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东窗事发
利益这玩意,钱赚多了自然会引起各方的关注和不满。以前对于大宗商品中那点猫腻和阳谋实际上精通但紧守其口的各大知名媒体(FT,WSJ,NYT,REUTERS,BLOOMBERG等)来说,曝光这些知名机构们私下的赚钱手法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但最近这半年,风声忽变,频繁的揭秘已经搞得这些著名的霸主们狼狈不堪了。
但是最要命的这背后或许引导这样媒体舆论的还是另有其人,这就是我们开篇不得不提到的华尔街的命运之神美联储了。
美联储现在正在复核2003年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决定——第一次容许受其监管的银行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的进入到复苏期,对于美国来说实体经济的真实复苏的任务将会高于一切的利益,而这些霸主们把持的原材料的全链条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为此操控付出了巨大的溢价成本。
这要是换做当年,无所谓反正付出溢价损失的是中国的企业(全球巨大的生产和加工地区),而赚取这些国家企业的利润对于美联储甚至是美国政府来说都是事不关己自然就高高挂起咯,而现在却不同了。
中国经济在新政府的改革推动下已经开始走上了经济真正转型的轨道,未来经济放缓平稳,结构调整,产能过剩行业淘汰等都已经是板子上钉钉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大宗原材料控制下的溢价自然而然也就转嫁到了美国正在复苏的制造业身上,这个时候就再也不是事不关己了。
于是乎,之前一直守口如瓶的知名媒体们开始调转思路,为联储政策转变做出对应的舆论环境,再加上LME交易所的实际控制权都已经让给了中国人,那么这些秘密也就不是秘密了,曝光出来也就是顺应潮流的一件事情。
在这种因素下其实最坐不住的其实就是摩根大通的管理层,辛辛苦苦谋划已久的布局,才刚刚过上好日子,这就突然遇到了不测,一方面前期在刚刚有风声的时候,秘密的从LME交易所股权上撤出,从港交所收购中高位套现,另一方面到最近风头很紧的情况下被迫宣布调整名下的现货大宗商品业务寻找战略选择,包括了所持有的任何大宗商品资产以及名下的现货交易业务。将会考虑包括出售、拆分以及战略合作等在内的全部战略选择。
虽然摩根大通还在强调自己虽然正在寻求退出现货大宗商品业务,但是仍将继续致力于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
但很显然这句话是很苍白无力的,偷偷摸摸的出售一些现货领域的资产变现或许还能够有所溢价,现在被迫的公开宣布卖出大宗资产和现货业务,包括被媒体已经公开的摩根大通近来开启了出售旗下仓储公司HenryBath的进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拆的模式将原有的太过于显眼的部分进行一定的分拆来满足于监管的需要。
但这应该都是短期的行为,战略性的退出啥意思,那意思就是现货领域不让我玩了我服从,但是依旧把持着衍生品领域和贵金属市场这点还是很重要的,既然那么多机构的朋友都觉得大宗业务利润下滑而且还受到监管冲击,都打算甩卖优质资产,这个时候战略性的布局一下,将力量加强到衍生品上或许就是摩根大通前日子内部讨论会里秘密决定的事情。
反正09年摩根大通就已经把UBS手上的加拿大商品业务已经收购到手,就不在乎利用这次机会干脆把瑞银场外交易(OTC)衍生品大宗商品资产组合也一口气吞过来增强其大宗商品交易部门。
很显然这方面高盛要比摩根大通做的要好一些,高潮的时候不骄不躁,遇到困境的时候低调处理,时时刻刻都跑在了摩根大通前面,也难怪高盛能够独霸武林这么多年了。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