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回顾及2016年展望

2015年注定是大宗商品市场不堪回首之年,在原油和铁矿石的带领下,追踪22种原材料期货价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已经累计下跌24%。对于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机构投资者的观点并不统一,不少机构较为悲观。

2015年注定是大宗商品市场不堪回首之年,在原油和铁矿石的带领下,追踪22种原材料期货价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已经累计下跌24%,将面临第三次连续年度亏损,并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年度跌幅。其中镍的表现最差,跌幅达到44%。纽约取暖油价格跌幅仅次于镍,达到34%。

市场人士认为强势美元和中国需求放缓是大宗商品持续下跌的主因。

“年初还有机构认为今年大宗商品有望企稳复苏,没有想到大宗商品下行依然猛烈。”资深期货投资者朱林(化名)告诉记者,“2016年很难说期货市场一定能真正寻到底,只能说目前价格在相对低位。另外,期货交易在商品价格寻底阶段往往是最难把握的,2016年投资者应该更为谨慎,在底部和趋势未明朗之前多轻仓试盘。”

损失惨重

“大宗商品的低价不断被刷新。”朱林说,“以为是底的价格总被颠覆。”

12月17日,美联储12月FOMC会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后,美国纽约原油期货暴跌4.9%至35.52美元,创2009年2月以来新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则大跌3.3%至37.19美元,创2008年12月以来新低。

事实上,觉得大宗商品交易棘手的并非只有个人投资者,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在2015年暴跌,许多专注于大宗商品交易的对冲基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大宗商品贸易公司Trafigura在其年度报告中预期,自2008年以来,全球十大商品期货交易基金旗下管理的资产总额已经从2008年的超过500亿美元下降至如今的不到100亿美元,资产规模已经下跌了近80%。

Trafigura上个月已经决定将关闭旗下附属子公司Galena金属基金。

Galena首席执行官DunCAn LETChford指出,整个2015年对商品期货相关的对冲基金都是艰难的一年。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已经进入熊市,油价、贵金属价格、工业金属价格和矿物价格都出现暴跌,几乎整个行业表现出了结构性的疲软。此外,投资者还见证了许多大型对冲基金和更多的银行自营交易部门的关闭或退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因此该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减少,并且变得更难交易。

国投安信期货总经理戈峰表示,2015年的大宗商品已然经历了漫长寒冬,反思大宗商品出现这种走势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是一个客观事实。而经济复苏趋势完全确定是美联储2014年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而引导加息预期上升,年底加息概率很大,同时这也会波及新兴市场和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进而对大宗商品整体价格预期做出了负面反映。

同样的周期模式发生在1997年。当时美国经济走强之后进入加息周期并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受到连累,使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难有用武之地,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大宗商品市场,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其次,戈峰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等多重因素促使对大宗商品投资与需求明显下降。

还有更低

对于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机构投资者的观点并不统一。不少机构较为悲观。

混沌天成期货研究员孙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根本上还是供求结构决定的,简单来讲就是供求是否平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2016年供给的增速依旧大于需求的增速,作为大宗商品最大需求国的中国依旧处于去产能的过程之中,因此大宗商品延续下跌趋势依旧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在机构中,悲观预期最强烈的是澳大利亚的机构。

最大投行麦格理银行表示,2016年全球贸易将继续萎靡,美元流动性将持续下降,资产价格将大幅波动。全球贸易商、大宗商品生产商等将面临艰难的一年。同时,麦格理认为,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看起来不会有什么起色,甚至可能会更糟。通缩周期改变工业成本结构,拖累商品价格下行,且没有丝毫缩短的迹象。广大厂商只能被迫削减产能。

澳新银行也发布报告称,未来12个月内全球需求可能受抑,但供应将相当充足,大宗商品价格几乎无反弹可能;新兴市场增长面临的风险加剧,且关键的中国需求可能会再度受制于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此外美联储加息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除了周期和供需外,中国因素也受到重视。

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Stephen Roach近期表示,世界头号大宗商品消费国–中国的经济放缓损及大宗商品需求,同时该国经济增长模式开始逐渐与原材料脱钩,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如今面临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Roach表示,中国因素如何强调也不为过。二战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中大宗商品密集型经济发展的典范。但是如今,它正在逐步朝着轻大宗商品的服务业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型。由于对中国忧虑的挥之不去,加之美联储即将加息背景下的美元强势,将使得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实现反弹。

对于具体的价格,12月16日,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全面下调贵金属、基本金属以及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预估,其中镍、锌、铂金价格的下调幅度较大。基本金属方面,该行将2016年镍价格预估下调30.97%,至每吨9750美元;将锌价格预估下调26.15%,至每吨1680美元。同时,德意志银行还将2016年铝价格预估下调6.12%,至每吨1514美元/吨;将铜均价预估下调1.61%,至每吨4575美元/吨。

