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自 724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市场各方主体均非常关注。从未来地方债务形势及化债节奏来看,一方面,对未来债务形势无需过度悲观;另一方面,对未来化债节奏也应保持客观理性。
地方化债思路可能包含以下四方面:
- 一是摸清地方隐债规模与结构;
- 二是对于不同投资项目和不同性质城投平台分类施策;
- 三是落实地方政府主责,防止道德风险;
- 四是缓释部分省份短期内较大的偿债压力。
展望未来,化债具体措施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 1)特再融资债券;
- 2)应急流动性工具;
- 3)商业银行债务展期降息、债务置换;
- 4)地方政府统筹协调资源缓释风险;
- 5)《金融稳定法》的出台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支持。
信息或事件: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以地方城投平台债务为主的隐性债务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中央就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也积极制定相关政策。
- 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 2023 年 7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中央和地方层面均出台措施进行积极响应,央行、财政部、外管局、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密集表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着重强调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丰富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和手段,以及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
地方层面着重加强隐性债务监管以及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多个省份在其 2022 年财政决算报告中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列入下一阶段财政工作重点,湖南省成为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后首个出台化债方案的省份。
简评:
一、724 中央政治局会议央地化债政策梳理
(一)中央层面着重加强监管预警和压实责任
2023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央行、财政部、外管局、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密集表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着重强调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丰富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和手段,以及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
8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 2023 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继续推动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处置,强化风险早期纠正,丰富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和手段,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8 月 18 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强调强化城投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把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债务“防爆雷”作为重中之重,全力维护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再次强调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丰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工具和手段。
8 月 28 日《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 8 月 30 日《2023 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均强调,进一步压实地方和部门责任,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负其责”的要求、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地方做好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
9 月 20 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
(二)地方层面着重加强隐性债务监管以及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
7 月 24 日以来,已经有辽宁、河北、吉林、广西、湖南、内蒙古等六个地区在其 2022 年财政决算报告中,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列入下一阶段财政工作重点。其中各省份集中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 防增量:建立健全隐性债务检测机制,严防违规变相举债;
- 去存量:统筹各类有效资源、申报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稳妥化解存量债务;
- 强监管:加强对城投融资平台的综合监管治理,防范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
- 保需求:保障重点领域合理融资需求,实现政府债务限额与偿债能力相匹配。
另外,8 月 29 日,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湖南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送审稿)》,湖南省成为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后,首个出台化债方案的省份。目前该方案尚未正式对外公开。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