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生鲜复购率提升 47.5%,看看京东数科区块链溯源这三年的成绩单

撰文:Cole

谈到区块链,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溯源。从奶粉、粮油、茶叶、猪牛肉、海鲜产品、高端名酒等日常消费品,到疫苗、保健品等特殊商品。而在京东数科,也已将区块链防伪溯源应用到越来越广的领域,为推动食品安全、消费升级发挥科技的力量。

京东数科的区块链溯源如何服务实体产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合作品牌降本增效?今日,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与京东数科联合发布的《2020区块链溯源服务创新及应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我们揭晓了谜底。

助力生鲜复购率提升 47.5%,看看京东数科区块链溯源这三年的成绩单

《报告》数据表明,品牌商采纳区块链防伪追溯服务后,商品销量、复购率、访问量等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海产生鲜复购率提升47.5%;营养保健品的销量提升了29.4%;母婴奶粉的访问量提升了16.4%。在退货率方面,营养保健品的退货率相对下降了4.5%。而同时采用区块链追溯和千里眼视频直播/录播功能的生鲜追溯商品,销量提升幅度更是高达77.6%。

借此《报告》发布契机,链闻专访了京东数科区块链产品应用负责人刘文婧,她为我们介绍了京东防伪追溯平台上线近3年以来的成绩单,以及整个京东智臻链在区块链应用场景中的一系列落地成果。

防伪追溯大幅提升销量 让消费者不再「失联」

京东数科选择的第一个区块链应用场景便是供应链的防伪追溯,该项目2017年3月正式立项,5月上线了第一个案例,至今已近3年时间。平台旨在为企业提供产品流通数据的全流程追溯能力,实现食品等消费品和药品的防伪、品质溯源,以及重大事故出现时的召回与责任界定。

那么,防伪追溯对消费者和企业分别有什么意义?

「我们通过一些调研问卷、用户访谈发现,像跨境商品、高端白酒、母婴等食品类,消费者对正品非常关注。但是,如何证明正品就是正品?一些企业内部也有很好的质量管控措施,如何向消费者展示?这就需要一个通道。」刘文婧告诉链闻,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就是一个展示通道。

平台采用「一物一码」的形式,每件商品都有一个数字「身份证」。通过扫码,商品从上游的原材料到生产加工,再到检疫、仓储,最后配送到消费者手里,整个流程可向消费者一键展示,满足消费者知情权,让其对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一目了然。而未来一旦出现重大事故需要召回,平台也能精确查到每件商品卖给了哪个消费者。既能做到正向的追溯,也能实现逆向的召回。

对企业来说,刘文婧指出,目前供应链上的企业是一个个「数据孤岛」,每家企业只有自己那一部分数据。比如生产商,它有产品在生产端的生产加工信息,但到了流通环节,数据就「失联」了,尤其到了零售环节,监控数据就像大海捞针。一瓶矿泉水到底卖向了哪个消费者,生产商是不知道的。

「现在有了追溯平台,就能把这些供应链数据串联起来,比如说某个地区卖得怎么样?有了销售数据,就能帮助供应商去反推库存准备情况,做业务优化。」刘文婧表示,对于一些窜货的情况,厂家根据消费者的扫码就能追踪货物卖到了哪里,从而进行定向的窜货管控。

「防伪追溯平台对企业而言,就是一个供应链数字化应用以及效率的提升,还有对消费者的触达。」刘文婧表示。

关于消费者触达,她进一步解释称,「原来我跟消费者『失联』之后,我不知道谁买了,现在消费者一扫码,我就能获取他的位置,得到脱敏的用户画像信息,知道他是男性还是女性、更喜欢什么样的商品,从而有针对性地在页面上做精准营销。」

消费者关心正品,企业也会关注逆向回流的商品是不是正品。刘文婧还提到一个案例,即高端奢侈品领域,存在个别消费者「买真退假」的现象。以前很难界定到底哪一环节出了问题,现在每件商品都有一个码,有唯一的序列号,这一问题就可以杜绝。

