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日赚4亿元,居然还业绩暴跌,这什么逻辑?

在前不久公布的一份中国最赚钱银行统计中,国有六大银行一如既往包揽了前六位排名。这六家银行近2023年前三季度的总利润合计高达10515.87亿元,日平均盈利超过38.1亿元,可谓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据。就在这六家国有银行前脚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的财报后,招商银行后脚就发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快报,资产总额突破11万亿大关至110285亿元,领跑9家A股上市股份银行;营收同比下降1.64%,依然有3391.23亿元;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466.02亿元,同比增长6.22%。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份奇怪的财报,营收下降、净利润却增长,并且超出预期,年度净利润1466.02亿元,平均到每天超过4亿元,几乎是A股最会赚钱茅台的2倍之多,别人是“明升暗降”,招商银行则是“明降暗升”。昔日的“零售大王”风光一时,尽管这两年屡次遭遇不利传闻,但吸金能力还是A股“神”一般的存在,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金字招牌”是最大的底气

放在多年以前,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恐怕都没有人敢质疑它的公信力,更不可能怀疑它有一天会爆雷,甚至出现倒闭或者破产的可能。然而,在最近10年数字支付迅速崛起,尤其是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扫码支付逐渐成为主流,银行也不得不自降身份,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拥抱时代,在很大程度上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满足消费群体和客户们一再增长的新需求。
尤其是经历了过去3年新冠疫情的颠覆性改变,全球经济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再加上房地产市场引发的“链变效应”,银行这个原本不愁客户、不愁渠道的行业,也必须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客户缩紧钱包的事实。换句话说,以前的存储客户在排队、急需融资的企业和个人数不胜数,如今不仅客户群体一再锐减,而且依靠借贷、消费构成主要营收来源的业务,已经到了江河日下的地步,看似风光的表面,实则难以掩盖今不如昔的走势。
多年来凭借“零售之王”大行其道的招商银行,大刀阔斧的加码做大轻资本业务,但显而易见的是,房地产融资类产品、基金类信托的连续爆雷,让招行的大财富管理收入锐减,2022年降幅5.71%;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又下降6.62%,全年的非利息净收入下降受到了大财富管理的拖累,市场低迷、费率降低、客户群体在缩小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如果不是招行这块金字招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很难想象,几经风波、屡换高层的“零售之王”,会不会陷入危机,引发一系列的“地震”。

业绩增长依然稳健

如果仅从业绩营收上看,营收下降1.64%似乎能准确的反映2023年整体环境的真实样貌,但净利润同比增长6.22%,则说明招行这块金字招牌吸储能力依旧强大,基本面还是停留在一个不错的局面。
光是营收下降,净利润还能增长6.22%这个数据,就不是谁能做到的,这个利润水平放在整个A股,也是足够让人仰望。说银行业整体下行,是毋庸置疑的大趋势,但说招行到了“中年危机”、逐渐在走下坡路,则有待商榷。在2023年财报的各项数据中,招行不良贷款率为0.95%,比2022年下降0.01%;拨备覆盖率437.7%,也比上一年下降13.09%;贷款拨备率4.14%,相较2022年下降0.18%。
一方面是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到不良贷款的认定在放松,信用减值力度明显下降;另外一方面则是以零售为发展主线的活期存款占比依然可观,在努力降本增效的同时,贷款风险更小,收益率更高,创造了更多的净利息收入。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白马股”、优质基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公信力下降、客户流失后,招行依然拥有庞大的高净值零售客户群,多达1.94亿户的零售客户群体,创造了130803.92亿元的总资产余额,在所有股份制银行里独一档的存在,这也是业绩增长稳健最大的依仗。

“零售之王”业务在缩小?

营收下降不可避免,但净利润增长超出预期,招行品牌服务深受市认可,在推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有目共睹,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但也需要看到,2021年招行总市值一度逼近1.5万亿后,最近2年利率下降、LPR和房贷利率多次下调,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处于走低的大势中,曾经凭借“零售之王”傲视同行的招行的优势也在逐渐被蚕食,尤其是降息大潮来袭,活期存款利率也在拉低净息差,负债成本提升愈发明显。
最近2年招行的净息差进入一个较低的指数,2023年全年同比下降1.63%,今年进一步持续承压的走势还会继续,而非利息净收入下降也更快。以往靠大财富管理管理、资产管理和信托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吃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地产和资本市场探底,哪怕招行曾经被认为是最优质的银行股,还是得面对零售业务缩小、大环境更替所可能出现的困境。

2023年交出一份不算差的财报,市场对招行的各项指标也算满意,靠零售和财富管理行“王者之道”的商业模式面临考验,但股民和投资者选择看好这支难得的优秀股,足见其值得期待,长期的投资前景值得信赖。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2-24 16:37
下一篇 2024-02-27 13:31

