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提到著名的沙发品牌,很多人都知道号称座椅头等舱的芝华士,但不一定知道它的母公司敏华控股。事实上,这家在美国、新加坡、深圳等全球知名的品牌企业,在全球都有多个经济区域和子公司,业务范围也涵盖沙发、床垫、板式家具、海绵、家具配件等产品,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是亚洲最大的功能沙发生产制造商,产品也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的芝华士和爱蒙等品牌也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可能是因为涉及业务太过广泛,反而给人留下对美贴牌代工的印象。 不可否认,这些年尽管经历过房地产爆炸带来的滚滚红利,但在电商、网购的大势之下,家具行业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许多家具企业别说保持稳定的盈利,就连“活下去”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作为家具行业的老牌企业,敏华控股从最早的对美贴牌代工,到打造公司自有品牌,也在数年间完成了从出口代工到境内零售的转型,并且在以功能沙发内外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沙发配套、床垫生产等业务,进军整套家具定制,逐渐完成了阵痛之后的转型之路。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2024财年,敏华控股实现营收184.11亿港元,同比增长6.1%;归母净利润为23.02亿港元,同比增长20.2%,从该数据可以看出,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家居行业中位于前列,尽管以代工为主的净利率依然较低,但摆脱低价值的产品代工模式,转向更高价值的自主品牌生产和出海模式,已见端倪。多年前不少人只知道芝华士,不一定听说过敏华控股,当这家在香港上市的软体家具生产商突然回到A股,对标顾家家居,连床垫品牌也是定位五星级的品质,业内都纷纷感到了压力迎面而至。 与所有同行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家具产业都在前几年吃尽了房地产高速发展的红利,而这几年都争着与此业务剥离,敏华控股也不例外,新房销售的大幅下降对内销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外销转内需”,反而让其在内地的市场份额占有率突破50%,这家主打功能沙发的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摆脱单一的业务,多矩阵产品齐发力 仔细算来,敏华控股从成立至今已有32个年头,成立之初的总部也一直在香港,将中国、美国、英国作为全球经济区域的主战场,公司产品以功能沙发为主,辅以床垫、板式家具及家具配件等,但多年来用户比较熟悉的品牌始终是芝华士、头等舱、尼科莱蒂三大知名11个系列的产品。 2020年不仅对于全球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时刻,对于敏华控股同样是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公司开始意识到自己仅凭出口和海外市场一条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市场其实是内地。于是,公司开始有意识的专注于中国市场,在完善国内上游产业链布局和垂直一体化的同时,在全国多个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以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借助在功能沙发领域的龙头地位优势,包括多年来形成的规模化以及行业中较强的议价能力,绕开中间商,直接与源头厂商对接,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无疑也拯救了不断下降的毛利率。 而在产品改进方面,不断加强研发设计的同时,全球首创“零靠墙、零重力”的功能沙发产品,并对产品技术持续迭代更新,为更多的产品矩阵赋能升级,从而摆脱了家居领域中ODM起家的局限,告别了低价值的代工模式,依靠自主研发品牌一起发力,开启大家居时代。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重塑家居行业,并购+全渠道建设才是关键 如果只是在节约成本上下功夫,敏华控股可能还是个老旧的品牌,顶多能维持自己不亏损的财务,但能在大环境不利的逆境中,完成业绩上的突破,则离不开并购+全渠道建设的布局。 一方面,扎根产品端,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拓展出多个差异化产品系列,产品门类涵盖大众、中高端到高端多个矩阵,利用自身庞大的体积容量,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并购了多个外资、国内品牌,布局整家定制等大家居领域。 另外一方面,在手持充足资金的前提下,敏华控股为自有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积极拥抱新零售的大潮,尤其在渠道上完成了直营到经销的转变,不惜重金开拓线下渠道,在2024年净增加了765间专卖店店铺;线上开拓了多个平台的旗舰店,而且通过直播、新零售等方式,组成线上+线下流量的有效转化。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一系列的动作频频,不仅有效降低耗能,节约成本,也让其毛利率从34%提高到2024年的39%,市盈率回升到18.7%,无形中开辟了新的成长驱动力,重塑家居行业,产品自然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业绩再次出现稳定增长。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8-21 11:00
下一篇 2024-08-21 11:01

