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股价比巅峰时蒸发超1600亿,但对于中药界未必是坏事!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对于里面的高价药印象深刻,看完不得不感叹“疾病猛如虎”,很多疾病一旦来袭,天价治疗费确实是普通人难以负担的经济之殇。然而,相比于那些重症疾病的用药,简单的红、肿、热、毒、痛,也可也让一剂原本不被重视的中药“封神”,价格一路飙升到1600元一粒,以1粒3克来算,平均每克533元,堪比400块\克的黄金还贵。这就是被称为“中药茅台”的片仔癀,这个被投资者和资本视为价值千金、一粒难求的神奇丹药,过去几年不仅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也是极具升值空间的投资对象。
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资本市场历来是“眼见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往日有多风光,日后就有多落寞,毕竟没有哪个企业会长盛不衰,也没有哪个行业会一直处于高位,不会受市场起伏左右。片仔癀的“封神”之路,到如今的原形毕露,股价比巅峰时跌去超过1600亿元,也正说明了资本无情、市场无常、业绩有浮沉的自然规律,一个昔日被吹捧成“神药”的中药品牌,逐渐回落,对于中药界反其实不是坏事,反倒是一种警醒。

回顾片仔癀的封神之路:“神药”如何诞生?

任何一个被资本吹上天、捧杀神坛的产物,都需要具备浓重的神奇色彩,要么就是一个颇具煽情的传奇故事,或者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怀故事。而片仔癀无疑三者皆有,颇似古代那些被王公贵族、宫廷御用视为神物的灵丹妙药。
在成为“神药”之前,首先得有一个传奇故事来煽情。传说明代的一个御医逃离皇宫,带着宫廷秘方到了福建漳州,然后能普济救治众生、功效立竿见影的“神药”就此散落民间,红、肿、热、毒、痛等诸多病症,在当时医学极度落后的古代,足以要了普通老百姓的命,但因为有了片仔癀这个流落民间的秘方“神药”,许多人因此得救,片仔癀神奇的功效也由此代代相传,造福民间。
如果说仅有的传说色彩还不足以让其封神,那1972年作为中日邦交的“国礼”,片仔癀被赠予前日本首相,而且还被日本社会奉若“神药”,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会;与此同时,入选国家保密配方名单,和云南白药一样获得“国家绝密级别”中药,让它的神秘色彩更加浓厚,初步完成了“封神”的进阶铺垫。

当然,只有神奇、绝密配方还不够,要想一举走上神坛,更需要用真金白银的价值来界定,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仅有的虚名,还不足以让片仔癀大杀四方、血洗资本市场。这个“画龙点睛”的催化,自然是需要善于见缝插针、煽风点火的资本来完成,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点石成金,树立一座神像、塑造一款神药,也是资本的惯用伎俩。

此后的片仔癀价格一路暴涨,到了2021年,正值肆虐的新冠病毒来袭,资本借机各种鼓吹,一粒药卖到1600元的“天价”由此诞生。1粒3克,每克533元的价格高过黄金,即使与最擅长炒作的茅台相比,也是轻松完爆。1瓶1499元的53度飞天茅台含量500ML,平均下来一毫升3元;片仔癀一粒3克,哪怕官方售价不过760元,但一克253元,与等量的茅台相比较,也是其价格的84倍。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在营造天价鼓吹的同时,除了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烫烧伤、消炎止痛等功效,防癌抗癌和修复肝脏细胞也成了其宣传“神奇”的助推,药材的稀缺助推不断涨价,投资增值的炒作更是愈演愈烈。片仔癀演变成和茅台一样,不再是单纯的药品,而是一种金融化产品,一种投资高回报的产物和载体。
价格一再上涨,炒作更甚,2019年——2021年间,股价也从84.39元飙升到437.15元\股,涨幅高达418.01%,到2021年7月冲上了491.88元的最高点。股价狂飙,市盈率超过160倍,比茅台的56倍翻了3倍;即便到了今天,大热之后仍有42倍,依然是茅台的1.5倍。

“盛极而衰”后原形毕露,未尝不是好事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过去几年的股价狂奔、市盈率疯狂、价格虚高,无异于是不太真实的估值透支了未来的利润预期,涨的太多,其实都是精心炒作的做局,也是资本“杀鸡取卵”的恶意动机。2023年全年营收100.35亿元,同比增长15.42%;归母净利润27.84亿元,同比增长12.59%,营收、净利润都有双位数增长,偏偏在业绩公布后,股价报收199.4元\股,跌幅9.16%,总市值1203亿元,比巅峰时跌超1600亿元,创下了3年来的新低,产品单价一再提升,但业绩不及预期,或者说已经失速,过高的估值没有相应的业绩增速来支撑,被打回原形和遭遇“估值杀”,都是市场的正常规律。

