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超30亿的优必选,还是能加冕“机器人第一股”、让人期待

AI迎来新的革命浪潮,人工智能纷纷崛起,但谁才是股市“机器人第一股”?这个问题悬而未决之后,终于在股民们的翘首以待中等来答案揭晓。

去年12月29日,深圳优必选科技正式登陆港股,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上市即获得一波涨潮,当初投资的机构和股民坐享1000倍回报的同时,首日开盘股价冲向91元,对应市值约380亿港元。历经10年,当年估值3600万元飙升至如今的近400亿,股市大热,难免让人不由得对标同行业绩,市场狂热的背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是否值得看好?它的崛起,是否意味着A股迎来新的格局,从此步入工业母机高速发展赛道?

上市并非“一本万利”,多年亏损仍在“探路”

早在12年前,人们对机器人的概念还不够清晰之时,优必选就把主要业务对准了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软件开发运用及产品销售,说它是一家全球性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也是实至名归。然而,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应用型研发、前瞻性研发和商业化落地,无论是高性能的伺服驱动器、计算机视觉,还是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要实现商用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系列产品成功问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背后必须是以持续的投入和试验为依托,说白了,这是一个无休止的“烧钱”过程,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连续的融资,可能熬不到产品成功面市,公司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值得庆幸的是,当初投资优必选的机构都耐心十足、眼光独到,看准了人工智能必将兴起的一天,机器人大量上市更是大势所趋,即便公司成立的前10年,一直处于连年亏损中,但深受投资机构青睐,不少明星企业、资本大鳄,都是背后坚定的支持者。

截止2023年6月30日,也就是去年上半年为止,优必选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的三个应用场景中,共计售出76万台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销售也超过10台,但至今并未实现盈利。2020年-2022年的3年间,公司营收分别为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净利润则是-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在人形机器人业务持续增加的同时,亏损仍在扩大。
尽管在2022年人形机器人贡献了5184万元的收入,较之同期增长超3倍,但人形机器人较高的技术壁垒,使得在研发上投入已经近16亿元,占平均总收入的56.5%。当然,拥有1800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的优势,也使其业务保持50%以上的毛利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机器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代替人类,多年“探路”,也许等的就是上市之日,但上市能不能一本万利,答案其实充满许多不确定性。

对标同行,优必选是否值得看好?

纵观整个行业,国内目前在研发、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并非只有优必选,这个行业在家务市场、商务市场及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场景的空间极大,未来应用于医疗、教育、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前景无疑更为广阔。优必选在多年来深耕此行业后,既有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技术优势,但累计亏损超过30亿,盈利仍未到来,销售和营销开支偏高,商业化新产品和开发新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都是绕不开的资金缺口。
表面上看,坐拥技术资源和多年行业积累优势,实则在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产业中,只有2.8%的市场份额,距离行业前两名的6.4%和4.6%仍有明显差距,而身后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2.7%、2.22%的市场份额,差距很小。前景很乐观,短期内的压力却也不小,甚至可以说技术有待提高、成本必须控制,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对于拥有完整产业链和自主研发能力,能通过自身所持有的技术和装备,靠一己之力占据整个产业全过程的企业,优必选最大的优势是硬件集成、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方面的技术积累。不过,尚处于发展早期的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较高,性能需要不断提升,必然会承受研发上的巨大开支。上市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会更多,短期内的业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市场评估,但长期发展潜力值得看好,估值不算高也是一大利好,处于高速发展的行业趋势,或助其继续强势,获得更多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3-04 15:11
下一篇 2024-03-06 09:15

相关推荐

  • 家电行业转型期的关键命题:家族企业职业化转型的本质是“生态共建”

