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坠落的晶科科技:补贴断奶,股价业绩双重腰斩,甩卖资产续命

去年5月上市之初,晶科科技(601778.SH)凭借超过300个光伏电站、3吉瓦(GW)的装机容量,被称为“民营光伏电站第一股”。

但《碳中和日报》注意到,上市以来晶科科技徒有规模效应,盈利能力并不理想,2020年报业绩大变脸,净利润持续下滑,至2021年一季度陷入亏损。且高负债、现金流一直很紧张,让晶科科技体会到现实的“骨感”,股价相对高点已近腰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年里,晶科科技为了及时止损,开始频繁变卖电站资产,已将28家子公司或项目公司出售。随着光伏产业进入“零补贴”时代,靠政府补贴的光伏企业被拔去“奶瓶”,晶科科技在市场竞争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

急速坠落的晶科科技:补贴断奶,股价业绩双重腰斩,甩卖资产续命

无奈出售资产

晶科科技的主营业务有两块,一是光伏电站运营,二是光伏电站EPC,也就是自己运营电站和帮人建设电站。2020年的主营收入35.24亿元中,光伏电站运营占比81.78%;光伏电站EPC占比18.22%。

但从去年年底开始,让市场人士瞠目结舌的是,晶科科技疯狂甩卖作为核心的电站资产,一路“卖卖卖”不可自拔。

  • 第一次是2020年12月5日,将其持有的安陆盛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湖北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对价为2373.40万元。
  • 第二次是2021年4月30日,将其持有的鄱阳县晶科电力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山东水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对价为28041.29万元。
  • 第三次是2021年5月22日,将其持有的左云县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和江苏旭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湖北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对价合计为46761.73万元。
  • 第四次是2021年7月8日,全资子公司晶科电力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宜兴品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宿州盛步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和宿州晶海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各100%股权,出售给湖北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对价合计为12533.74万元。

据《碳中和日报》统计,晶科科技这四次出售电站资产,累计获利达8.97亿元。要知道晶科科技去年一整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才4.15亿元,短短7个月内,光靠卖电站已经是一年利润的两倍之多。

频频甩卖电站究竟事出何因?第一次出售时,晶科科技在公告中解释称:“为改善资产结构,回笼资金,降低国补拖欠对公司的影响。”之后三次,晶科科技统一表述为“为持续改善自持电站的结构和收益质量。”

碳中和日报》关注到,晶科科技频繁出售电站,可能与光伏补贴减少直接相关。近年来,吃了多少政府补贴,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水平。2020年晶科科技共收到国家电费补贴回款1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2%。可以说,晶科科技一直极度依赖补贴生存。

但经过多年发展,新能源补贴已逐步收窄。至202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1年起,中央财政不再补贴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

随着光伏产业进入“零补贴”时代,昔日依赖补贴的晶科科技无疑被断“奶瓶”,不得不选择在卖电站“节流”的基础上增加“开源”。

值得注意的是,晶科科技一边对外出售电站资产,一边还在募投新光伏发电项目。今年4月,晶科科技发行30亿元可转债券,所募得资金将新建5个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84.3MW。

业绩逆势下滑

上市之初,晶科科技被炒作为“民营光伏电站第一股”。但近几年来,晶科科技业绩连续下降,不仅与市场对其的期待相差甚远,且在整个光伏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这份下滑的成绩单显得格外“扎眼”。

2018年至2020年,晶科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66亿、53.40亿、35.88亿,同比变动74.34%,-24.42%及-32.8%;净利润分别为9.02亿、7.29亿和4.76亿,同比变动31.30%,-19.18%和-34.71%。

显而易见,自2019年起,晶科科技的营收和利润便开始走向下坡,2020年的业绩相较2018年已完全“腰斩”。

对于2020年业绩下滑的原因,晶科科技在其财报中解释道:“因天气和疫情限电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2020年公司完成发电量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41%。同时,主要受疫情影响,公司光伏电站EPC业务受订单获取、施工进度及并网时间延迟影响,EPC业务收入同比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导致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量达2611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加了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行业优异的表现更反衬出晶科科技的尴尬。

