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独董大逃亡持续:10天28人宣布离职,哪些是给监管“递名单”?

近期A股市场最魔幻的事件莫过于独董离职潮,*ST康美(600518.SH)这只黑天鹅扇扇翅膀,在短短10天内波及近30家上市公司,蝴蝶效应之迅猛令人咋舌。当然,离职理由各有说辞。

A股独董大逃亡持续:10天28人宣布离职,哪些是给监管“递名单”?

东窗事发:康美药业独董最轻承担1.12亿连带责任

11月12日,*ST康美黑天鹅起舞,因年报等虚假陈述侵权,需要赔偿投资者24.59亿元。

24.59亿元的天文数字,早已不是60万封顶所能比的,特别是连带清偿责任的认定。

  • 实控人马兴田、许冬瑾,职工监事、副总经理温少生,董秘邱锡伟,财务总监庄义清,监事、独立董事马焕洲,审计机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合伙人、签字会计师杨文蔚被判承担100%(24.59亿元)民事赔偿连带责任;
  • 董事马汉耀、林大浩、李石,监事会主席罗家谦,监事林国雄,副总经理李建华、韩中伟、王敏承担20%连带责任(约4.92亿元);
  • 兼职独立董事江镇平、李定安、张弘承担10%连带责任(约2.46亿元);
  • 兼职独立董事郭崇慧、张平承担5%连带责任(约1.23亿元)。

有点评称,此次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示范意义重大,这是迄今为止判赔金额第一大案,此判例告诫所有造假的公司,再不是60万元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了,要被罚得倾家荡产!这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其中,独立董事这个职务最为心塞,一般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年薪不过几万或者十几万,而上述连带责任最低也是1.23亿元。果真是赚的卖白菜的钱,操的卖白粉的心。

A股独董大逃亡持续:10天28人宣布离职,哪些是给监管“递名单”?

受到惊吓后,任职其他公司的独董集体掀起了离职潮。

蝴蝶效应:10天27家上市公司28名独董离职

上述判决书是11月12日披露的,截至11月22日,短短10天时间,据天府财经网不完全统计,已有27家上市公司披露28名独董离职,而11月1日至11日期间,独董正常离职的公司也不过11家。11月12日以来独董离职名单如下:

公司独董离职原因
欣旺达钟明霞任期即将届满
ST光一周友梅个人原因
ST华鼎王华平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酒钢宏兴聂兴凯个人原因
星源材质杨勇个人原因
大恒科技吴少钦个人原因
广田集团刘标个人原因
中马传动秦龙杰个人原因
樟州发展林志扬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
樟州发展黄健雄连任时间不得超过6年
辽宁成大谢德仁个人原因
木林森唐国庆辞职后将担任执行总经理
ST 榕泰冯育升个人原因
真视通姚建林个人原因
苏美达陈冬华个人原因
华电能源孙健个人原因
开山股份史习民个人原因
宇信科技封竞个人原因
博芳环保陈丽红个人原因
富春环保林洁个人原因
金花股份张小燕要求尽快披露辞职事宜
优博讯郭雳个人原因
科新发展钟凯文个人原因
光弘科技邱乐群拟受聘为财务总监
锦富技术张秀华个人原因
ST星源王玉涛个人原因
安正时尚宋向前个人原因

其中欣旺达(300207.SZ)的钟明霞从2015年12月任职,本届任期本该于2021年12月底到期,如今只剩一个多月都等不及了。

而开山股份(300257.SZ)的史习民,今年5月7日刚上任,刚待半年就逃之夭夭。

史习民的离职还引起了公司的反感。开山股份控股股东开山控股22日发布“严正申明”称,史习民的离职给上市公司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给投资者带来损失。集团对其在担任开山股份独董仅5个月时间,在极易误导投资者的情况下拒绝公司挽留要求,执意辞职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对其职业操守给予谴责。

实际上,开山控股的“愤怒”有更深层原因。天府财经网注意到,史习民目前还担任京新药业(002020.SZ)独董,而近期,京新药业并未发布史习民辞职公告,这意味着史习民只辞任了开山股份一家公司的独董职务。

为此,开山控股急忙解释,并安抚其他独董:保证集团旗下成员公司不发生有意财务造假行为,如发生有意财务造假行为给投资者和独董造成损失的,集团将自行承担全部损失。

金花股份(600080.SH)的公告也很有意思:11月19日公司收到独董张小燕提交的要求公司尽快披露辞职事宜的书面文件。看起来,仿佛张小燕一刻都不想在上市公司多待。