相关推荐

  • 机构:奇富借条是一家财务造假、欺诈、业务濒临崩溃的骗子公司,高息贷款暴力催收主动违法

    近日,知名做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发布了一份针对奇富科技(NASDAQ:QFIN)的做空报告,直言其是“骗子公司”,其报给国家工商总局的财务数据与提交给SEC的数据相差1,000多倍,存在明显的财务造假;并且贷款利率远高于国家政策红线,主动违法,随时可能面临监管风险。报告还提到,奇富科技实控人周鸿祎,在其控制的鲁大师(3601.HK)和三六零(601360.SH)上有过损害公众股东利益和欺诈性指控的不良记录。 天府财经网注意到,Grizzly Research还曾于2023年9月、2023年11月先后发布过针对拼多多(NASDAQ:PDD)、商汤科技(HK:0020)的做空报告,似乎专注于做空中概股。以下为奇富科技做空报告全文翻译。 介绍 奇富科技(NASDAQ:QFIN)是信贷服务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撮合借款人与金融机构,并提供各种类型的贷款。该公司之前以“360借条”而知名,最近更名为“奇富借条”。此外,公司于2023年3月将其名称从“360数科”变更为“奇富科技”。该公司于2016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 经过数月的研究,我们认为该公司向SEC和美股投资者报告了虚假财务信息。此外,我们认为奇富科技被不良行为者(bad actors)控制,他们利用会计游戏和关联方来粉饰报表。该公司还主动违反中国法律,这将很快为其带来经营风险。 国家工商总局文件显示夸大利润、财务欺诈、长期股息和股票回购计划不可信 国家工商总局(SAIC)是中国进行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政府机构。SEC和SAIC财务数据的差异,往往是识破欺诈的关键——尤其当差异过大时。 我们获取了奇富科技在SEC文件中披露的6家子公司的SAIC财务数据,并将合并数据与该公司在SEC文件中披露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司2022、2023年的净利润均夸大超过1,000倍。 SEC和SAIC…

    2024-09-30 科技
    1.9K
  • 酒便利实控人“失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达96%

    实控人失联,控股股东几乎质押所有股份,作为河南酒类连锁龙头企业的酒便利,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9月9日,酒便利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河南侨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出具的告知函,告知函显示,近日,河南侨华无法与公司实际控制人余增云取得联系。 截图自酒便利公告 与此同时,余增云控制的另外一家上市企业创兴资源也发布公告称与其失联。在酒便利的公告中,酒便利强调,余增云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本次事项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就在次日,光大证券发布了关于河南酒便利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风险提示性公告,表示作为控股股东的河南侨华目前已质押出其所持酒便利股份比例达到了96.26%,并指出酒便利存在的风险包括“实际控制人无法取得联系”、“控股股东质押股份超过90%,实际控制人可能发生变更”。 截图自酒便利公告 目前,并不知晓余增云是从哪天开始失联,而关于实控人余增云失联的原因,无论是酒便利还是创兴资源在公告里均未披露。 根据媒体报道,自公告失联开始,余增云旗下华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侨控股”,为旗下金融投资系公司)已宣告爆雷,众多投资者已多日到其办公室维权,同时对于旗下多家关联公司,有相关媒体也表示已获悉公安机关已经介入。 有业内人士分析道,结合类似失联企业家的案例来看,一种是欠债跑路型失联,即是因逃避债权而主动“消失”失联;第二种则是或涉及经济案件,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失联。 业绩多次受到董事“质疑” 遭新三板监管层关注问询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控人失联前,酒便利的业绩便遭到公司董事质疑。8月20日,酒便利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酒便利实现营收9.51亿元,同比增长9.60%;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降48.7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14亿元,同比下降81.09%。 截图自酒便利2024年半年报 虽然营收得以增长,但公司净利润大降近50%,…

