41.03%,盘中两次临时停牌;“20阳城01”收跌38.11%,盘中两次临时停牌;“20阳城04”收跌7.63%。100元面值的债券价格已经来到了20多元。

业绩“变脸”
时光回溯到一年前,阳光城为了追求规模,由当家人林腾蛟从碧桂园挖角朱荣斌任执行董事长和吴建斌任副总裁之后,规模接连几年跨越式增长,2020年底,阳光城终于跨入2000亿地产俱乐部,当年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2180.11亿元。
但是高杠杆扩张,必然带来了后遗症,2020年底,阳光城的总负债为2930亿元。
然而,当年央行下达了“三道红线”政策。
林腾蛟不得不为了降负债,而牺牲股权。在朱荣斌和吴斌的操作之下,以13.53%股权和未来十年业绩对赌,获得泰康保险33.78亿战略投资。显然,这样的资金对于阳光城来说,是杯水车薪。
阳光城要的是债转股,而泰康刚要求的是阳光城未来的利润能够保持增长态势。
阳光城和泰康约定,未来十年,前5年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第6-8年不低于10%,第9-10年不低于5%。后五年若不达标,阳光集团要进行现金补偿。
然而,令泰康大跌眼镜的是,十年赌约仅过去一年,阳光城公布的三季报就爆雷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9.12亿元,同比增长6.23%,较增长率不低于15%的要求差了不少。
更令泰康人寿无法接受的是,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仅有8670万元,较去年同期扣非净利润27.85亿元,下滑约97%,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甚至同比下滑274.27%,为-17.53亿元。
显然,这个成绩单,不得不引发泰康人寿的代表陈奕伦、姜佳立翻脸,为此对三季报投反对票,理由为:对于公司三季度所表现的公司经营恶化,需要得到管理层合理解释。
恐慌情绪蔓延
崩溃看似发生在一夜之间。
上半年,阳光城局势好像还一片明朗。
在年初的时候,林腾蛟还为阳光城定下2200亿+的销售目标,上半年的时候,阳光城的走势还在按既定的目标在运作。
上半年盘点的时候,阳光城实现销售收入1013亿元,完成率46%。
今年前9个月,阳光城累计实现销售额1539.07亿元,完成年度销售计划的7成。9月单月,公司实现销售额209.09亿元,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9.9%,是全国39家典型上市房企中唯一一家同比、环比双增的企业。
在当时,阳光城看起来还是非常健康。
但实际上,在规模的压力之下,“双斌”依然采取激进的方式扩大规模。但是这是在负债再次飙升的情况下完成的,三季报显示,阳光城的负债总规模突破了3000亿,达到3160亿元,而在2020年底的时候,阳光城的负债还是2930亿元。总负债像雪球一样,再次滚大。
还有一个恶化的指标是,三季度,阳光城的现金大幅度减少,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9.57亿,也同比减少了45.41%;同期阳光城账面上的短期借款48.8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71.49亿元,合计220.32亿元。现金已经无法覆盖负债了。
恶化的指标还有:现金流开始恶化,三季报经营性现金流较上半年有所回升至207.9亿,同比只略下降4.7%;但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9.07亿元,同比减少298.86%;
存货增加至2014亿元,较2020年底的1871.2亿再次大幅增加142.8亿元,周转变现能力变弱。
在阳光城事件爆雷后,先是股债双杀,接下来,评级机构已对阳光城的信用评级下调。惠誉将阳光城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降B-,并展望负面;将公司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调至B-。
接着,东方金诚下调阳光城的主体评级为负面,随后中诚信国际将阳光城主体及“17阳光城MTN001”等债项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阳光城爆雷,连续三天股价大跌,同时也带崩了内房股。11月2日,融创中国(01918.HK)跌幅一度超过10%以上,收盘跌9.6%,龙湖地产(00960.HK)跌幅5.55%,中国奥园(03883.HK)跌6.47%,富力地产(02777.HK)跌6.88%。
自救生死时速
其实,阳光城在爆雷之前,已经开始了自救——变卖资产、组织架构调整和区域缩减。
与其他地产公司直接卖物业资产不同的是,阳光城是将物业平台阳光智博100%股权战略投资万物云,换取万物云4.8%的股权。
这在当时,被看作是一次划算的买卖,但是坏处却是,不能快速回流资金,不能解阳光城的“燃眉之急”。
在阳光城股债双杀之后,实际上阳光城的美元债还没有构成违约,三只美元债的到期日是11月8日。
为了争取债权人的同意,阳光城CFO陈霓对持有人提出一个化债方案,请求先兑付一半,剩下的一半金额展期一年。
为了争取债权人的同意,阳光城开了较为丰厚的条件,每1000美元本金将会获取:25美元的现金;2022年到期、票息为10.25%、本金总额为1000美元的新优先票据。也就是说,如果同意展期,每1000美元本金额外获得25美元本金,还能再获得本金总额为1000美元的新优先票据,且票息为10.25%,与前期保持不变。
另外,为给债权人信心,新票据由阳光城的母公司提供担保,同时持有阳光城的老板林腾蛟为新票据提供个人担保。
就算如此,但是这依然不能消除阳光城股票和债券持有人的疑虑。
而与此同时,《老板压上了身家,而我想哭》的文章在网上爆红,极其煽情。
但这就是当下房企面临的现状。
11月10日下午4时(伦敦时间),是阳光城和债券持有人约定的交换要约截止时间。不知道,阳光城是否能够取得多数持有人的同意,顺利实现债务展期。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