靠一个单品登上神坛,被资本硬生生捧成“神药”,但缺乏足够的创新和研发,终究会原形毕露、回到理性的区间范围。对比中国这些年把一些老字号的中药企业做成金融产品,日本却在悄然间占据了全球90%的中药市场,而中国的份额仅为2%;另一方面,日本汉方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中国的中药专利却只有0.3%,而且日本的研发投入也是中国企业的倍数以上。看到资本把一个传统中药鼓吹成“神药”,却迷失在固步自封中,这绝不是什么好事;相反,片仔癀在一通虚假的高光后,逐渐回落,对于中药界则未必是坏事!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2-21 20:52
下一篇 2024-02-26

相关推荐

  • 红星美凯龙召开千商生态创新大会 构建行业多方共融发展新蓝图

    9月10日,红星美凯龙千商生态创新大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是建发入主红星美凯龙以来,双方首次携手面对大家居建材家具主营行业合作伙伴的公开亮相,同时也是建发旗下全产业链业务首次在家居行业集体亮相。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钟晓咏参与大会,闵行区新虹街道党工委书记郁小明参与会议并发言。此外,还有家居、家电、家装、汽车等领域近千个品牌及行业协会嘉宾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上,建发集团总经理、红星美凯龙董事长郑永达表示,建发将以资金助力、业务协同、“3+星生态”、大家居出海四大核心举措全面赋能红星美凯龙及行业发展。未来,红星美凯龙将不断开拓新价值,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打造成为最懂中国人家居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 此次大会,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3+星生态”的行业共建会。财经作家吴晓波、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三位财经领域大咖携手众品牌共话“三家一体”未来发展趋势。 “建美”四大举措深度融合 产业协同释放势能 作为大家居行业的新面孔,此次建发携旗下供应链运营、城市建设与运营、新兴产业投资等板块成员企业集体亮相大会,涉及地产、家电、汽车、消费品等领域,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建发能为大家居行业带来哪些助力”成为所有与会者的共同期待。 郑永达在现场具体阐述了建发赋能红星美凯龙及行业的四大举措。在资金层面,将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发行公募REIT,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在协同层面,建发各业务深度融合将从“局部试点”到“多点开花”,尤其加强在供应链、房地产、营销渠道、城市服务、资金等多维领域的合作落地;在业务层面,未来3-5年,红星美凯龙将持续完善“3+星生态”,坚守主赛道,拓展新业态,探索新业务;在出海层面,建发将利用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和完善的供应链服务,协同美凯龙帮助中国的建材家居品牌出海。 建发集团副总经理王文怀现场还介绍了建发的供应链运营、…

    2024-09-12 消费
    1.7K
  • 协鑫科技业绩大变脸,2024年上半年亏损超14亿,同比下滑超126%

    8月16日晚间,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4.5亿元,同比下滑126.27%。协鑫科技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从2018年的“531新政”开始,光伏行业经历了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协鑫科技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协鑫科技在2023年的业绩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实现了盈利,然而进入2024年,公司预计上半年将出现高达14.5亿的亏损,与2022年赚取的160亿净利润相比,业绩出现了巨大反差。 导致协鑫科技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多晶硅和硅片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二是产品销售不畅导致的存货贬值。尽管公司对四季度的业绩好转持乐观态度,但市场和投资者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市值也大幅缩水。 协鑫科技的困境也反映出当前光伏行业的整体现状。一方面,光伏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P型电池产能的过剩,在N型电池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低效电池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N型电池技术如TOPCon、HJT等逐渐取代P型电池,成为市场新的宠儿。协鑫科技虽然在颗粒硅领域有所布局,但颗粒硅的市场接受度和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且行业内对颗粒硅的看法并不统一。 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影响市场信心 朱共山家族的增持计划是在2022年8月15日提出的。根据当时的公告,朱氏家族信托将以每股不低于4.2港元的价格增持协鑫科技股份,并且已经与协鑫科技进行了接洽,计划通过其附属公司及其他投资机构认购由协鑫科技发行的可转债,本金约8亿到10亿美元(约合54亿到68亿人民币)。 这一增持计划被认为可能是为协鑫科技回A股做准备,以保证回A后的股权比例 。然而自那时起,朱共山家族并未推进这一增持计划,且在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增持行为迟迟未见实施。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对…