等到2021年一季度疫情缓和,晶科科技却又受到组件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其业绩却进一步下挫。净利润亏损1.1亿元,同比变动-356.34%;营业收入7.06亿元,同比变动-0.24%。

据《碳中和日报》分析,目前市场留给晶科科技的盈利空间相当有限。从收入端来看,近年来国内光伏电价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从成本端来看,光伏组件的采购成本占电站投资的比重较大,因此光伏组件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公司的营业成本。

而今年在硅料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的影响下,光伏组件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据梳理,1-7月,光伏组件价格一路走高,1月份最低价格在1.48元/W,7月份已涨至1.725元/W。业内专家预测,在需求激增的情况下,下半年组件价格回落或无望。

业绩不佳同样表现在股价方面。在经历过上市阶段的暴涨后,晶科科技股价最高达到10.52元,之后便整体呈现震荡下跌态势。即使在碳中和概念热炒的情况下,公司也未被二级市场充分关注。截至2021年8月9日,收盘报价6.07元,较高点已接近“腰斩”,较发行价也相去不远。

护城河浅是硬伤

《碳中和日报》注意到,晶科科技业绩下滑,或许与自身护城河较浅,同时对研发投入过少有关。

2020年,晶科科技的研发费用仅为508.7万元,同比上年还减少28.1%,占营收比例为1.42%。2020年年报显示,其通过公司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余额的比例为0%。这对于一家同期收入达到35.88亿元的光伏科技企业来说,科技含量过于稀少。对比A股光伏板块,2020年每家企业平均投入研发费用2.04亿元,晶科科技仅有平均水准的2.5%。

光伏发电行业作为我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近年来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加剧竞争。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国家五大发电集团等国企开始大举进军光伏行业,阳光电源通威股份、正泰电器等民营上市公司也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入光伏发电领域。越来越多类型的公司在光伏发电领域兵临城下,晶科科技的护城河却实在太浅。

此外,在补贴滑坡、电价下降、原料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晶科科技开始陷入资金流转不畅、财务成本增加的困境。

根据2021年一季度,晶科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为63.17%,总负债为187.74亿元,均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超过60亿元。

大量债务让晶科科技的财务费用高居不下,并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2018年—2020年,公司的财务费用分别为9.46亿元、9.56亿元和8.41亿元,占当年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39%、17.90%和24.83%,财务费用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碳中和日报》注意到,晶科科技还有大量隐形债务。其7月9日公告称,又为4家全资下属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3.1亿元。根据公告,截至2021年5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人民币约137.92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比例为124.59%,其中,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余额为人民币约118.53亿元。

控股股东的资金链亦十分窘迫。截至目前,控股股东晶科集团质押公司5.12亿股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60%,占公司总股本的18.52%。对于高比例的质押原因,晶科集团明确表示为主要用于前期贷款置换以及投资需要。

光伏平价时代下, 晶科科技能否扭转颓势,还需时间检验,《碳中和日报》将会持续关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4)
上一篇 2021-08-04
下一篇 2021-08-11

相关推荐

  • 关注函回复难产,还被原材料商起诉,聆达股份跨界光伏失败了吗?

