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博高管套现、机构减持后,转换BIPV赛道前路几何?

登陆科创板一年后,来自苏州昆山的中信博(688408.SH),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滑铁卢”。

中信博成立于2009年,2012年左右开始进入太阳能光伏支架行业,2020年8月公司上市,首发价格42.19元,实际募资14.31亿元,有A股“光伏支架第一股”之称。上市以后,该公司受到资金关注,股价在今年7月直线攀升至高点274.21元,12月28日报收186.08元。

但《碳中和日报》注意到,自8月30日有40亿市值以上的限售老股东解禁后,中信博遭遇“多事之秋”,原始股东与高管们开始密集套现离场,12月27日,上交所还对其中的违规减持人员予以通报批评。与此同时,机构已在“用脚投票”,进驻公司的基金等机构由二季度的181家变为三季度的36家。

而这背后,是中信博上市一年后即业绩大幅“变脸”、收入下滑、毛利走低。中信博的这场寒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碳中和日报》试图进行些许探究。

中信博高管套现、机构减持后,转换BIPV赛道前路几何?

遭遇减持潮

12月27日,上交所对中信博的核心技术人员王士涛予以通报批评,原因是超比例违规减持,而这正是该公司减持潮中的一个缩影。

根据公告,作为中信博时任核心技术人员,王士涛在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之日起1年内,减持股份数量超过其上市时直接持有公司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且违规减持金额较大。对于上述纪律处分,上交所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而不久前的12月23日,中信博才披露了董监高减持股份结果公告,公司原副总经理、原董秘郑海鹏,与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王程,在近期分别减持了22.16万股与6.48万股,这些减持股份均来源于公司IPO前持有。

实际上,自8月30日,中信博40亿市值以上的限售老股东解禁后,从9月份以来,公司多次发布董监高计划减持、减持更正的公告,以及核心技术人员违规减持的公告,期间还不乏高管辞职的信息。这些原始股东与高管们正用各种方式“跳船”离场。

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对于这家光伏支架龙头的热情,也在下半年变得冷淡起来。2021年半年报披露显示,共有181家机构持股中信博,其中基金有176家,QFII有1家,社保基金2家,券商2家。到了三季度,此前持股的机构数量仅剩36家,大部分机构都已退出。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来说,价格与价值不匹配。《碳中和日报》注意到,自去年上市以来,中信博的股价表现不错,尤其在今年5月至7月期间,有过一波直线攀升行情,从低点111.67元涨至高点274.21元。截至12月28日,中信博报收于186.08元,总市值约253亿元,出现了一波回落。而市盈率PE(TTM)约为153,光伏设备行业的平均PE约为63,中信博的估值溢价水平远超行业均值。

另一方面,中信博交出的业绩答卷与其股价相比,则相形见绌。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博营业收入为17.17亿元,同比下降6.84%;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下降69.77%。归母扣非净利润1163.84万元,同比下降92.6%。上市仅一年即业绩大变脸,尤其净利润大幅下滑7成,也不禁令市场质疑上市前数据是否有藏掖、夸大成分。

毛利下滑,多项风险聚集

在股价向上、业绩向下的阶段,中信博频遭质疑。公司也对外界进行了回应,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市场传闻的澄清公告》,这是四季度公司第二次发布此类公告。

对于收入下滑,公司认为:受疫情、组件价格大幅上涨影响,2021年光伏行业集中地面电站项目开工率同比走低。

尽管中信博将下滑原因更多归结到行业,但实际上除了中信博,鲜有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Wind数据显示,光伏设备行业内,市值最高的十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无一家净利润负增长,十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值为53.37%。

对于中信博遇冷格外严重的原因,《碳中和日报》了解到,今年虽然光伏产业迎来了增长,但结构上却有很大的分化,装机量增长主要源于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装机量有所下滑,而因为跟踪支架成本较高、分布式电站场地光照条件一般等,我国跟踪支架主要用于集中式电站,在分布式电站的应用不足,这也是中信博业务主要受到影响的部分。

另外,中信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公司认为:2021年二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快速上涨,公司为了控制钢材价格上涨成本,采取了钢材备货的策略,这导致了公司二、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而这也显示出中信博确实在采购环节承压。

毛利方面,中信博2021年1-9月营业毛利率比2020年同期下降9.73个百分点。其认为: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费用增加等因素导致公司单位成本增加。2021年支架行业市场环境与2020年差异较大,由于2021年集中式电站开工规模走低,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未将钢材价格上涨部分完全转嫁给客户。

不过,《碳中和日报》认为,在成本转嫁上需要作出明显让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信博产品的竞争力尚不够强。

为了弥补国内跟踪支架的应用场景不足,中信博近年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并以印度为支点拓展至全球其他国家。但是其海外销售并不稳定,2017年还占境外销售收入86.54%(达3.73亿元)的印度市场,在2018、2019年大幅萎缩至几近消失;2018-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更迭频繁,尤其境外客户每年都不一样,这也反映出了中信博客户粘性不足的弱点。

BIPV能救命吗?

光伏支架主业面临瓶颈,中信博开始寻求在其他赛道上发力,但可以借此扭转颓势吗?

