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书”泣血乞求暂缓召开,糖酒会究竟发生了什么?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惹人“骂”!

2022年,用“真实”印证了“2020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的预言,酒行业也一样,疫情反复、消费场景消失,大大超过了2020年新冠刚刚袭来时的损失。

在这场“浩劫”中,业绩“腰斩”的酒厂比比皆是,随时面临甩货“崩溃”、倒闭的酒商哀嚎遍野。

而随着离糖酒会召开的日期越来越近,酒商“搞串联”联合抵制“盛会”的传言,也让早已一拖再拖的糖酒会,游离在“延缓”与“不延缓”中,而10月20日在网上流传的“万言书”,更是让人清晰见证了酒商们的血与泪。

曾经万人期盼的糖酒会,究竟发生了什么?

1、控诉无门,我们真不想参加……

糖酒会,号称“天下第一盛会”,是酒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曾几何时,酒企期盼之,让新品绽放、品牌跃升,酒商期盼之,选一款得意的产品发大财,关联商期盼之,做广告、卖展位忙得不亦乐乎,ZF期盼之,活跃经济造福当地百姓。

可是,2022年的春糖会,与每一家期盼方,都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3月2日,组委会宣布:将定于2022年3月24日—26日举办的第106届全国糖酒会延期至4月举办。

4月29日,组委会宣布: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将继续延期举办,具体举办时间另行通知。

9月23日,组委会宣布:将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春糖)与第107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秋季)合并,于2022年11月10日—12日在成都中国西部博览城和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一个展会,从春天延到冬天,从温暖如春延到寒冬刺骨,而广大参展商的心,也如这天气的变化,从喜气洋洋迎盛会,变成了忧心仲仲骂盛会。

而“喜”自不必说,“骂”又是何因呢?

不是从媒体到各路专家,都在放言:冬糖会,真是一场及时雨啊,盛会之后,将一扫食品和酒类行业疫情下的“阴霾”,从此将继续是一片艳阳天。

既然,“盛会”后将又是艳阳天,那参展商咬咬牙,掏空身上最后的一块铜板,共同穿越黎明前的黑暗,共同去迎接新的春天,难道不“香”吗?

他们为何要为已经舍出去的一斗米,哭着闹着,泣血乞求主办方高抬贵手,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再举办这次盛会呢?

广东某参展商告诉藏獒说酒,如果阻止不了糖酒会,那就给我们这些发声企业延期,其他企业愿意参加就去参加。我们也不和政府对着干,政府想创收,我们不阻止,但我们不想参加,也望得到理解。

“万言书”泣血乞求暂缓召开,糖酒会究竟发生了什么?

另据了解,目前,加入“万言”书群体的企业,已高达上百家,他们的诉求主要有几下几点:

1、本来,参加糖酒会是满怀希望,期待疫情好转给行业带来生机,但目前大环境不容乐观,各地疫情此起彼伏;

2.一个展位,加上工作人员交通费、食宿等,少则十多万元,多则几十万,由于春糖变冬糖和疫情,展会客流量定会受到巨大影响,没有客流量,也就没有资源,期间付岀的金钱、人工和时间成本将付之东流;

3.目前疫情严重,对于酒行业来讲,下半年是销售旺季,如果不幸感染新冠,封控隔离,对企业来讲,又是一笔经济损失,为本来就很难的经营雪上加霜。

诉求字字珠玑,刀刀割在每个酒企和酒商的心窝窝里。

的确,糖酒会的初衷,是为推动整个食品行业的向上发展,让每个企业和渠道商走岀困境,去迎接新的未来。

“万言书”泣血乞求暂缓召开,糖酒会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如果,糖酒会不仅失去了这些功能,而且还给企业和渠道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损失,那这样的盛会,除了留下坑人的“骂名”,又还能留下什么呢?

时代的一粒沙,对超大品牌方来讲,或许可以视而不见,但就是这粒沙,却会要了一些中小渠道商的“命”。

而如果,冬糖会只剩下了“收割”的使命,那么,等这些“韭菜”都消失贻尽时,你只举镰刀怒吼,是不是空留下历史的笑话呢?

只有真正让这些并不算起眼的“小火星”都活着,糖酒企才仍会是活力和青春的象征,这难道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吗?

2、抵制!抵制!能有未来?

