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提到著名的沙发品牌,很多人都知道号称座椅头等舱的芝华士,但不一定知道它的母公司敏华控股。事实上,这家在美国、新加坡、深圳等全球知名的品牌企业,在全球都有多个经济区域和子公司,业务范围也涵盖沙发、床垫、板式家具、海绵、家具配件等产品,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是亚洲最大的功能沙发生产制造商,产品也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的芝华士和爱蒙等品牌也广受消费者喜爱,但可能是因为涉及业务太过广泛,反而给人留下对美贴牌代工的印象。 不可否认,这些年尽管经历过房地产爆炸带来的滚滚红利,但在电商、网购的大势之下,家具行业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许多家具企业别说保持稳定的盈利,就连“活下去”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作为家具行业的老牌企业,敏华控股从最早的对美贴牌代工,到打造公司自有品牌,也在数年间完成了从出口代工到境内零售的转型,并且在以功能沙发内外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沙发配套、床垫生产等业务,进军整套家具定制,逐渐完成了阵痛之后的转型之路。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2024财年,敏华控股实现营收184.11亿港元,同比增长6.1%;归母净利润为23.02亿港元,同比增长20.2%,从该数据可以看出,营收和净利润都在家居行业中位于前列,尽管以代工为主的净利率依然较低,但摆脱低价值的产品代工模式,转向更高价值的自主品牌生产和出海模式,已见端倪。多年前不少人只知道芝华士,不一定听说过敏华控股,当这家在香港上市的软体家具生产商突然回到A股,对标顾家家居,连床垫品牌也是定位五星级的品质,业内都纷纷感到了压力迎面而至。 与所有同行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家具产业都在前几年吃尽了房地产高速发展的红利,而这几年都争着与此业务剥离,敏华控股也不例外,新房销售的大幅下降对内销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外销转内需”,反而让其在内地的市场份额占有率突破50%,这家主打功能沙发的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摆脱单一的业务,多矩阵产品齐发力 仔细算来,敏华控股从成立至今已有32个年头,成立之初的总部也一直在香港,将中国、美国、英国作为全球经济区域的主战场,公司产品以功能沙发为主,辅以床垫、板式家具及家具配件等,但多年来用户比较熟悉的品牌始终是芝华士、头等舱、尼科莱蒂三大知名11个系列的产品。 2020年不仅对于全球来说是一个颠覆性的时刻,对于敏华控股同样是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公司开始意识到自己仅凭出口和海外市场一条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市场其实是内地。于是,公司开始有意识的专注于中国市场,在完善国内上游产业链布局和垂直一体化的同时,在全国多个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以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借助在功能沙发领域的龙头地位优势,包括多年来形成的规模化以及行业中较强的议价能力,绕开中间商,直接与源头厂商对接,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无疑也拯救了不断下降的毛利率。 而在产品改进方面,不断加强研发设计的同时,全球首创“零靠墙、零重力”的功能沙发产品,并对产品技术持续迭代更新,为更多的产品矩阵赋能升级,从而摆脱了家居领域中ODM起家的局限,告别了低价值的代工模式,依靠自主研发品牌一起发力,开启大家居时代。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重塑家居行业,并购+全渠道建设才是关键 如果只是在节约成本上下功夫,敏华控股可能还是个老旧的品牌,顶多能维持自己不亏损的财务,但能在大环境不利的逆境中,完成业绩上的突破,则离不开并购+全渠道建设的布局。 一方面,扎根产品端,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拓展出多个差异化产品系列,产品门类涵盖大众、中高端到高端多个矩阵,利用自身庞大的体积容量,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并购了多个外资、国内品牌,布局整家定制等大家居领域。 另外一方面,在手持充足资金的前提下,敏华控股为自有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积极拥抱新零售的大潮,尤其在渠道上完成了直营到经销的转变,不惜重金开拓线下渠道,在2024年净增加了765间专卖店店铺;线上开拓了多个平台的旗舰店,而且通过直播、新零售等方式,组成线上+线下流量的有效转化。
敏华控股的转型之路,市场份额突破50%,值得众多同行借鉴 一系列的动作频频,不仅有效降低耗能,节约成本,也让其毛利率从34%提高到2024年的39%,市盈率回升到18.7%,无形中开辟了新的成长驱动力,重塑家居行业,产品自然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业绩再次出现稳定增长。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24-08-21
下一篇 2024-08-21