    2024-09-28 消费
    3.7K
  • 消费金融谋变:一边狂发金融债,一边急转不良资产

    在增量收缩、存量内卷、风险上移的当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求变。 记者观察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求变,一方面表现在加快处置个人不良贷款。截至9月25日,今年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了107期个贷不良资产包,资产总笔数超过228万笔,未偿本息超过21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 另一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疯狂”发金融债。中原消金近日完成今年第二期2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杭银消金、马上消金等9家消费金融公司今年累计发行29笔金融债,合计48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不论是发行金融债券,还是转让个人不良贷款都是为了资金合理配置和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消费金融机构在合规经营的底线之上,要坚定落实自主经营管理,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及监管政策导向选择合适的商业经营策略及展业模式,精进科技水平的同时持续严密风控防线。 批量转让不良资产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批量出售不良资产。 9月24日,蚂蚁消金、北银消金分别在银登中心(银登网)发布2024年第4期和第14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公告,蚂蚁消金本期拟转让20.0328万笔未偿本息5.9亿元的不良贷款,起始价5600万元。北银消金本期拟转让7.333万笔未偿本息27.3亿元的不良贷款,起始价1580万元。 根据银登中心统计,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到965.3亿元,较2022年增长449.4%。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转让成交规模为183.7亿元,占比约19%。2024年上半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为321.5亿元,同比增长127.5%。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转让成交规模65.2亿元,占比约20%。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今年以来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了107期个贷不良资产包,资产总笔数超过2…

    2024-09-27
    2.6K
  • “白酒教父”吴向东多重承压财富缩水200亿 华致酒行渠道优势渐失内控缺位收监管函

    白手起家,用28年时间,吴向东打造了白酒帝国。 27岁时,吴向东请五粮液代工,成功打造白酒品牌“金六福”;做品牌营销,他带领华致酒行(300755.SZ)成为A股“酒类流通第一股”;自己酿酒,珍酒李渡(06979.HK)打破白酒上市七年僵局,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 手握两家上市公司,吴向东缔造了民营白酒领域传奇,他因此被称为“白酒教父”,风光无限。 不过,压力正一步步向吴向东袭来。 近几年,华致酒行、珍酒李渡股价跌幅均较大,吴向东的财富缩水200亿元左右。 在经历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后,今年上半年,华致酒行的经营业绩似乎是稳住了,实际是靠压缩费用等手段保住了“面子上”的微增长。在酒企纷纷布局直销的趋势下,身为中间商的华致酒行压力越来越大。 华致酒行内控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前,因为出资近亿向相关方购买房产而未披露,内部控制几乎缺位,华致酒行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 28年炼成“白酒教父” 吴向东的“白酒教父”名头不虚,是用28年白酒经历炼成的。 公开信息显示,吴向东于196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县,从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进出口业务专业毕业后,入职长沙的一家物资公司。 吴向东的成长可能与其姐夫傅军及其实际控制的新华联集团相关,吴向东曾任新华联集团董事、董事局副主席。 1996年,吴向东创立长沙海达酒类食品批发有限公司,成为五粮液旗下一款“川酒王”产品的湖南省代理商。 初涉酒场,吴向东就展现出了较高的商业天赋。代理第一年,他就做到了湖南市场的销冠,1997年,他成了“川酒王”的全国总代理。 “川酒王”热销,但市场秩序被山寨打乱了。吴向东意识到,还是得有自己的品牌。1998年,吴向东创立“金六福”品牌,与五粮液签订OEM经营协议。吴向东负责品牌运营销售,五粮液负责生产。 站在五粮液这一知名品牌的肩膀上,吴向东获得了巨大成功。 吴向东擅长营销,通过广告轰炸,迅速打响了“金六福”品牌。 公开数据…

    2024-09-25
    2.9K
  • 优等生”变动了“差生”,新任管理层能带领兴业消金重回行业前三吗?

    文 丨 姜晨 出品丨鳌头财经 消费金融行业“优等生”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意外变成了“差生”。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51.88亿元,同比下降6.30%,净利润2.77亿元,同比下降78.09%。 在已经披露半年业绩的2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兴业消金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排名第二。2016年以来,公司也是首次出现中期净利润下降。 兴业消金一直被视为“业绩黑马”。2020年至2023年,净利润连续4年稳居行业前三。 兴业消金净利润为何闪崩?公司没有解释。近3年,公司不良贷款率(以下简称“不良率”)持续攀升,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为了应对业务规模扩张,今年2月底-7月初,公司举债百亿。 备受关注的是,兴业消金在经营方面屡现违规,今年上半年,公司因5项违规被罚170万元。 半年净利罕见大跳水 兴业消金业绩罕见大幅跳水。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实现营业收入51.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9亿元,减少幅度为6.30%;净利润2.7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87亿元,同比减少幅度达78.09%。 这是一份较为糟糕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有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了成绩单。其中,中银消金的净利润垫底,亏损3.05亿元,同比下降208%,降幅最大,而兴业消金的净利润同比降幅排名第二。 与之对应的是,宁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1.61%,建信消费金融公司、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等净利润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净利润同比降幅接近80%,对于兴业消金而言,是罕见的。 历史数据显示,2016年中期至2023年中期,兴业消金的营收净利持续双增。其中,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64亿元,较2016年中期的0.56亿元增长2157.14%. 今年上半年,兴业消金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净利润表现可以用“闪崩”来形容。 兴业消金成…

    2024-09-25
    2.0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