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汇锂业转战创业板:业绩变脸风险高悬,行业分类“量身定制”

科创板未果后,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容汇锂业”)转战创业板。根据安排,容汇锂业将于今日(6月8日)首发上会,二进宫能否顺利?

眼镜财经》注意到,伴随新能源行业景气度快速提升,容汇锂业2022年业绩迎来爆发。不过,2023年伴随相关产品价格回调,公司业绩面临“变脸”风险。另外,该公司对自身行业定位一再变更,被疑定位不清晰。

容汇锂业转战创业板:业绩变脸风险高悬,行业分类“量身定制”

业绩暴增难持续,业绩变脸或将发生

容汇锂业主要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是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必须的关键材料,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产品。2021年及2022年,新能源行业景气度快速提升,下游需求的提升助推容汇锂业业绩的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容汇锂业的营收分别为5.06亿元、15.42亿元、59.1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3.7亿元、19.05亿元,业绩呈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容汇锂业的营收为59.1亿元,同比增长283.27%,实现归母净利润19.05亿元,同比增长414.86%。

《眼镜财经》翻阅招股书说明书发现,2020—2022年,容汇锂业碳酸锂产品的销售均价分别为3.55万元/吨、8.23万元/吨、38.66万元/吨,碳酸锂相关业务的营收分别为2.84亿元、7.98亿元、36.92亿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60.16%、52.66%、62.52%。

其电池级氢氧化锂2020年至2022年的售均价分别为4.88万元/吨、8.32万元/吨和33.59万元/吨,氢氧化锂对应的营收分别为1.32亿元、6.44亿元、21.81亿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05%、42.44%、36.92%。

然而,业绩增长的容汇锂业或将面临着业绩变脸的风险。

据容汇锂业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价格分别为22.95万元/吨、31.75万元/吨较去年38.66万元/吨、33.59万元/吨的销售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由于容汇锂业自身没有锂矿资源来对抗主营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公司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或将面临变脸的风险。

行业分类一问就变,被质疑定位不清晰

《眼镜财经》注意到,容汇锂业对自己的行业定位一再变更。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时容汇锂业对自己的分类为“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20年12月容汇锂业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IPO申请时对自己的行业定位为节能环保领域的“动力电池及相关服务业”。

在上交所问询其是否属于基础化工领域后,容汇锂业随即将公司的行业分类变更为“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领域。而转战创业板后容汇锂业更是将自己分类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而与其同行业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等锂盐加工企业的分类则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被深交所问询后,容汇锂业又将行业分类变更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行业分类事关IPO公司的上市板块定位,不同上市板块的估值不同,估值高的板块不仅能够使IPO公司获得较高溢价,保荐机构也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整体来看,不排除容汇锂业的行业分类问题为IPO“量身定做”。

子公司环保问题未如实披露

招股书显示,容汇锂业拥有5家控股子公司(九江容汇、西藏容汇、宜昌容汇、香港容汇和上海吉锂)和1家参股公司(西藏麻米措)。其中,西藏容汇系容汇锂业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7日,主要从事高纯碳酸锂的生产及销售。截至2022年末,西藏容汇总资产为14214.08万元、净资产为13395.84万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3245.05万元、2022年净利润为1234.79万元。

《眼镜财经》注意到,容汇锂业子公司曾因排污被限期整改,违规排放废水被举报。

根据报道,2020年7月23日,容汇锂业的控股子公司西藏容汇向西藏自治区藏青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局(简称“藏青工业园区环保局”)申请排污许可证。

次日,经藏青工业园区环保局审查,西藏容汇因未按规定设置污染物排放口,未予发放污许可证并被下达《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编号:91540000396971013E001R)。

藏青工业园区环保局指出,西藏容汇存在“2#、6#排气高度不足;部分排气筒未设置取样口、取样平台、未设置排气口标识”相关问题,并要求其在2021年7月7日前完成整改并取得排污许可证。报告期内,西藏容汇被环保主管单位下达《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情况,容汇锂业均未如实披露。