实际上,随着参展商的公开抵制,并不惜以“万言书”痛斥,暴露的真的是万般无奈中的万般无奈。

比如加入公开抵制行动的豪源百富,这是一家被称为成都“四大家”的超级明星酒商,其年销售额在10亿以上。如今,她也发岀了自己的“声明”,可见,这次糖酒会的“粗鲁”行动,已经伤了多少酒商、参展商的心。

“万言书”泣血乞求暂缓召开,糖酒会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酒商的这些延缓诉求,到底是否合规合法?

“酒为媒”的一名广告商指岀,法制社会,这是不可抗拒力原因。不来不打尾款或不要定金就是,买了房交了订金,你不要房了,未必还要找开发商退钱?维权要有依据,不能耍泼皮,可以看怎么协商把损失降到最低。会展广告公司也不是在吃血肉馒头,都不容易。街边租个店面都交了定金,你说由于疫情,或口岸感觉不好不租了,叫房东退定金试试看。与其在闹退钱毫无希望与依据,不如多想想,后面酒怎么卖,明年春糖会还来不来,如何规划布局,其实来成都多参加一些论坛听听各种高手,专家面对酒行业的一些思想也是收获。去外面上课还要花不少钱。可以想办法“拼展”嘛,资源整合利用。抱团取暖,为什么非要摘个独立展位。一鸡多吃嘛,众筹分摊压力。

看来,糖酒会如果照正常举行,要退展位费,应该是不合法的行径,但不打尾款是合法的。

但据了解,绝大部分要求停止和延期展会的是场外展(酒店展),因为他们觉得场外展是超岀政府规定以外范畴的,是完全可以自行停止或延期的。

另外,中酒协对场外展也没有明确的定位,也没有明确的支持。而从历年来看,场外展赚了糖酒会80%以上的钱,中糖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显得十分无奈。

而如果,这次场外展没来几个酒商,或者不打尾款,那对场外展的伤害,也将是致命性的。

由此可见,这次“万言书”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让糖酒会的品牌声誉大大受损,以后让酒企和酒商对酒糖会闻之色变,还会对场外展釜府抽薪,造成彻底“凉凉”的后果,而顺商之求,延缓才是明智之举。(糖酒会取消,别哭!只多了几个“野鸡奖”而已?)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参展商的滴血倾诉,真的理应得到高度关注!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转载自藏獒说酒,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
上一篇 2022-11-28 09:58
下一篇 2022-12-02 10:21

相关推荐

  • 金叫唤 | 保底30万件酒的协议泡汤了

    老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有时候,不成买卖便成仇。 今天金哥带你看看酒业合作双方撕破脸皮前后,裹挟其间的喧嚣、浮躁甚至粗陋,以及可能的套路和陷阱。 “甲方”是来自陕西白水的杜康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它的大股东是陕西杜康酒业集团。 说起杜康酒,就不能不提及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历史上,杜康酒还曾引发了一场跨越陕豫两地的“杜康”商标之争,好在如今一切都平息了。 目前白水杜康确定5万吨产能目标,正在冲刺“全国清香白酒行业前十”。今年4月,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还告诉媒体,要坚持“让每一位合作商都有钱赚”的原则,实现合作共赢。 听闻此言,不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心丽酒业公司(化名)负责人又会作何感想?四年前,心丽酒业以“乙方”的身份与白水杜康签订了一份名叫“商标许可及技术合作”的协议。 事实上,该协议除了第一条说到“商标”外,其他内容主要事关酒水的买卖。 该协议明确乙方“保底灌装任务”为30万件(500ml*6)。 同时约定,如乙方未完成协议任务量,需在协议签订时限,提前一个月向甲方支付保底任务量未完成件数的对应款项。 任何一方存在违约,协议规定按“合同总结算金额的30%”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合作时间从2021年9月14日至2023年1月21日。 一字一句阅读完上面的协议内容,你会发现:30万件的保底灌装任务,心丽酒业即使不能按时完成,但也得限时把全款给付了。 一件6瓶,白水杜康以“每瓶6元”的价格跟心丽酒业结算。那么,30万件酒对应的酒厂货款至少是1000万以上。 对于这样的合作,白水杜康应该是熟门熟路。心丽酒业的实力又如何呢?成立于2018年的心丽酒业,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是两个自然人。 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清香名酒的起势年。加上白酒行业当年涨价范围广频次高,这是不是也给了心丽酒业足够的自信,金哥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双方都信心满满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彼时,…

    2025-04-29
    2.2K
  • 酒鬼酒缩水、多品牌协同难题待解,中粮酒业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能实现吗?