助力生鲜复购率提升 47.5%,看看京东数科区块链溯源这三年的成绩单
区块链防伪追溯服务影响的各项指标

数字化进程加快 实现全链路追溯

目前在部分京东自有品牌中,防伪追溯平台已经实现全链路监控。比如京东「跑步鸡」,每只小鸡都会绑一个脚环,平台可通过它采集小鸡从入栏开始,在养殖场里每天的喂食、喂水、清扫数据,再到屠宰、检疫、仓储,最后到达消费者的全链条信息。跨境商品方面,以「京造」乳胶枕为例,平台可以链接到乳胶在橡胶林的产地、采胶信息,再到泰国工厂的加工环节,以及海关的进出口报关报检,再到国内仓库、仓库的二次包装,再到京东电商平台,最后卖给消费者。

「医药比较特殊,我们先在疫苗上做的试点,联合海信做了一个智能疫苗管理的软硬件一体化方案,可以把冷柜放在接种站,智能化地采集疫苗到接种站的入库、冷柜中的温度、出库,以及跟接种者的关联关系等信息。然后反推上游的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打通全链路信息。」刘文婧表示。

但并非所有商品都能实现全链路,这一方面与企业本身的数字化进程有关,另一方面,有些产品的产业链条较长,部分上游环节超出品牌商的控制范围,监控起来有一定难度。比如一些跨境商品,包括国内很多生鲜企业,目前还难以覆盖到上游原材料、饲料的链路信息。

「就跨境商品而言,对于国外端的生产和加工环节,目前大部分商品的信息采集是有缺失的。我们先做到监控原产地的采购,国内外的流通,逐步再往上游生产加工环节拓展。」刘文婧坦承。

尽管如此,上线不到3年的京东防伪追溯平台已经将商品溯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毕竟传统溯源已经发展了10多年,但目前更多只停留在企业内部的信息监控。

在实现全链路追溯过程中,诸如海关、食药监等监管部门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信息采集的一个难点。实际上,京东数科在最开始做防伪追溯的时候,就跟工信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农业部等部委成立了品质溯源联盟,然后引导联盟所联合的更多单位、企业加入到全链路,并在技术方面提高易用性,帮助他们降低适应追溯系统的成本。

溯源应用尚存在三大阻碍因素 建议企业「小步快跑」

然而从整体上看,区块链防伪追溯在中国还处于早期阶段,对于为何采纳这项技术、它能带来哪些收益、实施时的关键要素等诸多问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还有待形成共识。囿于技术水平、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一些企业对接入防伪追溯处于犹豫、观望态度。

根据上述《报告》,系统对接困难、人工贴码成本高、手动维护信息成本高等是品牌商反馈最多的问题,尤以国内生产型企业为主,较高的成本成为企业采纳溯源服务最重要的阻碍。

据了解,在京东防伪追溯平台上,商品生产信息是由企业自己上传,流通信息由京东上传。「原来建设的时候,系统是分别来建的,而实现全流程追溯需要做数据的打通。信息采集方面,原来企业有些没有做采集,有些是按批次采集,现在要精准做到一物一码,就需要在管理和流程上做进一步提升。」刘文婧解释。

助力生鲜复购率提升 47.5%,看看京东数科区块链溯源这三年的成绩单
品牌商采纳区块链防伪追溯服务的关键阻碍因素

为此,京东数科在系统易用性、降低采集成本方面做了诸多努力。比如,针对已有追溯系统,IT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提供标准接口对接,对于没有IT能力的企业提供PC录入或者APP自动化采集的工具

至于有些企业反馈的标签成本问题,刘文婧指出,京东方面会以平台的身份帮助企业跟标签供应商建立联系,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价格。

「从这份报告来看,区块链防伪追溯可以帮助企业和平台提高销售、转化率、提升用户体验。对于仍在在观望中的企业,建议可以投入部分有代表性的产品先做起来,在试点的过程中进行经验积累和总结,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刘文婧表示,建议企业尽快尝试,「小步快跑」。

资产管理、数字存证、电子证照全面落地

除了防伪追溯,京东智臻链还落地了资产管理、数字存证等区块链应用。

在资产管理领域,2019年6月,京东数科基于京东智臻链JD BaaS平台,推出首个区块链ABS(资产支持证券,即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发行的金融产品)标准化解决方案,各参与机构通过标准化模块加入仅需30秒,可为中介机构节省数百小时的信息传递和审核时间,降低30%的人力成本。相比之下,传统ABS需要参与方多重协调、大量的信息披露和一层一层的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下,发行一个产品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数字存证领域,京东数科联系司法机构搭建了数字存证服务。这是一套全场景的存证服务平台,底层链接仲裁委、公证处、互联网法院等可信联盟,提供司法服务;中间层是集成存证服务的产品化应用,如版权保护、租赁平台等;上层服务于各类应用用户。