能源方面,德意志银行将2016年纽约原油价格预估下调6.25%,至每桶48.75美元,将布伦特油价预估下调至每桶53.50美元。

对于跌势,孙永刚指出:“当然并不是说下跌趋势中不存在反弹,毕竟在2015年下半年由于大宗商品供求矛盾的激化,价格已经快速下跌,短期还处于大宗商品下跌之后的消化阶段。况且2016年5月合约又存在一定上涨的逻辑,因此5月合约是存在反弹上涨的空间的,不过9月、10月合约大概率依旧维持下跌的趋势。”

“2016年大宗商品依旧处于弱势周期,依旧拥有高库存、高供给增速,并且在节能环保方面存在压力的大宗商品依旧是主要的下跌品种,整体上工业品依旧是下跌的主力。”孙永刚进一步表示。

个人投资者则更关注油价走势

“作为大宗商品标杆的原油还面临企业层面的风险。能源公司的破产重组在2016年将大幅增加。油价虽然已经很低,但大型企业的债券违约甚至破产或促使油价下跌至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位,届时投资机会可能更为明显。”朱林说。

看好增多

与悲观预期相比,持积极观点的机构更多。

虽然大多数机构多数大宗商品将开始筑底并趋于稳定,但这并不是将马上迎来一场繁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能源和食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最新预测提出,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止跌企稳,能源、食品以及铁矿石价格的涨幅将逐步由负转正,且其平均价格指数都将高于今年。IMF认为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世界能源需求将逐步恢复。其次,过去一年来油价低迷,不少油田已经停产,投资也在下降,供给面因素开始支持油价复苏。再次,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的预期已经趋于稳定。

瑞士信贷矿业和金属研究团队也指出,鉴于必要的“价格阵痛”可能基本完成,对大宗商品行业的态度变得更加正面,预计行业理性化过程正在展开。2016年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将略有好转,相比其他商品,该行更看好铜、锌和镍。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BARbara Lambrecht认为,虽然目前原油的供应过剩使得价格复苏受阻,由于美国2016年将削减原油产量,油价可能不会继续暴跌;一旦明年出现确切数据表明产量下降,油价将迎来复苏。基础金属方面,从今年年初至今,基础金属的价格已经下跌了25%,价格暴跌主要是对于中国(目前最大的金属进口国)需求有所下降的担忧,然而根据统计显示,中国的需求仍然保持强劲,因而会对金属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基础金属低价迫使许多生产商削减产能,因而2016年供应可能出现紧张,因而带动基础金属价格复苏。

花旗集团在报告中指出,虽然美元上涨、供应持续过剩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仍会阻碍复苏,但随着价格下跌导致产量下降,许多大宗商品可能会在2016年下半年走强,特别是美国钻井数量急剧缩减会导致能源产量增速下降,矿业供应减少或许会支持部分金属价格反弹,而恶劣的天气应有助于农作物价格复苏。花旗在对2016年末形势的展望中预计,美国天然气、原油、所有常用金属的价格都会上升,铜、镍以及铂和钯的价格更是如此。同时,主食谷物价格亦将全线温和复苏,但大宗商品散货表现将非常疲软。简言之,温和复苏是主旋律。

上海中期期货研究院副院长李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受供应不减及下游需求低迷的影响,料原油的下行趋势还会延续,若美国取消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则会加剧供应过剩的格局。中国方面,中国原油进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受中国政府实施供给侧改革、出清过剩产能的影响,料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行业将面临压缩,从而令需求难有起色。但由于今年以来中国已实施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控制金融机构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等举措,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在进一步探低后底部企稳。”

朱林指出:“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局面可能发生改变,新的供需平衡下,市场价格将重新定位。”

可以看到,国内市场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自主性减产。11月起,从有色行业开始涌现了一股联合减产潮。11月20日,驰宏锌锗、株冶集团等10家锌行业骨干企业向全行业倡议,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避免产能过剩,计划2016年减少精炼锌产量50万吨。11月27日,金川集团公司联合国内7家主要的镍生产企业发出倡议,提出“不参与低价竞销,同时计划减产”,2015年12月计划减产1.5万吨镍金属量,2016年计划削减镍金属产量不少于20%。12月1日,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等国内10家主要铜生产企业也倡议,为应对极端市场困难的局面,2016年将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还将在未来采取其他措施维护铜产业健康发展。这10家铜企综合产能占中国冶炼产能70%以上。

国金证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需求低迷之时,行业协议减产有助于大宗商品品种价格与企业利润的回升。目前供给侧改革与收缩的进程正在推进,预计效果将不断显现,特别是年关前后,企业退出的数量将会增加,为此看好有色金属在当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行情。