事实上早在10月22日,金花股份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控股集团及股东邢博越就因信披问题收到了陕西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ST康美事件后第一时间离职的ST光一(300356.SZ)独董周友梅估计则有自己的苦衷。11月5日,ST光一及实际控制人龙昌明因信披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此外,11月11日就提交书面辞呈的ST华鼎独董王华平,离职理由则是因为自己已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6)
上一篇 2021-11-22 20:28
下一篇 2021-11-23 22:04

相关推荐

  • 川沱的酒圈生意经 一个价值千万的商标教训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白酒消费者,看到下面这些产品图片,你能一眼分辨出谁是谁吗? 它们都是来自四川的浓香酒,左边的由四川川沱酒业有限公司出品,右边的为舍得酒业(600702)旗下的“中国名酒”沱牌。 可以说,二者产品不仅在商标文字上相似,在产品的瓶型、包装上,也高度雷同。更搞笑的是,它们的包装箱、瓶标就像一个模子出来的。 很显然,非业内人士看到这些肯定要被搞晕! 你看,有人就把沱牌曲酒当年响彻大江南北的广告词——“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直接按到了川沱酒业的头上。 01 川沱的“呐喊” 川沱酒厂位于南充市西充县,距成都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西充县与舍得酒业的所在地射洪市紧挨着,属于“隔壁邻居”。 看到这里,各位肯定很好奇:削尖了脑袋玩攀附,这到底是谁啊? 别急!先看看当事人是怎么说的。 2024年12月29日,川沱酒业负责人王昭现身抖音。 在时长4分多钟的抖音视频里,王昭操着一口浓重的“川普”,直斥舍得酒业“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他呼吁更多的人“为保卫西充的川沱呐喊”。 原来,据王昭透露,舍得酒业最近以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起诉了川沱酒业,要求赔偿1020万元。 在抖音视频里,王昭神情肃穆,围绕着商标从历史讲到了“公平正义”。 他说,“川沱牌”商标注册于1986年,当时舍得酒业的“沱”商标还没注册,“最早的‘沱’商标比川沱的商标注册时间晚了5年”。 话锋一转,王昭直言不讳:当初川沱酒业如果提出异议,说不定“沱”商标还注册不下来。 这话很直白,大意不外乎是:我在先,你在后。我给你放了一条生路,结果,你给我来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戏。 匆匆一瞥,川沱酒业确实像是一家在努力生存的小酒企,为了自己的权益在奋力抗争中。 然而,真的又到了考验法院的时刻了吗?事实真的如王昭所言吗? 根据公开资料,“沱牌”商标首次注册于1964年。 1984年,获得注册酒类商品的210004号“沱”字图形和文字商标…

    2025-01-03 消费
    1.6K
  • 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开出中国香港首张处方填补该地对因治疗空白

    12月19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01952.HK)再次传出利好,公司宣布,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于12月16日在香港港怡医院开出中国香港地区首张处方,开启了香港IgA肾病对因治疗的新时代。这也是耐赋康®今年以来继中国内地、新加坡之后,第三个商业化上市的地区。 中国是全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作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约占35%-50%。目前我国有约500万的IgA肾病患者,且每年新增IgA肾病确诊患者超过10万人,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除此之外,与其他国家尿毒症构成比例不同的是,在中国引起肾衰尿毒症需要透析的病人中,IgA肾病占比颇高。“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IgA肾病患病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相较于其他人群高56%,且疾病进展更快,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肾内科、亚太肾脏病学会(APSN)前主任委员邓智伟教授表示。 随着近年来对IgA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对疾病的治疗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保护患者肾功能,尽力减缓进入肾衰竭的时间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世界权威IgA肾病指南《2024版KDIGO IgA肾病和IgA血管炎临床管理实践指南(公开审查版)》中,也改变了2021年KDIGO指南中的治疗路径仍以最大化的支持治疗为主的推荐,而是为IgA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对因治疗策略。 耐赋康®作为全球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完全批准的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其于2024年5月份获得中国香港卫生署批准,用于治疗有疾病进展风险的原发性IgA肾病成人患者。在临床研究中对于中国人群的数据分析显示,耐赋康®减少66%肾功能下降,疾病进展至透析或肾移植的时间预估可延缓12.8年。 “随着耐赋康®在中国香港首…

