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正式出炉。
从排名来看,伦敦和纽约的地位自然不可撼动,今年全球一线城市的变化在于,香港前进一名入围前三,北京首次进入四强,深圳首次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此外,不少新一线城市实现了跨级别的跃升:成都从Beta-升至Beta+,杭州从Gamma+升至Beta+,天津从Beta-升至Beta,南京从Gamma+升至Beta,武汉从Gamma-升至Beta。(注:GaWC对城市进行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划分,即全球一、二、三、四线。)
这些名目繁多的城市排名靠谱吗?对我们工作、生活有何影响?
GaWC城市排名的依据是什么吗?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城市竞争加剧,近年来各类城市排行榜层出不穷,但不同的排行榜侧重点不同。
其实对于这种评比,大家乐一乐就行了,仅作参考而已,千万不要当真。比如,有一个城市竞争力的评比,除了香港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进不去;还有一个比较权威的评比,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北欧几个城市每年都是名列前十,那个是按照城市的老百姓居住舒适度、安全、房价压力等来评的。总而言之,评比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
至于上述GaWC城市排行榜,主要是基于金融、专业和创新知识流这三个维度来评比的。
部分城市排名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不用说了,因为中国是大一统国家,所以北京比较特殊,金融、创新(中关村)、知识(高校)都集中在北京,所以北京的排名上升很正常。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功能主要是政治,纽约主要是金融,硅谷就是创新,好莱坞就是文化,分工明确,特色明显。
中国的深圳主要就是创新,以华为、腾讯等头部科技企业为代表。杭州也一样,有阿里巴巴在那儿,它的排名自然也就上升了。成都则是因为西部的崛起,它基本上是西部城市的领头羊,所以这几年成长很快。
这个排名对年轻人就业选择有何指引?
对个人的影响就因人而异了。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城市。比如美国人一辈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换很多城市生活。
以我为例,我刚开始留学的时候在克利夫兰(位于美国中北部),因为那个时候克利夫兰签证容易拿;毕业以后我想进一步深造,所以就转专业到了纽约;后来我想做金融,那么纽约的华尔街肯定就是首选;等到了四十多岁,我觉得我应该退出第一线,所以我就移民到了多伦多,因为多伦多是加拿大金融最发达的城市,多伦多的卑街(Bay Street)就对标于纽约的华尔街。
在美国,如果你喜欢高科技,自然就去硅谷,但如果你喜欢微软公司,就去西雅图。在中国,如果你想搞影视传媒,肯定首选北京,因为大公司、大导演、人才等各种资源都在那里。上海则是金融业最发达,如果你想到金融第一线,上海肯定是首选。如果你想从事高科技创新,那么深圳的华为、腾讯,杭州的阿里巴巴就是首选。
中美城市如何对标?
上海对标纽约,硅谷相当于深圳,西雅图可以对标为成都,因为那里的生活比较舒适,房价没那么贵,竞争也没那么厉害。
美国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跟成都对标,就是所谓的“南部金三角”,也叫“德州金三角”,即休斯顿、奥斯汀、达拉斯,那里房价低,失业率也低,各方面都比较舒适,很多企业也搬过去了,这点跟成都比较像。如果有年轻人不想到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同时又想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就可以去那里。
总之,年轻人选择就业、发展的城市,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特色,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来考虑,对于文章开头所提的那种城市排名,大家乐呵乐呵,完了该干嘛干嘛,千万不要当真。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