    光伏跨界潮水退去,“裸泳者”最终现形。聆达股份(300125.SZ)在停产停建、银行账户冻结后,本该于3月25日进行回复的交易所关注函,也宣布延期回复。此前,公司的2023年度报告也宣布延期。 聆达股份子公司嘉悦新能源一期主要生产的是P型光伏电池,占总营收比例超过90%。由于N型光伏电池的快速应用,P型光伏电池、组件经历了大幅度降价,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电池厂正遭到成本与销售的两头挤压。 3月26日,聆达股份收于7.82元/股,总市值20.93亿元。《碳中和日报》注意到,2022年8月,聆达股份股价一度达到36.67元/股,时至今日,公司市值距离高点降幅约78%。 关注函延期回复 3月15日晚间,聆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受技术迭代、光伏产业链价格等因素影响,为减少损失及整体经营风险的角度考虑,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产,停产时间至2024年4月15日。 根据媒体报道,公司实际停产时间或已更早。3月18日,深交所对聆达股份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停产的具体时间,公司是否按照《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及时披露停产公告,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的情形。 此外,还要求聆达股份补充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光伏电池片主要技术路线、毛利率等情况,以及此次停产的主要原因及具体影响;补充说明为恢复生产拟采取的主要应对计划,能否按相关计划及时、有效恢复生产,并充分提示无法恢复生产的风险;结合公司人员配置、技术研发和储备、核心设备采购、经营模式、与同行业公司的竞争力差异、获客能力等,补充说明前期通过金寨嘉悦新能源跨界投资光伏电池片业务是否稳健、审慎; 同时,聆达股份还需补充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相关产线厂房、设备等资产是否存在减值风险;说明金寨嘉悦新能源当前光伏电池片库存及跌价准备计提情况,结合当前市场价格情况说明是否充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根据关…

    2024-03-26
    2.0K
  • 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净利润暴涨近300%,一度“落后”现宣告王者归来

    回顾2023年的整个光伏行业,只能说喜忧参半,甚至是一片唱衰之声不绝于耳。这种消极的论调连贵为行业龙头的隆基绿能也难以幸免,高强度竞争下产业链成本加速下降,价格一跌再跌,一些组件的价格出现了年内48%的最大降幅,使得许多供应企业及早的对2023年做了“草率”的总结,迫不及待的开始展望2024年。然而,在行业整体处于不太理想的背景之下,另一龙头——晶科能源却在2023年第三季度交出营收同比增长61.25%、净利润同比暴涨298.94%的炸裂数据,宣告昔日的行业龙头王者归来。topcon在上一年的大放量,这个在A股上市不过2年多的光伏龙头,刚上市股价就一路高涨111%,市值突破千亿,如今仅一个季度的业绩也足够让人惊喜,如此“逆天”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业绩炸裂,股价应声上涨 相比与去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近3倍,晶科能源的前两个季度业绩可以说更好、更为出色,早在2023年8月中旬公布的半年报中,上半年营收536.24亿元,同比增长60.52%,归母净利润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58%。这份半年报一经公布,股价也应声上涨,当日以11.84元\股的价格,冲上1184亿元的总市值。上半年的业绩可圈可点,营利双收,第三季度产业链价格企稳和终端需求持续释放,下半年主打产品N型TOPCon高效电池进入大规模量产,全球市场供不应求的趋势,产能必也将进一步扩大,拥有超过12GW硅片、电池片、组件垂直一体化产能的晶科能源凭借过硬的技术壁垒,在海外占据组件产品60%的销售比,成为全球最大的N型产能、出货企业。上半年光伏上游硅料、尤其是多晶硅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成本也随之下降,引发产业保持高增长,下游应有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具有N型产品核心技术在手、雄厚的科研实力、可靠的产品服务和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让晶科能源在营收、净利润、造血、研发创新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突破,提前在海外布局的战略也…

    2024-02-21
    11.2K
  • 光伏下游又要面临“不可承受之轻”?产能过剩周期中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据国家光伏新增装机量21.32GW,环比提升56.5%,今年前十一月新增装机累计达163.88GW,全年装机量有望达到180GW。更乐观的预测则认为,随着第一批大基地在1231之前并网,今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00GW,这几乎是2021年装机量(53GW)接近四倍。 今年以来,随着硅料供应瓶颈消除,组件价格几乎“半价”促销,同样让组件厂压力颇大。多位头部企业高管呼吁,低价组件伤害全行业,预计组件价格在明年将迎来反弹。 全年装机有望实现200GW 临近年末,光伏行业依然能传来振奋消息: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针对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情况,在今年已上调一次装机预期的基础上,二次上调预测数据,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为160GW至180GW,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全球装机则由305-350GW上调至345-390GW。 事实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还稍有保守。有关负责人提到,考虑到第一批风光大基地必须在年底前并网,全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还有提高。另根据行业机构统计,全年装机在直流侧预计达到200GW。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40GW,同比增长145%,属于近10年来最高增速,且多数月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3月份最高超过了400%。 在上游制造方面,各环节均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电池产量约404GW,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74%、72%,上述产量规模均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 不过,根据机构统计,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均将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预测,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现状,几乎成了各环节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国金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同比增长30%至490GWac(对应组件安装量约650GW、产量650-…

    2023-12-27
    2.7K
  • 电池技术三分天下格局已显 谁能笑傲2024光伏江湖?

