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

近日,中国生物医药界国家级盛会——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近30位院士、300余位重磅专家、1000余名专家学者、近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5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汇聚成都,共谋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据悉,本次大会以“高水平创新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承办,将进一步促进生物技术领域融合创新与交流合作。

共谋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

近30位院士齐聚蓉城

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本届大会吸引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等在内的近30位院士来蓉。此外,阿斯利康、拜耳、GSK、艾伯维等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5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也齐聚成都,共话生物技术创新发展。

共谋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

大会开幕式上,三位院士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主题报告分享,与参会嘉宾共同探讨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围绕“免疫治疗的创新与临床转化”,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进行主题报告,详细介绍免疫调节和免疫应答的核心要素,以及T细胞在炎症疾病的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分享了免疫学和免疫治疗的前沿信息。

“疫苗研发新技术进展”是公共健康领域的热点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聚焦上述主题开展报告,详细介绍重组新冠疫苗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分享了新冠疫苗研发的历程。

针对未来食品主要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作题为“立足生物制造 发展未来食品”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与食品生物产业密切相关的生物技术,分享未来食品工业发展前景。

此外,当天的开幕式上,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编的《2023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23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2023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生物医用材料》和《2022中医药发展报告》4本权威医学报告新书正式发布,分别从生物科学研究、临床医学研发、生物医药材料和中医药等领域总结和介绍了未来发展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设置16场分会和3场专题边会

共谋生物技术高质量发展

大会聚焦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核素药物等专业领域,设置16场分会,与往届相比,此次分会内容和主题更加细化,看点十足。

其中,围绕药械企业创新突围和战略布局主题,企业创新分会聚集拜耳、GE、罗氏、AZ、默沙东等世界500强企业10余家,以及齐鲁制药、联影医疗等全国工业百强和创新企业90余家进行分享和交流,探索国内外药械创新合作新模式和新机遇。青年人才分会邀请10余名科技部重大专项成果青年科学家参会,发布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全球青年人才策源计划第二批项目榜单。金融资本分会邀请君联资本等生物医药领域清科榜单前50强以及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主题报告,并发布科技成果路演项目榜单。

此外,大会还设置实验动物资源闭门研讨会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3场专题边会。

其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题边会聚焦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需求对接,将推动欧林生物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柏奥特克与美莱德等成渝协作项目签约,以及生物城-海科中心-成都海关签约,围绕海关应用技术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创新动能。

生物产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开幕式上,《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公布了2022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

据悉,排行榜分为综合竞争力和单项竞争力榜单,梳理排行榜发现,获奖榜单均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优势城市,比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第一方阵。

共谋高水平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

作为成都生物技术发展高地,近日,成都高新区企业——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和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先后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并即将上市。

据悉,成都蓉生药业已在生物城完成血液制品产业基地建设并顺利投入生产运营。同时,重组凝血因子车间也已完成建设,正式投运后,公司将成为亚洲首家生产第四代免疫球蛋白、全球首个可同时生产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重组产品的生产基地。

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积极引育顶尖人才和高端科创平台,推动企业创新品种快速增长,加强创新品种国际合作,欧林生物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成立疫苗开发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1类创新疫苗A群链球菌疫苗即将申请新药临床试验;康诺亚与阿斯利康达成抗体偶联药物CMG901全球独家授权协议,协议出让价为国内该靶点出海第二高价12亿美元……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瞄准生物产业未来赛道,加快人才引育和创新品种研发上市步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1)
上一篇 2023-10-25 19:05
下一篇 2023-10-25 19:17

相关推荐

  • 成都推动出海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支撑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出海成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布局。为贯彻中央和省市对外开放部署,加快构建“立足成都、服务全川、辐射西部、链接全球”的出海综合服务体系,“成都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暨蓉品蓉企出海资源对接活动”9月10日举行,成立成都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授牌首批“开放成都”海外合作伙伴。同期,还开展出海相关主题分享和对接活动。 企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成都筹备启动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聚焦蓉品蓉企出海需求,成都正筹备启动建设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通过集成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资源,为蓉品蓉企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功能平台,将为在川在蓉企业出海提供系统化供给、精准化对接、专业化服务。 成都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将构建境外经贸网络、专业服务联盟、线下综合服务场景、线上数字服务体系四大功能模块,带动一批外贸外经新增量,孵化一批“蓉品蓉企出海”市场主体,引育一批出海企业总部,集聚一批“开放成都”合作伙伴,通过做强功能平台、做优出海服务,推动川企蓉企在更大空间实现更大发展。 如今,国际经贸格局正面临历史性重塑,企业出海渐成共识。如何更好地顺应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分工格局重塑趋势,服务地方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全球化布局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 成都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今年1-7月,成都进出口4985.3亿元,增长6.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2.7%;成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9.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总量的72.5%。在贸易带投资的推动下,成都正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 上半年,博恩思医学机器人与比利时奥西学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中比在人工智能手术、临床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及技术出海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面向全球的医学机器人培训中心与创新交流平台。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并非…

