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这是一家过会成功准备上市的公司,是做光伏逆变器的,在行业内排名在10名开外,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儿,可谁让人大哥是“宁王”宁德时代(300750,SZ)呢,分分钟带飞。

这家公司叫首航新能,看名字也能看出来,是做新能源的。主要业务包括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储能电池。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2020年光伏逆变器市场出货量,首航新能以2%的市场占有率排在行业第12位,相比于一梯度的华为和阳光电源还是有差距的,不过这都是2020年的数据了。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而近几年,首航新能业绩持续保持着逆天增长,特别是2022年仅上半年2.78亿的净利润就已经秒杀了2021全年的利润。另外根据预告,首航新能2022全年营收43亿到45亿,较上一年增长135.53%-146.49%,净利润8.45亿-8.65亿,较上一年增长超三倍。要按照这个业绩,排名指不定还能往前挪挪。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不过2021年的业绩看起来咋似乎增收不增利呢,说好的高增长,净利润怎么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有特殊原因的,这就要说到“大哥”宁德时代了。

2021年首航新能开始对外“招商引资”,三次增发引入外部机构投资者。第一次是2021年7月,首航新能增发120.7万股股份,由深创新、东莞红土等股东认购,对应的投后估值是70亿;第二次是在11月,增发77.98万股股份,被领汇基石、华金领翊等5家机构认购,这时候公司的估值已经到了100亿;紧接着在一个月后,第三次增发1113.4万股,全部被问鼎投资认购。而问鼎投资正是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首航新能也成了宁德时代的“小弟”。即便上市后,问鼎投资仍以2.4%的持股比例位列首航新能的第八大股东。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不过这第三次为了“大哥”搞的增发,却让公司的估值从上次的100亿变到了77.32亿,看来“大哥”的面子果然还是很值钱的。也正是因为给“大哥”的价格相比别人太便宜了,所以在2021年,首航新能按照差额确认股份支付7732万元记在了非经常性损益里,因此也就造成了刚才说的2021年增收不增利。如果抛除这部分影响,首航新能2021年的利润增长还是很不错的。

除了实打实的入股外,宁德时代还是“小弟”的主要供应商。首航新能除了逆变器外,主要业务还有储能电池,而储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是电芯,占直接材料成本的比重高达64%。从首航新能原材料采购来看,2020年电芯的采购也才一丢丢,只有580万,2021年这个数熬一下就上去了,达到1.36亿,2022上半年更是高达2.7亿,已成为首航新能采购材料中最大的一项。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说到电芯,那不就是宁德代的绝活吗?所以首航新能的电芯大部分都是找宁德时代买的。2021年1.36亿的电芯采购中,7088万来自宁德时代,2022年仅上半年2.7亿的电芯采购中,就有2.38亿来自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已经成为首航新能最大的供应商。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宁德时代入股之前,首航新能的储能电池主要靠外购,现在“大哥”来了,自产直接拉满。2022年上半年3.83亿的储能电池销售收入中,外购只有54.45万。

在大哥的加持下,储能电池业务不仅在规模上突飞猛进,毛利率也是飞起。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2020年收入不到700万,去年仅上半年就达到了3.83亿。正是因为宁德时代的入局,首航新能的储能电池业务成了公司除两大逆变器业务外的第三大支柱业务,而且毛利率水平和同行公司相比也是非常能打。

又是入股,又是最大供应商,首航新能的招股书基本就把“宁德市代是我大哥”几个字写在脸上了。那监管按照惯例也得问问吧,于是就在审核问询函里问道:宁德时代给你供货前,你从别的同类型供应商手里拿货的情况怎么样?价格怎么样?交易公允吗?

结果这首航新能也是很有脾气,发了个表格,啥都没写,只在下面写了句:发行人已对上述具体项目采购金额、数量及单价申请豁免披露,故以“/”代替。仿佛在说:社会上的事儿你少打听,我和大哥的事儿你少管。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另外,首航新能去年业绩高增长也是赶上了好时候。去年俄乌冲突下,欧洲遭遇能源危机,光伏必须搞起来,而首航新能的收入九成都来自于境外市场,特别是意大利和波兰是主要市场。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并且公司的客户愈发集中,到2022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已高达68.09%。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特别是第一大客户——意大利的ZCS,以一己之力为首航新能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收入。

好家伙,这不就是上下都有“大哥”的节奏吗?“大哥”好是好,但对大哥没有议价力呀。

比业绩增长更离谱的就是账上的应收账款,从2019年的1亿到去年上半年的7.76亿,占收入的比例从17.57%-41.56%,这里面超七成应收账款都来自第一大客户ZCS。应收账款随着收入规模增长而增长也是正常的,但占比越来越高,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你的营收增长质量,高增长是不是靠着放宽信统周期换来的呢?