数字存证平台是京东数科2019年重点孵化和推进的应用领域,已在京东内部很多场景中率先使用。以京东数科信用租赁平台「京小租」为例,租赁过程中相关订单、协议、商品图片等数据都会上传至存证链,广州互联网法院等司法机构可实时收到业务发生时的哈希信息,一旦发生纠纷,可一键举证,司法机构通过哈希比对,即可确认证据的有效性。

在京东拍卖平台,拍品名称、价格、出价次数、获拍时间、鉴定报告等信息,也被上传至存证平台,以保证数据的不可篡改。

在版权保护方面,京东数科与氢舟数字资产产权服务平台达成合作。京东零售平台上有海量的商品图片,其中原创的图片、商标、设计稿等,在版权产生的时候,就会上传至存证平台。一旦发生版权纠纷,便于进行版权确权举证。

此外,京东数科还与江苏省宿迁市工商局合作,推出了企业电子证照,并上传至联盟链。商家入驻京东零售平台时,京东审核人员将商家提交的信息与链上信息比对,提升了审核效率,节省了企业入驻等待时间。「电子证照可以将商家入驻审核效率提升60%。」刘文婧透露。

2020年:从可信供应链到数字金融创新

2019年,区块链的产业应用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京东区块链践行式发展已步入正轨,零售供应链、数字金融、数字存证、电子证照等均已成熟应用并开放赋能,形成了集区块链开源技术、平台产品、应用组件、服务咨询等为一体的立体化开放式的商业模式。

京东智臻链专注于面向企业需求打造值得信赖的企业级区块链服务,目前已研发了自主可控、全面开源的底层引擎——JD ChAIn,帮助企业打造自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专属底层链,专利申请已达300件。JD Chain全面支持中国密码算法,系统每秒吞吐量超过2万笔,已经通过工信部专业评测。支持多种云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平台——智臻链BaaS平台,可以实现30分钟部署网络,1天内完成联盟链组网。

刘文婧介绍,过去3年,京东数科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搭建可信供应链,在商品溯源上取得众多成果,2020年将在可信供应链的基础设施方面继续投入,同时在数字金融领域做更多的创新尝试,包括电子仓单、ABS方案的推广、供应链金融等。

「从可信供应链到数字金融,都是基于数字化的供应链贸易金融,这是未来一个比较大的场景。」刘文婧表示。

为了支撑这个应用场景,京东数科将继续在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区块链生态建设两方面加大投入。

在底层技术方面,将引入抗量子密码、多语音合约引擎、可编辑区块链等,推进多种技术和应用的快速融合,提供更加安全、可信的技术服务。

在自主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京东区块链坚持「开源即可信」,打造区块链联盟网络,联合更多生态伙伴共建共享。同时加大开源社区方面的投入,联合京东云、高校、城市开发者等,共同推进中国的区块链标准建设,研发更多的创新性应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1)
上一篇 2020-03-31 15:28
下一篇 2020-04-02 23:42

相关推荐

  • 金叫唤 | 保底30万件酒的协议泡汤了

    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有时候,不成买卖便成仇。 今天金哥带你看看酒业合作双方撕破脸皮前后,裹挟其间的喧嚣、浮躁甚至粗陋,以及可能的套路和陷阱。 “甲方”是来自陕西白水的杜康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它的大股东是陕西杜康酒业集团。 说起杜康酒,就不能不提及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历史上,杜康酒还曾引发了一场跨越陕豫两地的“杜康”商标之争,好在如今一切都平息了。 目前白水杜康确定5万吨产能目标,正在冲刺“全国清香白酒行业前十”。今年4月,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还告诉媒体,要坚持“让每一位合作商都有钱赚”的原则,实现合作共赢。 听闻此言,不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心丽酒业公司(化名)负责人又会作何感想?四年前,心丽酒业以“乙方”的身份与白水杜康签订了一份名叫“商标许可及技术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该协议除了第一条说到“商标”外,其他内容主要事关酒水的买卖。 该协议明确乙方“保底灌装任务”为30万件(500ml*6)。 同时约定,如乙方未完成协议任务量,需在协议签订时限,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支付保底任务量未完成件数的对应款项。 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协议规定按“合同总结算金额的30%”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合作时间从2021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21日。 一字一句阅读完上面的协议内容,你会发现:30万件的保底灌装任务,心丽酒业即使不能按时完成,但也得限时把全款给付了。 一件6瓶,白水杜康以“每瓶6元”的价格跟心丽酒业结算。那么,30万件酒对应的酒厂货款至少是1000万以上。 对于这样的合作,白水杜康应该是熟门熟路。心丽酒业的实力又如何呢?成立于2018年的心丽酒业,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两个自然人。 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清香名酒的起势年。加上白酒行业当年涨价范围广频次高,这是不是也给了心丽酒业足够的自信,金哥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双方都信心满满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彼时,…

