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间,蓝光发展(600466.SH)发布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部分债务逾期公告:
近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为20.6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其中包括未能于7月11日偿付的中票本息9.675亿元。
根据天府财经网此前报道,蓝光发展的一笔9亿元中期票据(19MTN001)将于7月11日到期,为避免违约,部分债券持有人提议公司部分兑付,先偿还到期利息和20%的本金2.475亿元,剩下的延期兑付,但这一提议尚需得到100%的债券持有人批准,(详见《蓝光发展一笔9亿,元中票本周到期 持有人提议部分偿付以免违约》)。
结果,上述部分偿付方案最终未能成行,导致这笔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截至7月12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合计45.44亿元,7月23日还需对11亿元的“19蓝光02”进行回售行权,7月29日还有7亿元的“20蓝光CP001”债券即将到期。而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公司债务违约规模或将继续滚雪球。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蓝光发展货币资金余额为110.16亿元,其中可自由动用资金2.07亿元;有专有用途的项目预售监管资金64.27亿元(优先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支出),合作项目资金34.64亿元(公司无法单方面使用),项目开发履约保证金、按揭保证金、银行冻结资金等其他受限资金9.18亿元,上述资金公司无法自由调用偿付金融机构负债。
7月11日债券违约后,蓝光发展及其控股股东、实控人应声收到《监管函》。
根据7月8日公告,百瑞信托、交银国际信托分别对蓝光发展18.95亿元、2.36亿元逾期债务申请法院执行。
同日,蓝光发展控股股东蓝光集团新增1.9亿股股份被司法冻结,冻结申请人为长江证券资管、中航信托。截至7月8日,蓝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股份达5294.68万股,占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30.76%,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7.45%。
蓝光发展表示,自2020年末至今,公司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放缓,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出现部分债务逾期,将对公司经营和融资产生较大影响。为化解债务风险,公司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商讨多种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将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金融监管机构的积极协调下,制定短中长期综合化解方案。
天府财经网此前报道,蓝光发展通过向万科出售位于石家庄和重庆的两处项目,已于7月2-5日收到5亿元-6亿元资金。近期也有市场传闻称,华夏银行信托板块及万科将入股蓝光发展,但随后遭到蓝光发展辟谣。
债务压顶之下,多家机构下调接连下降蓝光发展评级。标普早在一个月前就断言,蓝光发展有合计42亿元人民币境内债券将于未来3个月内到期,鉴于项目出售未见进展,蓝光发展将于7月到期的境内债券的无力偿付风险逐渐上升。
标普还称,即使蓝光发展今年能设法偿付境内债券,其流动性仍将持续紧张。2022年上半年蓝光发展仍有7.5亿美元境外债券到期,如果今年底公司融资状况未能改善和修复,上述境外债券亦将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
当时,标普将蓝光发展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展望为负面,并将该公司担保以美元计价未到期债务评级从“CCC+”下调至“CC”。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