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上市公司“挥刀自宫”,58亿卖子背后,老板“含泪”赚了多少?

振东制药(30015,SZ),一家连收4年问询函的狠人公司,从石油到保健品到医美,花里胡哨各种转型,背地里,实控人为了搞钱,连上市公司的“命根子”都给割了。

振东制药背后的大股东是振东集团,振东集团由李安平99.9%控股。振东集团早期是做加油站起家的,后来转型搞起了大健康医药业务,这才有了振东制药。

2011年,振东制药上市,业绩直接华丽丽地跪下,收入看起来贼华丽,4年时间从12.8亿增长到22.6亿,利润则是上市三连跪,一年比一年低,2015年虽然好了点,但也就那么回事,直到2016年,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才得到好转。

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倒也不是振东制药自己站起来了,而是它收购了一家“重要”的公司。

2016年,振东制药以26.459亿收购了康远制药100%股权,而当时康远制药的资产只有1.88亿,净资产只有1.41亿。毫无疑问,又是一场高溢价的收购。康远制药按照规矩定下了3年6亿利润的业绩承诺,是不是以为又要上演过承诺期就翻脸的老戏码?

这回还真不一样,康远制药的主要产品钙制剂“朗迪钙”在行业内属于头部品牌,业绩嘎嘎猛,在完成业绩承诺之后,每年的利润水平依然保持着增长,甚至可以说康远制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上市公司的利润。要是没有康远制药每年找补利润,上市公司指不定亏成什么熊样,可能早就干退市了,这不妥妥的现金奶牛、“命根子”吗?

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按照正常来讲,谁家有这么个宝贝,可不得好好地呵护着。可振东制药偏不,非要挥刀给它割了。2021年,振东制药26.17亿的净利润,直接较上一年乘了十倍。倒也不是说上市公司祖坟显灵了,而是58亿卖了子公司朗迪制药(原康远制药)。

26亿多点买来的公司58亿卖出,直接带飞了当年的利润。可是就这么一个赚钱的宝贝,咋说卖就卖了呢?

上市公司还是有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上市公司要发展原来的中药和创新药业务,另外发现了个新活儿——生发产品,而康远制药的产品与刚才这些玩意儿没有关联度,达不成协同效应。

笑死,就你原来那些业务也不赚钱啊,还协同啥呢?

果不其然,“葵花宝典”只练了第一页,来年振东制药的业绩就现了原形,2022年凭实力扭赢为亏,归母净利润亏了5000多万,扣非净利润亏了1.48亿。

那到底为啥卖子公司呢?2021年的分红方案可能给了我们答案:2021年振东制药分红27.74亿,分的比当年净利润都多,而作为大股东的振东集团根据持股比例分了差不多10亿。前面说过,振东集团是李安平99.9%控股,也就是说这10亿基本就全进了实控人李安平的口袋。58亿卖公司,自己“含泪”赚10亿,玩还是人家会玩。

当然,大股东搞钱的手法也不止如此,通过股票减持套现那10多亿就不说了,咱就说资金占用,巧立名目。

2020年,振东制药账上预付款猛增,由上一年的1.45亿上升至2.78亿,当时交易所就不乐意了,火速发了问询函,要求振东制药说明供应商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根据振东制药的回复公告,最大的2名预付款对象,分别是平顺县梅海种植专业合作社、平顺县龙硕种植专业合作社。虽然这两家公司都是2019年10月12日同一天成立,注册资本都是30万,且0人参保,成立一年就成了上市公司最大的2个预付款对象,但上市公司异常嘴硬,咬死了不认识。

不过打脸往往来得猝不及防,今年3月,证监局实锤大股东资金占用。实际情况是,上市公司以预付款的名义把钱转给上述2家公司,然后经过一层层的走账,最后把钱转到了上市公司背后的振东集团。

振东制药的蹊跷之处还不止如此,连续四年问询函,年年离不开销售费用。振东制药的销售费用情况每年都是相当炸裂的,销售费用率40%以上,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收入都花在了销售费用上。相比之下,那一两个亿的研发费用完全不够看。

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销售费用中,每年的大头基本都是服务费、市场运营费,2022年这两项就占到了销售费用的七成以上,也不知道是服务啥了?