    2025-04-29
    2.0K
  • 酒鬼酒缩水、多品牌协同难题待解,中粮酒业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能实现吗?

    你知道浓眉大眼的中粮酒业,2025年的目标是什么吗? 争取2025年实现“整体营收”破百亿,这是中粮酒业成立5周年时对外宣布的。时间是2021年,也算是它的“十四五”规划。 而中粮酒业更长远的目标则写在中粮集团的官网上,打造“中国最优秀的综合性酒类公司”。 什么是“最优秀”?在金哥看来,可能不是中国的“帝亚吉欧”,至少也是中国的“保乐力加”吧。 中粮酒业的全称是“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雄心勃勃的它,旗下拥有一些响当当的品牌:“长城”“华夏”“桑干”“五星”“酒鬼”“内参”“雷沃堡”“孔乙己”,以及进口酒商号品牌“名庄荟”。 一、实现了哪门子的“协同”? 中粮酒业今年能顺利实现营收百亿的目标吗? 金哥查了下,在中粮酒业2021年宣布百亿目标时,酒鬼酒(000799)当年的营收为34亿元。 而2024年,酒鬼酒预计营收仅实现14亿元左右。 四年时间,营收不增反减,还缩水了20亿元,这无疑为中粮酒业的“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收官,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酒鬼酒“喝大”的背后,其他品牌能否顶上,并弥补这个“缺口”呢? 在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开资料来评估下。 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是中粮酒业100%控股的黄酒企业。多年来,中粮酒业一直试图推动“孔乙己”混改,但迟迟没有下文。 据金哥了解,2023年“孔乙己”实现营收约6152万元。而同期的黄酒上市公司,最少的营收也有5亿元。两相比较,“孔乙己”的体量跃然纸上。 长城葡萄酒,是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2021年,其曾提出在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50亿元。 不过,这只是愿景描述而已。这里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作为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的张裕,2024年营收32.77亿元,同比下降25.26%。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光景,恐更是一言难尽。 金哥注意到,之前有媒体披露: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再叠加消费萎缩等因素影响,长城…

    2025-04-23
    1.8K
  • 酒鬼酒的战线收缩 打了谁的脸

    高峰能带领酒鬼酒(000799)攀登下一个“高峰”吗?最近,该公司管理层公开放话,“5年之内,恢复并超过2022年的水平”——老实讲,这个目标有点自知之明,但也有点盲目自信。 酒鬼酒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营收约14.23亿元,同比再次大降49.7%左右;净利润1000万元-1500万元,同比下降98.17%-97.26%,距离亏损仅一步之遥。存货、合同负债等前瞻性财务指标,可更清晰地看到酒鬼酒当下的经营困境。 那么,2022年酒鬼酒又是什么表现呢?当年实现营收34.1亿元,归母净利润9.99亿元。 两相比较,现在营收还差了20亿元,净利润连2022年的零头都当不到,整整差了9亿元。 如果再看看当下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金哥认为,未来5年,酒鬼酒能收复“失地”已算不错,谈什么“超过”2022年,可能有点奔放了。 2024年2月,高峰接替王浩成为酒鬼酒新任董事长。掐指算下来,也有一年多了,目前酒鬼酒的表现还很难说是彻底扭转了颓势。 从高峰为酒鬼酒开出的“药方”来看,核心是收缩战线,把主攻方向聚焦在酒鬼酒的“大本营”湖南市场,未来湖南市场占比“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 金哥注意到,这个“战略收缩”,可谓将前任的脸,打的啪啪响。 在2022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时任酒鬼酒新任董事长王浩曾信心满满地表示,“中粮对酒鬼酒的定位就是走全国化,不太可能仅定位在湖南做一个业务,中粮的胃口没那么小,视野也没那么窄。” 彼时的王浩,绝不会想到后面的风云突变,以及一地鸡毛。 问题来了:现在高峰的“收缩”,是酒鬼酒的一次“明智回归”,还是说会让酒鬼酒因本土发展空间有限而失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金哥给大家做道算术题。湖南白酒市场的总规模大概280亿,未来5年,酒鬼酒若顺利收复2022年“失地”,营收再次突破34亿元,那依酒鬼酒湖南市场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来计(34*60%=…

