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股价比巅峰时蒸发超1600亿,但对于中药界未必是坏事!

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对于里面的高价药印象深刻,看完不得不感叹“疾病猛如虎”,很多疾病一旦来袭,天价治疗费确实是普通人难以负担的经济之殇。然而,相比于那些重症疾病的用药,简单的红、肿、热、毒、痛,也可也让一剂原本不被重视的中药“封神”,价格一路飙升到1600元一粒,以1粒3克来算,平均每克533元,堪比400块\克的黄金还贵。这就是被称为“中药茅台”的片仔癀,这个被投资者和资本视为价值千金、一粒难求的神奇丹药,过去几年不仅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也是极具升值空间的投资对象。
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资本市场历来是“眼见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往日有多风光,日后就有多落寞,毕竟没有哪个企业会长盛不衰,也没有哪个行业会一直处于高位,不会受市场起伏左右。片仔癀的“封神”之路,到如今的原形毕露,股价比巅峰时跌去超过1600亿元,也正说明了资本无情、市场无常、业绩有浮沉的自然规律,一个昔日被吹捧成“神药”的中药品牌,逐渐回落,对于中药界反其实不是坏事,反倒是一种警醒。

回顾片仔癀的封神之路:“神药”如何诞生?

任何一个被资本吹上天、捧杀神坛的产物,都需要具备浓重的神奇色彩,要么就是一个颇具煽情的传奇故事,或者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怀故事。而片仔癀无疑三者皆有,颇似古代那些被王公贵族、宫廷御用视为神物的灵丹妙药。
在成为“神药”之前,首先得有一个传奇故事来煽情。传说明代的一个御医逃离皇宫,带着宫廷秘方到了福建漳州,然后能普济救治众生、功效立竿见影的“神药”就此散落民间,红、肿、热、毒、痛等诸多病症,在当时医学极度落后的古代,足以要了普通老百姓的命,但因为有了片仔癀这个流落民间的秘方“神药”,许多人因此得救,片仔癀神奇的功效也由此代代相传,造福民间。
如果说仅有的传说色彩还不足以让其封神,那1972年作为中日邦交的“国礼”,片仔癀被赠予前日本首相,而且还被日本社会奉若“神药”,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会;与此同时,入选国家保密配方名单,和云南白药一样获得“国家绝密级别”中药,让它的神秘色彩更加浓厚,初步完成了“封神”的进阶铺垫。

当然,只有神奇、绝密配方还不够,要想一举走上神坛,更需要用真金白银的价值来界定,这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仅有的虚名,还不足以让片仔癀大杀四方、血洗资本市场。这个“画龙点睛”的催化,自然是需要善于见缝插针、煽风点火的资本来完成,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点石成金,树立一座神像、塑造一款神药,也是资本的惯用伎俩。

此后的片仔癀价格一路暴涨,到了2021年,正值肆虐的新冠病毒来袭,资本借机各种鼓吹,一粒药卖到1600元的“天价”由此诞生。1粒3克,每克533元的价格高过黄金,即使与最擅长炒作的茅台相比,也是轻松完爆。1瓶1499元的53度飞天茅台含量500ML,平均下来一毫升3元;片仔癀一粒3克,哪怕官方售价不过760元,但一克253元,与等量的茅台相比较,也是其价格的84倍。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在营造天价鼓吹的同时,除了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烫烧伤、消炎止痛等功效,防癌抗癌和修复肝脏细胞也成了其宣传“神奇”的助推,药材的稀缺助推不断涨价,投资增值的炒作更是愈演愈烈。片仔癀演变成和茅台一样,不再是单纯的药品,而是一种金融化产品,一种投资高回报的产物和载体。
价格一再上涨,炒作更甚,2019年——2021年间,股价也从84.39元飙升到437.15元\股,涨幅高达418.01%,到2021年7月冲上了491.88元的最高点。股价狂飙,市盈率超过160倍,比茅台的56倍翻了3倍;即便到了今天,大热之后仍有42倍,依然是茅台的1.5倍。

“盛极而衰”后原形毕露,未尝不是好事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过去几年的股价狂奔、市盈率疯狂、价格虚高,无异于是不太真实的估值透支了未来的利润预期,涨的太多,其实都是精心炒作的做局,也是资本“杀鸡取卵”的恶意动机。2023年全年营收100.35亿元,同比增长15.42%;归母净利润27.84亿元,同比增长12.59%,营收、净利润都有双位数增长,偏偏在业绩公布后,股价报收199.4元\股,跌幅9.16%,总市值1203亿元,比巅峰时跌超1600亿元,创下了3年来的新低,产品单价一再提升,但业绩不及预期,或者说已经失速,过高的估值没有相应的业绩增速来支撑,被打回原形和遭遇“估值杀”,都是市场的正常规律。

