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比曼张江“药谷”增建生产基地 率先布局细胞制品产业化

刚刚过去的2016年可以说是生物医药行业细胞治疗领域的政策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将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正式写入“十三五”,并纳入重点发展领域。此外,在科技部发布的两批重点专项中,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都被纳入其中。特别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在12月正式发布了关于《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明确了以药品的管理规则对细胞制品进行管理,引发业内广泛热议。指导原则中指出,细胞制品的研究与生产应符合生物制品的一般要求,生产全过程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GMP)》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从这点来看,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国内细胞治疗研发的参与者主要分为医院和企业两方,而企业相对拥有更完善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对药品上市申报流程也更为熟悉,在将细胞制品商业化方面将更有优势。

就在1月3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细胞治疗公司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团(NASDAQ:CBMG)对外公布,将在上海张江“药谷”设立新址,扩增GMP生产设施。西比曼成为2017开年以来首个宣布扩大GMP生产战略布局的国内细胞治疗企业,显示了这家在CAR-T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占有先行优势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又一次快速布局,及其力争进入细胞药品申报第一梯队的决心。

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团

西比曼这次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扩增的新址总面积10500平方米,包括符合GMP生产规范的细胞生产设施4000平米,租期为10年。至2017年底,西比曼集团在上海、江苏无锡和北京所拥有的GMP生产设施总面积将近7000平方米,将比现有GMP生产区扩大超过两倍。

据悉,扩建后西比曼的细胞生产能力将得到巨大提升,不仅可支持现有CAR-T及干细胞研发管线的5个细胞产品同时进行临床试验,年细胞生产能力将可分别满足1万名癌症患者和1万名骨关节患者的治疗需求。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被誉为“药谷”,是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目标是集聚和发展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领域创新企业,是“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西比曼将新址落在张江,也显示其在生物医药政策层面的布局。

西比曼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必佐先生在采访中表示,此次在上海“张江药谷”增设新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他说:“西比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具备规模化自产GMP级别的质粒和病毒载体批生产的能力,在无锡的生产基地拥有独立的GMP级质粒和病毒生产区,为确保制备出高品质的临床级CAR-T细胞奠定基础。”他强调,“这次在张江增设4000平米的GMP生产设施,将使西比曼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CAR-T细胞与干细胞生产流程,通过封闭、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增强西比曼的规模化自主生产能力,使CAR-T等细胞产品从实验室研发阶段快速、有效的进入临床试验、药品申报以及产品上市的工业化生产阶段。”

细胞治疗产品由于其活体的特殊性,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有所不同。以CAR-T为代表的个体化细胞制品为例,在实验室研究探索阶段多是通过人工操作,但如果要进入药品生产阶段,制备过程如无法通过自动化的系统操作,则无法实现CAR-T制品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进而影响临床试验的开展。

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西比曼率先在国内启动CAR-T细胞工业化自动化系统,并建立了相应的CAR-T细胞生产制备规程,以满足后期临床试验对细胞制品生产质控的需求。这次扩大GMP生产基地,西比曼将有望达到国际一流的工业化生产能力。根据网上公开信息来源,目前处于CAR-T研发领先地位的几家美国公司中,Kite Pharma公司在美国加州的研发生产设施面积约4000平方米,年生产细胞能力可满足5000名癌症患者的治疗所需。

西比曼的现有研发产品线中包括免疫细胞和干细胞两大细胞治疗平台。免疫细胞治疗平台覆盖CAR-T和肿瘤治疗性疫苗技术,用于开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晚期肺癌等实体瘤的细胞治疗产品。干细胞平台覆盖治疗膝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退行性疾病的产品。

西比曼正在进行的一项CAR-T治疗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癌(DLBCL)的临床研究,是国内首个单中心、单臂、剂量递增的CAR-T治疗难治性DLBCL的I期临床试验,使用的 CD19 CAR-T技术C-CAR011是在西比曼自有的GMP生产中心基地制备。另一项异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lloJoinTM)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正处于I期阶段,12周的初期安全性数据显示,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为下一步探索和验证异体干细胞从个体化临床治疗模式向通用型转化(Off-the-Shelf, OTS)的临床尝试带来信心。