需要注意的是,容汇锂业并非首次在环保方面出问题。

容汇锂业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2017年9月6日,接群众有关西藏容汇违规排放废水的举报,藏青工业园区环保局会同格尔木市环保局监理所对西藏容汇进行了现场检查,调查发现西藏容汇将部分生产纯水后的尾水排至厂区东北侧(预留二期用地)空地上,不符合环评批复的要求。对此,2017年10月20日,藏青工业园区环保局向西藏容汇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西藏容汇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并处以罚款15万元。

容汇锂业闯关IPO在即,又是否会表演一番上市即业绩变脸的戏码?《眼镜财经》会继续关注。

本文转载自眼镜财经,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3-06-08
下一篇 2023-06-14

相关推荐

  • 石头科技褪去“光环”:股东减持、小米“解绑”、投诉不断

    如果说股东离场和竞争对手的增加是“外患”,那么石头科技自家产品一直以来持续不断收到投诉和差评便是最为棘手的“内忧”。 随着扫地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贴近日常生活,该产品曾经的“高科技外衣”和相关企业的“市梦率”也渐渐褪去。 作为曾经的减持也让公司本就受挫的股价再次承压。 《小米系”资本正在加速退出石头科技,而在另一头,9月14日,小米扫地机部正式成立的消息传出,产品结构单一的石头科技压力陡增,扫地机器人本身增长停滞的市场也将更加内卷。 除此之外,石头科技在消费者维权平台以及官方店铺遭受的“投诉”和“差评”,也让这家曾经的明星公司彻底失去了“光环”。 股东、高管轮番减持,实控人边套现边提议回购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今后减持360.12元/股计算,昌敬计划减持的股份市值约为6.75亿元。 而实控人自己减持的同时,却不忘提议公司进行回购。 8月17日,石头科技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昌敬先生《关于提议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函》。 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建立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等原因,昌敬提议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股份——回购股份的资金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117.78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02亿元(含)。回购的价格:不超过人民币435元/股(含)。 对此,有原始股东资本加持,自身也拥有了更多的“资本实力”。所以石头科技不再满足做一个代工企业,开始推出自有产品,兴建自有工厂,由互相绑定到相互竞争。 就在9月14日,石头科技首次对媒体开放了其2023年4月投产的自有工厂。该工厂投资4.6亿元,公司称目前月产能最高可达30万台,主要用于生产扫地机器人。同时,二期产房也在规划建设中,预计2024年5月交付使用。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9月14日,多方信息称小米生态链部整合了其部门架构,新成立了智能硬件部、…

    2023-09-19 科技
    14.5K
  • 女儿随妈姓,华一股份IPO折射骨肉情

    近几年新新能源产业链概念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一股份)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其营收同比骤增339%,净利润同比骤增达1265%。 带着如此“华丽”的业绩,华一股份也开始“觊觎”IPO上市。拟募资8亿元,募投项目是年产11.65万吨的新能源毛利率却逐年上涨,踩中了高毛利和低研发相悖的逻辑陷阱。 除此之外,监管层还就实控人认定、供应商集中度较高、毛利率暴增等问题展开问询。 无业游民秒变“二把手” 股权结构方面,王振一、顾红霞夫妇为华一股份实控人。王振一持股46.33%,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顾红霞持股4.83%,二人共同持股51.16%。 顾琛、王小龙和王振宇为实控人王振一、顾红霞夫妇的一致行动人,其中,顾琛为实控人之女,王振宇为王振一的弟弟,王小龙为顾红霞的表妹夫。三者分别持股4.25%、1.54%和1.54%的股份。因此,实控人拥有58.50%的表决权。 乐居财经《穿透IPO》发现,在一致行动人中,华一股份只认定王振一、顾红霞为实控人,未认定顾琛、王振宇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对此,监管层在问询函中要求华一股份给出未认定顾琛、王振宇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原因及合规性,是否存在规避监管要求的情形。同时说明报告期内实控人及其配偶、子女除持有华一股份外的其他对外投资情况、所涉企业的主营业务与发行人主营业务的关系,是否存在竞争性业务或客户、供应商重合情形。 华一股份认为,王振一、顾红霞夫妇对公司有实际控制权,而上述三人持股比例均不足5%,对股东大会决议起到的影响较小,并且未参与或未在公司经营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也不存在控制的其他企业与公司构成同业竞争。 目前,王振一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振宇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小龙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顾红霞母女则未进入董事会。不难发现,王振一对亲弟弟很是照顾。 据披露,王振宇是大专学历,…