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而振东制药的服务费供应商也是离谱,根据2020年年报问询函,振东制药2019年、2020年前五大供应商各不相同,并且10家公司成立时间都不长,9家参保人数是0。截止问询函时间,2019年的五大服务费供应商已经注销,2020年的5个里面3个已经注销,实际上剩下的2个目前也已经注销了。

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好家伙,医药也严打吗?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当年步长制药(603858,SH)的行贿案,操作手法就是以咨询费、市场推广费名义向医药推广公司支付资金,再由医药推广公司转付给该公司的代理商,当时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率也是奇高,每年在50%以上。

振东制药58亿卖掉业绩“命根子”,实控人落袋10亿后,再通过资金占用继续搞钱

卖了现金奶牛,业绩每年还被销售费用拖累,现在振东制药搞得生化产品真的能顶替当年康远制药的位置吗?谁在乎呢。都说上市是搞钱最快的途径,反正振东制药的大股东减持加分红,20多亿早已经落袋为安了。

本文转载自浪哥财经,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3-05-24 11:41
下一篇 2023-05-26 09:59

相关推荐

  • 海澜之家2024年营收209亿元 连续6年位居A股服装上市公司榜首

    尽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部分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较为低迷。在此背景之下,4月29日,国民男装品牌海澜之家(600398.SH)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9.57亿元,并连续六年名列A股上市公司服装行业榜首,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 此外,根据欧睿数据,海澜之家凭借产品力提升和渠道优质管理,以5.0%的男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排名第一。 20多年来,海澜之家集团始终坚定地走品牌服饰发展道路,打造特色鲜明的服饰品牌,提升服装产业链效率,探索服饰零售新模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大数字转型力度,提升运营效率。 品牌年轻化发展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日益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创新随着消费升级,促使服务提供者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根据新华网报道,年轻人消费态度上,有58.6%的消费者选择“只买需要的”。 在此背景下,海澜之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布局科技功能,打造品质、IP时尚、环保三大产品系列,打造极致爆款单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个性穿搭需求。 公司不断扩充产品品类,在衬衫新物种上,不仅有茄克式衬衫,还增加了衬衫套装;在运动休闲类产品方面推出夏季的韵彩自然POLO衫。 在科技功能方面,海澜之家在24年春季推出了远行茄克,兼顾户外运动和日常休闲两个应用场景;24年的极光羽绒服,做到了800蓬95绒的最高配置。 在IP方面,海澜之家“龙腾九州”系列是夏季热卖系列,从原创、非遗、国风、国潮等多个维度,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支持。 报告期内,海澜之家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投入突破2.88亿元,同比提升43.82%。 2024年1月,由海澜之家冠名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成功发射,这也是全球首创的全…

    2025-04-29 消费
    3.0K
  • 营收净利双升,学大教育多元布局激发增长新动能

    4月26日,学大教育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现了营收、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同期,学大教育彻底甩掉了回归A股时所背负的高达23.5亿元的债务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另外,报告期内,公司个性化教育业务、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等各大核心业务均取得不俗的业务表现。 2024年末,学大教育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以不低于1.1亿元且不超过1.5亿元资金回购公司股份,这一回购计划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长期信心。叠加业绩快速增长,债务出清等利好推动,资本市场对学大教育的发展信心持续提升。公告显示,学大教育已出资5999.52万元完成对120.86万股股份回购,并于3月末完成上述股份注销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财报发布后,华泰证券发布研报,对公司股票目标价调高至64.78元/股。另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给予“买入”“推荐”“优大于市”评级。2025年开年至今,学大教育股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较年初上涨约24.06%,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反映出对公司业绩复苏和长期成长性的高度认可。 营收净利连续两位数双增,财务结构全面优化 财报数据显示,学大教育在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6亿元,同比增长2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6.84%。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施股权激励产生了股份支付费用4525.08万元,若剔除该部分影响,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增长达34.04%。自2021年实施战略转型以来,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实现营收、净利润的两位数增长。 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得到延续。一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47.00%。 根据财报来看,公司业绩的持…

    2025-04-29 资本
    784
  • 金叫唤 | 保底30万件酒的协议泡汤了

    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有时候,不成买卖便成仇。 今天金哥带你看看酒业合作双方撕破脸皮前后,裹挟其间的喧嚣、浮躁甚至粗陋,以及可能的套路和陷阱。 “甲方”是来自陕西白水的杜康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它的大股东是陕西杜康酒业集团。 说起杜康酒,就不能不提及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历史上,杜康酒还曾引发了一场跨越陕豫两地的“杜康”商标之争,好在如今一切都平息了。 目前白水杜康确定5万吨产能目标,正在冲刺“全国清香白酒行业前十”。今年4月,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还告诉媒体,要坚持“让每一位合作商都有钱赚”的原则,实现合作共赢。 听闻此言,不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心丽酒业公司(化名)负责人又会作何感想?四年前,心丽酒业以“乙方”的身份与白水杜康签订了一份名叫“商标许可及技术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该协议除了第一条说到“商标”外,其他内容主要事关酒水的买卖。 该协议明确乙方“保底灌装任务”为30万件(500ml*6)。 同时约定,如乙方未完成协议任务量,需在协议签订时限,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支付保底任务量未完成件数的对应款项。 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协议规定按“合同总结算金额的30%”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合作时间从2021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21日。 一字一句阅读完上面的协议内容,你会发现:30万件的保底灌装任务,心丽酒业即使不能按时完成,但也得限时把全款给付了。 一件6瓶,白水杜康以“每瓶6元”的价格跟心丽酒业结算。那么,30万件酒对应的酒厂货款至少是1000万以上。 对于这样的合作,白水杜康应该是熟门熟路。心丽酒业的实力又如何呢?成立于2018年的心丽酒业,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两个自然人。 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清香名酒的起势年。加上白酒行业当年涨价范围广频次高,这是不是也给了心丽酒业足够的自信,金哥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双方都信心满满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彼时,…