硬气回复监管问询的首航新能:九成收入来自境外,第一大客户贡献七成应收款

总的来说,首航新能这家公司还是不错的,有大腿、业绩高增长,且按照发行市值来算,价格还算挺便宜,有不错的上涨空间。不过首航新能上游榜上大哥,下游客户集中,背靠大哥好乘凉的同时,市场不得不担心,大哥带飞能飞多久?好在和之前果链公司不同的是,大哥对首航新能是实打实入股了的。

还有就是欧洲老六们,作为漂亮国的狗腿子,如果做出点不当人的事儿,首航新能海外业务占比如此大,肯定也会受影响的。

本文转载自浪哥财经,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3-05-17 11:32
下一篇 2023-05-18 13:25

相关推荐

  • 永臻股份IPO疑云:大客户提前低价入股 关联交易蹊跷成长性堪忧

    近日,永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臻股份”)上市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距主板上市再近一步。 永臻股份本次募集资金17.25亿元,其中14.25亿元用于铝合金光伏边框支架与储能电池托盘项目一期光伏边框工程,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眼镜财经》注意到,此次募投项目与越南新建光伏边框生产基地投产后,永臻股份总产能将扩大三倍。不过,目前产能尚不足九成,投产后新增产能又能否及时消化?另一方面,永臻股份补流的背后是经营性现金流恶化的困境,三年来现金流出达24亿元。 永臻股份业绩超九成依赖于前五大客户,其中三家大客户低价入股,与永臻股份深度绑定。实控人汪献利、邵东芳夫妇与家族成员、供应商之间关联交易错综复杂,也成为永臻股份不可回避的问题。 产品结构单一,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永臻股份分别录得营收约14.33亿元、29.52亿元、51.81亿元;归母净利润4721.84万元、9472.7万元、24603.1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003.35万元、9134.98万元、26716.95万元。 永臻股份主要从事绿色能源结构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主要产品包括光伏边框产品、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BIPV)、光伏支架结构件。 报告期内,永臻股份光伏边框产品收入分别约为13.12亿元、26.19亿元、44.55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6.25%、99.99%、98.51%,为营收主要来源。 与行业内头部企业通过多环节布局来降低市场风险不同,永臻股份主要业务集中于光伏辅材的光伏边框环节,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不足。永臻股份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及光伏支架领域,但短期内公司收入和盈利来源仍为光伏边框产品。 为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永臻股份积极开展产能扩充计划。目前,永臻股份拥有江苏常州、辽宁营口、安徽滁州三大生产基地…

    2023-05-19 资本
    7.0K
  • 宜搜科技月活用户劣势明显:狂热营销占比近三成,蹭ChatGPT容易吗?

    刚刚递表港交所的宜搜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宜搜科技”),“蹭”到了ChatGPT的热点。 01 “内容的搬运工” 宜搜科技主要提供数字阅读推荐服务、数字营销服务、网络游戏发行服务及其他数字内容服务。宜搜科技国内运营主体为深圳宜搜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尽管公司在招股书中罗列了多元的商业化模式,但其核心还是主要依赖宜搜系列阅读App以吸引及保留用户。公司的业务、前景及财务表现皆可能受限于与第三方原创内容提供商、发行平台或运营商协商。也就是说,公司并无参与内容创作或制作,而是对第三方内容进行管理及分销,并推荐文学内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数字阅读推荐服务通过两种盈利模式,即付费数字阅读模式及免费数字阅读模式向用户推荐网络文学内容。在付费数字阅读模式下,内容平台主要自用户付款及版权运营收入生成收益。过去三年,由于免费数字阅读模式的影响,付费数字阅读模式用户的增长率已经放缓。在免费数字阅读模式下,内容平台主要通过广告活动以向广告客户收取广告费的方式生成收益。 由于不需要就阅读本身付费,免费数字阅读模式的用户接受程度自然更高。因此,自2018年起,免费数字阅读用户基础的规模已迅速增长,竞争高度激烈。宜搜科技在市场中竞争力如何? 在中国数字阅读市场,就平均月度活跃人数而言,宜搜小说App于2021年排名第五。在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的十大应用程式(就平均月度活跃人数而言)当中,就人均每日使用时长而言,宜搜小说App排名第四。 根据易观数据,宜搜小说App于2021年的平均月度活跃人数约为1840万人,就平均月度活跃人数而言在中国数字阅读市场排名第五。前四大应用程式的数据分别是5670万人、5400万人、5290万人及5100万人。从数字上来看,身处第五的宜搜小说APP与前四巨头似乎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断层”。 公司的数字营销服务凭借宜搜人工智能推荐引擎,基于对广告客户的需求分析,通…