“强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或开启大宗商品新机会,但还要看减产最终执行效果,以及会不会出现反复。”朱林说。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4)
上一篇 2015-12-21 15:49
下一篇 2015-12-21 16:14

相关推荐

  • 成都世运会落幕后,迪卡侬再掀起运动生活新风潮

    2025年初秋,成都世运会虽已落幕,但运动激情仍在城市肌理中延续——街头晨跑的人群、公园挥拍的身影、社区运动角的欢笑,无不诉说着这场盛会留下的持久余温。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9月14日傍晚,在成都市体育总会的指导下,在四川天府新区文创和会展局及四川天展会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迪卡侬在成都秦皇湖畔发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荧光夜跑”。夜色初临,湖风轻拂,跃动的荧光与人们的笑语交织,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与年轻跑者参与其中。这一刻,运动不再只是赛事,更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 迪卡侬“荧光夜跑”活动现场 城市热潮延续:世运会之后的成都与迪卡侬 这股席卷全城的运动热情,并非无源之水,其背后是以成都扎实的群众体育基础和蓬勃的体育消费市场作为支撑。 成都的运动基因从数据中可见一斑。根据《2023年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成都体育消费市场“热辣滚烫”,2023年消费总规模便已高达685.8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更是已经首次突破3204.3元,两项数据同比涨幅均超过了17%,呈现出体育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两翼齐飞”的蓬勃态势。运动,已成为成都人生活中一项重要且愿意持续投入的消费选择。 在这样一片快速成长的市场中,能够敏锐捕捉并积极回应城市运动需求的企业,正在成为城市体育生态的重要推力。迪卡侬便是其中的代表。 迪卡侬门店内顾客络绎不绝 深耕十八载:从运动零售到运动生活平台 2007年,迪卡侬在成都开出西南首家自建商场——成都天府店,自此正式切入本地运动消费市场。如今,迪卡侬在蓉布局已扩展至8家实体门店与1家云零售门店,并结合多种体育赛事,累计服务超千万体育爱好者。 更重要的是,迪卡侬的角色也在随着城市发展脉络而转型:从单纯的装备供给者,迪卡侬已经成长为兼具产品、服务和社群的运动生活平台。门店中情景化陈列与试用区满足即时体验,维修与回收延伸了服务链路,常年举办的“荧光夜跑”…

    2025-09-16 资讯
    1.6K
  • 德信观察:中国德州扑克在政策导向下的平衡之路

    近年来,中国智力运动的发展迎来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考验。棋牌类项目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参与群体,但其政策环境始终处于谨慎监管之中。德州扑克作为国际化程度极高的智力竞技项目,在国内的发展因此呈现出复杂局面:既具备竞技与文化传播的潜力,又需要严格区分娱乐属性与赌博行为。 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国际象棋、桥牌、围棋等智力项目的发展,强调“益智、健康、合规”的原则。相比之下,德州扑克要想融入这一体系,必须淡化金钱色彩,突出竞技性和文化价值。德信竞技专家指出,其在中国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建立合规办赛标准,推动其在娱乐、竞技和赌博之间实现明确分界。 事实上,中国选手已在国际赛场展现潜力。多位选手在世界扑克大赛(WSOP)中进入决赛甚至夺冠,表明德州扑克在国内拥有坚实的玩家基础。但在商业模式上,中国市场更多以娱乐体验为主,规范化竞技体系仍待完善。 德信分析认为,德州扑克在中国的发展可能有三条路径:其一是“智力运动化”,强调策略与心理对抗;其二是“文旅融合”,借鉴海南等地的国际赛事经验,结合体育与旅游;其三是“数字平台化”,通过线上模拟赛和培训降低风险。部分亚洲赛事品牌,如德信VIP,在国际办赛中积累的经验被视为国内探索的参考之一,但更多停留在观察层面。 从政策尺度看,如何确保项目不越界仍是关键。国家体育总局多次强调,棋牌类赛事必须以智力和竞技为核心,避免金钱刺激。近年来,一些城市已在文化节庆或智力运动大会上尝试德州扑克表演赛,为项目寻找合规路径提供了借鉴。 总体来看,中国德州扑克的未来仍充满挑战,但在智力运动国际化趋势下,潜在市场依旧存在。业内普遍认为,只要能够在政策边界内稳步推进,德州扑克仍有望在中国找到合理定位。而类似WSOP、德信VIP等赛事品牌的长期关注,或许也为这一进程提供了额外的行业观察视角。

    2025-09-12
    1.6K
  • 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开出四川省首方