中信博高管套现、机构减持后,转换BIPV赛道前路几何?

12月20日消息,中信博旗下公司与EPC方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签订了江西省高安市建陶基地(一期12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同,该项目全部采用中信博“智顶”BIPV解决方案,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建成后预计将成为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BIPV项目。

此前数日还有报道称,由南方电网珠海综合能源公司投资、中信博总包承建的华南地区单体最大BIPV项目——顺成陶瓷集团贝斯特基地光伏电站正式并网运营。

《碳中和日报》了解到,中信博依托光伏支架的基础,近年确实在拓展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其BIPV业务收入占比较低,2020年仅有1.44%。业内分析,因为BIPV的经济效益更多体现在未来,公司举措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的成分很大,可能是今年主业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公司对市场目光的一种转移。

BIPV这个细分市场,未来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目前BIPV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在没有明确的补贴政策驱动下,经济效益相对BAPV(光伏附属建筑物)差很多,比较适合新建的建筑物,在老建筑上改造BIPV的成本太高,也存在和建筑节能是否能真正一体化的匹配问题。未来有了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BIPV的应用空间才能被打开。

随着2022年光伏行业供给端逐渐恢复平衡,中信博的支架业务能有多大提升,BIPV业务能否站上主舞台,《碳中和日报》将持续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3)
上一篇 2022-01-04 22:57
下一篇 2022-01-05

相关推荐

  • 关注函回复难产,还被原材料商起诉,聆达股份跨界光伏失败了吗?

    光伏跨界潮水退去,“裸泳者”最终现形。聆达股份(300125.SZ)在停产停建、银行账户冻结后,本该于3月25日进行回复的交易所关注函,也宣布延期回复。此前,公司的2023年度报告也宣布延期。 聆达股份子公司嘉悦新能源一期主要生产的是P型光伏电池,占总营收比例超过90%。由于N型光伏电池的快速应用,P型光伏电池、组件经历了大幅度降价,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电池厂正遭到成本与销售的两头挤压。 3月26日,聆达股份收于7.82元/股,总市值20.93亿元。《碳中和日报》注意到,2022年8月,聆达股份股价一度达到36.67元/股,时至今日,公司市值距离高点降幅约78%。 关注函延期回复 3月15日晚间,聆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受技术迭代、光伏产业链价格等因素影响,为减少损失及整体经营风险的角度考虑,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停产时间至2024年4月15日。 根据媒体报道,公司实际停产时间或已更早。3月18日,深交所对聆达股份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停产的具体时间,公司是否按照《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及时披露停产公告,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情形。 此外,还要求聆达股份补充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光伏电池片主要技术路线、毛利率等情况,以及此次停产的主要原因及具体影响;补充说明为恢复生产拟采取的主要应对计划,能否按相关计划及时、有效恢复生产,并充分提示无法恢复生产的风险;结合公司人员配置、技术研发和储备、核心设备采购、经营模式、与同行业公司的竞争力差异、获客能力等,补充说明前期通过金寨嘉悦新能源跨界投资光伏电池片业务是否稳健、审慎; 同时,聆达股份还需补充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相关产线厂房、设备等资产是否存在减值风险;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当前光伏电池片库存及跌价准备计提情况,结合当前市场价格情况说明是否充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关…

    2024-03-26
    2.1K
  • 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净利润暴涨近300%,一度“落后”现宣告王者归来

    回顾2023年的整个光伏行业,只能说喜忧参半,甚至是一片唱衰之声不绝于耳。这种消极的论调连贵为行业龙头的隆基绿能也难以幸免,高强度竞争下产业链成本加速下降,价格一跌再跌,一些组件的价格出现了年内48%的最大降幅,使得许多供应企业及早的对2023年做了“草率”的总结,迫不及待的开始展望2024年。然而,在行业整体处于不太理想的背景之下,另一龙头——晶科能源却在2023年第三季度交出营收同比增长61.25%、净利润同比暴涨298.94%的炸裂数据,宣告昔日的行业龙头王者归来。topcon在上一年的大放量,这个在A股上市不过2年多的光伏龙头,刚上市股价就一路高涨111%,市值突破千亿,如今仅一个季度的业绩也足够让人惊喜,如此“逆天”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业绩炸裂,股价应声上涨 相比与去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近3倍,晶科能源的前两个季度业绩可以说更好、更为出色,早在2023年8月中旬公布的半年报中,上半年营收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归母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这份半年报一经公布,股价也应声上涨,当日以11.84元\股的价格,冲上1184亿元的总市值。上半年的业绩可圈可点,营利双收,第三季度产业链价格企稳和终端需求持续释放,下半年主打产品N型TOPCon高效电池进入大规模量产,全球市场供不应求的趋势,产能必也将进一步扩大,拥有超过12GW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的晶科能源凭借过硬的技术壁垒,在海外占据组件产品60%的销售比,成为全球最大的N型产能、出货企业。上半年光伏上游硅料、尤其是多晶硅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成本也随之下降,引发产业保持高增长,下游应有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具有N型产品核心技术在手、雄厚的科研实力、可靠的产品服务和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让晶科能源在营收、净利润、造血、研发创新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突破,提前在海外布局的战略也…