    2024-12-19
    2.6K
  • 溃疡性结肠炎创新疗法伊曲莫德新药上市申请在中国内地获得正式受理 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12月17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HKEX 01952.HK)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受理伊曲莫德(VELSIPITY®)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为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云顶新耀今年内实现商业化上市的第三款新药,此次NDA获受理意味着伊曲莫德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完成了关键性推进。 “继中国澳门和新加坡之后,伊曲莫德有望迎来云顶新耀授权区域内第三个获批的地区。中国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创新疗法存在巨大未满足的需求,到2030年,中国的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约100万人,超过2019年患者人数的一倍以上。我们将继续努力扩大伊曲莫德的可及性,期待造福更多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 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随着病情的延长,患者的致残率和结直肠癌发生率不断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临床对创新疗法的需求巨大且迫切。 “作为目前唯一在全球Ⅲ期临床试验中证实对孤立性直肠炎有疗效的药物,伊曲莫德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在中国内地获得正式受理,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伊曲莫德亚太临床试验牵头研究者、世界胃肠病学会执行理事、亚太消化学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表示:“这种新一代S1P受体调节剂通过每日一次口服的治疗方案,可快速起效,并达到无激素缓解、黏膜愈合。此外,亚洲最大规模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III期临床研究公布的数据再次证实,伊曲莫德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该药物可以早日获批,使更多患者获益。” 伊曲莫德是一款每日一次口服的一线先进疗法,不仅使用方便、疗效佳,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今年以来,其可及性获得不断提升,伊曲莫德于今年上半年陆续在中国澳门、新加坡获得新药上市批准,云顶…

    2024-12-17
    2.7K
  • 云顶新耀宣布伊曲莫德(VELSIPITY®)纳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临床急需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

    云顶新耀(HKEX 1952.HK)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临床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今日宣布伊曲莫德(VELSIPITY®)被纳入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临床急需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2024年)(以下简称临床急需目录)。 临床急需目录内的药械产品,将按照《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管理。《条例》于2024年12月1日期施行,旨在通过立法保障“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解决港澳药械管理中的难点,助推健康湾区高水平发展。此外,“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名单也已增至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伊曲莫德纳入临床急需目录后,将有望加速在其他“港澳药械通”指定的医疗机构落地。 伊曲莫德是一款创新的先进疗法,于2024年4月获得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药物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每日一次口服,用于治疗16岁及以上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病情延长,致残率和结直肠癌发生率会不断上升。今年10月,伊曲莫德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批件”批准,目前可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与广州和睦家医院四家大湾区药械通政策指定的医疗机构先行使用。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到2030年,中国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预计将达到约100万人,超过2019年患者人数的一倍以上,存在迫切且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伊曲莫德被纳入临床急需目录,证明其是一款填临床价值确切,且疗效和安全性俱优的创新药物,这将帮助进一步满足中国大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于创新疗法的迫切需求。今年我们预计也将在中国大陆地区递交伊曲莫德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期待伊曲莫德在更多地区获批,进一步扩大可及性,造福…

    2024-12-16
    2.4K
  • 云顶新耀荣获智通财经“最佳港股通公司”及“最佳CEO”双项殊荣

    “第九届智通财经上市公司评选”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9届,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与深远的社会影响力。本次评选活动历时两个多月,通过企业自荐参评、综合审查、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的严格筛选。由投资机构、分析师、行业协会及媒体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企业过往一年的业绩成长、行业排名、公司治理、社会影响力、资本市场回报、ESG成绩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云顶新耀凭借差异化的产品蓝海布局、稳健的业绩增长以及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从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港股通公司”奖项。同时,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先生因卓越的变革领导力,敏锐的科学和市场洞察力,务实高效的执行力以及开拓蓝海市场的勇气,荣获“最佳CEO”殊荣。两项殊荣印证了资本市场对云顶新耀持续创新能力与战略执行力的充分肯定,彰显了公司在创新药物精准引进、自主研发、商业化拓展及全球化战略中的领先优势。 云顶新耀获颁智通财经上市公司评选“最佳港股通公司” 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先生获颁智通财经上市公司评选“最佳CEO奖” 2024年,云顶新耀进一步升级了“双轮驱动”来实施管线增长战略,即自主研发和授权引进并进,着力推动商业化。目前,云顶新耀已由精准引进海外产品进入到具有出海潜力的“双轮驱动”模式,在专注肾病、抗感染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高价值“蓝海”领域的同时,致力于开发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创新疗法。公司核心产品耐赋康®已被成功纳入2024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一里程碑显著提升了耐赋康®在中国市场的覆盖率与可及性,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肾病治疗领域的领导地位。 云顶新耀拥有全球权益的新一代共价可逆BTK抑制剂EVER001亦取得重要进展。公司近期已公布这款潜在同类最佳产品EVER001在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1b/2a期临床…

    2024-12-13
    1.5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