相关推荐

  • 从计划经济到全球化:中国调味品TOP企业的进阶之路

    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传统工艺的传承史,也是一部标准与创新的进化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名片”到全球化时代的“标准输出者”,中国调味品TOP企业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太太乐、厨邦、老干妈、千禾味业珠江桥牌……等企业以不同路径完成了蜕变,共同书写了中国味道的全球影响力。 出口创汇的高起点,走出国门和现代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出口创汇”与“现代化生产”成为调味品行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珠江桥牌为代表的中国调味品企业,凭借高起点的国际化布局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不仅成为新中国调味品走向世界的先锋,更以标准化实践为行业现代化转型树立标杆,深刻影响着中国调味品产业的发展轨迹。其出口创汇的经验,为后续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借鉴,激励更多中国调味品品牌走向世界。促进中国调味品行业逐渐形成了“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共识。 珠江桥牌自诞生之初,作为新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调味品品牌之一,肩负着祖国的厚望扬帆远航。拥有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BRC(A级)、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是国内调味品行业实现“跨洲际市场认证全覆盖”的品牌。从东南亚华侨厨房到欧美高端商超,珠江桥牌用一瓶酱油架起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奠定了其“国际品质”的基因。 坚持以研发创新,从地方特色到行业规则制定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调味品行业经历了从区域割据到全球竞合的蜕变,珠江桥牌作为南派酱油的典型代表,以研发创新为核、全球认证为翼的发展路径,完成了从地方特色企业到行业规则制定者的华丽转身。 珠江桥牌坚持以研发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省工程中心平台、广东省食品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省级创新工作室、中山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珠江桥食品工程研发检测中心”,曾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检测能力覆盖多项指标,企业累计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构筑起中…

    2025-04-30 消费
    849
  • 海澜之家2024年营收209亿元 连续6年位居A股服装上市公司榜首

    尽管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提升,部分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较为低迷。在此背景之下,4月29日,国民男装品牌海澜之家(600398.SH)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9.57亿元,并连续六年名列A股上市公司服装行业榜首,归母净利润21.59亿元。 此外,根据欧睿数据,海澜之家凭借产品力提升和渠道优质管理,以5.0%的男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排名第一。 20多年来,海澜之家集团始终坚定地走品牌服饰发展道路,打造特色鲜明的服饰品牌,提升服装产业链效率,探索服饰零售新模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大数字转型力度,提升运营效率。 品牌年轻化发展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日益精细化,个性化需求推动创新随着消费升级,促使服务提供者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根据新华网报道,年轻人消费态度上,有58.6%的消费者选择“只买需要的”。 在此背景下,海澜之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布局科技功能,打造品质、IP时尚、环保三大产品系列,打造极致爆款单品,以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个性穿搭需求。 公司不断扩充产品品类,在衬衫新物种上,不仅有茄克式衬衫,还增加了衬衫套装;在运动休闲类产品方面推出夏季的韵彩自然POLO衫。 在科技功能方面,海澜之家在24年春季推出了远行茄克,兼顾户外运动和日常休闲两个应用场景;24年的极光羽绒服,做到了800蓬95绒的最高配置。 在IP方面,海澜之家“龙腾九州”系列是夏季热卖系列,从原创、非遗、国风、国潮等多个维度,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支持。 报告期内,海澜之家在研发方面的费用投入突破2.88亿元,同比提升43.82%。 2024年1月,由海澜之家冠名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成功发射,这也是全球首创的全…

    2025-04-29 消费
    3.0K
  • 营收净利双升,学大教育多元布局激发增长新动能

    4月26日,学大教育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现了营收、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同期,学大教育彻底甩掉了回归A股时所背负的高达23.5亿元的债务包袱,实现了“轻装上阵”。另外,报告期内,公司个性化教育业务、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等各大核心业务均取得不俗的业务表现。 2024年末,学大教育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以不低于1.1亿元且不超过1.5亿元资金回购公司股份,这一回购计划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长期信心。叠加业绩快速增长,债务出清等利好推动,资本市场对学大教育的发展信心持续提升。公告显示,学大教育已出资5999.52万元完成对120.86万股股份回购,并于3月末完成上述股份注销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 财报发布后,华泰证券发布研报,对公司股票目标价调高至64.78元/股。另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给予“买入”“推荐”“优大于市”评级。2025年开年至今,学大教育股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较年初上涨约24.06%,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反映出对公司业绩复苏和长期成长性的高度认可。 营收净利连续两位数双增,财务结构全面优化 财报数据显示,学大教育在2024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6亿元,同比增长2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6.84%。报告期内,学大教育实施股权激励产生了股份支付费用4525.08万元,若剔除该部分影响,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增长达34.04%。自2021年实施战略转型以来,这已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实现营收、净利润的两位数增长。 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得到延续。一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47.00%。 根据财报来看,公司业绩的持…