    你知道浓眉大眼的中粮酒业,2025年的目标是什么吗? 争取2025年实现“整体营收”破百亿,这是中粮酒业成立5周年时对外宣布的。时间是2021年,也算是它的“十四五”规划。 而中粮酒业更长远的目标则写在中粮集团的官网上,打造“中国最优秀的综合性酒类公司”。 什么是“最优秀”?在金哥看来,可能不是中国的“帝亚吉欧”,至少也是中国的“保乐力加”吧。 中粮酒业的全称是“中粮酒业投资有限公司”。雄心勃勃的它,旗下拥有一些响当当的品牌:“长城”“华夏”“桑干”“五星”“酒鬼”“内参”“雷沃堡”“孔乙己”,以及进口酒商号品牌“名庄荟”。 一、实现了哪门子的“协同”? 中粮酒业今年能顺利实现营收百亿的目标吗? 金哥查了下,在中粮酒业2021年宣布百亿目标时,酒鬼酒(000799)当年的营收为34亿元。 而2024年,酒鬼酒预计营收仅实现14亿元左右。 四年时间,营收不增反减,还缩水了20亿元,这无疑为中粮酒业的“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收官,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酒鬼酒“喝大”的背后,其他品牌能否顶上,并弥补这个“缺口”呢? 在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开资料来评估下。 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是中粮酒业100%控股的黄酒企业。多年来,中粮酒业一直试图推动“孔乙己”混改,但迟迟没有下文。 据金哥了解,2023年“孔乙己”实现营收约6152万元。而同期的黄酒上市公司,最少的营收也有5亿元。两相比较,“孔乙己”的体量跃然纸上。 长城葡萄酒,是中粮长城酒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品牌。2021年,其曾提出在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50亿元。 不过,这只是愿景描述而已。这里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作为葡萄酒行业领军企业的张裕,2024年营收32.77亿元,同比下降25.26%。 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光景,恐更是一言难尽。 金哥注意到,之前有媒体披露:由于中高端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再叠加消费萎缩等因素影响,长城…

    2025-04-23
    2.1K
  • 酒鬼酒的战线收缩 打了谁的脸

    高峰能带领酒鬼酒(000799)攀登下一个“高峰”吗?最近,该公司管理层公开放话,“5年之内,恢复并超过2022年的水平”——老实讲,这个目标有点自知之明,但也有点盲目自信。 酒鬼酒最新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营收约14.23亿元,同比再次大降49.7%左右;净利润1000万元-1500万元,同比下降98.17%-97.26%,距离亏损仅一步之遥。存货、合同负债等前瞻性财务指标,可更清晰地看到酒鬼酒当下的经营困境。 那么,2022年酒鬼酒又是什么表现呢?当年实现营收34.1亿元,归母净利润9.99亿元。 两相比较,现在营收还差了20亿元,净利润连2022年的零头都当不到,整整差了9亿元。 如果再看看当下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金哥认为,未来5年,酒鬼酒能收复“失地”已算不错,谈什么“超过”2022年,可能有点奔放了。 2024年2月,高峰接替王浩成为酒鬼酒新任董事长。掐指算下来,也有一年多了,目前酒鬼酒的表现还很难说是彻底扭转了颓势。 从高峰为酒鬼酒开出的“药方”来看,核心是收缩战线,把主攻方向聚焦在酒鬼酒的“大本营”湖南市场,未来湖南市场占比“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 金哥注意到,这个“战略收缩”,可谓将前任的脸,打的啪啪响。 在2022年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时任酒鬼酒新任董事长王浩曾信心满满地表示,“中粮对酒鬼酒的定位就是走全国化,不太可能仅定位在湖南做一个业务,中粮的胃口没那么小,视野也没那么窄。” 彼时的王浩,绝不会想到后面的风云突变,以及一地鸡毛。 问题来了:现在高峰的“收缩”,是酒鬼酒的一次“明智回归”,还是说会让酒鬼酒因本土发展空间有限而失去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金哥给大家做道算术题。湖南白酒市场的总规模大概280亿,未来5年,酒鬼酒若顺利收复2022年“失地”,营收再次突破34亿元,那依酒鬼酒湖南市场要“超过总体销量的60%”来计(34*60%=…

