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包容 审慎监管 激发市场活力
2019年,史上最严厉的清理整顿猛药灌了3年,官方对清整成效是这样总结的:一度猖獗的艺术品份额化、贵金属、石油、邮币卡等违规交易基本停止,分散式柜台交易、现货连续(延期)交易、融资融货交易、现货发售交易等违规模式得到整治,“微盘”交易平台等得到清理,交易场所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而民间总结的是,“给孩子洗澡,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记者看到的是,绝大多数交易场所在重棒管教下气绝身亡,或淹淹一息成为“僵尸”,整个行业被捆得手脚不能动弹,石化成雕像,了无生机。
所幸,2019我们尚能对“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治理手段有所反思,想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开启管与放的“左右手互搏”。
2月12日,商务部等12部委出台《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两份文件聚焦平台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直指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要求:对看得准、已经形成较好发展势头的,分类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避免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对一时看不准的,设置一定的“观察期”,防止一上来就管死。加快研究出台平台尽职免责的具体办法,依法合理确定平台承担的责任。及时推动修订不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加快破除制约平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2月5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率先启动探索构建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箱”试点。记者了解到,上海、广州等9个省市也将进行试点:在守住底线边界上放开创新,经过一段时间测试,如结果良好,企业可从“监管沙箱”中“毕业”到市场中畅游;如果创新不成功就停止或退出。
一些“维权公司”以法律、正义化身“代客维权”“职业维权”,演化为“讨债公司”,广撒网,碰概率,组织人员“闹访”向政府和机构施压,逼其就范,“吃相”难看,行业包括地方监管部门反响强烈。2019,得到回应。
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打击以“打假”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依法规范牟利性‘打假’和索赔行为。”9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也作此明确规定。8月7日,《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明确:对专业投资人“冒充”小白去索赔的,不予支持。12月2日出台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这意味着,靠恶意维权牟利者可以歇歇了。
在激发市场活力上,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作出重大决策,我们从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可窥一斑:“支持”相关自贸区开展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从“先行先试”到“允许”到“鼓励探索”到“加快培育”的措辞上,不难看出中央对一些交易场所的建立、业务的开展上,希望开放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