    12月下旬,持续一年的电池技术迭代赛持续升温,在隆基绿能以HBC技术刷新单结硅电池效率转换世界纪录后,爱旭股份紧随其后发布业内首款双面BC组件,以填补集中式电站市场空缺。 与前代PERC技术不同,N型时代的技术路线更呈现“百花齐放”的显著特点,围绕何为“主流”的比拼还在继续。目前,晶科天合光能、东方日升和华晟5GW义乌工厂达产后,今年底会形成25GW电池和组件的ABC产能;后续到2024年济南等基地的建设,ABC产能会达到40GW以上。 叠层电池欲“搅局” 在BC电池之外,叠层电池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的另一条路径。根据现有条件,单结晶硅电池量产的最终效率预计在27%附近,而要实现30%以上的转换效率,叠层几乎是最可行技术。今年11月初,隆基绿能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3.9%,成为目前全球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 由于叠层电池通常底电池部分基于晶硅电池,顶电池采用的是钙钛矿。因此,在晶硅电池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仍处于产业化初期的钙钛矿就更受关注。极电光能总裁于振瑞在日前表示,钙钛矿产业化还需两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一是大面积下的效率提升,二是达成并验证25年寿命。 据沈文忠介绍,晶硅-钙钛矿的叠层电池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据他介绍,钙钛矿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很难达到20%以上,单纯的钙钛矿要挑战晶硅是很难的。钙钛矿只有用在晶硅上,做晶硅做不到的事情,钙钛矿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流N型电池均可实现叠层技术。光伏领域的应用潜力。 业内分析认为,叠层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特定领域有较好的应用需求,但目前叠层电池的成本较高,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对此,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也认为,从长期来看,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则是“双碳”时代的最佳技术选择,有望实现30%量产转化效率,推动光伏发电成为有史以来最便宜的…

    2023-12-27
    2.4K
  • 华东重机“甩包袱”提速 原东家保底7亿购回 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光伏

    为了加快转型“追光”脚步,华东重机(002685.SZ)即将剥离业绩表现欠佳的数控机床业务,进一步改善业务结构规划及优化未来战略布局。 根据华东重机10月19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100%股权在深圳联合产权眼镜财经》关注到,本次转让将有一个“保底”的选项,若在挂牌期间仍未能征集到意向受让方,华东重机第一大股东周文元所控制的广东元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元科技”)将以7亿元的交易对价受让上述资产。 近年来,受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以润星科技为主体开展的数控机床业务经营规模出现下滑。如果能够顺利售出,业内认为,将会利于华东重机改善财务状况和业绩指标,同时增厚公司营运资金储备,便于聚焦资源集中力量,实现业务转型和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若征集无人报名,原实控人将以7亿元回购 10月19日,华东重机披露,公司董事会同意将全资子公司润星科技100%股权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第三次公开挂牌转让,并将挂牌价格下调至7亿元。本次挂牌起止日期预计为10月20日至11月2日。 由于润星科技占毛利率分别为5.42%、6.38%及23.82%,近年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迅速,2022年以来毛利率水平有所改善。 据悉,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收入增长主要系国内整体经济复苏推动港机市场景气度回升,以及海外重点客户新加坡港务集团(PSA)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完成项目验收交付。 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将剥离盈利能力不佳的智能数控机床业务,专注于集装箱装卸设备以及年报中表示,计划到2024年建设30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至2025年建设50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片产能。 华东重机认为,通过拓展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业务,以实现业务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除公司自身经营现金流,出售标的资产可以进一步增厚公司资金储备,以满足业务结构转型带来的整体资金需求。

    2023-10-22
    7.0K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