    2025 年下半年以来,家电行业迎来核心高管密集调整期。美的集团智能家居事业群三个月内两度换帅,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赵磊升任事业群总裁后,核心岗位由 75 后老将曹志杰接棒,同时 90 后高管宋姚执掌冰箱事业部,形成“老将稳盘、新人拓局”的梯队调整;万和电气则出现首位职业经理人总裁赖育文的离职变动,赖育文因个人原因卸任所有职务;而华帝股份亦于同期传出核心营销团队负责人调整的消息,引发市场对其渠道战略延续性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进入“治理升级”新阶段,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推动现代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鼓励家族企业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治理体系,家电、厨卫等传统制造业更是率先开启实践。近日家电行业核心高管的密集变动,也引发了业内对于“职业经理人如何与家族企业共生”这一命题的讨论。 角色重构:从“拯救者”到“协同者”的认知革命 家族企业职业化转型中,职业经理人首先需突破的是角色认知误区。长江商学院院长李海涛基于上千例案例观察指出,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的矛盾多源于“价值观错位与角色期待偏差”,而“拯救者”心态正是矛盾的主要诱因。 部分职业经理人带着“外来和尚会念经”的预设进入家族企业,将自身定位为打破“家族桎梏”的拯救者:要么试图以个人意志全盘否定企业原有体系,忽视家族积累多年的渠道资源与产业基因;要么将短期业绩波动归咎于“老团队能力不足”,急于通过人事洗牌树立权威。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本质,是混淆了“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创始人”的核心职责——前者的价值在于激活现有资源,而非颠覆既定生态。 美的集团的长期实践更印证了协同角色的价值。自 2012 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来,方洪波团队始终以“经营者而非掌控者”自居,创始人何享健仅保留重大决策否决权,形成“家族掌方向、职业经理人管经营”的协同模式。十余年间,企业营收从 1027 亿元跃升至 4000 亿…

    2025-11-15
    1.5K
  • 首发入局家庭场景,星炽动力启动“千台臻享计划” 国内首款应用级家庭具身机器人开启限量体验,人机共守模式引关注

    2025年11月15日,北京星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炽动力”)正式宣布,启动旗下首款应用级家庭具身智能机器人星炽H1 “千台臻享计划” ,面向全国限量招募1000个体验家庭。此举标志着,在10月10日产品首次亮相后仅一个月,星炽H1作为国内首款面向家庭场景的应用级具身机器人,正式从产品展示阶段迈入用户共创的新里程。 迅速落地,抢占家庭具身智能新赛道 从产品发布到启动用户体验计划仅用时一个月,星炽动力展现出将前沿技术快速落地的执行力。当前,机器人技术在工业与商用领域已日趋成熟,然而能够适应家庭复杂环境、提供综合服务的具身机器人,仍是产业待突破的领域。目前市面上面向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多数仍停留在单一功能实现阶段。 星炽H1的推出,有望打破这一局面。它集自主移动、精细操作、环境感知与人机协同于一体,致力于成为在家庭环境中自由行动的“智能体”,而非仅完成特定任务的设备。值得关注的是,星炽H1明确其核心定位为“主动预防”,通过日常健康管理与认知训练,帮助家庭建立健康防护屏障。这一定位使其在家庭机器人赛道中确立了“首款应用级家庭具身机器人”的独特身位。 “千台臻享计划”:一场高价值的用户共创邀约 本次发布的重点——“千台臻享计划”,并非大规模公开发售,而是一次精准的限量体验活动。星炽动力希望通过该计划,寻找到首批1000个理念相合的家庭,授予其“星炽体验官”的身份。 这些体验官将率先把星炽H1迎入家中,亲身验证其在真实生活场景下的表现。他们的反馈不仅将检验以“预防”为重点的健康守护模式在家庭场景中的可行性,更将成为优化产品体验、打磨服务流程的关键依据,从而与星炽动力共同塑造首款应用级家庭具身机器人星炽H1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表达诚意,星炽动力为体验官们准备了一份包含机器人本体、专属健康管理服务及全套配套资源的诚意礼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家庭具身机器人未来可期 行业观察人士指…

    2025-11-15
    2.5K
  • 东方超算Deep X集成AppMall.ai:让AI模型部署从”48小时噩梦”变成”3分钟傻瓜操作”

