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停牌应对突袭 王石能否一石三鸟

万科管理层争取到了近1个月的时间来应对宝能系的“突袭”,并期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摊薄宝能系股权、扩大管理层阵营的话语权、用时间换取更多空间。

宝能系的疯狂质押

前海人寿12月20日发表的声明表示:前海人寿作为金融机构,严格遵守并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定期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指导。

截至目前,虽然有观点质疑宝能系的资金来源,但尚无任何证据佐证。不过,在频繁举牌万科及其他A股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宝能系的质押之路确实疯狂。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测算,迄今为止,宝能系成员企业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前海人寿仅在举牌、拟参股万科及其他A股上市公司,动用资金规模已超600亿元,其中实际耗资约480亿元。

钜盛华自身显然无法完成规模如此巨大的举牌行动。该公司12月16日披露,截至2015年10月底,总资产为523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仅有22.26亿元。

前海人寿虽然资金相对充裕,但资金运用却受到监管限制。《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测算,在举牌万科及其他A股上市公司过程中,实际动用的约480亿元资金里,约有220亿元来自前海人寿。

按照现有规定,保险资金权益、不动产类资产的账面余额,上限均为总资产的30%。而其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前海人寿总资产为1260亿元, 用于不动产、权益类投资规模最多为780亿元。据多家上市公司此前披露,前海人寿、钜盛华计划参与的定增,规模亦达120亿元以上,其中又以前海人寿为 主。按上述数据静态测算,前海人寿可用于权益投资的资金,已经逼近监管上限。

实际上,动用杠杆资金大规模举牌,一直是宝能系公开的秘密。万科4.97%股份,共计耗资96.5亿元,而涉及的7个资管计划,均采取分级形 式,全部由钜盛华充当进取级、劣后级、普通委托人,共计出资32.1亿元,优先级出资人共计出资64.3亿元,杠杆比例为1∶2。

这还不是宝能系增持万科的全部杠杆资金。公开信息显示,10月15日至11月9日,钜盛华已将所持有的7.28亿股万科股票,质押给了鹏华资产,该部分股份共计占万科总股本的6.59%。

由于钜盛华并未披露全部举牌、增持资金来源,目前其杠杆资金的具体规模,尚不得而知。公募基金资管人士此前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若全部按1∶2的比例计算,钜盛华获得的杠杆资金规模在120亿元以上。

这似乎无法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据媒体此前公开报道,今年2月份以来,仅宝能控股一家,就通过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约76亿元,钜 盛华在各类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规模则达到85亿元。此外,宝能地产10月22日披露的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宝能地产共取得银行 授信209.77亿元,其中已使用173.05亿元,尚有36.72亿元没有使用。

实际上,自2015年8月以来,宝能系便大量质押成员企业股权,用于筹集资金。工商资料显示,今年8月10日,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宝能控股)、宝能地产,分别将所持深圳中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林实业”)9.93%股权、41.07%股权质押。

在此过程中,宝能系成员还出现了循环质押的情况。资料显示,6月16日、10月31日,宝能控股分别将所持宝能地产4.03亿股、2.23亿股质押。中林实业亦在6月16日,将所持宝能地产4500万股质押。

在宝能系增持过程中充当先锋的前海人寿、钜盛华的股份,同样被大量质押。2015年8月到12月,姚振华、深粤控股等个人和企业,陆续将所持前海人寿数十亿股质押。

从质押对象来看,宝能系的资金,除了通过南方资本、泰信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成立的7个资管计划以外,主要来自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资料显示,宝能地产、宝能控股所持合计51%中林实业股权,质押给了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宝能控股、中林实业用于质押的宝能地产股权,则质押给了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等,姚振华所持前海人寿股份,质押给了上海银行南京分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5-12-21 17:19
下一篇 2015-12-21 18:52

相关推荐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