    2025-04-03
    3.9K
  • 喧哗中的坚持 舍得酒业70亿营收的含金量

    在一片沸腾的产业喧哗中,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又该怎样乘风破浪并稳健前行? 刚刚披露了2023年年报的舍得酒业(600702.SH),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 据年报数据显示,舍得酒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81亿元,同比增长1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去年复杂的经济和消费环境下,舍得酒业的这个成绩可谓来之不易。 要知道,2023年是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和分化之年”。 这是中国酒业协会《2023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的。同时,该报告预测: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周期进一步深调,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酒企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倍增。 对于舍得酒业交出的这份经营答卷,资本市场自然给出了积极回应。 中泰证券的研报就认为,舍得酒业年报符合预期,收现回款质量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3月21日上午开盘,白酒指数发力上涨。舍得酒业涨逾5%,其他酒企如泸州老窖(000568.SZ)、今世缘(603369.SH)也涨逾2%。 01 持续增长的秘密 舍得酒业的营收得以持续增长,与一个“战略”有关。 据2023年年报透露,那就是“老酒战略”——正是公司持续推进该战略,老酒品质进一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品质之上,唯有老酒”。2019年,基于生态酿酒、坛储技艺等多重领先优势,舍得酒业率先在行业里提出了“老酒战略”。 可以说,“生态”+“老酒+科创”,搭建起了舍得酒业产品品质的护城河。而始于明清至今仍升腾着酒香的泰安作坊、国家级非遗技艺加持下的“六老技艺”、原坛原酒原址的贮藏方式,则融合凝聚成为老酒价值的重要内涵。 舍得酒业在“老酒战略”上的真实与坚持,映射在企业经营上,就让它拥有了某种坚定的力量。 从产品在终端市场的表现来看,2023年舍得酒业中高档酒实现收入56.55亿元,同比增长15.96%。 “老酒战略…

    2024-03-22 消费
    5.0K
  • 一文探究于成龙窑香酒和于成龙的历史渊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大家对唐朝杜牧的这句诗都不陌生。 可是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的是,山西杏花村是中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地理条件独特,具有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和特有的酿酒微生物群,人杰地灵,酒香味美,其酿酒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期。著名的汾酒就来自杏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无与伦比的传统酿造工艺,精益求精的品牌文化理念,造就了汾酒这份千年传世佳酿。 于成龙窑香酒,传承于440多年的于家老酒坊。而于家老酒坊最早正是师出杏花村。 品牌历程——发端 公元1576年,于成龙祖父于采根据在杏花村的酿酒工作经历,返乡在永宁州于家山庄(今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创建于家酒坊。 水是酒之血,水必得其甘。于采坚持用“松泉”酿酒,一支延续至今。在北武当山脚下有个松泉村,该村国从北武当山脚流出的一股清泉而得名。水源旺盛、清澈甘冽、系玄武纪生成的自然水源,水体纯正无杂质,色泽清冽,富含有多种微生物营养元素,最符合人体需求,属于一级优质水源。 据现存于北武当山南天门前“朝圣”石牌坊下,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勒石碑文记载:“龙王山在冀永宁州城北百余里,东峙太行,南屏条霍,孟门浩荡而西沃,恒岳连云而北枕。至万历九年,海岳效灵,半山涌出井泉,其味若醴,居民病者饮之即愈。”松泉村东侧有一名叫“丹庄”的山梁。于成龙龙的爷爷于采在世时,就把这道山梁开垦成自家的田地。然后,借用松泉村的这股清泉采用古法酿酒工艺,用纯粮酿造白酒,一直延续下来。 品牌历程——传承 公元1640年,于成龙主持于家酒坊。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的于成龙,始终坚持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精神,为国为民,以“绝不昧天理良心”为己任,一心为天下人酿美酒。他十分注重于家老酒的品质,不光在酿酒原料上严格把关,而且对酿酒技术精益求精,很有造诣。 1681年(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回乡期间,将广收的酿…

    2024-03-15
    1.2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