    东方超算(deepx.ai-power.com)宣布,Deep X G20系列产品将深度集成Appmall.ai人工智能应用商城,为企业提供超1000个预训练AI模型的一键部署服务。这一举措被认为有望解决中小企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模型部署与调优。 行业痛点:AI模型部署成中小企业”拦路虎” 根据IDC《2024中国企业AI应用调研报告》,73%的中小企业表示”模型部署与调优”是AI落地的最大障碍,远超算力成本(58%)和数据质量(51%)。 传统模型部署流程的典型痛点: 某建筑设计院CTO描述了他们的”血泪史”:”去年我们想部署一个ControlNet模型做建筑效果图生成,招了个算法工程师,花了3周时间配环境、调参数。好不容易跑通了,发现显存不够,模型精度降到FP16后效果又不行。最后这个项目不了了之,前后烧了15万。” 某三甲医院影像科主任的遭遇更具代表性:”我们想用AI辅助肺结节检测,找了3家技术公司报价,最便宜的部署费都要18万,还不包括后续维护。后来自己试着部署开源模型,折腾2个月放弃了——我们是医生,不是程序员。” 突破方案:AppMall.ai将部署时间压缩至3分钟 东方超算与Appmall.ai达成深度合作,在Deep X G20系列产品中预装AI应用商城,提供”傻瓜式”模型部署体验。 AppMall.ai核心功能: 1. 超1000个预训练模型库 2. 一键式部署流程 传统部署流程(48小时): 下载模型 → 配置环境 → 安装依赖 → 转换格式 → 调试运行 → 优化性能 App…

    2025-10-23
    992
  • 智创未来-AI赋能产业新变革!2025年长江首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举办

    9月29日,2025年长江首城“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智创未来-AI赋能产业新变革”为主题,由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发展产城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宜宾产城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宜宾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旨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宜宾先进制造、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助力长江首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刘勇,中关村信息谷创始人、合伙人兼董事石七林,宜宾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育生,宜宾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智,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副总经理王朝闻,高铁南片区指挥部,宜宾市科学技术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本次大会。以及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地区的上市公司、独角兽、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基金、高校、研究院、商协会等生态合作伙伴共约150人参会,共话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共探产业合作新路径。 大会现场 会前,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宜宾市委副书记曾令举等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参会企业嘉宾分批次实地考察竹颂生态城C座11层孵化环境,详细了解中关村信息谷在人工智能企业孵化、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能力,对中关村信息谷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孵化平台的举措表示认可。 考察竹颂生态城C座11层孵化环境 中关村信息谷创始人、合伙人兼董事石七林在致辞中表示,结合中关村四十余年创新经验与全国布局实践,阐述与宜宾合作的政策背景及“一孵化器、一基地、一园区”布局思路,提出通过资本、场景、人才等维度共建创新生态,实现“中关村创新”与“宜宾实干”同频共振。 中关村信息谷创始人、合伙人兼董事石七林致辞 高铁南片区指挥部办公室产业招引运营组组长、宜宾产城科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生申…

    2025-09-30 科技
    3.6K
  •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济川药业多款重磅新品、BD创新药蓄势待发

    近期,济川药业捷报频传,公司的复方聚乙二醇(3350)电解质散、合作的1类创新药济可舒(玛硒洛沙韦片)先后获批上市,其自研中药1.1类新药小儿便通颗粒报产获受理。近年来,济川药业坚定践行“内生+外延”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创新研发,过评品种已达25个,6个产品报产在审,并大力推动产品引进,多款创新药猛攻千亿市场。 济川药业发力中药1类新药,BD创新药蓄势待发 7月8日,济川药业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济川有限的小儿便通颗粒报产获受理,该产品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导滞的功效,适用于小儿便秘中医辨证属食积证者,有望成为《小儿便秘中药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4年)发布后首个用于小儿便秘的中药1.1类儿童专用药。米内网数据显示,儿科中成药在近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统计范围见文末)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济川药业位列行业TOP1。 7月18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征祥医药的抗流感1类创新药玛硒洛沙韦片(商品名:济可舒)获批上市,该药适用于既往健康的成人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的治疗。采用“单次口服、全程有效”的给药方案,实现了“一剂持久,一天退热,安心使用”的用药体验,不仅标志着我国抗流感药物创新研发的重要突破,也为流感患者提供了新的创新性治疗选择。据了解,2023年,济川药业与征祥医药围绕济可舒注册、生产、推广、渠道管理及商业销售达成战略合作,济川药业享有济可舒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推广和销售权益。济川药业表示,此次合作产品获批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管线,拓宽业务结构,预计对公司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持续创新研发!重磅新品不断获批,25个过评产品亮眼 近年来,济川药业持续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2021-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合计超过20亿元,多个新品捷报频传。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济川药业的复方聚乙二醇(3350)电解质散以仿制3类报产获批,视同过评。该产品是治疗…

    2025-09-19
    3.0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