    2025-09-10
    4.2K
  • Web3出海指南|新加坡加密货币监管简明框架

    新加坡是全球对加密资产最为友好的司法管辖区之一,虽然经历 2022 年「加密寒冬」后监管环境有所收紧,仍是全球加密中心之一。 根据加密资讯网站 CoinDesk 2024 年底发布的调查报告,新加坡在全球加密货币监管友好度方面排名第四;新加坡居民加密货币持有使用率达 23%,约为全球平均水准(7.8%)的 3 倍,每 3 人中即有 1 人对加密货币法规与控制措施有所关注。 另据《联合早报》援引本地加密货币交易所 Independent Reserve 发布的数据,加密货币投资在新加坡越趋主流,九成受访者知道加密货币,58% 的受访者视比特币为投资资产或价值储存,47% 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购买加密货币,四成受访者已持有加密货币,15%的受访者把比特币看作金钱,9% 认为它是骗局。 2024 年,新加坡累计颁发了 13 张主要支付机构(MPI)加密货币许可证,数量是 2023 年的 2 倍。据 ApeX Protocol 研究,新加坡拥有 1,600 项区块链专利、2,433 个相关工作岗位和 81 家加密交易所,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新加坡独特的监管清晰度、技术基础设施和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各种 Web3 实体的热门目的地,涵盖加密交易所、代币发行者、区块链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包括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和 Binance 创始人 cz 等在内的许多行业大佬都曾移居或常驻新加坡。 新加坡加密产业发展优势 1、监管清晰 谈及加密货币,人们最常说的一个词便是「监管不明朗」,但新加坡是个例外。 新加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为行业内各种企业和资产管理者提供清晰框架的领导者。与其他司法管辖区相比,新加坡对加密货币监管和零售准入的…

    2025-01-16 Web3
    45.7K
  • 自如转战海外“自救”

    对于正在谋划IPO的自如来说,出海显然是它要给资本市场讲的“新故事”。

    2024-05-22
    5.1K
  • 印度又发难!vivo中国籍临时CEO被捕

    12月23日,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打击金融犯罪机构逮捕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印度子公司的两名高级员工。Vivo表示将提起法律诉讼。 据印度本地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被捕的是vivo印度分公司的中国籍临时首席执行官,以及该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及顾问。 消息人士称,被捕的两人被带到德里一家法院拘留,将于12月26日出庭。目前,两名vivo员工的身份尚未得到最终证实。 vivo发言人表示:“我们对印度当局目前的行动深感震惊。”“最近的逮捕表明骚扰持续存在,因此产生了不确定的行业环境。我们将坚决使用所有法律途径来应对这些指控。” vivo并非第一次遭到印度当局针对。 综合印媒报道显示,去年7月,印度执法局以洗钱嫌疑为由,突击搜查vivo及相关企业在印办公地点,指控vivo印度子公司“非法”向中国转移6247.6亿卢比,相当于该公司一半左右的营收规模,以逃避在印度纳税,并声称破获了一个涉及中国公民和多家印度公司的重大洗钱团伙。 今年10月,印度执法局逮捕四名vivo印度子公司高管,其中包括一名中国公民。执法局声称,这4人涉嫌参与洗钱,但vivo否认这一指控。本月7日,印度执法局就洗钱案向vivo印度子公司提交指控,vivo被列为本案主要被告。 公开资料显示,vivo于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并在2015年响应“印度制造”的政策号召在印度建厂,厂址位于在印度北部的大诺伊达地区;2018年,vivo披露了其“印度制造”决策的第二阶段决策——vivo在印度采购了169英亩的地皮,扩建工厂。另据vivo 2021印度影响报告,vivo在印度雇佣员工10000名,年产能约为6000万部手机。目前,vivo已经是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市场占比接近20%。

    2023-12-26
    4.1K
  • 基石药业将拓舒沃®在大中华地区和新加坡的独家权益出售给施维雅

    12月21日,港股创新药企拓舒沃®(艾伏尼布片)的独家权利转让给施维雅公司。根据协议条款,基石药业将获得总额5000万美元的付款。该交易预计将为基石药业实现潜在的未来现金流,亦旨在收回对该资产的历史投资。 该项交易带来的获益将有助于基石药业优化资源配置,专注研发更多具有全球权益的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优的候选药物,同时也有助于施维雅扩展拓舒沃®大中华地区和新加坡的适应症范围,并提升患者对该药物的可及性。 交易获益有助于专注研发 惠及全球患者 根据公开消息,基石药业将以4400万美元的交易价格将拓舒沃®在以上区域的权益转让给施维雅,并将在交易交接完成后再获得600万美元的交易款项。因此,基石药业与施维雅的许可协议将被终止,基石药业将无需再支付后续的研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2021年,施维雅公司收购了Agios公司肿瘤业务。基石药业与Agios公司自2018年达成独家合作与授权协议,先后获得拓舒沃®在大中华地区和新加坡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对此,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杨建新博士表示:“在过去的近三年里,我们与施维雅紧密合作,携手在亚洲地区开发和商业化拓舒沃®,使之成为中国首个IDH1抑制剂,最大程度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基石药业为该药的商业化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已授权区域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我们期待施维雅作为该产品的全球权利持有方,进一步提升这一创药物的可及性。同时,该交易带来的获益将有助于我们专注研发更多具有全球权益的同类首创、同类最优药物,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高品质的创新疗法。” 施维雅全球产品战略执行副总裁Philippe Gonn普吉华®在中国大陆区域的独家商业化推广权授予艾力斯,基石药业将获得首付款和后续的研发里程碑付款,并将继续获得普吉华®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收入,艾力斯将从基石药业收取服务费。 基石药业表示未来也将不断发展和扩大自身的优势,将战略及管理重心放在研发阶段,推进更多差异…

    2023-12-21
    3.4K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ten = one
Powered by Math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