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交易信念会让你发现自己有2个改变:
1,发现逻辑的欺骗性(逻辑陷阱)
先讲一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离谓》。讲述了一个叫邓析的人(据说是历史上律师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郑国有个富人的父亲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被一个人渔夫打捞了上来,渔夫向富人要了极高的价格,富人很不满便去找邓析寻求解决办法,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富者依计行事。过了几日,渔夫着急了,尸体腐烂发臭,他也去找邓析寻求意见,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到你这儿买,还能到哪儿呢?”最后尸体烂在路边,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从逻辑上看,两套说法都没有错,但是为什么造成了很坏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逻辑是为意识服务的。哲学家奥修做个一个比喻:“逻辑其实是个妓女,谁给钱就为谁服务”,虽然不太好听,但是很有道理。
其实想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先有个念头(意识),然后才开始给它匹配一堆逻辑,或者说是借口。所以说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为意识服务的。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所谓的各种分析师,评论家,专家在新闻中的逻辑,其实都不一定是真的,而且他们只会马后炮,黄金今天跌了,他们会找到一堆逻辑和理由为今天的大跌做出一堆解释,明天欧元对美元涨了,他们又会跳出来匹配一堆逻辑(什么美国加息预期提前问题,什么CPI通胀问题,什么朝鲜可能进一步核试验问题等等)。
不明白这个原理的朋友很可能会认真学习这些逻辑,但是你会发现,这些逻辑永远只能事后解释,并不能用来预测行情,这些专家也会有预测,但是大部分都不准,即使准确,也是概率,偶尔猜对了罢了,因为下一次预测他就会失效。
《海龟交易法则》的丹尼斯在挑选优秀交易者的时候有一条原则,就是如果这个交易者没有主见,听从了经纪商或者别人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么马上就会从团队中被开除。
逻辑还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你过于相信逻辑,你会在交易中变得固执,你的逻辑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开始下跌,你就会搬出自己的逻辑,然后检查一遍,感觉没有错,然后就是盲目坚持,最后造成亏损越来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逻辑的时候,亏损已经很大了。
这条原则告诉我们,逻辑真的不重要,也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原则才是王道。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学生”的层面,我描述过80%的人都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以为学习了技术指标,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后,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了,其实不然。
这里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学生的层面,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不知道,还到处高谈阔论,讲的都是看似深奥实际没用的东西,他们没有理解各种技术指标背后的意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对最原始的交易数据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的加工而已,过度的解读技术指标,其实还不如看最原始的K线。
高手不同,高手在别人谈论行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默”,为什么会沉默,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预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听两个人争论明天的黄铜期货行情到底是涨还是跌,就感觉跟两个人讨论明天的天气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一样无聊,对于高手,只要明早出门的时候看看天是不是阴的,而选择要不要带一把伞而已。
高手实在是懒得和别人争论,因为在高手的思维里,没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预测明天的行情,他只会说,行情会波动。
而沉默其实是一种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现,也显出除了高手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当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预案以后,你已经波澜不惊了,甚至会感觉交易其实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计划,然后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场中成为最终的赢家,最核心的问题,其实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你最终能走多远。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