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消费金融十大关键词盘点 牌照将成2018年命门

一部分掘金者激流勇进,收获满满;一部分企业正经历生死寒冬,黯然退场。

监管元年

今年,消费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词无疑是监管。“猜到强监管会来临,但没想到是这么快。”很多从业者发出感叹。

这一次行业变天的速度,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一纸通知,11道红线,现金贷“一边赚钱一边等死”

4月,先是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清理整顿现金贷,并制定了一份包含429家企业在内的现金贷相关平台排查名单。

随后,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明确针对“利率畸高”、“实际放款金额与借款合同金额不符”等特征,要求各地区整治现金贷。

就在从业者都以为这只是“光打雷不下雨”的时候,监管层却伸出了重拳。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暂定批设网络小贷牌照。

12月1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严格从准入牌照、年化利率、砍头息、贷款用途、融资渠道、助贷模式等多个方向提出了明确合规要求。

近日,各地的监管细则也在陆续出台。12月28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督促网贷机构开展业务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报送“现金贷”业务规模、存量违规业务规模及下一步整改计划,并形成自查整改报告。“助贷”机构应报送业务开展情况,严格按照141号文要求规范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上述相关报告应于2018年1月5日前报送深圳互金协会。

清流Club发现,除了趣店、掌众、玖富等一批调低年化利率的平台做了少量合规主题的发声外,整个消金行业似乎都进入了“静默期”。

低调整改,转向合规,是各大消金企业今年末生死攸关的一步大棋。

回归场景

“有没有什么好的场景可以做?”这是近来急于转型的消金机构最常探讨的问题。

在现金贷最火热的时候,连捷信、马上这些在线下分期场景的老玩家也坐不住,推出了现金贷,而《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发过后,捷信、马上等企业的新业务重点又都放到了能结合场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上。

此外,趣店进军也了汽车金融,蚂蚁花呗、中银消费金融则涉足了车险分期。

从场景贷的疯狂开拓到现金贷的无序生长、倒逼监管,经历了一整年的风云变幻之后,兜兜转转,消费金融的核心又回到了场景。

老场景竞争充分,新场景又怕踩坑,在竞争的下半场,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再也不是曾经那片可以随地掘金的蓝海,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作战,最后留下来的,只能是真正的实力玩家。

牌照开闸

自从监管层开放了消费金融牌照的审批闸口,今年除了传统银行,还有海航集团、海澜之家、神州优车等多个大型实体企业也纷纷参股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就有包括哈银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河北幸福消费金融、珠海易生华通消费金融等7家消费金融公司先后获批成立。此外,江苏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光大消费金融公司两家正在筹备中。

此前,由于准入门槛相对消费金融牌照较低,网络小贷牌照备受企业追捧,包括二三四五、中青旅、拉卡拉、万达、分众传媒等一众知名企业都在今年拿到了网络小贷牌照。

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1月21日,监管部门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之时,市场上共有网络小贷牌照249张。

出海浪潮

就在国内消费金融厮杀惨烈、监管政策紧锣密鼓下发的时候,有部分人开始盯上了海外市场,从今年7月后,行业内逐渐掀起了消金出海的浪潮。

而东南亚消金市场因为具有当地人消费意识超前、监管环境相对国内宽松、获客成本低廉、高度移动互联网化、竞争尚不充分等特点,成为众多消金企业出海的首选地区,用很多东南亚“消金探路者”的话来说,东南亚消金市场“像是几年前的中国市场”。

较早进入东南亚的消金玩家是捷信,今年以来,还有闪银奇异、凡普金科等多家企业纷纷宣布布局东南亚消金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南亚地区开展消金业务同样需要注意牌照申请、资金来源以及当地征信系统不健全等问题。

展望2018

虽然消金行业正处在监管重拳出击的风暴之下,但业内多位高管都一致认为,消费金融是在朝着预料中理想的状态发展。

遂宁银行一位管理层人士预测,持牌机构明年普遍专注于自身基础能力建设,如实时风控和产品能力。明年各家银行的自营消金产品会逐渐上线,同时,受制于本身客观情况和体制问题,会不断去寻找新的平台合作方。

“未来消费的发展重点在于合理的费率,这对于消金企业的获客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建议,消金企业应从获客能力、风险管理、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升“内功”。他预计,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会成为消费金融的主角,P2P备案完成之后,也会成为一支生力军。

浅橙科技CEO朱永敏则认为,明年消费金融平台有望在产品品类、消费场景拓展、消费信用贷类型等方面取得突破。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1)
上一篇 2017-12-26
下一篇 2018-01-04

相关推荐

  • 恒昌公司放贷生意经:“马甲”公司通过收购债权违规放贷?

