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消费者防剁手指南
2019年你还有三个大坎要过:国庆大折扣、双十一跳楼价、双十二爆划算。
马云虽不再是阿里巴巴的总裁,但我们剁手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商家早就洞悉消费者心理。
二狗子走过看见一条500元的围巾,停了3秒想走,却看到广告牌:天气转凉了,给心爱的她买条围巾。
他想起了和她广场舞的翠红,随后进了店。
这种心理变化背后的逻辑是:给自己买围巾,花的是生活账户的钱;但给女神买围巾,花的是情感账户。
生活账户有明晰界限和天花板,但情感账户不压榨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压出多少钱。
这是著名的“心理账户”学说。
但二狗子看到琳琅满目的围巾,怎么选呢,开始纠结……老板见势不妙,抛出绝招——这条500元的围巾,加1元换购一个帽子。
人们对数字不敏感,对比例敏感,你买围巾送帽子,人们会觉得帽子廉价,但如果给人感觉1元可以换个帽子,这种比例感会让人更心动。
这叫“比例偏见”。
更厉害的在后头:看二狗子还纠结,老板带他看旁边998元的。
这么一比较,二狗子觉得500元那条挺便宜的。看到没,998元那条不是给你买的,是用来比的,这叫“价格锚点”。
这时候老板再加两招,“七天包退换”,先付“订金”,二狗子就沦陷了。
这都是利用了消费者“损失规避”和“沉没成本”的心理:绝大多数消费者买了东西,就不太想失去,付了订金,就会期待得到。
商家套路一招接一招,镰刀把把,唯恐韭菜割不完。
05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曾说:“如果你的想法不值一驳,那么请让你的想法变得晦涩难懂,否则大众就会轻易发现毛病。”
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卢克.约翰逊抱怨道:“职业经济学家声称自己了解贸易和金融,了解市场和信贷,可他们昂贵的意见和深奥的辩论有什么实际效益?西班牙等国家已经被失业率压垮了,经济学家们给出过什么解决方案?”
可见,经济学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大上,甚至可能是故作高大上。
总而言之,学点经济学,理性大于感性,你可能就能克制住欲望。不求在斗智斗勇过程中,斗赢商家,但求你能护住那珍贵的钱包。
作者:小狼女,青年成长博主,商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