相关推荐

  • 协鑫科技业绩大变脸,2024年上半年亏损超14亿,同比下滑超126%

    8月16日晚间,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4.5亿元,同比下滑126.27%。协鑫科技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面临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困境。从2018年的“531新政”开始,光伏行业经历了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协鑫科技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协鑫科技在2023年的业绩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实现了盈利,然而进入2024年,公司预计上半年将出现高达14.5亿的亏损,与2022年赚取的160亿净利润相比,业绩出现了巨大反差。 导致协鑫科技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多晶硅和硅片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二是产品销售不畅导致的存货贬值。尽管公司对四季度的业绩好转持乐观态度,但市场和投资者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市值也大幅缩水。 协鑫科技的困境也反映出当前光伏行业的整体现状。一方面,光伏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P型电池产能的过剩,在N型电池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低效电池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技术迭代加速,N型电池技术如TOPCon、HJT等逐渐取代P型电池,成为市场新的宠儿。协鑫科技虽然在颗粒硅领域有所布局,但颗粒硅的市场接受度和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且行业内对颗粒硅的看法并不统一。 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影响市场信心 朱共山家族的增持计划是在2022年8月15日提出的。根据当时的公告,朱氏家族信托将以每股不低于4.2港元的价格增持协鑫科技股份,并且已经与协鑫科技进行了接洽,计划通过其附属公司及其他投资机构认购由协鑫科技发行的可转债,本金约8亿到10亿美元(约合54亿到68亿人民币)。 这一增持计划被认为可能是为协鑫科技回A股做准备,以保证回A后的股权比例 。然而自那时起,朱共山家族并未推进这一增持计划,且在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增持行为迟迟未见实施。增持计划未能兑现,对…

    2024-08-30
    958
  • “光储充换”布局穿越产业周期,宝馨科技2024上半年营收1.76亿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作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迎来快速发展。不过,受阶段性供需失衡的冲击,2024年上半年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至现金成本附近。二季度价格超跌,其中硅料、硅片价格已经跌破tier1公司的现金成本。 光伏洗牌进入深水区,资产健康者才有望穿越周期。宝馨科技在这一轮光伏洗牌中,得益于主动调整投产节奏、推进光伏EPC项目,同时结合充换电业务及智能制造的新能源升级,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健康范围。 宝馨科技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针对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行,成本与价格倒挂的现实情况,宝馨科技适时调整项目节奏,聚集提升资产质量、清理应收、有效管理成本和费用,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到有取有舍。 光伏行业或以进入下行最后阶段,宝馨科技此类“小而美”的新能源企业有望实现“剩者为王”。 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 时至2024年中,主产业链公司进入全面亏现金成本阶段,大部分公司现金流仅可支撑亏损最多2年,考虑到现金流情况,或已经到下行周期的尾声。 此时,只有财务健康度良好的企业有望穿越周期。光伏产业资产负债率的正常范围通常是在40%至60%之间,截止2024年3月末,119家光伏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达到60%以上,同比增长了2.88%。 宝馨科技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健康范围。自2021年启动战略转型,宝馨科技持续加大光伏、充换电两大核心赛道投入,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化”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宝馨科技积极寻求突围之路,在光伏行业寒冬之际,谋求在”光储充换”新赛道上深耕布局。 在2024年过半之际,宝馨科技宣布公司已顺利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并选举贺德勇为新任董事长及新任总裁,宣告了宝馨科技新一届领军团队顺利完成组建,新班子进行了“针对性补强”,尤其是专业性方面进一步提升,…

    2024-08-30
    4.5K
  • 舍得酒业换挡“降速”的阵痛与底气

    舍得酒业(600702)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成绩单”,无疑是白酒行业正在煎熬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舍得酒业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同比下降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同比下降35.7%。 作为“中国名酒”企业和川酒“六朵金花”之一,舍得酒业拥有“沱牌”、“舍得”两个白酒品牌,是浓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 但它眼下的增长速度,却明显遭踩了一脚“急刹”。要知道,今年一季度,舍得酒业就已实现净利润5.5亿元。照此推算,第二季度其仅录得4100万元。 与之同时,很多人还留意到了舍得酒业的毛利率下浮、增长的存货问题等。 舍得酒业的“降速”,其实也是当下白酒行业现状的一个折射。 两个月前,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今年1-6月中,80%企业表示市场有所遇冷。白酒经销商、终端零售商中,超过60%表示库存增加,超过40%表示实际销售倒挂情况有所增加。 产业深度调整,叠加宏观经济慢复苏、消费市场缓回暖等多重压力,一夜之间,酒企普遍进入阶段性筑底期。 一边是业绩增长压力,一边是被两头“夹击”的渠道经销商,到底该怎么抉择? 要成为影响行业发展进程的核心力量,又该如何稳固基本盘,以适应市场的波动? 一、红线与底线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思考。舍得酒业给出的答案是:稳价格、控库存、强动销。 这也是今年3月在回答投资者关于公司经营计划有何具体举措时,舍得酒业管理层明确指出这是公司要坚持的“核心原则”。 主动实施“控量稳价”策略,带来一个显著的结果,就是不再过多追求回款进度——这对公司的业绩意味着什么,舍得酒业自然比谁都清楚。 过去两年,一路潜行的舍得酒业,可谓顺风顺水。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0.56亿元,同比增长2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85亿元,同比增长35.31%。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