西比曼此前已在上海、无锡、北京三个重点城市进行GMP生产设施布局,均符合美国FDA标准及中国国家标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具备12条独立生产线,拥有标准化的细胞制备工艺及配套技术,以及近千个标准管理文件及标准操作流程,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经国际SGS认证符合ISO9001质量体系的细胞治疗技术公司。西比曼2014年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唯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细胞生物科技公司。

目前国际上对于CAR-T产品多是按照药品模式进行监管。美国CAR-T临床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有三大公司,除了前面提到的Kite Pharma,另外两家分别是Novartis和Juno Therapeutics。这几家公司的CAR-T产品正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有望最先获得美国FDA的产品上市批准。中国的细胞制品新规虽然还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但已经显示将细胞制品纳入了药品监管迈出的一大步。这将使得行业规范程度大幅提升,真正代表中国创新的医药技术将会脱颖而出。

刘必佐在采访的最后表示:“作为国内细胞治疗产品产业化推进的先行者,西比曼有责任也有信心与国内同行一起努力,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标准要求,共同提升细胞产品的行业准入标准,加强推进中国的细胞制品的产业化发展,研发生产出更安全、更有效的细胞治疗产品,实现医药企业拯救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使命。”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7-01-04 12:08
下一篇 2017-01-04 23:24

相关推荐

  • 组建免疫和炎症疾病科学顾问委员会 西比曼加速自免疾病治疗布局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自免患病人群总数预计5亿以上,我国主要自免疾病患者近4000万人。作为全球范围内的第二大疾病市场,现阶段,自免领域仍有大量适应症缺少上市药物,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巨大。自免疾病治疗正成为创新药企的下一个必争之地。 1月2日,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免疫疾病创新细胞疗法发现和开发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西比曼生物科技组建由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四位杰出科学家、医学家组成的免疫和炎症(“I&I”)疾病科学顾问委员会(“SAB”),旨在造福更多饱受自免疾病困扰的患者。 曾任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董事会成员的Peter Lipsky博士对西比曼通过创新的细胞治疗平台推进对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给予高度认可,他认为针对特定自身免疫疾病同时靶向B细胞和浆细胞的策略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西比曼在解决这些患者未得到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上带来了更多的潜力。 据了解,Peter Lipsky博士曾担任风湿病基金会医学和科学委员会主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国家关节炎、肌肉骨骼和皮肤病研究所(NIAMS)的院内研究项目主任以及自身免疫分支主任。此前,Lipsky博士曾获得多项殊荣,包括Carol Nachman奖、美国风湿病学会杰出研究员奖、Lee Howley奖和日本风湿病奖。他已发表超过750篇研究论文,并曾担任《免疫学杂志》《风湿病研究与治疗》和《自然评论风湿病》杂志的编辑。与此同时,Peter Lipsky博士也是AMPEL BioSolution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西比曼SAB团队除了Peter Lipsky博士之外,另外三位是:Mary Crow博士、Maria Dall’Era博士和Thomas Dörner博士。 来自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荣誉首席医师、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医学教授以及其医学科学研究生院的免疫学教授Mary Crow博士曾荣获风湿病基金会颁发的…

    2024-01-04
    4.0K
  • 西比曼生物科技宣布修订与杨森签署的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以涵盖中国市场

    靶向CD20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C-CAR039和C-CAR066产品的全球合作与许可协议修订版中纳入在中国进行产品商业化和开发的优先选择权。

    2023-12-15
    5.9K
  • 西比曼在第6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上发布两项免疫肿瘤药物临床数据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9日-12日,第6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最全面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全球血液学领域研究专家汇聚于此,共同探讨血液疾病最新基础前沿、新治疗手段及方案、疾病管理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会议上,AR039和C-CAR066药物开发临床研究的相关数据发布,两个产品均观察到出色的缓解率、缓解持久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其是缓解持久性方面,经过30个月左右的中位随访期,还能达到这样的缓解率,显示出同类最佳潜力,预计可以为患者带来优秀的治疗效果。 其中,C-CAR039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是一种新型第二代4-1BB双靶点CAR-T产品,用于治疗既往CD19 CAR-T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其中,C-CAR066研究显示,在既往CD19 CAR-T治疗失败的LBCL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27.7个月,总缓解率为92.9%,完全缓解率为57.1%。 据了解,今年5月份,西比曼生物科技已与强生(Johnson&Johnson)旗下杨森制药就C-CAR039和C-CAR066达成全球独家合作协议。协议条款显示,杨森获得中国以外地区C-CAR039和C-CAR066独家开发权,以及中国地区开发的优先选择权。以上两项研究均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开展1b期临床试验,其中,C-CAR039还被FDA授予快速通道(FT)和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资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以及孤儿药资格认定(ODD),用于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