    2022-12-20
    8.5K
  • 杀入新势力前三甲,新能源汽车跑出一匹新黑马

    新新能源汽车的一匹新黑马。 据吉利汽车港交所公告,极氪已于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AITO问界、极氪取而代之。 有意思的是,从时间维度来看,极氪的成立时间才不到两年,于2021年3月成立,如此年轻的品牌,竟也能进入新势力前三甲,极氪的成长速度不免令人疑惑。 快,是极氪的不二法则。 2022年10月,极氪首次月度交付过万,当月极氪交付1.01万台汽车,累计交付5.56万台,环比增长22.3%。 然而,极氪2021年3月才成立,2021年4月才发布极氪品牌及旗下首款产品——极氪001。但到2021年6月15日,极氪001 2022年可交付订单量已全部售罄,极氪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 不过从爆火到质疑不断,极氪也仅用了短短几个月。 比如首款车型极氪001还未上市,就因为交付时间延长、配置更改、标配变付费选配等问题,引来了诸多的负面舆论。 新车交付后,极氪001甚至还出现了车机系统卡顿、宣传的黑色天幕变成蓝色等问题,遭受不少车主吐槽。 可即便如此,极氪仍然热度不减。 2022年10月,第5万台极氪001 交到广州车主的手上,从零0到5万,极氪仅用了一年多。 对比蔚来、小鹏等其他造车新势力,从0到5万的时间均超过2年。极氪之快,令人咂舌。 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为扭转口碑,极氪做出了诸多改变。 今年7月,极氪就曾豪掷3亿,宣布将为所有极氪001新老车主免费升级高通骁龙8155智能座舱,以此解决车机系统开机慢、卡顿等问题。 按照极氪的说法,8155芯片比之前的820A芯片CPU算力提升177%、GPU算力提升94%,内存带宽提升100%,车机唤醒时间仅2s。 此次之后,从交付数据来看,极氪001自7月后进入疯长模式,从月销5千台到直接破万,极氪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极氪还站在了巨人的肩膀。 虽然是一个新品牌,但极氪其实由吉利控制,被认为是承担吉利新能源汽车攻坚和品牌向…

    2022-12-17
    1.5K
  • 海尔“造车”:跟风还是另有远谋?

    近日,海尔集团注册成立汽车相关新公司的一则消息不断发酵。这家名为“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将此前海尔在汽车产业布局的“野心”进一步向外界袒露。 公开消息显示,在家电企业纷纷向汽车行业进军的赛道上,海尔的这一举措显然不是要“冲动”造整车,而是在其深耕多年的智能家电领域的基础上,向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一步大棋。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海尔在智能家电和工业互联网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是进入技术更加密集型的汽车行业,对海尔来说或许也是更大的挑战。 新公司卡奥斯“站台”  近期,海尔集团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天眼查App显示,11月21日,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兴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等。股权穿透可见,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海尔卡奥斯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持有后者51.2%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随着海尔成立汽车科技公司这一消息的发布,外界有关海尔造车的舆论也多了起来。 11月29日,针对“造车”传闻,海尔集团相关人士公开表示:“目前海尔正围绕汽车工业互联网生态进行布局,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他透露,目前海尔集团暂不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不排除涉足汽车智能解决方案及汽车零部件相关业务。 为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赋能即海尔要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而为其赋能的正是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为海尔三十年技术的积累和工信部推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覆盖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工业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业软件及工业APP开发、智能工厂建设及软硬件集成服务、采供销数字化资源配置等板块,面向家电家居、化工、汽车等行业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创新等服务,是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目前,卡奥斯COSMOPlat已经连接企业90万家,服务企业8万多家。…

    2022-12-15
    3.3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