靠一个单品登上神坛,被资本硬生生捧成“神药”,但缺乏足够的创新和研发,终究会原形毕露、回到理性的区间范围。对比中国这些年把一些老字号的中药企业做成金融产品,日本却在悄然间占据了全球90%的中药市场,而中国的份额仅为2%;另一方面,日本汉方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中国的中药专利却只有0.3%,而且日本的研发投入也是中国企业的倍数以上。看到资本把一个传统中药鼓吹成“神药”,却迷失在固步自封中,这绝不是什么好事;相反,片仔癀在一通虚假的高光后,逐渐回落,对于中药界则未必是坏事!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2-21 20:52
下一篇 2024-02-26 16:12

相关推荐

  • 海澜之家2024年营收209亿元 连续6年位居A股服装上市公司榜首

    尽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部分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较为低迷。在此背景之下,4月29日,国民男装品牌海澜之家(600398.SH)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9.57亿元,并连续六年名列A股上市公司服装行业榜首,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 此外,根据欧睿数据,海澜之家凭借产品力提升和渠道优质管理,以5.0%的男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排名第一。 20多年来,海澜之家集团始终坚定地走品牌服饰发展道路,打造特色鲜明的服饰品牌,提升服装产业链效率,探索服饰零售新模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大数字转型力度,提升运营效率。 品牌年轻化发展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日益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创新随着消费升级,促使服务提供者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根据新华网报道,年轻人消费态度上,有58.6%的消费者选择“只买需要的”。 在此背景下,海澜之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布局科技功能,打造品质、IP时尚、环保三大产品系列,打造极致爆款单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个性穿搭需求。 公司不断扩充产品品类,在衬衫新物种上,不仅有茄克式衬衫,还增加了衬衫套装;在运动休闲类产品方面推出夏季的韵彩自然POLO衫。 在科技功能方面,海澜之家在24年春季推出了远行茄克,兼顾户外运动和日常休闲两个应用场景;24年的极光羽绒服,做到了800蓬95绒的最高配置。 在IP方面,海澜之家“龙腾九州”系列是夏季热卖系列,从原创、非遗、国风、国潮等多个维度,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支持。 报告期内,海澜之家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投入突破2.88亿元,同比提升43.82%。 2024年1月,由海澜之家冠名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成功发射,这也是全球首创的全…

    2025-04-29 消费
    3.0K
  • 营收净利双升,学大教育多元布局激发增长新动能

    4月26日,学大教育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现了营收、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同期,学大教育彻底甩掉了回归A股时所背负的高达23.5亿元的债务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另外,报告期内,公司个性化教育业务、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等各大核心业务均取得不俗的业务表现。 2024年末,学大教育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以不低于1.1亿元且不超过1.5亿元资金回购公司股份,这一回购计划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长期信心。叠加业绩快速增长,债务出清等利好推动,资本市场对学大教育的发展信心持续提升。公告显示,学大教育已出资5999.52万元完成对120.86万股股份回购,并于3月末完成上述股份注销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财报发布后,华泰证券发布研报,对公司股票目标价调高至64.78元/股。另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给予“买入”“推荐”“优大于市”评级。2025年开年至今,学大教育股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较年初上涨约24.06%,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反映出对公司业绩复苏和长期成长性的高度认可。 营收净利连续两位数双增,财务结构全面优化 财报数据显示,学大教育在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6亿元,同比增长2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6.84%。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施股权激励产生了股份支付费用4525.08万元,若剔除该部分影响,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增长达34.04%。自2021年实施战略转型以来,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实现营收、净利润的两位数增长。 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得到延续。一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47.00%。 根据财报来看,公司业绩的持…

    2025-04-29 资本
    779
  • 金叫唤 | 保底30万件酒的协议泡汤了

    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有时候,不成买卖便成仇。 今天金哥带你看看酒业合作双方撕破脸皮前后,裹挟其间的喧嚣、浮躁甚至粗陋,以及可能的套路和陷阱。 “甲方”是来自陕西白水的杜康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它的大股东是陕西杜康酒业集团。 说起杜康酒,就不能不提及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历史上,杜康酒还曾引发了一场跨越陕豫两地的“杜康”商标之争,好在如今一切都平息了。 目前白水杜康确定5万吨产能目标,正在冲刺“全国清香白酒行业前十”。今年4月,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还告诉媒体,要坚持“让每一位合作商都有钱赚”的原则,实现合作共赢。 听闻此言,不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心丽酒业公司(化名)负责人又会作何感想?四年前,心丽酒业以“乙方”的身份与白水杜康签订了一份名叫“商标许可及技术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该协议除了第一条说到“商标”外,其他内容主要事关酒水的买卖。 该协议明确乙方“保底灌装任务”为30万件(500ml*6)。 同时约定,如乙方未完成协议任务量,需在协议签订时限,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支付保底任务量未完成件数的对应款项。 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协议规定按“合同总结算金额的30%”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合作时间从2021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21日。 一字一句阅读完上面的协议内容,你会发现:30万件的保底灌装任务,心丽酒业即使不能按时完成,但也得限时把全款给付了。 一件6瓶,白水杜康以“每瓶6元”的价格跟心丽酒业结算。那么,30万件酒对应的酒厂货款至少是1000万以上。 对于这样的合作,白水杜康应该是熟门熟路。心丽酒业的实力又如何呢?成立于2018年的心丽酒业,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两个自然人。 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清香名酒的起势年。加上白酒行业当年涨价范围广频次高,这是不是也给了心丽酒业足够的自信,金哥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双方都信心满满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彼时,…