    2023-12-14
    3.9K
  • 西比曼生物科技宣布与阿斯利康就新型GPC3装甲型CAR-T疗法在中国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2023年12月8日,中国上海,美国马里兰——AR031签署联合开发协议。C-CAR031是一种针对肝细胞癌(HCC)的自体抗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装甲型CAR-T(AZD5851),由阿斯利康的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II(TGFβRII)显性负装甲发现平台设计、并由西比曼在中国生产。 肝细胞癌(HCC)是中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中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来源: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每年新增病例46.6万例,约占全球新增病例总数的50%。全球约45%的肝细胞癌(HCC)死亡病例发生在大中华区(数据来源: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DOI)。 根据协议条款,西比曼和阿斯利康将在中国共同开发和商业化C-CAR031,西比曼将获得一笔首付款。西比曼还将有资格获得阿斯利康在中国以外地区独立开发、生产和商业化AZD5851时的里程碑付款和全球开发的特许权使用费。 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3年年会上,公司公布了一项在中国开展的研究者发起试验(IIT),已经初步展示了C-CAR031的安全性、有效性、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数据,显示C-CAR031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稳健的PK/PD特征。 “我们很高兴能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用于治疗实体肿瘤的创新CAR-T疗法,”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必佐表示,“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一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相信CAR-T疗法有可能重新定义肝细胞癌(HCC)和其他GPC3表达实体肿瘤的治疗手段。” 阿斯利康全球副总裁,肿瘤研发部门细胞治疗负责人Mark Cobbold表示:“与西比曼的这项协议加速了阿斯利康创新装甲CAR-T平台在实体瘤领域的研究,并推进了我们将新型细胞疗法带给更多难以治疗的癌症患者的雄心壮志。…

    2023-12-08
    4.8K
  • 西比曼在2023 AACR年会上首次公布其全新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CAR-T产品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

    4月17日,专注于开发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专有细胞疗法的公司AR031产品的首次人体(FIH)I期临床试验数据,数据显示由阿斯利康设计的新型靶向Glypican 3(GPC3)的细胞疗法C-CAR031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早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CAR031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的同时展现出积极的临床抗肿瘤疗效:根据RECIST v1.1和mRECIST标准,在多例晚期肝细胞癌的探索剂量组中3例受试者达到了确认的部分缓解(PR)、2例受试者达到了疾病稳定;到数据截止日,所有部分缓解(PR)的受试者仍然保持持续缓解。 C-CAR031是一种靶向GPC3抗原的第二代自体CAR-T) 在晚期HCC患者中的初步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的首次报告” 会议:会议PO.CT01.01-首次人体I期临床试验1 海报编号:CT097 日期:2023年4月17日,星期一 时间: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30至5:00 地点: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奥兰治县会议中心展厅,第45海报章节,5号海报板 方法:本研究(首次人体试验)是一项开放性I期临床试验,采用加速滴定与i3+3相结合的剂量爬坡设计。经组织学确认GPC3抗原表达阳性且经过全身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晚期HCC(肝细胞癌)患者在接受标准清淋处理后,接受C-CAR031单次静脉输注。本研究主要目的为评估C-CAR03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事件(AE)根据CTCAE 5.0进行分级评估,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根据ASTCT 2019标准进行分级评估。 结果:截至2022年12月31日,7名患者接受了两种剂量水平(DL1,n=1;DL2,n=6)的C-CAR031治疗。他们的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4线(范围1-6线),中位随访时间为77天(范围67-213天)。所有7名患者的随访…

    2023-04-18
    3.6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