    2024-08-28
    4.6K
  • 云顶新耀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业绩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58% 自主研发里程碑突破

    8月28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1952.HK)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多项业务取得突破性成长: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达到人民币3.02亿元,较2023年下半年大幅增长158%,并实现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商业化层面盈利;此外,通过采用聚焦、高效、精干的商业模式及精细化管理,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大幅减少249%,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亏损显著收窄35%;财务状况稳健,2024年上半年现金储备达人民币19.3亿元,可支持多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此,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表示,今年上半年,采取了多项战略性举措,在商业化、自主研发等多维度获得一系列里程碑成果,彰显了云顶新耀的韧性和增长潜力。 财报数据显示,云顶新耀上半年的增长得益于耐赋康®及依嘉®的商业化进展。公司肾科产品组合中的主打药物耐赋康®利用传统医院及创新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2024年5月在中国大陆商业化上市开出首张处方,并且在上市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收入达到1.673亿元;此外,作为云顶新耀首款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已经完成首个完整销售年度,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342亿元,依嘉®自2023年7月商业化以来已经实现了人民币2.33亿元收入。 云顶新耀通过利用高效精干的商业化模式,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及利润,构建在肾科和感染领域领导地位,推动收入的有机增长。展望下半年,罗永庆表示云顶新耀对实现全年人民币7亿元的销售目标非常有信心,并力争在2025年底前实现现金盈亏平衡的战略目标。 预计到2024年底,公司将有三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上市。云顶新耀将持续推动耐赋康®在中国内地和其他亚太地区的销售,并积极参与中国国家医保谈判,提升药品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通过深入覆盖核心医院以及成功落地CSO合作模式,推动依嘉®的销售增长。此外,伊曲莫德有望在澳门商业化上市,并借助大湾区…

    2024-08-28
    1.4K
  • 玛珂科技上市股价即涨400%,这会不会是下一个正丹股份?

    截止目前为止,2024年A股已经上市的公司中,股价涨幅最大的依然是正丹股份。这家以371.77%涨幅领跑A股的大牛股,就连被誉为投资“天花板”的茅台也望尘莫及, 说它是股市难得一股清流也实至名归。可正当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无法超越的纪录时,堂堂的白马股,会被一家新上市的公司超越,而且这家公司还是那种看起来有些名不见经传的“新锐”。 这就是在8月16日刚刚登陆A股的玛珂科技,一家以半导体设备陶瓷材料零部件起家的公司,貌似与当前正在风头上的AI、新能源、人工智能也关联不大,可它却来势汹汹,风头一时无两。明明是一家新上市的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就一度涨超400%,到了午休时间股价37.75元股,涨幅371.88%,比正丹股份保持的涨幅371.77%纪录还略高。只能说这家原本不受关注的材料供应公司,凭借自己在供应链上积累的深厚技术、多年励精图治的发展过程,硬生生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出道即巅峰,上市即高光。 突然崛起的陶瓷材料巨头 有可能在正式IPO之前,玛珂科技的知名度并不高,别说股市和外界人士,就连材料供应链的许多有关人士,恐怕也未必知道这家公司是什么来头。可如果对其仔细考究,会发现玛珂科技并不是那种“空穴来风”、靠空壳突然蹿红的互联网企业,而是实打实的科技公司,背后的创建团队、研发技术,也足够令人敬服。 早在15年的2009年,由三位留美陶瓷材料博士创立,经过多轮天使投资,完成多轮增资和股权转让,公司逐渐形成了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实体企业,拥有多项令同行无法企及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海外企业对半导体设备用产品的垄断,一举成为本土企业先进陶瓷的代表。 尽管在国内半导体设备先进结构陶瓷采购的规模中,只占有14%的份额,但却是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总规模的72%,是国内多家面板巨头厂商的主要供货商,2年前的6月份正式向创业板提交IPO申请,直到2年后成功上市,发…

    2024-08-22 科技
    1.2K
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