    2025-04-29
    2.0K
  • 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回暖,主动“踩刹车”的舍得酒业强势复苏

    近日,舍得酒业(SH600702)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15.76亿元,环比增长7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1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经历连续三个季度的理性降速后,舍得酒业业绩强势呈现“V”型反转。这份成绩单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回应,4月28日,舍得酒业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达2.49%,位居板块前列。 近一年来,舍得酒业以不破不立的决心主动“踩刹车”,全面实施控量挺价策略。在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下,舍得酒业聚焦核心市场、深化渠道改革、优化产品结构,调整成效稳步落实,向上拐点已现。 深蹲起跳,一季度多项核心数据重回增长轨道 历经多年的规模式扩张,白酒行业正面临渠道堰塞、价格倒挂等系统性风险。在存量竞争与强分化叠加的产业变局中,唯有主动释放结构性压力,方能在新周期窗口期构筑起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支点。 一季度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经营动能提速,多项核心数据大幅改善,为2025年业绩全面修复奠定基础。 经营质效双升,强化发展韧性。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42亿元,同比增幅达106.76%,造血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营业成本与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1.25%和25.24%,形成“现金流倍增+费率双降”的良性财务状态,进一步夯实抵御市场波动的安全屏障。 渠道动能释放,双线协同增效。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坚定“聚焦打造N个小区域、高占有的基地市场”策略,优化经销商网络,集中资源扶持优质合作伙伴,有效恢复渠道信心。截至报告期末,合同负债2.06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0.413亿元。线下精耕的同时,线上渠道打开了增量空间,电商销售额突破至2.05亿元,同比增速36.71%。双渠道势能共振,为市场拓展注入持久动力。 产品结构优化,毛利修复企稳。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继续聚焦核…

    2025-04-29
    2.1K
  • 酒鬼酒缩水、多品牌协同难题待解,中粮酒业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能实现吗?

    你知道浓眉大眼的中粮酒业,2025年的目标是什么吗? 争取2025年实现“整体营收”破百亿,这是中粮酒业成立5周年时对外宣布的。时间是2021年,也算是它的“十四五”规划。 而中粮酒业更长远的目标则写在中粮集团的官网上,打造“中国最优秀的综合性酒类公司”。 什么是“最优秀”?在金哥看来,可能不是中国的“帝亚吉欧”,至少也是中国的“保乐力加”吧。 中粮酒业的全称是“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雄心勃勃的它,旗下拥有一些响当当的品牌:“长城”“华夏”“桑干”“五星”“酒鬼”“内参”“雷沃堡”“孔乙己”,以及进口酒商号品牌“名庄荟”。 一、实现了哪门子的“协同”? 中粮酒业今年能顺利实现营收百亿的目标吗? 金哥查了下,在中粮酒业2021年宣布百亿目标时,酒鬼酒(000799)当年的营收为34亿元。 而2024年,酒鬼酒预计营收仅实现14亿元左右。 四年时间,营收不增反减,还缩水了20亿元,这无疑为中粮酒业的“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收官,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酒鬼酒“喝大”的背后,其他品牌能否顶上,并弥补这个“缺口”呢? 在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开资料来评估下。 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是中粮酒业100%控股的黄酒企业。多年来,中粮酒业一直试图推动“孔乙己”混改,但迟迟没有下文。 据金哥了解,2023年“孔乙己”实现营收约6152万元。而同期的黄酒上市公司,最少的营收也有5亿元。两相比较,“孔乙己”的体量跃然纸上。 长城葡萄酒,是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2021年,其曾提出在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50亿元。 不过,这只是愿景描述而已。这里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作为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的张裕,2024年营收32.77亿元,同比下降25.26%。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光景,恐更是一言难尽。 金哥注意到,之前有媒体披露: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再叠加消费萎缩等因素影响,长城…

    2025-04-23
    1.8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