    从恒易贷到普融花的,再到恒小花,恒昌公司套上“马甲”延续着网贷的生意。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12月21日,针对恒昌公司的投诉为41957,针对普融花的投诉有9034条,针对恒小花的投诉有3868条。 近期,有消费投诉称,其更换银行卡后还款余额充足,但普融花一直显示还款失败,导致逾期。在暴力催收等。 实际上,普融花APP目前已在应用商店下架,消费者自然也就找不到APP。不过据消费者投诉称,普融花已经变成了“恒小花”。 普融花是由北京网众共创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移动借贷产品智选App,前身为恒易贷,而北京网众共创科技有限公司则由恒昌投资(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2020年8月,恒易贷因为侵害用户权益行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通报。彼时正值P2P遭遇暴雷潮,P2P遭到口诛笔伐,恒易贷遂更名为普融花,但普融花也没过多久就被应用商店“除名”。 普融花“消失”了,但消费者依然遭受着“摧残”。除了上文提到的还款艰难的问题外,普融花还被消费者大量投诉央行发布的公告【2021】第3号文,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

    2023-12-22
    2.5K
  • 男子看黄推掉陷阱,两个多小时被骗20余万,18万多是从借呗、招联、美团、携程、中邮、马上消费金融临时借来的

    电信诈骗固然可恨,但这些现金贷平台又在这场骗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直到主人公最后向父母借钱时,在才家人的劝说下幡然醒悟,选择了报警止损。

    2023-07-20 TMT
    15.5K
  • 广告误导消费者 年化利率“触线”?中原消费金融引质疑

    来源|大华观察 网友“被催借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收到中原财报披露,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原消费金融放款突破1158.85万笔,累计放款金额135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50.7%;新增客户数241.39万户,累计客户数为1333.17万户。 按理来说,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持牌的正规金融机构,中原消费金融应该严守规则、坚持合规经营,但该家公司的表现却令人生疑。 “模糊”的广告 2021年,中原消费金融开始搭建短视频营销项目,招标要求为策划、拍摄、运营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建设并运营公司短视频账号矩阵,用多个角度、多个主题、多个账号覆盖各视频平台(主要以腾讯、快手等平台)。 之后,在短视频平台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借款营销广告,其中不乏雷人的借钱买帝王蟹,被网友批评广告内容误导消费者、三观不正等。 抛开广告内容不谈,这些广告确实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去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规定,“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从中原消费金融在抖音发布的广告视频截图来看,你能一眼就看到公告规定中,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的年化利率吗? 仔细查找才能在被遮挡的底部发现两排小字:贷款有风险,借款需谨慎,请根据个人能力合理贷款,理性消费,避免逾期,放款时间以实际审批结果为准,年利率10.9%-36%(单利),按日计息。 年化利率引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所显示的中原消费金融36%的年化利率被质疑是在打国家标准的“擦边球”。 对比来看,信用贷的年利率为12.775%;有钱花的日利率为0.02%-0.05…

    2022-02-28
    3.4K
  • 网络小贷新规一周年,至少7家巨头系公司增资,却无一家实缴?

    《征求意见稿》指出: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2021-11-10
    3.0K
  • 南京银行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近45亿,滥用暴力催收投诉缠身

    近日,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的2021年半财报发现,南京银行的业绩增速挺亮眼,但其中的隐忧不少,掣肘该行的净息差、净利差仍然处在低位,在规模上升的同时,不良贷款、逾期贷款继续增长,资本夯实程度、应对风险能力有所下降。 此外,近些年消金业务成为南京银行发力重点,但《暴力催收、泄露隐私、渠道混乱等问题,广泛被消费者投诉,截至目前,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南京银行的帖子已超过1200多条。 净息差低位运行 核心资本承压 首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净息差是体现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净息差有限将导致银行面临长远的经营压力以及结构性的挑战。但是一直以来,南京银行的净息差相对于其他上市金融投资占比相对较高,6月末,该行金融投资账目余额达7382.98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到资产总额的44.4%,重要性可见一斑。可是,上半年该行金融投资产生的收益不增反减,投资收益25.46亿元,同比减少25.75%。 具体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上述数据体现出,南京银行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相应所需的准备没有跟上,资本夯实程度、应对风险能力有所下降。 资产风险居高不下 建筑业不良率增长27倍 近年来,因为受到南京本地一些民企大户违约影响,南京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在上市银行中居高不下。从2018年起,该行接连受雨润集团、三胞集团和丰盛集团债务违约的影响,资产质量出现恶化。该行不良生成率由2017年的0.65%上升至2019年最高值1.14%,2020年不良生成率小幅下行至1.07%。同一时期不良贷款率由0.85%上升至0.91%。 《眼镜财经》注意到,南京银行努力将上述风险逐渐出清,但是新的风险亦在逐渐显现。上半年内,南京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44.87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为48.05亿元,同比增长29.86%。 此外,半年报显示,南京…

    2021-08-26 金融
    5.1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