    2025-04-03
    3.7K
  • 喧哗中的坚持 舍得酒业70亿营收的含金量

    在一片沸腾的产业喧哗中,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又该怎样乘风破浪并稳健前行? 刚刚披露了2023年年报的舍得酒业(600702.SH),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年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比增长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去年复杂的经济和消费环境下,舍得酒业的这个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要知道,2023年是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和分化之年”。 这是中国酒业协会《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的。同时,该报告预测: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周期进一步深调,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酒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倍增。 对于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经营答卷,资本市场自然给出了积极回应。 中泰证券的研报就认为,舍得酒业年报符合预期,收现回款质量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3月21日上午开盘,白酒指数发力上涨。舍得酒业涨逾5%,其他酒企如泸州老窖(000568.SZ)、今世缘(603369.SH)也涨逾2%。 01 持续增长的秘密 舍得酒业的营收得以持续增长,与一个“战略”有关。 据2023年年报透露,那就是“老酒战略”——正是公司持续推进该战略,老酒品质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品质之上,唯有老酒”。2019年,基于生态酿酒、坛储技艺等多重领先优势,舍得酒业率先在行业里提出了“老酒战略”。 可以说,“生态”+“老酒+科创”,搭建起了舍得酒业产品品质的护城河。而始于明清至今仍升腾着酒香的泰安作坊、国家级非遗技艺加持下的“六老技艺”、原坛原酒原址的贮藏方式,则融合凝聚成为老酒价值的重要内涵。 舍得酒业在“老酒战略”上的真实与坚持,映射在企业经营上,就让它拥有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从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表现来看,2023年舍得酒业中高档酒实现收入56.55亿元,同比增长15.96%。 “老酒战略…

    2024-03-22 消费
    5.0K
  • 一文探究于成龙窑香酒和于成龙的历史渊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大家对唐朝杜牧的这句诗都不陌生。 可是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的是,山西杏花村是中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地理条件独特,具有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和特有的酿酒微生物群,人杰地灵,酒香味美,其酿酒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期。著名的汾酒就来自杏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无与伦比的传统酿造工艺,精益求精的品牌文化理念,造就了汾酒这份千年传世佳酿。 于成龙窑香酒,传承于440多年的于家老酒坊。而于家老酒坊最早正是师出杏花村。 品牌历程——发端 公元1576年,于成龙祖父于采根据在杏花村的酿酒工作经历,返乡在永宁州于家山庄(今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创建于家酒坊。 水是酒之血,水必得其甘。于采坚持用“松泉”酿酒,一支延续至今。在北武当山脚下有个松泉村,该村国从北武当山脚流出的一股清泉而得名。水源旺盛、清澈甘冽、系玄武纪生成的自然水源,水体纯正无杂质,色泽清冽,富含有多种微生物营养元素,最符合人体需求,属于一级优质水源。 据现存于北武当山南天门前“朝圣”石牌坊下,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勒石碑文记载:“龙王山在冀永宁州城北百余里,东峙太行,南屏条霍,孟门浩荡而西沃,恒岳连云而北枕。至万历九年,海岳效灵,半山涌出井泉,其味若醴,居民病者饮之即愈。”松泉村东侧有一名叫“丹庄”的山梁。于成龙龙的爷爷于采在世时,就把这道山梁开垦成自家的田地。然后,借用松泉村的这股清泉采用古法酿酒工艺,用纯粮酿造白酒,一直延续下来。 品牌历程——传承 公元1640年,于成龙主持于家酒坊。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的于成龙,始终坚持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精神,为国为民,以“绝不昧天理良心”为己任,一心为天下人酿美酒。他十分注重于家老酒的品质,不光在酿酒原料上严格把关,而且对酿酒技术精益求精,很有造诣。 1681年(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回乡期间,将广收的酿…

    2024-03-15
    1.2K
已有 0 条评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