    2025-04-29
    2.0K
  • 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回暖,主动“踩刹车”的舍得酒业强势复苏

    近日,舍得酒业(SH600702)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15.76亿元,环比增长7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1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经历连续三个季度的理性降速后,舍得酒业业绩强势呈现“V”型反转。这份成绩单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回应,4月28日,舍得酒业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达2.49%,位居板块前列。 近一年来,舍得酒业以不破不立的决心主动“踩刹车”,全面实施控量挺价策略。在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下,舍得酒业聚焦核心市场、深化渠道改革、优化产品结构,调整成效稳步落实,向上拐点已现。 深蹲起跳,一季度多项核心数据重回增长轨道 历经多年的规模式扩张,白酒行业正面临渠道堰塞、价格倒挂等系统性风险。在存量竞争与强分化叠加的产业变局中,唯有主动释放结构性压力,方能在新周期窗口期构筑起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支点。 一季度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经营动能提速,多项核心数据大幅改善,为2025年业绩全面修复奠定基础。 经营质效双升,强化发展韧性。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42亿元,同比增幅达106.76%,造血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营业成本与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1.25%和25.24%,形成“现金流倍增+费率双降”的良性财务状态,进一步夯实抵御市场波动的安全屏障。 渠道动能释放,双线协同增效。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坚定“聚焦打造N个小区域、高占有的基地市场”策略,优化经销商网络,集中资源扶持优质合作伙伴,有效恢复渠道信心。截至报告期末,合同负债2.06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0.413亿元。线下精耕的同时,线上渠道打开了增量空间,电商销售额突破至2.05亿元,同比增速36.71%。双渠道势能共振,为市场拓展注入持久动力。 产品结构优化,毛利修复企稳。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继续聚焦核…

    2025-04-29
    2.1K
  • 酒鬼酒缩水、多品牌协同难题待解,中粮酒业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能实现吗?

    你知道浓眉大眼的中粮酒业,2025年的目标是什么吗? 争取2025年实现“整体营收”破百亿,这是中粮酒业成立5周年时对外宣布的。时间是2021年,也算是它的“十四五”规划。 而中粮酒业更长远的目标则写在中粮集团的官网上,打造“中国最优秀的综合性酒类公司”。 什么是“最优秀”?在金哥看来,可能不是中国的“帝亚吉欧”,至少也是中国的“保乐力加”吧。 中粮酒业的全称是“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雄心勃勃的它,旗下拥有一些响当当的品牌:“长城”“华夏”“桑干”“五星”“酒鬼”“内参”“雷沃堡”“孔乙己”,以及进口酒商号品牌“名庄荟”。 一、实现了哪门子的“协同”? 中粮酒业今年能顺利实现营收百亿的目标吗? 金哥查了下,在中粮酒业2021年宣布百亿目标时,酒鬼酒(000799)当年的营收为34亿元。 而2024年,酒鬼酒预计营收仅实现14亿元左右。 四年时间,营收不增反减,还缩水了20亿元,这无疑为中粮酒业的“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收官,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酒鬼酒“喝大”的背后,其他品牌能否顶上,并弥补这个“缺口”呢? 在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开资料来评估下。 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是中粮酒业100%控股的黄酒企业。多年来,中粮酒业一直试图推动“孔乙己”混改,但迟迟没有下文。 据金哥了解,2023年“孔乙己”实现营收约6152万元。而同期的黄酒上市公司,最少的营收也有5亿元。两相比较,“孔乙己”的体量跃然纸上。 长城葡萄酒,是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2021年,其曾提出在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50亿元。 不过,这只是愿景描述而已。这里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作为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的张裕,2024年营收32.77亿元,同比下降25.26%。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光景,恐更是一言难尽。 金哥注意到,之前有媒体披露: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再叠加消费萎缩等因素影响,长城…

    2025-04-23
    1.8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