    9月8日,源自瑞士的新一代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出四川省首张处方,这标志着该药正式进入我国临床应用,睡眠治疗迎来新时代。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唐向东教授开出处方 失眠是影响健康的普遍问题。《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中国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传统抗失眠药物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常导致日间嗜睡、认知功能下降等副作用,且长期使用存在依赖风险。而正式进入临床应用的达利雷生作为新型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夜间睡眠,更能提升日间功能。 据了解,与传统药物通过广泛抑制大脑活动促进睡眠不同,达利雷生精准作用于导致失眠者“过度觉醒”的开关。所谓“过度觉醒”,是指许多失眠患者的大脑并非“抑制不足”,而是清醒系统过度活跃——食欲素作为负责维持清醒和警觉的关键神经递质,在其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达利雷生作为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正是通过精准阻断食欲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关闭这一开关,诱导生理性自然睡眠,而非强制镇静整个大脑。其约8小时的半衰期设计既能有效减少夜间觉醒,又能避免次日药物残留效应,确保患者白天保持清醒状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唐向东教授说:“达利雷生通过抑制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促进自然睡眠,具有减少入睡睡觉和夜间觉醒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特点。”他表示,该药可作为慢性失眠患者初始治疗的一线治疗选择,尤其适合需长期用药的人群。” 据介绍,达利雷生海外III期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在加快入睡、减少夜间觉醒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日间功能,且治疗剂量应用1年未发现依赖性或耐药性。 专家同时建议,失眠治疗需多管齐下,患者在使用药物的同时,需配合科学的睡眠管理(如规律作息、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措施,从根源上改善睡眠。

    2025-09-11
    1.6K
  • 成都推动出海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支撑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出海成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布局。为贯彻中央和省市对外开放部署,加快构建“立足成都、服务全川、辐射西部、链接全球”的出海综合服务体系,“成都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暨蓉品蓉企出海资源对接活动”9月10日举行,成立成都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授牌首批“开放成都”海外合作伙伴。同期,还开展出海相关主题分享和对接活动。 企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成都筹备启动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聚焦蓉品蓉企出海需求,成都正筹备启动建设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通过集成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资源,为蓉品蓉企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功能平台,将为在川在蓉企业出海提供系统化供给、精准化对接、专业化服务。 成都企业出海综合服务中心将构建境外经贸网络、专业服务联盟、线下综合服务场景、线上数字服务体系四大功能模块,带动一批外贸外经新增量,孵化一批“蓉品蓉企出海”市场主体,引育一批出海企业总部,集聚一批“开放成都”合作伙伴,通过做强功能平台、做优出海服务,推动川企蓉企在更大空间实现更大发展。 如今,国际经贸格局正面临历史性重塑,企业出海渐成共识。如何更好地顺应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分工格局重塑趋势,服务地方企业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全球化布局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 成都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今年1-7月,成都进出口4985.3亿元,增长6.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2.7%;成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9.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占全省总量的72.5%。在贸易带投资的推动下,成都正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 上半年,博恩思医学机器人与比利时奥西学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中比在人工智能手术、临床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及技术出海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面向全球的医学机器人培训中心与创新交流平台。 “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并非…

    2025-09-10
    4.2K
  • 从成都走向全球:万里汇护航计划加速“蓉品出海”新征程

    自古蜀商以通济四海之智开辟丝路,奠定了传承千年的商贸基因。如今,作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凭借坚实的产业带基础及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西部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支点。而当前,在全球贸易格局复杂多变,跨境资金效率、汇率波动与合规压力等诸多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金融创新与服务升级,为成都企业扬帆出海提供坚实支撑,已成为一项亟待破解的核心议题。 8月27日,在成都市商务局的指导下,蚂蚁国际万里汇(WorldFirst)与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举办“蓉品出海·护航计划”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受到成都侨商协会、成都市外贸发展协会、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鼎力支持。 成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郜兴启、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企业服务部部长齐姣姣以及蚂蚁国际万里汇中国跨境贸易总经理马启胜、蚂蚁集团川藏负责人姜润民、蚂蚁国际万里汇中国跨境贸易业务总监柳晓甦、1688产地中西部总经理成泽、成都鑫子雨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北京京师(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付庆刚等重要领导嘉宾莅临活动现场。各商务部门、机构及全市各区县的百家企业优秀代表们齐聚一堂,围绕全球市场外贸趋势、跨境资金管理、风险合规应对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万里汇在现场正式发布“蓉品出海·护航计划”,以切实举措帮助成都外贸企业提升资金效率、降低汇率风险、实现合规稳健出海。 成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郜兴启先生上台为本次活动致辞,表示成都市商务局将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出海,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坚实桥梁,为蓉商出海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成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郜兴启先生】 蚂蚁国际万里汇中国跨境贸易总经理马启胜借《外贸护航,助力蓉商》的主题分享发布万里汇护航计划,该计划整合World Account、World Trade、World FX、World Card四大核心产品,依托数字化技术覆盖跨境支付、订单履约、外汇…

    2025-08-29 资讯
    1.6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