    2024-08-30
    1.1K
  • “光储充换”布局穿越产业周期,宝馨科技2024上半年营收1.76亿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作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迎来快速发展。不过,受阶段性供需失衡的冲击,2024年上半年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至现金成本附近。二季度价格超跌,其中硅料、硅片价格已经跌破tier1公司的现金成本。 光伏洗牌进入深水区,资产健康者才有望穿越周期。宝馨科技在这一轮光伏洗牌中,得益于主动调整投产节奏、推进光伏EPC项目,同时结合充换电业务及智能制造的新能源升级,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健康范围。 宝馨科技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针对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行,成本与价格倒挂的现实情况,宝馨科技适时调整项目节奏,聚集提升资产质量、清理应收、有效管理成本和费用,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到有取有舍。 光伏行业或以进入下行最后阶段,宝馨科技此类“小而美”的新能源企业有望实现“剩者为王”。 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 时至2024年中,主产业链公司进入全面亏现金成本阶段,大部分公司现金流仅可支撑亏损最多2年,考虑到现金流情况,或已经到下行周期的尾声。 此时,只有财务健康度良好的企业有望穿越周期。光伏产业资产负债率的正常范围通常是在40%至60%之间,截止2024年3月末,119家光伏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达到60%以上,同比增长了2.88%。 宝馨科技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健康范围。自2021年启动战略转型,宝馨科技持续加大光伏、充换电两大核心赛道投入,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宝馨科技积极寻求突围之路,在光伏行业寒冬之际,谋求在”光储充换”新赛道上深耕布局。 在2024年过半之际,宝馨科技宣布公司已顺利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并选举贺德勇为新任董事长及新任总裁,宣告了宝馨科技新一届领军团队顺利完成组建,新班子进行了“针对性补强”,尤其是专业性方面进一步提升,…

    2024-08-30
    4.6K
  • 舍得酒业换挡“降速”的阵痛与底气

    舍得酒业(600702)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成绩单”,无疑是白酒行业正在煎熬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同比下降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同比下降35.7%。 作为“中国名酒”企业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舍得酒业拥有“沱牌”、“舍得”两个白酒品牌,是浓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 但它眼下的增长速度,却明显遭踩了一脚“急刹”。要知道,今年一季度,舍得酒业就已实现净利润5.5亿元。照此推算,第二季度其仅录得4100万元。 与之同时,很多人还留意到了舍得酒业的毛利率下浮、增长的存货问题等。 舍得酒业的“降速”,其实也是当下白酒行业现状的一个折射。 两个月前,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今年1-6月中,80%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白酒经销商、终端零售商中,超过60%表示库存增加,超过40%表示实际销售倒挂情况有所增加。 产业深度调整,叠加宏观经济慢复苏、消费市场缓回暖等多重压力,一夜之间,酒企普遍进入阶段性筑底期。 一边是业绩增长压力,一边是被两头“夹击”的渠道经销商,到底该怎么抉择? 要成为影响行业发展进程的核心力量,又该如何稳固基本盘,以适应市场的波动? 一、红线与底线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思考。舍得酒业给出的答案是:稳价格、控库存、强动销。 这也是今年3月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公司经营计划有何具体举措时,舍得酒业管理层明确指出这是公司要坚持的“核心原则”。 主动实施“控量稳价”策略,带来一个显著的结果,就是不再过多追求回款进度——这对公司的业绩意味着什么,舍得酒业自然比谁都清楚。 过去两年,一路潜行的舍得酒业,可谓顺风顺水。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0.56亿元,同比增长2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85亿元,同比增长35.31%。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

    2024-08-28
    4.7K
  • 云顶新耀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业绩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58% 自主研发里程碑突破

    8月28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多项业务取得突破性成长: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02亿元,较2023年下半年大幅增长158%,并实现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商业化层面盈利;此外,通过采用聚焦、高效、精干的商业模式及精细化管理,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大幅减少249%,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亏损显著收窄35%;财务状况稳健,2024年上半年现金储备达人民币19.3亿元,可支持多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此,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今年上半年,采取了多项战略性举措,在商业化、自主研发等多维度获得一系列里程碑成果,彰显了云顶新耀的韧性和增长潜力。 财报数据显示,云顶新耀上半年的增长得益于耐赋康®及依嘉®的商业化进展。公司肾科产品组合中的主打药物耐赋康®利用传统医院及创新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2024年5月在中国大陆商业化上市开出首张处方,并且在上市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收入达到1.673亿元;此外,作为云顶新耀首款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已经完成首个完整销售年度,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342亿元,依嘉®自2023年7月商业化以来已经实现了人民币2.33亿元收入。 云顶新耀通过利用高效精干的商业化模式,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及利润,构建在肾科和感染领域领导地位,推动收入的有机增长。展望下半年,罗永庆表示云顶新耀对实现全年人民币7亿元的销售目标非常有信心,并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现金盈亏平衡的战略目标。 预计到2024年底,公司将有三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上市。云顶新耀将持续推动耐赋康®在中国内地和其他亚太地区的销售,并积极参与中国国家医保谈判,提升药品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通过深入覆盖核心医院以及成功落地CSO合作模式,推动依嘉®的销售增长。此外,伊曲莫德有望在澳门商业化上市,并借助大湾区…

    2024-08-28
    1.6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