    2025-04-29 资本
    779
  • 金叫唤 | 保底30万件酒的协议泡汤了

    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有时候,不成买卖便成仇。 今天金哥带你看看酒业合作双方撕破脸皮前后,裹挟其间的喧嚣、浮躁甚至粗陋,以及可能的套路和陷阱。 “甲方”是来自陕西白水的杜康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它的大股东是陕西杜康酒业集团。 说起杜康酒,就不能不提及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历史上,杜康酒还曾引发了一场跨越陕豫两地的“杜康”商标之争,好在如今一切都平息了。 目前白水杜康确定5万吨产能目标,正在冲刺“全国清香白酒行业前十”。今年4月,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还告诉媒体,要坚持“让每一位合作商都有钱赚”的原则,实现合作共赢。 听闻此言,不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心丽酒业公司(化名)负责人又会作何感想?四年前,心丽酒业以“乙方”的身份与白水杜康签订了一份名叫“商标许可及技术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该协议除了第一条说到“商标”外,其他内容主要事关酒水的买卖。 该协议明确乙方“保底灌装任务”为30万件(500ml*6)。 同时约定,如乙方未完成协议任务量,需在协议签订时限,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支付保底任务量未完成件数的对应款项。 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协议规定按“合同总结算金额的30%”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合作时间从2021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21日。 一字一句阅读完上面的协议内容,你会发现:30万件的保底灌装任务,心丽酒业即使不能按时完成,但也得限时把全款给付了。 一件6瓶,白水杜康以“每瓶6元”的价格跟心丽酒业结算。那么,30万件酒对应的酒厂货款至少是1000万以上。 对于这样的合作,白水杜康应该是熟门熟路。心丽酒业的实力又如何呢?成立于2018年的心丽酒业,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两个自然人。 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清香名酒的起势年。加上白酒行业当年涨价范围广频次高,这是不是也给了心丽酒业足够的自信,金哥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双方都信心满满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彼时,…

    2025-04-29
    2.0K
  • 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回暖,主动“踩刹车”的舍得酒业强势复苏

    近日,舍得酒业(SH600702)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15.76亿元,环比增长7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1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经历连续三个季度的理性降速后,舍得酒业业绩强势呈现“V”型反转。这份成绩单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回应,4月28日,舍得酒业股价盘中涨幅一度达2.49%,位居板块前列。 近一年来,舍得酒业以不破不立的决心主动“踩刹车”,全面实施控量挺价策略。在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下,舍得酒业聚焦核心市场、深化渠道改革、优化产品结构,调整成效稳步落实,向上拐点已现。 深蹲起跳,一季度多项核心数据重回增长轨道 历经多年的规模式扩张,白酒行业正面临渠道堰塞、价格倒挂等系统性风险。在存量竞争与强分化叠加的产业变局中,唯有主动释放结构性压力,方能在新周期窗口期构筑起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支点。 一季度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经营动能提速,多项核心数据大幅改善,为2025年业绩全面修复奠定基础。 经营质效双升,强化发展韧性。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42亿元,同比增幅达106.76%,造血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营业成本与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1.25%和25.24%,形成“现金流倍增+费率双降”的良性财务状态,进一步夯实抵御市场波动的安全屏障。 渠道动能释放,双线协同增效。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坚定“聚焦打造N个小区域、高占有的基地市场”策略,优化经销商网络,集中资源扶持优质合作伙伴,有效恢复渠道信心。截至报告期末,合同负债2.06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0.413亿元。线下精耕的同时,线上渠道打开了增量空间,电商销售额突破至2.05亿元,同比增速36.71%。双渠道势能共振,为市场拓展注入持久动力。 产品结构优化,毛利修复企稳。2025年第一季度,舍得酒业继续聚焦核…

    2025-04-29
    2.1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