    2024-02-21
    11.2K
  • 光伏下游又要面临“不可承受之轻”?产能过剩周期中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据国家光伏新增装机量21.32GW,环比提升56.5%,今年前十一月新增装机累计达163.88GW,全年装机量有望达到180GW。更乐观的预测则认为,随着第一批大基地在1231之前并网,今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00GW,这几乎是2021年装机量(53GW)接近四倍。 今年以来,随着硅料供应瓶颈消除,组件价格几乎“半价”促销,同样让组件厂压力颇大。多位头部企业高管呼吁,低价组件伤害全行业,预计组件价格在明年将迎来反弹。 全年装机有望实现200GW 临近年末,光伏行业依然能传来振奋消息: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针对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情况,在今年已上调一次装机预期的基础上,二次上调预测数据,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为160GW至180GW,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全球装机则由305-350GW上调至345-390GW。 事实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还稍有保守。有关负责人提到,考虑到第一批风光大基地必须在年底前并网,全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还有提高。另根据行业机构统计,全年装机在直流侧预计达到200GW。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40GW,同比增长145%,属于近10年来最高增速,且多数月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3月份最高超过了400%。 在上游制造方面,各环节均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电池产量约404GW,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74%、72%,上述产量规模均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 不过,根据机构统计,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均将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预测,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现状,几乎成了各环节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国金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同比增长30%至490GWac(对应组件安装量约650GW、产量650-…

    2023-12-27
    2.7K
  • 电池技术三分天下格局已显 谁能笑傲2024光伏江湖?

    12月下旬,持续一年的电池技术迭代赛持续升温,在隆基绿能以HBC技术刷新单结硅电池效率转换世界纪录后,爱旭股份紧随其后发布业内首款双面BC组件,以填补集中式电站市场空缺。 与前代PERC技术不同,N型时代的技术路线更呈现“百花齐放”的显著特点,围绕何为“主流”的比拼还在继续。目前,晶科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和华晟5GW义乌工厂达产后,今年底会形成25GW电池和组件的ABC产能;后续到2024年济南等基地的建设,ABC产能会达到40GW以上。 叠层电池欲“搅局” 在BC电池之外,叠层电池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的另一条路径。根据现有条件,单结晶硅电池量产的最终效率预计在27%附近,而要实现30%以上的转换效率,叠层几乎是最可行技术。今年11月初,隆基绿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成为目前全球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 由于叠层电池通常底电池部分基于晶硅电池,顶电池采用的是钙钛矿。因此,在晶硅电池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的钙钛矿就更受关注。极电光能总裁于振瑞在日前表示,钙钛矿产业化还需两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一是大面积下的效率提升,二是达成并验证25年寿命。 据沈文忠介绍,晶硅-钙钛矿的叠层电池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据他介绍,钙钛矿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很难达到20%以上,单纯的钙钛矿要挑战晶硅是很难的。钙钛矿只有用在晶硅上,做晶硅做不到的事情,钙钛矿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N型电池均可实现叠层技术。光伏领域的应用潜力。 业内分析认为,叠层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特定领域有较好的应用需求,但目前叠层电池的成本较高,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对此,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也认为,从长期来看,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则是“双碳”时代的最佳技术选择,有望实现30%量产转化效率,推动光伏发电成为有史以来最便宜的…

    2023-12-27
    2.4K
  • 华东重机“甩包袱”提速 原东家保底7亿购回 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光伏

    为了加快转型“追光”脚步,华东重机(002685.SZ)即将剥离业绩表现欠佳的数控机床业务,进一步改善业务结构规划及优化未来战略布局。 根据华东重机10月19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100%股权在深圳联合产权眼镜财经》关注到,本次转让将有一个“保底”的选项,若在挂牌期间仍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让方,华东重机第一大股东周文元所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元科技”)将以7亿元的交易对价受让上述资产。 近年来,受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以润星科技为主体开展的数控机床业务经营规模出现下滑。如果能够顺利售出,业内认为,将会利于华东重机改善财务状况和业绩指标,同时增厚公司营运资金储备,便于聚焦资源集中力量,实现业务转型和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若征集无人报名,原实控人将以7亿元回购 10月19日,华东重机披露,公司董事会同意将全资子公司润星科技100%股权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第三次公开挂牌转让,并将挂牌价格下调至7亿元。本次挂牌起止日期预计为10月20日至11月2日。 由于润星科技占毛利率分别为5.42%、6.38%及23.82%,近年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迅速,2022年以来毛利率水平有所改善。 据悉,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系国内整体经济复苏推动港机市场景气度回升,以及海外重点客户新加坡港务集团(PSA)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完成项目验收交付。 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剥离盈利能力不佳的智能数控机床业务,专注于集装箱装卸设备以及年报中表示,计划到2024年建设30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至2025年建设50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 华东重机认为,通过拓展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业务,以实现业务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除公司自身经营现金流,出售标的资产可以进一步增厚公司资金储备,以满足业务结构转型带来的整体资金需求。

    2023-10-22
    7.1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