    2023-03-06
    17.8K
  • 九方财富通过港交所聆讯:毛利率比肩茅台,半年内万名用户退费

    股票市场风起云涌,依靠为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也令众多财富管理机构赚得盆满钵盈。2月20日,曾经三次冲击港股IPO的九方财富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方财富”)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很快将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这家中国在线投资决策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在线投资者内容服务市场,曾于2021年8月31日、2022年3月18日、9月21日三次递表,然而前两次IPO均走到了招股书失效的一步。IPO受挫背后,也暴露出这家公司成长背后的隐忧:业绩浮动较大、荐股服务涉嫌打“擦边球”、遭遇用户集体退费投诉……站在港股IPO的前夜,九方财富的日子并不好过。 01 毛利率比肩茅台,营销开支居高不下 作为一家为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九方财富近年来依靠给投资者“上课指导”,取得了不菲的业绩收入。最新招股书显示,2019-2022年前10个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达到的2.74亿元、7.09亿元、14.52亿元、15.46亿元,同期净利润也顺利扭亏为盈,对应盈利分别为-0.58亿元、0.87亿元、2.32亿元、3.48亿元,可以看出,九方财富近年来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而九方财富的净利逐年增长,也促成了公司的毛利润表现水涨船高。2019-2022年前10个月,九方财富毛利分别为2.26亿元、6.36亿元、12.59亿元、13.6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2.5%、89.7%、86.7%、88.4%。 作为对比,号称A股“市值之王”的贵州茅台,近年来毛利率水平在91%左右徘徊。这意味着九方财富的毛利率水平,已经十分逼近这家总市值超2万亿的白酒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九方财富的业绩增长曲线,虽然在2020年顺利扭亏,但公司的成本支出费用始终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表现。2019-2022年上半年,九方财富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31亿元、3.72亿元、8.56亿元、4.94亿元,占…

    2023-03-06 资本
    13.2K
  • 马可波罗的“资本术”:流动负债居高不下,IPO前却大手笔分红

    “黄灯”传闻下,马可波罗的IPO之旅似乎卡在了“受理”阶段。 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2023年3月2日,马可波罗更新《招股书》,拟登陆深市主板。这是自2022年9月以来,马可波罗的IPO之旅再次出现新的动作。 虽然大部分企业的IPO之旅动辄以数年计,但马可波罗特殊的业务导向,或许意味着其登陆资本市场异常艰难。 2023年初,有传闻称,今年IPO核准会分为“红灯行业”和“黄灯行业”,马可波罗所属的陶瓷行业被归入了黄灯行业,仅头部企业可申报,并且拒绝通过烧钱、扩张加盟商等模式发展壮大的企业。 诚然,从营收的角度来看,马可波罗是中国市场数一数二的陶瓷制造商和销售商。《招股书》 显示,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马可波罗营收分别为81.30亿元、85.91亿元、93.65亿元以及42.25亿元,其中2020年、2021年营收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68%以及9%。 不过考虑到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并且马可波罗最核心的毛利率数据持续走低,再加上IPO前突击分红,即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投资者或许也会对马可波罗持谨慎态度。 地产市场下行,马可波罗玩起“资本术” 由于与房地产行业强相关,房地产的兴衰与否,直接决定了马可波罗的发展上限。遗憾的是,近两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凛冬”已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同比下跌24.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跌26.8%。 由于房地产产业需要通过“杠杆”发展,以长周期为主要特点。房地产行业遇冷,给房地产上游产业带来的一大影响,就是坏账率提高。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马可波罗应收账款价值分别为19.21亿元、21.66亿元、22.43亿元以及21.85亿元,分别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26.35%、25.08%、27.92%以及30.55%。 与此同时,马可波…

    2023-03-06 消费
    17.8K
  • 两个接班人分食IPO,77岁高龄董事长成“端水大师”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在郑友直一家身上应验了。 作为橡胶履带企业金利隆的创始人,郑友直的学历并不高,初中毕业十多年后开始在临海烧碱厂打工,当一名普通工人,随后辗转至临海橡胶厂当供销科长长达12年。 在橡胶厂工作的经历让郑友直萌生了创业的想法,1994年开始先后创办了金利隆鞋业和东方制鞋两家生产胶鞋的公司,2003年二次创业成立了金利隆。 郑友直的两次创业,让同样学历不高的两个儿子拿到了“铁饭碗”。 其中,中专学历的郑刚在1990年-1995年还是个体工商户负责人,1996年开始在父亲郑友直的东方制鞋担任总经理,目前担任金利隆董事、总经理;初中毕业的二儿子郑强,则从18岁开始便担任东方制鞋营销负责人,目前担任金利隆董事、副总经理及销售总监。 2020年,一直由郑友直、章水娟夫妇二人共同持股的金利隆,在不到四个月时间内一口气完成公司的减资、增资、股权赠与及股份制变更等一系列操作,并将兄弟二人拉进金利隆股东行列。 股权腾挪过后,金利隆开始谋求上市,于2021年初开启上市辅导,拟冲刺深市创业板,并于近日更新招股书,中泰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此次上市,金利隆拟募集资金4.98亿元,用于年产30万条橡胶履带建设项目2.7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090.13万元,营销及服务网络建设项目4730.56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5亿元。 而在上市辅导前,金利隆突击分红3亿元,远超报告期内三年半的净利润之和;利润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大,出现毛利率波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应收账款快速走高,高产销率与高库存率的数据矛盾等,都是金利隆身上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半数员工未缴纳医保 金利隆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从股权结构上来看,郑友直、章水娟夫妇通过江西鑫鑫间接持有金利隆35%的股份,二人还分别直接持股29.68%、3.49%,此外,郑友直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聚利隆间接控制金利隆2%的股份,郑友直之子…

    2023-01-16
    15.4K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even ×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